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窮地現

  • 佔旺帶來的巴士路線啟示

    (方某不是巴迷/膠,對交通了解有限,以下純粹個人觀感,歡迎看倌指正。)

    佔旺這陣子,很多經過彌敦道的巴士都改了道,我也有試過搭42A和41A看看改成怎樣。

    westklnsouth

    南行方面﹕

    42A本來由長沙灣道入彌敦道直落佐敦道。
    近日我沒有搭42A出彌敦道,但九巴資料顯示,改道後由南昌街入荔枝角道,再轉入塘尾道和渡船街。然後落匯翔道、匯民道、柯士甸路西、雅翔道入渡華路總站。(渡船街後面那段路我從沒路經過,所以不知實際如何。)

    41A原本由西九龍公路轉入西九龍走廊,然後在旺角消防局(保良局莊啟程那邊)出太子道西,然後經荔枝角道入彌敦道。
    改道後乾脆直接由西九龍公路出匯翔道,在英皇佐治五世公園轉廣東道,然後經九龍公園徑出梳士巴利道,完全不經彌敦道。

    westklnnorth

    北行方面﹕

    41A原本經彌敦道,到亞皆老街轉左,到大角旺折入西九龍公路。
    改道後,經過九龍中央郵政局後,即轉入眾坊街,再經上海街出佐敦道,然後入西九龍公路。

    42A原本佐敦道出,經彌敦道,轉長沙灣道。
    改道後,同樣於九龍中央郵政局後,轉入眾坊街,但右轉上海街後到玉器市場再右轉甘肅街,然後入渡船街和塘尾道。經荔枝角道和黃竹街回到長沙灣道。

    ---

    41A因為改道,只出油麻地和尖沙咀,乾脆變成特快線(X),去尖沙咀和回青衣都只需15分鐘,非常快捷。簡單要多謝「佔旺」。

    我原本以為42A不經旺角彌敦道也會加快了,但原來他們會繞回長沙灣道,結果就在深水埗「塞巴士」塞了起碼十五分鐘,其實車程沒有快了。

    其實很多時候,經新界西出西九龍的巴士,都是在長沙灣道和彌敦道遇上塞車。而且除了旅遊巴和貨車之外,很多時候更是在「塞巴士」。這相信是很多乘客的經歷,因為途經彌敦道的巴士線實在太多了。

    曾經有建議,所有新界西出市區路線先到深水埗附近,設置一個轉線站,讓所有乘客下車集中轉乘,就可以讓新界線回程,只讓少數路線行駛彌敦道了。
    可是,這樣的建議基本上很難獲落實,因為巴士班次不及地鐵頻密和準時,轉車時間會很長。除非像巴士捷運般有專用線路保證班次,除非各區議會很難會同意削減「直達」的路線。所以建議一直膠著。

    事實是﹕在深水埗區,除了長沙灣道還有荔枝角道是大路。
    而在旺角、油麻地,除了彌敦道外,旁邊還有上海街和新填地街都是貫通兩區的大路。(塘尾道/渡船街都遠離商業區,也就不提了。)

    (尖沙咀就不用談,因為有九龍公園,所以只有彌敦道和廣東道/九龍公園徑可通往北方,後者距離太遠不足以分流。)

    所以我想,現在這些大路只有少量巴士途經,只要善用這些大路分流多一些巴士路線,其實已經可以抒緩彌敦道的「塞巴士」問題﹕
    westklnalt

    南行的巴士,如果以佐敦道為目的地的話,可以改經荔枝角道和上海街。現在43C就是這樣(只是到亞皆老街就轉入大角咀)。
    其實去尖沙咀的巴士也可以這樣,只要到佐敦道時轉廣東道繼續南下就可以了。不過廣東道離彌敦道比較遠,就算由廣東道轉入九龍公園徑,可以設站的地方也比彌敦道多限制。金巴利道和金馬倫道一帶要繞行漆咸道南才服務到,不是所有路線都可以。

    至於北行的巴士,可以把部分巴士像現時般,於九龍中央郵政局後轉入眾坊街,然後不是左轉上海街南下,而是右轉新填地街北行(我就見過有巴士這樣走)。
    這些車可以在旺角道返回彌敦道繼續北上。但如果要進一步減少長沙灣道的擠塞(就像這幾天42A的情況),就可以在亞皆老街左轉出塘尾道北上,入荔枝角道再到欽州街(深水埗警署)才返回長沙灣道。
    如果嫌荔枝角道離長沙灣道太遠,亦可以在黃竹街轉入汝州街北行,到欽州街(西九龍中心)再轉回長沙灣道。(42號由東九龍回程,就是經汝州街、欽州街,再回到長沙灣道)

    這幾個做法應該可以減輕彌敦道(主要是旺角一帶)和長沙灣道(主要是深水埗站到太子站一帶)的擠塞。由於不是巴士迷或交通迷,所以可能有人會說個別路口不適合巴士轉彎,這點要留待各位指正。

    在下提出這一點之後,老媽就說其他人會嫌太遠。
    但其實現在43C會途經上海街,跟彌敦道只是隔兩個街口而已,跟女人街和彌敦道的距離一樣。我可沒聽過有誰嫌「女人街太遠」而不去的。
    新填地街倒真的再遠了一個街口,正如花園街和彌敦道的距離。
    至於荔枝角道則真的距離長沙灣道遠了一點(一如大埔道與長沙灣道之距離)。

    不過我們又不想想,為何巴士路線要跟地鐵重疊呢﹖讓更多巴士途經旁邊的路線,不是也可以讓人流不用集中於一條街上,「帶旺」附近地方嗎﹖
    (何況也不是所有路線都避開長沙灣道/彌敦道,畢竟上海街和新填地街容量都有限,只是部分分流而已。)

  • 小廣告﹕

    1. 「明德百獻:香港大學檔案文物」展,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七日至二零一二年三月十八日

    2. 香港藝術館將於一月二十日至四月十一日舉辦「神禽異獸—大英博物館藏珍展」

    ---------------

    Evolution: The Human Story》Dorling Kindersley,2011

    在商務減價時跟《Concise World Atlas》一起買回來的(2011版,但未有南蘇丹)。如意算盤是「就算不懂英文,讓學生看看那些漂亮的圖片也好」。

    怎料昨天真的有學生借出了,值得還「神」。
    (雖然可能只是放在新書區才會有人借……)

    ---

    (方某的其他書評與書介)

  • 八三聚餐、俄史地圖再考

    繼續賣廣告,報名請快﹗

    各位校友﹕

    校友會將於2011年11月19日舉行周年大會暨校友聚餐,由於母校改名在即,故是次聚餐以懷緬舊校名為主題,詳情如下:
    日期:2011年11月19日(六)
    時間:6:00-10:00(如想回校柏照的校友,可以提早至當日四時回校)
    費用:會員$100/非會員$150(當中包括$20用作籌備獎學金或學生發展用途)
    當日活動:聚餐、校友會幹事會補選、剝橙比賽、抽獎、義賣(附有舊校名的物品如校章、文件夾等)
    另,所有當日參與的校友,均可獲送學校手冊乙本以作留念。

    有興趣參加的校友,請到校友會網頁下載報名表格,填妥後傳真回校﹕
    http://aero.plk83.edu.hk/~plk83aa/agm2011.doc
    如果您想邀請特定老師出席,亦可於表格中註明,以便校友會一併邀請﹗

    此外,由於本屆幹事會尚有空缺,當晚亦將進行幹事補選。有興趣一起服務校友的會員,請下載提名表格,於提名期內(10月10日至11月4日)交回/寄回母校,註明「校友會選舉委員會收」
    http://aero.plk83.edu.hk/~plk83aa/candidate_committee2011.doc

    希望當晚能見到大家﹗

    --------------

    上次介紹《俄國歷史地圖》時提及﹕

    圖36 「營地」竟然是一個地方的譯名,於是說明文字「彼得大帝殘酷地鎮壓了馬澤帕的追隨者並焚燬了他們主要的城鎮巴圖林和營地」變得很怪。讀起來好像是說城鎮和營地(camp)被燒了般。

    由於這個詞太普遍,我找不到「營地」這地方原名或英文名是甚麼。

    商務大減價見到有DK的地圖集,所以買來替圖書館的作更新,順道跟書裡的圖對照,看看「營地」可能是哪裡﹕
    (DK)
    (這些年世局多變,地圖總是趕不上時代。正如這本沒有南蘇丹,也是沒辦法的……)

    還是找不到。

    突然想起,怎麼一直沒想過去找 google books﹖
    果然找到了

    (摘自 google books)

    巴圖林是 Baturin 這點早已知道,「營地」指的是「Sech」這地名。

    可是在新地圖上找不到這地方,在網上找到的是 Novaya Sech。這地方在 Sumy 的北方,非常接近俄羅斯邊境,似乎跟在書中的位置不同,書中的位置是在 Poltava 和 Sumy 之間。當然也有可能是書上的圖畫得簡單、有誤差……
    如果要跟書上顯示的位置相若,我找到的是另一個叫 Sadky 的地方,看來發音跟 Sech 應該相近。

    ---

    (方某的其他書評與書介)

  • the routledge atlas of Russian history

    俄國歷史地圖》[英]馬丁.吉爾伯特著、王玉菡譯,北京﹕中國青年,2009

    先來一句負評﹕在下認為出版社在意識形態上很不誠實。

    出版社在「出版說明」中如是說﹕

    「在翻譯過程中,我們基本上採取不增、不改的原則,盡量尊重原文,保留原書面貌。凡文、圖、表中涉及領土、邊疆等政治性問題,以及地圖中反映的立場和觀點,均為原書觀點,不代表中國青年出版社。」

    然後我在書中讀到「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決要求下歸還中國」、「中國台灣」……這些很有「中國特色」的政治正確用詞。
    原作者是英國著名的歷史學家,還是丘吉爾「御用」的傳記作者。我想他不需要如此遷就中共的政治需要,所以可以假設這些是出版社自己篡改的。

    如果他們不加那段「出版說明」還算了,我們都知道內地政治禁忌,你改了也可以理解(讀時自己逆推就是)。加了這段說明假裝「無添加」,然後卻加鹽加醋,這樣不是等於在嬰兒奶粉作假滲毒嗎﹖
    拜託,不要讓我間中買了一本內地書,就覺得後悔。

    回到書本身,其實沒甚麼特別評語。因為在下本來就是對俄國史沒甚麼認識,又喜歡看地圖,所以見到這本有歷史又有地圖才買的。書本身有趣,如果不理那些「意識形態整蠱做怪」的話。

    ---

    筆記,或挑骨頭﹕

    圖13 在俄羅斯地圖見到「梁贊」,不能有第二種譯法了嗎﹖這會令我以為自己在看《佛山贊師父》……(至少改個字丫,如「涼贊」,怎麼要用個人名當譯名﹖)

    圖21 用「大汗汗國」稱呼元朝,在中國讀者看來會不習慣,應該在後面加個括號註「(元朝)」。奇就奇在,反正都篡改了那麼多,這裡反而不改。

    圖36 「營地」竟然是一個地方的譯名,於是說明文字「彼得大帝殘酷地鎮壓了馬澤帕的追隨者並焚燬了他們主要的城鎮巴圖林和營地」變得很怪。讀起來好像是說城鎮和營地(camp)被燒了般。

    由於這個詞太普遍,我找不到「營地」這地方原名或英文名是甚麼。(﹕見再考)

    圖39 「被斯大林流放到西伯利亞的伏爾加德意志人已經不存在了」

    原因呢﹖這樣說令人很困惑,究竟那些德意志人是後來四處流散所以找不到了,還是像德國人屠殺猶太人般被斯大林幹掉了﹖

    圖65 把琉球標示為「1874年日本吞併的中國島嶼」,即使中國自己也只把琉球視為「屬國」,你肯定英國人把這群島視為中國的島嶼嗎﹖

    圖86 「因此帝國主義德國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推手」,我猜人家本來只是寫「德意志帝國」吧﹖

    圖87說明 「孟什維克以及其他在返回彼得格勒時成為布爾什維克的人」,這說法好像是說孟什維克的人也變成布爾什維克似的。雖然這可能是事實,但說明寫得不清楚。

    圖134 「1968年在八岔島蘇聯和中國發生軍事衝突

    圖141 旅順1955年「在中國共產黨的堅決要求下歸還中國」

    感想﹕大家可觀賞一下「民建聯成功爭取」的發明者。

    又﹕當然,同一幅圖說的滿州「被蘇聯軍隊解放後歸還中國」,不會提及蘇軍在東三省當地姦淫擄掠的事。

    圖146 「中國台灣」出現了。其實圖例說明已是「國家(地區)」,所以單用「台灣」根本不涉及「鼓吹台獨」的問題。可以斷定是大陸人「大國崛起」後心癢手癢而已。

    ---

    (方某的其他書評與書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