medical

  • [書刊小語]

    今期《明報月刊》余杰介紹岳南《中研院的那些人和事》令人很感興趣。
    同期悼念《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作者高華,我還沒有機會買來讀呢……

    《亞洲週刊》有篇〈誰是日美同盟最大受益者?〉(加藤嘉一),很有趣﹕

    「日本早年因無法控制軍國主義擴張,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慘敗後被美國『改造』成非軍事化、民主化的現代化國家。美國實際上控制了日本,使它再也不能主動發起戰爭。《日本國憲法》因『放棄戰爭』這一條款而稱為『和平憲法』。

    當時,美國幫了剛被侵略的中國很大忙,倘若中國自己通過軍事和外交等策略防止日本再次軍事擴張,那究竟需要多大力量、多少成本呢?我肯定地說,由共產黨建國、統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日美同盟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另外,《軍事家》月刊令人越來越難理解。
    討論中共毛派和北韓的文章,找人以他們的角度寫,,讓讀者了解他們的思路,沒問題。
    但有必要用得那麼多嗎﹖今期介紹美國太空戰構想的文章,竟然有一大堆「航天」出現。「太空」稱「航天」,台灣不會這樣說,只有大陸才這樣說。(正如香港同樣向來稱「太空人」,回歸後才隨大陸稱「航天員」。但作新詞「航天」與「航空」故意區分其實非常滑稽,大氣層裡「航空」的飛機卻不是航「天」,難道航海乎﹖)

    雜誌社似乎搞不清楚,如果要看大陸人的觀點,我怎麼不去買大陸的雜誌,而買台灣的﹖

    ---

    吳瑞卿的《俗語有話》不是今天才買,不過為編通識書目偶爾一掃。p.75 提及「炒地皮」,吳博士引韓愈詩稱「地皮,原本地面或地下的意思」,亦指「刮地皮」是搜刮民脂民膏之意。

    不過他說「炒地皮」是由「刮地皮」而來,恐怕就掛一漏萬了。博士熟讀文史,但未必知道法律。此處「地皮」其實是法律概念,並非源自文學。炒地皮並沒有刮地皮那種搜刮淨盡之意。

    雖然方某並非精研法律,不過以前介紹過,有掌故作者提及清朝地契有「地皮」和「地骨」兩種,「地骨」是擁有權而「地皮」是使用權。擁有人可以把「地皮」權利租賣給別人,而這個人亦可以轉租轉售出去。大概由於香港的土地幾乎都只由政府批給有限使用年期的合約(除了英國國教聖公會的聖約翰座堂),所以師爺用「地皮」來翻譯英國的這個法律概念。

    (前一篇文寫錯的是,其實原居民早已沒有這種「永久擁有」的土地權利,因為英國人已把他們的清朝地契換成英式有限期地契,這一點令原居民很不滿。上次介紹的《展拓界址—英治新界早期歷史探索》有提及這段歷史。)

    「炒地皮」這句真正意源應該很簡單,就只不過指「炒賣」「地皮」(=土地使用權)而已。

    (想不到中文維基竟然有人為地皮開了條目。不過裡面說地皮是「房地產之中建築樓宇房屋的土地」,這樣並不妥當,因為農地也是地皮。地皮並不一定是建樓宇的,如果土地使用受限制的話可能甚至不准建樓宇。)

    同樣因為編書目而掃過,蔡子強那本《餐桌現象學》(p.86)已提及有傳聞說他買九龍塘豪宅是為了「放紅酒」,而且官邸放一二千支酒也嫌少……為何一直沒有人懷疑他的酒窖是僭建的呢﹖

    ---

    因為學校有訂《信報》,收到幾本贈書。雖然素知信報專研投資理財,但方某向來是「我不理財,財不理我」之輩,討論投資的那些方某不懂,無從置評。不過另外兩本倒嚇我一跳。

    不吃藥的健康智慧》,聽來不錯嘛。不過你繼續看內文,就會發現原來是那些推銷 chelation therapy (螯合療法)的人。螯合療法本來是正常的醫療程序,用來治療重金屬中毒,如果你是真的檢驗到有中毒,那當然要接受治療。但這一批醫生就聲稱很多其他的病(例如心臟病)都可以用這個治好,這就超出了科學證據的背書。他們雖然有西醫銜頭,但他們的聲稱卻是自然療法或替代療法那一類,沒有科學證據甚至是偽科學式的主張。
    就如電鋸兄所言,要是有證據的,投書去頂尖醫學期刊囉。若然不接受科學的檢驗,卻說人家壓迫他,那跟江湖術士信口開河沒分別。

    本來圖書館藏書,不分立場。所以就算我討厭民建聯,他們送書來我照樣收藏。政見可以不同,學派見解亦可有異,不過缺乏科學證據、甚至誤導性的書,我可不收
    想不到先前批完脊醫( / ),現在還要寫多篇批這堆 chelation 友。

    中環愛博奕》,不知道作者有多「高級」,不過書名恐怕寫別字。
    因為如果是「game」的意思,那應該是博「弈」(博即賭博、弈即下棋)。在下對這字特別敏感,因為方氏「富」字輩之後就是「奕」字輩,所以小時候就翻中華書局字典查意思﹕「大而美」也。「博弈」易解,但如果「博奕」不是寫別字,就很難理解是何意義了。(至少不見書中簡介有特別提及,所以猜是別字而非故意為之。)
    連書名也寫錯的書,可謂少見。

    ---

    (方某的其他書評與書介)

  • Jin

    印象中好像沒試過那麼乾,當見到濕度降到有如溫度讀數的十幾二十,還有資格叫「濕」度嗎﹖這叫 dry﹖這叫 super dry﹗

    陶傑呀﹗麻煩您老不要留在香港,快點去泰國吧﹗災民需要您﹗

    是因為老了還是因為獨男缺乏滋潤了﹖ 這幾晚都是睡到一半就會被爆拆「痛」醒,雖然明明上床前已搽了潤膚膏。

    ---------------

    平安夜晚沒出門,避開人潮更平安。

    深夜無意中轉了去高清台看《仁醫》,看了一集半,到凌晨一時才上床……
    一查之下,那麼有趣的故事,是漫畫改編的。可說是日本幕末版的《尋秦記》

    老媽說時空穿梭的劇情夠無稽的。
    在下說﹕那麼連《叮噹》也不用看吧,有甚麼比一隻未來機械貓由書桌中鑽出來更無稽﹖

    綾瀨遙實在太易認了,就算由時裝改演古裝,也是一眼就認得出來。
    (她的樣貌其實太「不像古人」,演機械人女友魚乾女那類古靈精怪的角色一流,演古人看來其實有點怪。就像廖碧兒扮明朝公主一樣。 )

    《HERO》的「騎呢」事務官之一小日向文世竟然是一代名臣勝海舟。演坂本龍馬的演員也夠瘋狂的。演緒方大夫的演員造型,比較像忍者亂太郎裡毒菇城八方齋
    還有,演喜市的小朋友也夠精靈的。

    因為劇情發生在幕末,而且劇中那些人物和事件不少都是現實歷史中的,於是我跟老媽「補課」,簡介了幕府大將軍的來由、日本為何鎖國、甚麼是蘭學、幕末的黑船事件大政奉還明治維新、勝海舟和坂本龍馬都是歷史上的重要人物……

    這種故事設定,劇情當然只能當成純粹虛構觀之吧。否則日本醫學豈不是一夜之間突飛猛進﹖
    那麼就像主角自己的顧慮﹕歷史被他改變了。

    就像緒方一開始不相信主角南山仁一樣,在鎖國之下是不能隨便跟外國人接觸的,緒方本人深研蘭方醫學,你提出來的療法根本完全沒聽過,你怎樣交待從哪裡學來的﹖於是唯有推說「失憶」吧。誰會信一個「失憶」的醫生﹖突然大量採用靜脈注射更是嚇人,誰夠膽用﹖(更何況橡膠管不同金屬或玻璃,難加熱消毒,加熱會令橡膠變脆。)

    其實以流行病學的歷史而言,在未有那麼複雜的治療方法之前,發現霍亂的傳染途徑已經大大減低了霍亂漫延,但「保證飲用水衛生」這方面在劇中反而沒提過。(雖然江戶已相對先進,當時已有自來水道,但可能是市內才享用到。金子安次就說過他們在東京外圍的小漁村完全沒自來水,窮人買不起水販挑的水就唯有要從江戶川取水,於是曾爆發霍亂。)

    但有趣的正正是,看故事如何把這個不屬於這時代的人,安插到歷史當中。
    結果也就是主角自己說的﹕本來要死的人,被他救了後始終要死,歷史已經抵銷了他做的事……

    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繼續看下去。(畢竟那麼晚,我又沒有數碼錄影……)

    ---------------

    聖誕夜跟老媽去深水步吃蛇羹,遇上一對馬來西亞男女(一聽口音就知是南洋人),不知是來採訪還是拍拖。

  • tsui kuk strangenesses 10

    幫朋友賣個廣告先﹕琪Miss—教學助理(自由工作者版本) (咁都畀佢諗到)

    -------------

    [翠谷怪談之十﹕裂女帶子]

    昨天打算早點收工,走去銀行填「陸仟圓」表格。怎料五時未到,銀行已經落閘。

    搭地鐵的時候,一上車已經發現有個婦人在大吵大嚷。起初以為她在吵架,但顯然沒人跟她吵,而且她說的話大部分也跟她帶著的孩子無關。即是這人有點問題,在自說自話。

    (喔,方某也會自說自話的,不過不會叫得那麼大聲 )

    再聽下去就更奇怪了。她罵的內容,首先說社工害她,再罵精神科醫生,聽起來似乎是因為精神科醫生通報了社工她有精神病,然後社工好像又通知了她兒子的學校。也許是學校老師一時不慎讓她知道了這個「洩密」事件。

    (其實通知學校是應該的,老師不知道她有精神病很難應對。但他們處置不周讓你知道了,又會覺得他們歧視你。
    可是,妳這樣大吵大嚷,豈不是整卡的人都知道妳有精神病了麼﹖)

    然後再罵下去,就說社工和精神科醫生都想她死。醫生不斷加藥,最好讓她永遠睡在床上動彈不得,連廁所都去不到。又說社會福利署專門欺負她們那些單親家庭,想她們死。

    (到這裡,沒讀醫的我們大概都會認定,她患的是精神分裂吧﹖
    我想就算是沒心幫人的社工,「話知你死」的可能性也高過「想你死」,反正你死了他也不會少一點工作的。)

    繼續罵,說醫生都是欺負單親人士,只有「納稅人」才會得到照顧,她們這些單親人士死了也不會有人理。

    (很明顯的誤信。她應該看看那個「尊貴」大陸客人在浸會產子,嬰兒被跌在地下,醫院還當小事般的新聞。
    真金白銀交出來尚且如此,何況是大部分都住不起私家醫院的所謂「納稅人」﹖)

    之後到了彩虹站,有一批穿綠色連身裙連絲襪的女生上車。

    (其實一直都很好奇她們是哪所學校的,因為這種裝扮有點像商科書院,但又不完全是,不過沒空閒去查究。現在一查應該是這一所了,原來她們有兩套校裙,另一套才見到校徽,難怪認不到。)

    繼續罵。最後她好像拉著小朋友在下一站落車,一邊走一邊向四方呼告,說她有沒有命就看我們這些「納稅人」了,叫大家去看緊醫管局云云。
    在下剛好站在門邊,另一邊有個「西裝友」。大概穿得斯文就像是要交稅的,她分別面向我們兩人大叫兩聲「納稅人﹗」才下車……

    (抱歉,我交的稅款,連去急症室看一次醫生也不夠呢……)

    受過教訓太多,所以不再對有問題的人說「你有問題」,只在她下車時露出一絲尷尬的微笑。

    (妳的表現,不就證明了醫生加藥是正確的麼﹖)

    不聽醫生話,不單對妳沒好處,還會害了妳的小朋友呢。
    我替妳的孩子可憐。

    (落車後,女生們在笑說,不知電視台是否在附近放了隱藏鏡頭,測試市民舉動。
    希望妳們只是說笑吧。隱藏鏡頭可能有的,不過不關電視台的事,也不是電視台在作弄大家。而是她本人被上天作弄而已。)

    -------------

    曾繁光好像說過,在政府醫院只能用幾分鐘見一個精神科病人,我真的很懷疑這樣除了開藥外還能做甚麼。但這種病除了吃藥,很明顯心病還須心藥醫,心結是要有人慢慢關心傾談才疏解到的。

  • 碰巧學校附近出現露體色魔,同事自然議論紛紛。有同事提到不知他們為何要露體(因為妳不是露體狂囉 ),不知是否認為自己很「勁」。

    在下插嘴說,反而是因為自卑,所以才要去找小朋友來嚇。要不然像老媽的工友遇到露體狂,只會嘲笑它「小」,令露體狂更無地自容、抱頭痛竄。

    不過倒留了一句沒說﹕要是認為自己那話兒很「勁」,大概早就去參加港男選舉了吧。反正連泳褲也沒脫,那些女觀眾就已經失控狂叫了,比嚇小朋友過癮得多。要是脫下來了,可能有人會倒下發羊吊呢﹗

    --------------

    分享兩篇好文﹕

    朱福強﹕看政府怎樣「賤待」我們的檔案文獻!

    「布殊入主白宮時,蓄意棄用克林頓時期在白宮裝置的官方電子檔案管理系統,然後又故意删除了2003年至2005年為數超過500萬份的電子郵件,東窗事發後,被指涉嫌違反《總統檔案法》告上法庭。」

    「况且很多時候,被政府部門外借的歷史檔案,有的從此不見蹤影,有的歸還時變得斷簡殘篇,有的更被人塗污或『修改』,我們的公共財產就是如斯無情地為人所蹂躪!」

    (同場加映﹕香港應制訂檔案法 防毁珍貴歷史紀錄
    「前政府檔案處長朱福強上周指出,在短短6個月內檢視厚逾1公里的文件,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質疑檔案處『有求必應』,未經專業鑑證便輕率銷毁文件。」)

    電鋸﹕喬布斯是另類療法失敗例子

    「例如在網上找另類療法的治療例子,一定是『成功』多於失敗。原因是『成功』者一定在網上津津樂道,失敗的大多已經長埋黃土,咀也張不開了。

    「當讀到如喬布斯般的失敗例子,卻輕輕跳過,並想喬布斯另類療法失效只是他不幸,自己並不會如此不幸。另類療法無效,本來並不打緊。但是相信另類療法者,卻偏向會揚棄傳統療法,繼而延誤治療,過了治療的黃金期。」

  • On Chiropractic 2 - autism

    [脊醫醫自閉﹖]

    上次說過,見到脊醫在扮科學和扮西醫,已經覺得不爽。不過他們在 AM730 上講腰酸背痛、筋骨勞損也就罷了,反正當他們按摩師就是。

    但脊醫又怎會甘於單單講這些東西呢﹖果然日子一久,就會見到他們開始越踩越出。

    (昨天 AM730)

    醫ZONE- 吳霈慈
    自閉?

    自閉症被歸類為一種由於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程度亦可分為嚴重、中度及輕度,其病徵包括欠缺社交及溝通能力,與外界隔離和異常行為模式。在香港較常見的是介乎自閉與正常之間的自閉傾向兒童。這類兒童大多屬於IQ高但EQ低,不懂或不敢表達所思所想,選擇自我對外封閉,形成自閉症的假象。

    在很多人的眼中,自閉症是無藥可治。不知道自閉症其實是可逆轉的,是可治療的。但較為人知曉的治療方法只是行為治療或腦力訓練。

    其實,根據國際兒科脊醫協會的研究數字顯示,超過七成自閉症兒童第一、二節頸椎或髗骨出現錯位;超過八成自閉症兒童頸椎及薦骨(sacrum)同時出現錯位,正好印證自閉症是由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研究亦指出經過為期三至六個月不等的治療,(主要是兒科脊醫常用的Webster+Techniques及Logan+Basic+Techniques,嚴重如不說話的兒童需同時接受輔助行為治療。)不同自閉程度的康復比率按嚴重、中度、輕度及自閉傾向,分別為50%、70%、85%及95%。

    只要及早診斷及接受治療,自閉症的影響將與日俱減。+作者為兒科專科脊醫

    當然,正常人單是聽到「脊骨錯位導致自閉」,已經會覺得可疑。要是有那麼重大的發現(脊醫可以令50%嚴重自閉症兒童「康復」),早就登上著名學刊,報紙搶著報導了,還需要等脊醫自己講嗎﹖

    嘗試上網查查「國際兒科脊醫協會」是甚麼傢伙,結果查開兩個分別是 .com.org 的網頁,應該都是同一組織。

    再嘗試在 google 中搜尋這兩個網站有關 autism 的結果,見不到上面說的研究,倒是見到很多聲稱「疫苗導致自閉症」的消息。不要說這個謊言早被踢爆,現在連那個造假的研究員都被懲治了,這個「專業組織」竟然還拿著這些東西來宣傳,這是甚麼意思﹖(維基說,因為脊醫認為一切疾病都是脊骨問題導致的,所以根本不認同疫苗這回事。)

    我嘗試在閱讀網站刊出的研究摘要,.com 那個的「research」看不到摘要,.org 倒有15份被列入「自閉、行為及學習障礙」的文章。15篇都不是上面提到的研究(有一篇提及50%改善,但沒有自閉程度的比較)。
    再嘗試用 google 找網上有關 Webster Techniques 或 Logan Basic Techniques 和自閉症關係的研究,一樣找不到(已在 google scholar 同樣找過)。

    實在吳小姐提到的研究,在哪裡刊出來呢﹖(相信也是脊醫自己圍內的刊物吧,但可以讓大家看看嗎﹖)
    我更想知道的是,甚麼叫「康復」﹖還有脊醫有否用隨機測試,找一些小朋友做假脊醫治療比較看安慰劑效應﹖(當然我更相信沒有。)

    其實那個脊醫研究介紹頁面,開首有句更過癮的﹕

    It is important to realize that chiropractic is not the treatment of any condition. The purpose of chiropractic is to find and reduce stress and interference to the nerve system, allowing the person to experience greater function and an overall improved quality of life.

    不知那位脊醫吳小姐怎樣看﹖
    我的理解很簡單﹕「not the treatment of any condition」即是不是醫生(不醫病叫甚麼醫生﹖),「reduce stress and interference to the nerve system」即是按摩師的工作囉。

    請自閉症小童去按摩,我當然相信會有幫助的,自閉症很容易累積壓力,按摩至少可以舒緩情緒。
    不過這跟「醫」是兩回事啦。

    ---

    埋尾,抄維基

    A 2007 systematic review found that few studies of chiropractic care for nonmusculoskeletal conditions are available, and they are typically not of high quality; it also found that the entire clinical encounter of chiropractic care (as opposed to just spinal manipulation) provides benefit to patients with cervicogenic dizziness, and that the evidence from reviews is negative, or too weak to draw conclusions, for a wide variety of other nonmusculoskeletal conditions, including ADHD/learning disabilities, dizziness,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vision conditions. Other reviews have found no evidence of significant benefit for asthma, baby colic, bedwetting, carpal tunnel syndrome, fibromyalgia, kinetic imbalance due to suboccipital strain (KISS) in infants, menstrual cramps, or pelvic and back pain during pregnancy.

    (費事譯。各位從這一段可以看到脊醫如何自認神通廣大,一堆解剖學上非筋骨的問題—例如哮喘和經痛—都會被他們說成有關。)

    ---

    你覺得我是浪費時間﹖唔,我也覺得。
    本來應該寫書介和準備開學的,如果不是見到脊醫自稱醫自閉那麼離譜,我也懶得理。

  • 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

    網友介紹,在圖書館借來一讀﹕

    深夜小狗神祕習題》(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Mark Haddon,台北﹕大塊,2005

    本來見到那麼厚也有點戒心(方某對小說興趣平平,尤其不喜長篇小說如武俠小說之類,反而讀更厚的《大崩壞》讀得很起勁),不過這本出奇地讀得快,兩天內就讀完。這本小說也不像傳統小說的模式,我就是喜歡這種不太像小說的小說。(已有前科,例如《名偵探的守則》或《超女現形記》)

    說主角像阿斯伯格症﹖不像,他真的比較嚴重,屬自閉症(否則不需要讀特殊學校)。反而他老爸的表現,看起來有點像阿斯伯格,不過這純粹是讀時的感覺。

    網友說因為譯者不諳英國文化,中譯本有很多問題。我不會讀英文原版(雖然網友說本書英文版也很易讀),所以不知道。不過有一點一看就知道,就是譯者其實不知道 A level 是甚麼,所以都譯作「A級檢定試」。其實她可以查看香港的譯法,就知道可譯成「高級程度會考」,或者按維基的譯法叫「高級程度證書」考試。

    主角很怕地鐵裡的人潮和噪音,幾乎無法登車。在下倒沒那麼誇張,我反而很喜歡地鐵,因為路線確定了,一切都依規律移動到達目的地。
    主角有一點令我很有親切感,就是他會在腦中假想一條紅線讓自己行走。以前也說過(/),以前我會假想路上有兩排鐵軌,就按著路線上學放學的。

    不過也許病沒那麼嚴重 ,主角的超強觀察力和記憶力,吾不與焉。
    但跟老媽逛街時,老媽只顧望「可以買的東西」,倒是有很多路上的旁枝末節,是我看到而她看不到的了。

  • The Columbian Exchange: biological and cultral consequences of 1492 (30th anniversary edition)

    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Alfred W. Crosby,台北﹕貓頭鷹,2008

    正如封面的文宣所言﹕這是本遲了三十六年才譯出來的書。

    先前方某多次推介過《槍炮、病菌與鋼鐵》和《瘟疫與人》,前者以「大陸軸線」的地理因素立論,後者則是「疫病史觀」。但其實這一類以生態觀點看歷史的著作,以本書為先。本書首印於1972年,《瘟疫與人》還要比它遲幾年(1976),《槍炮、病菌與鋼鐵》更是1997年才出版。本書開風氣之先,卻一直沒有人把它譯成中文。本書剛有三十周年紀念版(即再版),終於有人把它譯出來,總算能讓中文讀者讀到這本開山之作。

    本書內容其實無需多加介紹,因為書名已說得很清楚(不就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隨之而來生物交換造成的影響嘛)。具體而言看章節也夠了﹕

    第一章﹕新舊大陸,對比分明 (美洲和舊世界的動植物相、人類學分別鮮明)
    第二章﹕大征服者與奪命疫症 (天花和其他舊世界疫病對美洲歷史的影響)
    第三章﹕舊世界植物、動物移居新世界 (牠們如何取代新世界的物種)
    第四章﹕梅毒現身﹕一頁病史 (可能是新世界的唯一「反擊」)
    第五章﹕食物與人口 (討論美洲食物對世界人口的影響)
    第六章﹕至今未停止的大交換後效 (舊世界人口移民美洲和各種生物交流的影響)

    當然,這類「大哉問」題目,涉及太多不同科目的知識,很難真的整合得天衣無縫。我們可以期望新發現的知識對本書內容有所影響,不過從作者的新序看來卻不覺得有很大修改。雖然,如果要把書中的舊知識全部更新一次,工作量跟另寫一本新書將不相上下。

    可是,有些地方大抵是很難有大改變的,例如梅毒。直到今天還是如作者所言,每隔幾年就有所謂「新發現」登上報紙,但究竟是美洲傳來、舊世界自有、抑或只是剛巧螺旋體突變﹖一直沒有定論。唯一有定論的,就是梅毒改變了人類對性行為的態度。極端的性保守主義亦由此興起。從這個角度而言,作者的論述就算史實(fact)上有點舊,不一定是新知識就能改變得了。

    雖然整本書有281頁,但其實文章只有230頁,後面有差不多五十頁是注釋、書目、名詞索引之類。這一點在貓頭鷹的出版中並不常見,因為為了省錢,他們出版很多學術普及類書籍的注釋之類,通常都只放在網上就算。

    看過《老貓學出版》(碰巧作者就是貓頭鷹社長),大抵可以猜測這是否因為「帖」數的緣故﹖
    (不過五十頁,應該早就超出了一「帖」的範圍吧﹖)
    愚見認為,注釋、書目那部分儘可放在網上,名詞索引留在書中倒是便利讀者之舉。

    ---

    筆記,或挑骨頭﹕

    p.23 「可惜密螺旋體留下的痕跡,隨時間會慢慢褪去」

    整本書都是譯「密螺旋體」的,我一直看不明白為何梅毒螺旋體要被稱為密螺旋體。
    直到寫這篇介紹,查資料才發現原來「密螺旋體」是螺旋體門的其中一個屬(Treponema)。由於引起幾種疾病的螺旋體都近乎一樣,只有靠病徵才予以分辨,有人懷疑這些病根本就是同一種菌的不同表現,所以統一稱之為「密螺旋體」是比較保險的做法。

    p.32 「時間在一千十二年」應為「一千四百九十二年」
    「也不虛張矯」應為「虛張矯飾」

    p.33 「我要感謝華盛頓州大學」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似乎應譯為「華盛頓州立大學」,因為她是一間公立學校。

    p.35 「終於在一九二年十月十二日這一天」應為「一四九二年」

    p.37 「哪像舊世界的大象,鼻不但用處多多」

    「尊象」這寫法有點怪,也許應是「長鼻」,但不敢肯定。

    p.44 「先前靠著這套理論(以挪亞方舟解釋現存生物),解釋亞、非兩地就已相當吃力,但畢竟還是可以勉強應付。因為一向以來,歐洲人就知道有這兩處地方存在。而且就算他們從未見過大象,至少總知道有這種動物。可是美洲,誰做夢想過竟有這個地方﹖新世界的獨特,令基督教的宇宙起源說整個出了問題。

    地理大發現動搖了以神話為基礎的信仰系統,亦是宗教改革的遠因之一。
    的確,如果人們保持無知的話,是不會對現狀有所質疑的。這是愚民政策的起因,亦是獨裁者(或支持獨裁者)不喜歡、不信任學術界和知識份子的原因。

    p.46 「如果說,伊甸園與方舟停泊地點亞拉拉特山都位於亞洲,那人類與動物怎麼會在美洲出現呢﹖……法國人培伊埃爾……之所以走向異端,並非受到美洲生物現象之奇而激發,主要是因為聖經說法太過隱誨,以及古代文件中曾提及的某些埃及、腓尼基之事,時間上明明先於亞當。」

    所以到了今天,還有人要以「逐字直解」的方式去理解聖經的話,只能說他們根本沒讀通聖經。

    p.47 斯科雷特﹕「每種動物,當初一定就是在它們當前所在的地域被造出來。既然動物如此,那麼若可以顯示當前各主要人類所居的區域分布,恰恰吻合地球上主要的動物區域分布,那麼必可如此推論﹕這種種不同的人類,也都源始於他們當前所在的各個不同區域。如此一來,也可以避開下列這一類彆扭假設的必要﹕紅人是由白令海峽進入美洲、馬來人像椰子一樣,一對對飄流海上迷失方向,因而到了波里尼西亞落戶。」

    有趣的是,古人想推翻的,偏偏是正確的結論。
    只是在當時應該沒法子給予證明(而且看來還很不合理),反之得出這些理論的人會被駁斥。就像提出大陸漂移韋格納也無法為大陸漂移提出合理的物理基礎,達爾文也不知道生物特徵如何遺傳一樣(儘管孟德爾在同時期提出了遺傳理論)。

    p.50 「千百種動植物,超微型、次微型,都通過這道地峽在不同大陸之間移動」

    很難明白「超微型」和「次微型」本來想指甚麼……

    p.63 「恐怕只有威爾遜描述的《眾世界大戰》才能傳達」

    這明顯是《War of the Worlds》的直譯,這小說有很多譯名(但沒聽過「眾世界大戰」),我覺為叫《火星人襲地球》更直接了當。

    p.68 「英國天文學家哈」應為「哈雷」,這是通用的譯名。

    p.70 「一六一六與一六一七年間,一場大瘟疫橫掃新英格蘭,套句清教徒牧師馬瑟的話,『把林中那些有害東西全殺死了,清出位置讓好東西成長。』不管這場病到底為何,總之歐洲人都安然無恙。」

    印第安人有害﹖答案恐怕應該相反。

    p.84 「皮薩羅俘虜印加最後一任皇帝阿塔華帕特」

    王道還在翻譯《槍炮、病菌與鋼鐵》時稱之「阿塔花普拉」,維基的譯法則為「阿塔瓦爾帕」(聽起來像大陸的譯法)。

    p.90 「這些來自伊比利島的新住民」應為「伊比利亞半島

    p.122 「波多黎的蟹」應為「波多黎各」

    p.124 「科博神父對當時的基因學有些認識,認為老鼠向來到處都有﹕『無論何地,這些動物都會從腐土自然滋生,此事正常不過。』」

    這不是基因學,應是「無生源論」(abiogenesis),但要對應時人認為生物會在腐物中自然產生,應為 spontaneous generation (自然發生學說)。

    p.127 「新墨西哥的那瓦荷族」

    Navajo 在《碼書》中譯為「納瓦荷族」(劉燕芬譯),維基中譯成「納瓦霍族」。

    p.130 「投身於極端專門化的類生活形態」應為「類似」

    p.133 「其二西班牙重商主義往往是窒息而非鼓勵阿根廷的經濟擴展」

    大概不是「重商」吧﹖

    p.153 「根據哈得森的理論,人類最早被密螺旋體上身,是在好幾千年以前」應為「好幾千年以前」

    p.165 「眾人另外試驗起多種替代療法—中國茯苓、黃樟、茯苓等等」(重複了)

    以166頁的另一段寫法,這裡似乎應是「祈禱」。

    p.178 「可是且讓我們繼續討論下去。對於過去事件所做的假設,往往不容科學式的驗證﹔做(作)為歷史學者不能有太大奢望,最多能有個屬於合理的假設就很不錯了。科學家不敢涉足之處,史家必須穩健邁出步伐。」

    正是如此,有些唯科學論者鄙夷人文學,把所有無法確證的事都當成不存在,這也不是健康的態度。因為往事總有很多空隙可能永遠無法填補(就像有很多古生物化石可能永遠找不到),但我們還是要嘗試去猜測發生了甚麼事。
    對於一般人而言,這「故事」只要是合理而無衝突就好。我們要警惕這不是「絕對真理」,隨時準備在有更好證據之下改變看法就成了。

    p.184 「樹薯茁長的地帶,可以從海平面高度一直到七英尺

    如果說樹薯可以長到七英尺高,那就沒必要寫「海平面」﹔如果說樹薯可以生長於「海平面到海拔七英尺的地方」,那麼寫「七英尺」又似乎太多餘(如果是七百英尺還差不多)。
    大概要有機會看原文才知道究竟本來是怎樣。

    p.185 「如果一個人攝取了充分的卡里」應為「卡路里」

    p.204 「他們(東亞人)供不起這等揮霍的作法﹕讓牛羊在明明可耕的土地上悠閒吃草,然後再把它(牠)們吃下肚去。他們知道,要填飽人的肚子,不如自己直接動手在地裡種吃的,比起放任牲口自行覓食尋找給養,效率遠遠高出許多。」

    對於有些懷疑「吃素比吃肉環保」的人,應該要看看歷史的選擇。
    當然,有些動物吃草是來自不適合種稻麥之類的地方,亦有些動物可以吃人不吃的植物部分,不過現在養動物用了太多本來給人吃的東西,卻是事實。

    p.206 「如今印度已經如此完全地接納了玉米,將它據為己有,以致鄉間幾乎找不到任何父老願意承認﹕其實這食物並非一向都是村人的基本飲食項目,反認為從來就是如此。他們甚至還引述玉米古稱,或是富有智慧的玉米俗諺﹔卻完全不記得只在區區數年之前,這些名稱、諺語,一般都當成是指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植物呢。」

    人類很多時候都是這樣,把現狀當成理所當然。

    p.211 「甘薯也向眾人證明,有了它鐵定不會斷糧﹕四個不同的年月裡——一八三二、一八四四、一八七二、一八九六——大量日本人發現自己是靠著甘薯方才活了下來。」

    正如廣東人也有句「捱番薯」的俗語。

    p.211 「二百二十萬愛爾蘭馬鈴薯」漏了「噸」字

    p.212 「一六六一年中國有高達一億人口﹔一九OO年更達四億﹔今日共產政權則宣稱共有六億八千七百萬以上的子民。」

    都「三十周年版」了,是否應該更新一下數字﹖

    p.213 「一九五二至一九五三年間,中國一共收成了一百六十八億四千九百萬公噸的玉米(這個數字過鉅,有待商榷)」

    雖然大躍進是之後的事,但作者見到的數字會否已是浮誇風的結果﹖

    p.214 「甘薯是最貧窮階級人口的傳統食物﹕事實上,若被稱作是『吃甘薯的』,在共產之前的中國是個極大侮辱」

    更大的侮辱是,共產黨之後就令中國人連番薯也沒得吃。

    p.216 「若沒有當新石器時代美洲人的農藝技巧,今日住在這個星球上的人類,數量上會小(少﹖)上許多」

    或者「小即是美」呢﹖沒那麼多人的話,地球就未必會受今天的空前威脅。
    但反過來,如果沒有足夠大的人口,很多新發明未必會出現。因為新發明總需要有足夠的人口使用,才能造成足夠的需求讓投資有所回報。

  • 藥吃光後,當然不再「散」,但還有點餘咳餘痰未清……雖然我已經很想吃薯片……

    之前在AM730見到那個「海星」在大講抗生素怎樣不好。你要光顧自然療法隨便你,反正自然療法就算醫你不好也大概治你不死,但你女兒有尿道炎還不是要找西醫﹖如果自然療法醫得好發炎你還會找西醫嗎﹖尿道炎分明是細菌感染,需要抗生素殺菌,還說甚麼濫用﹖要依靠人家又不信任,這是好態度嗎﹖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找中醫。中醫固然也可以治發炎,但其實中藥本身就有不少消炎成份,只不過是「天然抗生素」而已。你可以相信天然好過人工,但你還是在吃抗生素。)

    ---

    這幾天都忙。

    本著「一天不抽水,一天不吃飯」的精神,臨急臨忙搞了個高錕與諾貝爾獎書展。
    高錕的自傳手頭當然沒有,但其他諾貝爾獎的相關書籍倒有一堆,再在網上下載少許資料就足以搞起來。(聯合書院還有篇專訪)

    星期三晚本來應該去看老爸,但臨時收到教協電話,說我訂的六盒大富翁已有貨。
    但可怕的是,她告訴我要加價。因為電腦要更換標價,如果即晚來取還是$170一副,之後就變成$184.7。
    雖然還是比反斗城便宜(有天我竟然發現大眾書局的標價也比反斗城便宜五毫子),但如果差那麼遠就一定會超支。於是唯有當晚就跟老媽拉兩架拖車去提貨。再分兩天拉回圖書館(現在只拉了一車)。

    上主﹕為何你不叫他們送貨﹖

    我﹕落訂時沒想到,戇居囉。

    當晚跟老媽去女人街吃了頓上海菜,喝喝花茶。

    ---

    好文推介﹕

    道長非常感人小文章﹕老校長(上)(下)

    我以前從來都不覺得香港的大學有多好。你看那些學生,畢業典禮總是人人手抱一隻毛毛熊,不說還以為是幼稚園結業呢。至於老師,不是不好,只不過研究多用英文出版,而且以論文為主,書局很難見得著,不像大陸學者,著作等身的人多得是,一大堆擺在書店,威風得不得了。校園氣氛就更不要提了,許多大牌學人來演講,也都只有小貓幾隻去捧場;學術沙龍?那是甚麼東西呀?沒聽過!

    直到近年在大陸跑多了,見過不少名牌學府的另一面,聽過不少著名大師幫的笑話,了解到整個高等教育界的運作方式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香港的大學也不算太差。

    你看,我的母校──香港中文大學的前校長高錕,拿了諾貝爾獎,這難道不是很威風嗎?坦白講,當年我唸書的時候可不以為他有這麼厲害;相反地,我們一幫學生甚至認為他只不過是個糟老頭罷了。我的一個同學是那時學生報的編輯,趕在高錕退休之前,在報上發了一篇文章,總結他的政績,標題裡有一句「校長任內一事無成」,大家看了都拍手叫好。

    不只如此,他還接受中央政府的邀請,出任「港事顧問」,替將來的回歸大業出謀獻策。很多同學都被高錕的舉動激怒了,大家認為這是學術向政治獻媚的表現,堂堂一校之長,怎能這麼容易就被統戰?又怎麼這麼迫不及待地跑出去向未來的當權者示好呢?於是在一次大型集會上面(好像是畢業典禮),學生會發難了,他們在底下站起來,指著台上的校長大叫:「高錕可恥!」。而高錕的表情,明顯不好

    後來,一幫更激進的同學主張打倒行之有年的迎新營,因為那是洗腦工程,拼命向新生灌輸以母校為榮的自豪感,很不要得。就在高錕對新生發表歡迎演講的那一天,他們衝上去圍住了他,塞給他一根套上了避孕套的麥克風,意思自然是要他閉嘴。現場一片譁然,他的表情?還是不太好。

    後來我們才在報紙上看清楚他的回應。當時有記者跑去追問正要離開的校長:「校長!你會懲罰這些學生嗎?」高錕馬上停下來,回頭很不解地反問那個記者:「懲罰?我為甚麼要罰我的學生?」

    畢業之後,我才從當年幹過學生會和學生報的老同學那裡得知,原來高錕每年都會親筆寫信給他們,感謝他們的工作。不只如此,他怕這些熱心搞事的學生,忙得沒機會和大家一樣去打暑期工,所以每年都會自掏腰包,私下捐給這兩個組織各兩萬港幣的補助金,請他們自行分配給家境比較困難的同學。

    我那位臭罵他「一事無成」的同門,正是當年的獲益者之一。今天他已經回到母校任教了,在電話裡他笑呵呵地告訴我:「我們就年年拿錢年年罵,他就年年挨罵年年給」。

    上個月,我們中大人戲稱為「殖民地大學」的香港大學也出了條新聞,他們把名譽院士的榮銜頒給了宿舍「大學堂」的老校工「三嫂」袁蘇妺,因為「她以自己的生命,影響了大學住宿生的生命」。這位八十二歲,連字都不識的老太太,不只把學生們的肚皮照顧得無微不至,還不時要充當他們的愛情顧問,在他們人生路上遇到困難的時候,以自己的歲月澆灌他們茫然的青茅,所以一向有「大學堂三寶」之一的稱號。

    那一天,「三嫂」戴著神氣的院士圓帽,穿上紅黑相間的學袍,是一眾重量級學者之間最燦爛的巨星。她一上台,底下的老校友就站起來大聲吶喊,掌聲雷動;不管他們的頭髮是黑是白,不管他們現在是高官議員還是富商名流,他們都是她的孩子。

    我和高錕可就從來沒這麼親近過了。八年裡頭,我只當面對他說過一句話。那天和幾個同學從圖書館出來,正好見到他走在前面,馬上揉搓成了一團紙朝他丟過去。他一回頭,我就指著另一個同學笑著大喊:「校長,你看他居然亂丟垃圾!」總是笑得有點傻的校長一如以往,頓了一頓才反應過來,慢吞吞地說:「這就不太好了」。我們立即笑做一團,看著他的背影漸漸遠去。前一陣子,唐英年跑到中大演講「領導的藝術」,居然大談甚麼「包容是領導最重要的美德」,我忍不住搖頭輕嘆:「你來我們這裡講包容?」

    聽說高錕得了輕度老人癡呆症,最近記性有點衰退了。這也不是不好的,因為我希望他忘記當年我們的惡作劇,忘記我們侮辱他的種種言行。

    但我是多麼多麼地盼望他,我們的老校長,能夠記住他剛剛得到的是諾貝爾獎,記住他提出光纖構想時的喜悅,記住我們畢業之後,偶爾在街上碰見他時,笑著對他鞠躬請安「校長好」。

    倫爺﹕天安門勃起有理

    方曰﹕「其實立柱本身不是大問題,天安門那幾枝「華表」本來就是陽具崇拜的象徵。

    不過人家立華表也沒有立五十六枝那麼誇張呢……中國勃起就罷,一勃就勃五十六根,人家吃不消的。

    當人地慰安婦咩﹖﹗」

  • On Chiropractic

    自從香港給脊醫註冊之後,他們就很著力提升地位,而且經常利用「脊骨神經科醫生」之類的混淆名稱「扮西醫」,讓市民以為他們跟西醫是相容的。《AM730》也就經常見到他們在醫學專欄發文,儼然有如現代醫學似的。更有甚者,星期三的AM730竟然還有則脊醫廣告,說他們的聲稱已經科學證實云云……

    看了後我不禁懷疑﹕AM730很喜歡登大話的嗎﹖

    維基百科對脊醫的簡介很清楚﹕

    「Many studies of treatments used by chiropractors have been conducted, with conflicting results. Collectively, systematic reviews of this research have not demonstrated that spinal manipulation is effective, with the possible exception of treatment of back pain. The efficacy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maintenance chiropractic care are unknown. Although spinal manipulation can have serious complications in rare cases, chiropractic care is generally safe when employed skillfully and appropriately.」

    (對脊醫治療法已有很多相關研究,出現互相矛盾的結果。整體而言,對這些研究的系統性檢討,並未顯示脊骨矯正法是有效的、對背痛有可預期的治療功效。維持脊醫治療系統的效能和成本效益皆屬未知。雖然脊骨矯正法在罕見情況下可導致嚴重後果,但如果由有經驗人士合適地進行的話,脊醫治療基本上是安全的。)

    簡單點說,即是脊醫不見得真的能把人醫好,不過也醫你不死。(大部分所謂「替代醫學」的特徵)

    「For most of its existence, chiropractic has battled with mainstream medicine, sustained by ideas such as subluxation that are not based on solid science. Vaccination remains controversial among chiropractors.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called chiropractic an "unscientific cult" and boycotted it until losing a 1987 antitrust case.」

    (在脊醫的大部分歷史中,脊醫都是跟主流醫學相對抗,包括「脊骨錯位」這類概念並無科學基礎支持。接種疫苗在脊醫之間持續有爭議。美國醫學會指脊醫是「不科學的崇拜」並抵制之,直到1987年在反壟斷訴訟中敗訴之後。)

    要留意,美國醫學界停止抵制脊醫,不是因為脊醫終於有科學支持,而只是因為從「動機論」提起的反壟斷訴訟而已。反壟斷法是商法,只是說主流醫學不可以阻止脊醫「進入市埸」,跟脊醫是否受科學支持是兩回事。

    他們經常說那些「脊骨錯位」的說法,聽起來很像西醫,但其實是個很不清楚的概念(至少在解剖學而言)。在西醫骨科來看,如果你的脊骨移了位,壓住神經恐怕不殘廢也要在醫院住一段時間,怎會單是被脊醫擺弄一下就可以解決得到﹖(很簡單,因為脊醫所說的「錯位」根本就不是西醫的概念)

    當然,就算只是按摩推拿,對於腰頸背痛也會有點幫助。但這個只是按摩師的工作,就稱不上是「醫生」或「醫學」了。

    給脊醫註冊,已經是個錯誤,讓他們以「政府承認」作為招徠、散播偽科學。
    前陣子經常見到那些所謂「自然療法醫生」爭取註冊,如果成事,借機自抬身價、招搖撞騙的人就更多了。

    (補記﹕見到有些訪客從某位脊醫支持者的blog連結到這裡。那位博客聲稱引用維基百科是不準確的,那麼在下建議各位再讀下一篇拙作脊醫醫自閉﹖,那篇引用了脊醫機構自己的說法,大家可以看看他們有多滑頭。)

    -----------------

    上次提及過,經常在各大討論區貼文騷擾的巴拿巴(自稱),終於又在香港科學教育關注組的討論區表演其盲問伎倆。

    有興趣看看思想錯亂是甚麼樣子,或者有興趣「參戰」的,不妨去討論區看看。(認住開頭有數字既主題就成)

    今期最有趣的問答是,當在下指出肥醫生曾查證過,當事人聲稱的出版社,目錄並沒包括他聲稱出版的書。他竟然答﹕沒證據證明那本書出版了,不等於證明那本書不存在。
    我們哪有責任去證明這本書存不存在﹖需要證明的只是聲稱出版了的他自己。

    而出言誹謗美國科學院之後,當我要求他舉證的時候,他又是叫人去看那本沒人見到出版的書。

  • [出口轉內銷之科學理解]

    1. lizzy_eli﹕hkblog那篇[痛斥耶教]所引起之激烈迴響

    其實有人反基不關我事,不過有人說科學家narrow minded,我就不得不回應以正視聽﹕

    @bushcrap3001 - 不如看歷史,是誰會為了理念不同而開戰殺人﹖可不是科學家。那麼究竟誰更narrow minded,就昭然若揭了。

    說科學家narrow minded,是很搞笑的。因為科學只靠觀察和實驗去解決爭議,你有鐵證如山,還需要怕人家narrow minded﹖就算人家今天不接受,明天也不得不接受。科學家不需要迫你「信」的,事實就在那裡,你自己走著瞧。
    (蘇聯曾幾何時都不信達爾文的,利森科讓蘇聯政府相信拉馬克。結果事實教訓了蘇聯,敗了就會學乖了。)

    科學家不會錯嗎﹖當然不是。但科學家犯了錯,事實最終會令科學家認錯,科學界最後會發現這個理論是錯的、解釋不到我們所知的現象。
    宗教可沒有這個自我糾正的機制。

    只是有些人,自己把神話當事實,不肯受科學方法的檢查和挑戰,又要科學家接受自己的說法,才會去說人家narrow minded
    你說颱風轉向是因為神挪動了,氣象學家不接受,你就說人家narrow minded﹖

    信神本無不妥,但「神」是屬於「終極解釋」。在物質世界的層面,宗教或玄學解釋無法勝過科學,因為它們的說法都無法檢驗。而且把所有事都以「神」的解釋,其實等於變成空廢解釋(即廢話),根本不會讓人對大自然的了解有進步。
    要把「神」扯下到物質層面作解釋,其實是委屈了神,而且更容易令人不信神(把「神」和「神話」掛釣,但神話跟現實不符的地方太多了)。這是很愚蠢的策略。

    有些教派,例如天主教、聖公會、路德會之類,就乾脆接受了演化論,不再做無謂的爭拗,改為集中講科學以外的問題(這範圍科學不會威脅宗教)。這才是宗教面對科學的正確態度。為何我說某些教派「睇唔開」,就是這樣了。

    2. 史兄﹕周季娜的思考技術 (粗口慎入)

    從中文角度看,「溶」是溶解 dissolve 的意思。靠熱力那種應該叫「熔」melt。
    雖然很多時候這些字都是混用。

    @holys - 其實那個名字沒錯的,他們應該是醫生改的。

    Type I 病人要終身注射胰島素,所以叫 insulin dependent。(冇胰島素針佢地隨時會死)
    Type II 病人係要食降血糖藥,打胰島素冇乜用(insensitive嘛),所以叫 insulin independent。
    你的生物老師似乎是沒留意到這個病名的醫學背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