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 啟航吧!編舟計畫

    啟航吧!編舟計畫》(舟を編む),三浦紫苑著、黃碧君譯,台北﹕新經典文化,2013

    之前看完戲,有書當然要買一本放在圖書館了。(不過這齣戲長兩個多小時,不知可否拿來放給學生看了,而且喜歡看戲的學生見到編字典可能未看就覺得悶死。)

    電影改編當然把劇情改得緊湊了,而且有些角色也合併了,配角的描述自然也沒有原著那麼深入。但整體氣氛來說,電影跟原書差不多。原書就連編「怪獸大百科」那段都一樣沒多交待。

    可是男女主角的相遇相愛,本來期望小說會鋪陳得清楚一點,怎料原來一樣無厘頭,甚至可能比電影更無厘頭。男女主角無端端就睡在一起了,完全令人不明所以。

    當方某正在猶豫是否換智能電話時,林忌君曾經一問﹕「方兄,你想搵唔用 Smartphone 的女友嗎?」

    怎料在書中竟然見到這一幕﹕

    「馬締,你有女朋友嗎﹖」

    西岡認為只要和對方聊聊感情的事,就能立即化解尷尬而熟識起來。荒木只是靜靜地坐在後面的辦公桌前,觀察著馬締的反應。

    「沒有。」

    「是喔,那來聯誼吧﹗我來約,把手機號碼和電子信箱給我。」

    「我沒有手機,業務部的公用手機已經還給公司了。」

    「竟然沒有手機﹗」西岡一臉彷彿看到木乃伊走進來的驚訝神情﹕「難道你不想交女朋友嗎﹖」

    (p.31)

    在巴士上幾乎想笑出聲。 LOL
    方某的香具矢在哪裡﹖ XDDD

    (方某人的其他書評書介)

    ---

    電影中後期眾人開會時提及「右」字的解釋,其實書中沒一幕,反而是岸邊綠跟製紙廠的宮本討論辭典對「男性」和「女性」的解釋,然後順帶一提「辭典對左、右的解釋詳細得多」。

    當時電影裡提及現實辭典的解釋是﹕

    三省堂《新明解》﹕右是時鐘針盤上一點至五點的那邊。

    岩波《國語辭典》﹕翻開這本辭典時,雙數頁碼是右邊。

    正如老編輯荒木所指,後者的解釋最妙。(原來這個解釋出名到連維基百科介紹日文辭典時也是用這句作例子。)

    中文辭典的解釋又如何呢﹖嘗試找幾本﹕

    《段氏說文解字注》(文化圖書,1982)﹕右﹕助也從口又。又者手也,手不足以口助之,故曰助也。今人以左右為又字,則又製佐佑為左右字。
    (方按﹕有些字形打不出來,大概如此。)

    《新修康熙字典》(齡記,1981)﹕左之對也。

    《辭源》(商務,1979)﹕凡在右手一方者皆稱右。與「左」相對。
    (方按﹕「凡在右手一方者皆稱右」可說是「廢解」—最廢的解釋。雖然查《辭源》一般是為了找出處,不是為解釋……)

    《新雅中文字典》(1985)﹕跟「左」相反。早晨面向太陽,向南的是右邊。

    《商務新詞典》(1989)﹕方位名。與「左」相對。如面向南,則東為左,西為右。地理上以西為右。如山西稱山右。

    《新華字典》(商務,1989)﹕跟「左」相對,面向南時靠西的一邊。

    《朗文中文高級新辭典》(1998)﹕跟「左」相反的方向。

    悶死人……英文辭典呢﹖(當然英文 right 還有正確、右派等意思,此處只摘「右」義)

    《Oxford Illustrated Dictionary》(1976)﹕ (of position) On or towards side of body opposite the left and of which the hand is normally more used.
    (方按﹕言下之意即是用左手的人 abnormal。唔……七十年代……不怪他。)

    《Collins cobuild》(1987)﹕ Right means on or towards the side which, in English writing, has the last letter of a word, or the side of the body which for most people has the hand they write with.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1997)﹕ on, for, or belonging to the side of the body away from the heart.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2000 6th ed.)﹕ NOT LEFT: of , on or towards the side of the body that is towards the east when a person faces north.

    《MacMillan English Dictionary》(2002)﹕ on or relating to the side of your body that is towards the east when you are facing north.

    《Longman Dictionary of English Language & Culture》(2003)﹕ on, for, or belonging to the side of the body away from the heart.

    只有《Collins cobuild》的解釋算是比較有意思(英文詞最後一個字出現的那邊),堪與岩波國語辭典的解釋相對。至於跟心臟扯上關係的那些,其實書中荒木初次找馬締,叫他解釋「右」字時就已反駁了﹕

    「如果以『拿筆或筷子的那隻手』來說明,就是無視左撇子的存在;如果用『心臟所在的另一邊』來形容,好像也有人的心臟是偏右的?或許用『身體面向北方時,東方即是右邊』來說明是最保險的吧!」(p.25-26)

    越是簡單的東西,越難定義。

  • Still have no 蕉

    昨晚晚飯。鄰桌是一檯(後來知道)來自浙江的人。

    當我們那碟揚州炒飯送到時,他們在議論紛紛。但我正在看報紙、而且他們的鄉音又很重。直到老媽答他們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他們在問「這是甚麼﹖」

    我沒料到中國有人不知道甚麼是揚州炒飯,所以根本不知道原來他們是在問問題……

    ---

    Patrick﹕「你地又做咩事呀﹖」

    家騮﹕「畀人話我冇沖涼污糟,明明我好可愛架嘛……好sad……」

    二騮﹕「所以阿尖你又陪佢一齊sad呀﹖」

    尖﹕「我地個label都係寫住只可以表面清潔,唔沖得涼架……我好驚第日污糟左冇人要……」

    ---

    雖然我認為示威中鬧遊客係錯誤做法,但仍然要引幾篇文﹕

    1. 籮 (Law) 係玄的?﹕廣東道示威者抗辯有理

    如果警方對於此主題的遊行已經發出不反對通知書,而整個遊行的過程中,示威者又已經配合警方提出的條件或指示,沒有超逾「通知」制度下定出的言行界線的話,那筆者不禁懷疑,控方打算如何證明有示威人士的行為屬「擾亂秩序」︰警方完全有權力事先設限防止「擾亂秩序」事由的出現,而在沒有證據顯示示威者有違反警方安排的情況下,卻貿然指控某些言行屬於「擾亂秩序」,固然是說服力欠奉,而所謂「通知制度」、「安排配合」,會否形同警方設下用來反咬示威者一口的陷阱?

    要是示威者已經完全配合法例與警方的要求行事,卻仍要落得為對家的不當行徑而惹官非的下場,那麼,反正還是會被扣上罪名,集會遊行主辦者今後還有依法申請,循規蹈矩的理由嗎?當局變相是告訴大家,所謂規管遊行集會的「通知制度」,即使參加者充分配合,原來還是無法阻止擾亂公眾安寧的事由出現,這其實進一步證明,民間一直反對至今的「集會遊行通知制」,其本質是何等荒謬

    2. 林兆彬@主場﹕香港政府是族群衝突的始作俑者

    指罵旅客是無法解決旅遊業所帶來的種種問題,但梁振英政府若果不立即處理問題,最終只會引發中港矛盾的炸彈,族群衝突將會愈演愈烈,是筆者最不想看到的情況。解決社會問題是要靠社會政策,例如陸路入境稅、取消一簽多行政策等等。公民社會可以繼續討論相關的政策,舉辦論壇和簽名運動,希望能獲得公眾的支持,然後用各種理性的抗爭手段,矛盾直指掌握公權力的梁振英政府,迫使政府落實有關政策,例如是狙擊官員,甚至在立法會內進行拉布抗爭,改善香港的民生,同時為族群衝突降溫

    3. Alone in the Fart﹕驅蝗是如何「逼/迫」出來的

    英、日、台三地旅客總數,都不及香港多。若以旅客人次除以土地面積,問題最嚴重的是澳門,星加坡與香港則相若,屈居其次。

    4. 區家麟﹕如果有一日暴動,港鐵故障會係導火線

    1984年的士騷亂就係的士罷駛引致交通混亂人群聚集而引發,有迹可尋,歷史唔會呃你。給唔見棺材唔流眼淚的人:肯肯定,唔係講笑,港鐵一而再,再而三,民怨繼續積累,自由行繼續增加,遲早一鑊,危。

    5. 白影@原人﹕利字當頭的香港

    最可笑是旅遊業佔香港整體GDP只有幾個百分點,而從事旅遊業相關行業的人只有大約20萬。

    總之我就係郁香港人嘅後花園,即係郁爆你香港人嘅菊花。原因好簡單,就係一個『錢』字!」白影好肯肯定,對於林奮強及港共政府的實際想法,這是最簡單、最合理、最直接的解讀。

    對於港共政府的這種功利主義,其實大多的港人也沒有資格去批評,因為大家也是這樣子,批評亦只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這種利益計算的心態,正正是香港得以維隱(穩)的主因,對於年長的一輩,他們忘不了六七暴動帶來的社會動盪;對於年輕的一代,生於安逸,只求社會安定繁榮。財爺將快公布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縱觀身邊的朋友同事,大多只在意有沒有退稅,加幾多煙稅,有甚麼「着數」,鮮聞在乎教育、醫療、長者等影響長遠發展的重要課題,不少港人着眼一個「利」字!故此,面對港共政府一而再,再而三的赤化及人口清洗行動均視若無睹,只因大家根本不在意民主及自由

  • 婚姻這種邪教

    [毫無劇透,歡迎亂入]

    婚姻這種邪教》史兄,香港﹕創造館,2013

    不知從何說起。

    很多人說xanga是潮童集中地,固其然也,但同樣有很多奇人異士。史兄就是其中一位。已忘了是如何知道(﹖)他,可能也是經他的「密友」庫大吧﹖Xanga還有個「教主」組織了一個叫「原人圈」的神秘組織,史兄儼如XX神教的光明左右使(/史/Shit﹖)般。

    史兄的文,以教育界口吻說就是「粗口橫飛,兒童不宜」,不過我更想說的「不宜在辦公室觀看」。方某雖不喜粗口,但史兄為文抵死啜核,連爆粗也爆得好笑過人。在圖書館看他的文,隨時忍笑忍到面容扭曲而被學生發現在下不是在做正經事……

    講性、講情、講錢,史兄都有一套(well,他好似買左好多盒士多啤梨味,不只「一」套……),爆紅的人情計算機求偶大作戰apps還上了蘋果頭條之類(話時話方某人評級甚高),都是後話了。

    但史兄是否只有「好笑」﹖也不是,就如本書主打的「婚姻這種邪教」也是笑中有淚。世事人情有時是半開玩笑地說出來,更突顯其荒謬之本質。

    利申﹕蒙史兄贈書乙本,心想叫他簽書寫「限量版001號」已是必殺。
    marriagecult
    怎料還有朋友拿到「-001號」,我想之後大概還會有「開方-1號」的。

    之前編輯曾稱在大書局見不到,懷疑是否因為粗口多不放出來。我說他們都有賣高登友寫的粗口書,有錢賺又怎會因為粗口不賣﹖更大可能是因為太受歡迎所以賣斷市啦。

    後來據稱個別書店門市的確賣斷市,這些機會不是我的,值得開香檳慶祝。
    (畫外音﹕咦,史兄好似唔飲得酒,你好毒……)
    昨晚見到荃新天地大眾仲有貨,支持二樓書店就上二樓(開益好似係大會指定二樓書店),有買趁手啦。

    (方某人的其他書評書介)

    ---

    挑骨頭時間﹕

    忠實讀者(如方某)當知,史兄的錯別字,基本上是跟笑位一樣多(甚至更多)。但這本書的錯別字竟然可以少到屈指可數,編輯kimkim簡直是創造神跡。

    明明講左「預左太多錯別字費事捉」,但唔嫁又嫁圈左幾個(亦只見到這幾個)。如果有再版編輯可以留意下。

    p.48 「早知今日何必初當」應為「何必當初」。

    P.98 「另一種相重欲望巧合」應為「雙重欲望巧合」。
    (其實我認為這裡coincidence不應該譯巧合,不過這是後話)

    P.100 「多年嚟裁了多少人」應為「栽」了。

    其實我不敢說這一定是寫錯,因為這不是香港慣用詞,而且google「裁了」和「栽了」的數目差不多。不過以台灣的教育部國語辭典來看,「栽」的解釋包括「跌倒」,而「裁」沒有類似的意思。而我記憶中的是「栽」。

    p.118 人名「阿力」在前面和後面都是「亞力」。

    p.244 「據我所知,沒有男人不喜歡做愛。性無能與處男除外。」

    先勿論性無能是「不喜歡」還是「無法」做愛,我倒不覺得處男就不喜歡做愛。

    p.276 「(燒炭)流行到有人提議超級市場,要收埋啲炭,買嘅人要登記先可以買,以防止啲人買炭自殺。好似又有人提議炭出面加張『愛惜生命』嘅貼紙,等啲人燒燒下,唔覺意見到貼紙,會即刻回心轉意。當年香港人仲有半點理性,無人理呢啲建議。」

    其實「愛惜生命貼紙」這點倒真的實行了,炭包上都附上了防止自殺機構的熱線電話。(儘管個人認為這個做法沒錯)

    後話﹕豈有此理容總幫人寫序都用左成段黎sell腐人霉體﹗XD

  • 電影圖書館戰爭(續)

    [本文同樣有劇透,不喜勿入]

    上一篇文,忘了提及一點。就是手塚「無端端」向笠原要求交往這一段,這段在電影中有點沒頭沒尾,既不知為何發生,又沒有交待如何收科的。當然,由於電影只是在原著第一冊中濃縮戰爭場面,自然沒足夠的文戲去交待了。

    原著雖然是以戰爭包裝的少女愛情故事(魚頭如是說,我想或者應加上「瘋狂」二字),但電影卻是以「戰爭」為賣點。我想進場的觀眾如非早就讀了原著,就是被「戰爭」吸引入場,所以愛情交待不清也沒所謂吧﹖(反正電影就連男女主角的感情都未交待到,當然,這倒不過分,反正原著第一冊中一樣是交待不到。女主角到第二冊尾才發現堂上原來就是「王子」,然後第三四冊都在鬧蹩扭。)

    當然,對於手塚和笠原這件事,原著還是有頭有尾的。(well……真的有「尾」﹖)

    手塚當然不會「無端端」愛上笠原(事實上他根本不是「愛上」笠原)。電影交待了手塚和笠原的交惡過程,亦在捉偷書良化隊員時讓手塚學會欣賞笠原的優點。不過手塚之所以「無端端」要求交往,其實是基於他對堂上教官說話的誤解。

    基於堂上教官的優秀往績,手塚簡直當他是偶像。而由於笠原崇拜的「王子」根本就是堂上的過去,簡單點說,初入隊的手塚和笠原根本在崇拜兩個形象不同的堂上教官。(這樣說他們應該是情敵才對 XD)

    而手塚本人是完美主義者,甚麼都要做到最好,亦容忍不到身邊有「蠢人」。所以當他見到經常撞板(還不時罵堂上教官)的笠原竟然跟自己一起被編入特殊部隊,自然看不順眼。(簡單點說他根本不知道玄田在搞局啦 :P )

    雖然堂上本人經常罵笠原犯傻,可是當手塚徹底否定笠原的存在意義時(圖書館地下書庫笠原跑來跑去都找不到書的那幕),堂上卻教訓手塚,說笠原被選自有其理由。你應該學會怎樣欣賞其他人,而不是要求所有人都像你一般優秀。

    他還鼓勵手塚去跟笠原多交往,本意當然就只是希望他們「握握手做個好朋友」多點溝通少點磨擦,結果像木頭般一板一眼的手塚,卻誤會了「交往」的意思,以為堂上「指示」他去跟笠原拍拖……認為「教官叫我做一定有理由」的手塚於是依令行事……

    (原著裡後來柴崎還看穿了說,手塚因為太優秀、卻不懂與人交往,所以從來只會有很多女生「飛來蜢」,他根本沒試過追求女生﹗)

    整件事的來龍去脈說清楚之後,結果當然就是令人哭笑不得地完場了。

    P.S. 兩個都是「聰明人」才能惺惺相惜,別冊第二冊就是交待手塚和柴崎走在一起的過程。

  • 神探伽利略II(第一集)

    因為跟朋友吃飯,回家已錯過了首半小時。

    其實最有趣的,還是臨尾一幕吧﹖

    內海臨出發去美國交流前,先到大學告訴湯川調查結果。

    臨走時,湯川突然把她叫住,拿出一個很大的戒指盒交給她。
    (借自這裡)
    湯川﹕「這是餞行禮物。」

    內海打開,發現裡面裝了很大塊、金屬灰色的「石頭」。
    (取自這裡)

    內海﹕「這是甚麼﹖」

    湯川﹕「這是。」

    內海﹕「鍺﹖」

    湯川﹕「鍺是碳元素的一種,是半導體……」

    (方按﹕這裡可能是編劇寫錯了,應是碳族元素)

    內海﹕「為什麼要送鍺給我﹖」

    湯川﹕「……我從草薙那邊得知妳的生日是3月2日,而鍺的元素序號就是32號。……」

    (方按﹕原來內海生日在我之後。那麼送禮物給我也不難的,送塊就可以,也是半導體 。像老媽那些八月三日或之後生日的人就別旨望收到禮物了,那些都是受管制的放射性元素)

    「……它的晶體結構跟鑽石是一樣的……」

    內海小聲碎唸﹕「那麼為何不乾脆送鑽石﹖﹗」
    (來源)

    (湯川學到這裡明明「難得」很浪漫,雖然是「怪人的浪漫」,但內海偏偏沒明白。)

    湯川繼續說﹕「……據聞鍺對健康有益,可以紓緩疲勞、促進新陳代謝等等……」

    (方按﹕湯川教授,這些分明是騙人的吧﹖ 不過你讀物理的,不懂生物我不怪你。)

    內海急忙將話打斷,道謝然後趕去坐飛機。

    一別過臉來,內海就對自己說﹕「到了最後還是搞不懂這個人﹗」

    有人寫了篇同人故事,說鍺很貴,一公斤要1750美元。
    價格倒是真的,在下剛剛在網上查到的價錢都差不多。不過一公斤才萬多元,跟鑽石比還是便宜得多嘛。

    -------------(我是職安真漢子的分隔線)-------------

    其實,聽到身體發熱、被熱氣包圍、甚至死人眼球變白,都應該猜得到是微波了吧﹖
    (電影中的湯川學果然正常得多,電視劇裡的湯川發狂寫方程式只是耍帥,我看不到有哪宗案是需要寫方程式計一堆數才知道真相的。)

    不過我倒是懷疑劇情。

    首先,用微波「叮」人會令單位停電麼﹖
    反正原理跟「叮」食物一樣,如果可以令單位停電,那麼用微波爐為何不停電﹖

    當然,重點是功率。微波爐是在非常狹窄的空間內集中微波,而這個「南方教主」(他真是特別適合當這種沒自信的角色 )的「送念」是在大房間裡進行,要使用的功率自然大得多。
    但反之,微波爐目的是要把食物煮熟,但「送念」只需要稍為加熱皮膚就可以,並不是要把人煮熟 ,所以需要的能量應該又少得多吧﹖
    一加一減,究竟實際需要的功率是多少﹖這可能真的要寫一堆方程式計計數才答到,不過這是電力工程問題多於物理問題。
    (故事後面已提到,這些微波發射器,其實是由物理治療用的器材改裝而成。物理治療器材的功率和電流應該不至於大到令單位停電的地步,但改裝後的耗電量不得而知。)

    那個可怕的女人,把功率調高到令死者感覺痛苦,寧願跳樓身亡的地步。這一步的功率會否非常高﹖
    實質上,利用微波令人皮膚有灼熱感的器材,除了物理治療的機器外,還有已成實用武器的 Active Denial System。跟微波爐使用較低頻率電波(2.45GHz)相比,這種武器用較高頻的95GHz,以便把能量局限於表皮範圍,令來襲者感覺熾熱和疼痛而後退。美國國防部有一份簡報說現有系統是30+ kW,另一份報告說輸出功率接近100kW。
    一般家庭電器的功率最高也是2kW左右,所以30kW以上的功率似乎很高,只是未知這是輸入功率還是輸出功率。按照這幅圖的示例,普通一間屋的電線最多只能承受30A的電流,以220V計即6.6kW。(如果沒記錯,實際功率應該不是這樣計的,因為220V只不過是最高電壓,不過我忘了怎樣計,姑且先計到最高作比較。)
    可是現有的裝備是裝置在軍車上面,可以發出比市電更強的電流嗎﹖這點要留待熟悉電器工程的看倌指教。

    然後,是人眼變白那部分。
    正如劇中所言,人眼變白就如煮溫泉蛋一樣,換言之要很熱才做得到。他們那些發射器做得到嗎﹖

    在網上隨便找到(即是沒有仔細找)的兩篇論文,一篇說損害眼睛需要相當高的功率(>100mW/cm^2),另一篇說使用微波爐損害眼睛的機會甚微。

    維基百科的條目指,持續不斷的高能量微波才會令眼睛出現白內障,但這種強度的微波很可能早已連腦袋都「叮」熟了。(如是者死者就不可能跳樓,直接現場倒地身亡就是了。) 以兔子做實驗,一般微波爐使用的2.45GHz頻率,需要以150mW/cm^2連續照射100分鐘,才有可能令眼球超過攝氏41度並引致白內障。如果眼球持續得到外來冷卻的話,甚至難以造成白內障。
    反之,實驗室有時會用同樣的技術快速殺死小動物,如果用2.45GHz、6.5kW的微波照射30g的小老鼠,不到一秒就能令大腦加熱到90度——當然老鼠立即就會死掉。915MHz、25kW照射300g大老鼠,一秒內亦可達到同樣效果。
    (從這裡回看前面,實驗室在小範圍內提供到25kW的微波,大廳可不可以﹖)

    維基另一條目指,微波加熱治療通常使用434至915MHz的微波,以便深入肌肉。這大概就是那個可怕女人先前接觸的物理治療用微波。
    雖然「送念」說的是被熱氣包圍,但我想可能是沿用這種深入身體的微波、充其量是微波爐的那種頻率(因為維基說就算用2.45GHz,肌肉的首兩毫米已吸收20%的熱量),否則全部能量集中在表皮,可能會很痛。均勻加熱肌肉,可能更會令人感覺舒暢。

    可是在這種情況下,要加熱到死者痛苦跳掉是否需要更多的能量﹖(所以斷電﹖)
    如果要在幾分鐘內加熱到眼球變白,就更不大可能吧﹖(小兔也做不到耶,又不是把死者塞在發射器前面……)

    第三,更令人難以信服的,是玻璃爆裂。
    湯川只是在教壇玻璃上噴了一點水,如果加熱效應足以令玻璃爆裂,那麼一小點水早就全部受熱揮發殆盡吧﹖(微波是靠加熱水分子去加熱食物,沒有水份的話玻璃本身感應不到微波的)
    反而在犯罪現場的玻璃爆裂,還有可能,因為當天是不斷下雨,不停有雨水供應。雖然雨水是冷的,但如果微波夠強應該可以持續加熱,而且波束集中的話,應可以令玻璃的小範圍不斷受熱。
    但是否足夠「快」到令玻璃受熱不勻爆裂,就很難說。

    是否應該請《空想科學讀本》的柳田兄出場,分析一下這一幕是怎樣搞出來的﹖

  • 真夏の方程式

    (廣告﹕今日上街﹗)

    [神探伽利略真夏之方程式]

    (輕微劇透注意)

    個人看來是延續上次《嫌疑犯X之獻身》,又是一個為所愛的人不惜犧牲一切的故事。(維基 / 偶像劇場)

    純粹又是點列﹕

    1. 幸好這次場內沒甚麼電話聲和人聲,將近結局才破功。

    2. 因為約不到柴咲幸,電視劇第二輯和這齣電影都沒了內海薰跟湯川學鬥嘴的場面,只靠福山雅治一人發揮未免少了點笑位。補上的新女刑警,性格高傲,跟湯川沒甚麼交流,暫時都沒笑位出現。(雖然內海薰本來就是為了拍電視劇才加上去的,正是作者自己在《名偵探的守則》中挪揄的套路。)
    這次湯川沒有做招牌姿勢,反而是那個女刑警扮他來搞笑……

    平素怕小孩的湯川,本劇中跟小朋友多了接觸,從中製造新笑位。
    維基說原著是小朋友把湯川拉到旅館的,電影卻變成「我訂了位」,不知何故。其實原著的設定應該更好,或者電影打算讓兩人的關係慢慢發展吧﹖

    3. 明明是採礦公司找他來協助研究和說明,他的發言偏偏把那個為公司說話的生物學家、和在場的「環保人士」都批評一頓(身為學者不誠實、環保人士又無心溝通自說自話)。典型湯川學的「誰都不賣賬」風格。

    (承上,其實很難理解的是,既然是採礦公司請他來的,為何一開始沒有安排旅館,令湯川去了案發現場的民宿住……後來湯川搬了去大酒店,證明要安排房間給他沒困難呀。)

    4. 跟《嫌疑犯X之獻身》一樣,我也認為在這個故事中殺人是多餘的。就如湯川學明明推論到真相,但那一家人誰都不認的話,沒有證據之下二十年前的案件根本很難翻案。塚原前刑警就算查到端倪,也跟湯川學一樣徒呼奈何,最後不見得有誰會被捕(而且我不認為他的心腸會比湯川硬,刻意要再令誰入獄)。為此殺人是反應過度。

    雖然,跟《嫌疑犯X之獻身》相比,我認為這宗案的男主角殺人比較「合理」,畢竟他的「情」比石神實在得多。石神那種「宅男式」的單戀很難引起共鳴,也許因此上次有人笑,這次沒人笑(當然這次也沒甚麼誇張表情的場面就是)。

    5. 方某愚鈍,一直沒想到小朋友是「局」的一部分(雖然這樣順理成章,而且川畑先生那個「誤殺」故事一聽就知道「有景轟」,但我沒想到川畑先生做得出把小朋友扯入局,又看不出紙火鍋那一幕的伏線)。知道劇情後,甚至可以說川畑先生之所以被設定為跛子,根本就是因為作者想把小朋友拉入局。
    把小朋友捲入這樣的「局」中,要他守「秘密」一生,實在是太殘忍了。第一宗殺人事件導致仙波坐牢,川畑全家人守第一個秘密已是不幸,第二宗殺人事件又把另一個小朋友拉進去,等於把那一家的不幸延續下去。現實中往往也是,因為每個人的一點點自私,於是把悲劇不斷衍生下去。

    5. 有點懷疑為何找個身裁不怎麼「驕人」的泳衣女角,之後才發現原來是個模特兒,難怪那麼均稱。

    6. 雖然明知日本有黑潮,但還是有點懷疑除了琉球之外,日本緯度那麼高的地方哪兒有珊瑚礁(還有小丑魚﹖)。片尾見到在伊豆拍攝,回家一查,真的有一些魚生活在靜岡縣沿岸的珊瑚礁。

    7. 色彩設定好像有點問題。
    7.1 上面提到的泳衣女角,為了表達她熱愛海洋,所以要把膚色塗得啡一點很正常。但好像沒調好色,有些場景很黑、有些場景卻很白,變黑變白總不能像染髮那麼快的。
    7.2 更奇怪的是,有多個角色(包括湯川和川畑太太)的臉有時黃得像黃膽病似的,是調校色彩出問題了吧。如果說太太後來被拘留所以身體變差,湯川學倒不會突然生病的。

    8. 現在似乎都流行,出字幕時還有一些「後話」,好使大家「留坐」看看字幕。好事。

    (﹕9. 忘了另一點,就是湯川學把自己的手提電話放在水火箭裡,把它射到海中心拖行,同時打電話給小朋友讓他透過手機鏡頭看到海底景色。這點令我覺得有點勉強,因為以方某手上那部 sony ericsson,隔著玻璃拍照尚且難以對焦,湯川的手機可是隔著一個膠袋和水火箭的膠樽殼……但魚頭說日本手機的相機優良得多,姑妄聽之。)

  • Foods, caution 3

    [食.戒(三)之熱烈擁護膠主教]

    (第一集 / 一瓶水 / 第二集)

    (靈感﹕高生—十個不婚前性行為的理由)

    10個不「婚前一起吃飯」的理由。。。
    (為了方便看倌理解膠主教真義,方某特別斜字加註﹗)

    1. 自信心大增:
    婚前不一起吃飯,男孩子會覺得對方特別愛錫自己
    (個荷包)女孩子願意為對方等待,會自覺是個好有型的女人,雙方除了會對這段關係更有信心之外,對方這樣疼惜自己(個荷包),自信心也大增。

    2. 對方父母歡喜:
    婚前不一起吃飯,男孩子會覺得自己在對方家長面前「行得正企得正」,家長也特別放心。尤其是女方的父母,會更加尊重男方,知道男方並非想黐飲黐食吃軟飯,對你又會特別好,得到對方父母歡心,這段感情有前途!

    3. 不怕有肚腩:
    如果在婚前「有肚腩」就會影響其他異性青睞的機會。如果選擇緊急結婚,婚禮就變成一個意外,籌備時間很難好好預算,成件事便不太浪漫了。如果真的要選擇「抽脂減肥」(一般情況當然不建議),身心靈都很大機會有很多影響,例如發炎機會增加、抑鬱、失眠、甚至脂肪肺栓塞喪命。。。(我有朋友十一年的抑鬱,發現原來根源是十一年前曾經抽脂導致皮膚鬆弛,最終在禱告中認罪悔改,抑鬱才完全康復。)

    4. 食物中毒機會大減:
    如果婚前雙方都沒有跟其他人一起吃飯,基本上是不會有經由飲食傳染的疾病
    (例如甲型肝炎呀、霍亂傷寒呀、諾如病毒沙門氏菌O157大腸桿菌中毒呀等等)的。

    5. 更多了解對方:
    吃飯既然是私人活動,大家便少了很多群體活動,在拍拖期間雙方得知對方如何待人接物的機會自然減少。對於對方的胃口和口味了解當然會增加,但是心靈需要方面可能欠時間去建立深厚的關係

    6. 很想結婚:
    由於不結婚不能吃飯,男孩一方一定更渴慕結婚!所以女孩子可以幫男孩子,拒絕婚前飯局,讓他增加想和你結婚的衝動,以至兩方口上的關係一定要建基於一生的承諾!

    7. 只會找結婚對象:
    既然不結婚不會吃飯,所以「口腹上的需要」不會是找尋伴侶的主要條件,你不會浪費時間,為了滿足胃口草率拍拖,只會找尋自己真正喜歡的、適合自己的伴侶。

    8. 容易處理食:
    既然不吃飯,也不會隨便挑起自己的食慾,也不會這麼容易沉溺於電視飲食節目不會帶著好多別人飲飲食食
    的影像(例如熾哥呀、韜韜呀、君韾呀、Suki呀…)進到婚姻,婚後更加容易被對方(的廚藝)滿足。

    9. 一旦要分手,傷害度也大大減輕:
    由於沒有飲食上的關係,萬一真的發現雙方不合適,分手時也沒有那麼多餐具廚具上的瓜葛,較為容易和平分手,再見也能亦是朋友。

    10. 非常信任對方:
    和你拍拖都不吃飯,對方當然也會更加信任你不會和別的人同檯吃飯!而且會更加相信對方並非因為你的飲食口味而跟你在一起。如果對方因為你不跟他上餐廳要和你分開,根本不值得和他在一起啦!

    有什麼比「婚前飯局」更加吸引?就是「婚後撐檯腳」!以上是我自己的親身經驗,我曾經在食方面很失敗,但感謝膠主教幫助我,漸漸脫離婚前飯局的捆綁,然後讓我渴慕婚姻、信任婚姻。

    祝福你,願膠主教給我的傻氣加倍給你。

    (後話﹕
    1. 其實我認同守貞是好事,不過他的理由太膠了。
    2. 墮胎生理心理負擔很重是事實,相比起來抽脂簡單得多—雖然附加上去的副作用是真的。這裡只是為了搞笑誇張比附一下,絕不應該被當成「墮胎同抽脂一樣」。而高生那位朋友的例子亦不是笑話來的,只有這篇是笑話。)

  • Economics and love

    上回提要﹕庫老大搞了個讀書會。討論以下幾本書﹕

    男女博弈經濟學》王澤基、蘇勇鵬,香港﹕天窗,2012
    經濟自然學》(The Economic Naturalist),Robert H. Frank,台北﹕大塊文化,2008
    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Tim Harford,尤傳莉譯,台北﹕早安財經,2011

    前文已提,方某人既然不是修經濟的,所以當然要找些另類門路。所以另外重點推介兩本書﹕

    誰說人是理性的﹗》(Predictably irrational),Dan Ariely,台北﹕天下遠見,2008
    紅色皇后—性與人性的演化》,Matt Ridley,台北﹕時報文化,2000

    有別於庫大和史兄正式討論(史兄尤其重點表明男女婚配要雙重配合,並非有效率的市場,情場失敗不必然是品質差劣),在下選擇在幾本書中互相比對,找出一些我認為值得討論的地方。

    1. 很多時候我們都強調女性重視婚姻(尤其女生迫婚傳聞甚多),好像是婚姻(尤其一夫一妻制)對女性比較有益。當然婚姻對女性也有穩定下來、得到承諾的好處,但其實婚姻(尤其一夫一妻制)對男性的益處更大。幾本不同著作都有提及調查指,結婚對男性的好處較大,而離婚對女性傷害較多。

    當年在中大,交功課時欺負老師,面對哲學教授講生物學(同理,向生物教授講歷史),寫了篇學期論文叫《女生為何愛美﹖》,就提及一夫一妻制其實限制了大部分女性分享「富爸爸」資源的機會(情婦畢竟不像妾侍有正式身份)。一夫一妻制實質是保障了大部分男性都有機會得到伴侶(在生育資源上女性是稀缺一方)。

    甚至像香港教授的那本,也提到剩女剩男之別在於﹕剩女是有選擇的,只是眼角高所以認為不嫁更好﹔而剩男可能是求一女而不可得。這是男女平等後,女生繼續渴求「向上嫁」帶來自然結果。(當然更不用說﹕男女平等令女性獨身的代價降低,所以女性更有選擇的餘地。)

    香港教授的著作,同時亦提到塗指甲對吸引男性無用。這點男性大多同意(雖然後來有男會眾提出塗指甲也有掩飾健康狀況的功效,不過我想以男性的「著目點」而言塗口紅更重要),但女性可能會反駁說「只是為了自己覺得好看」。換言之由「女為悅己者容」演變為「女為悅己而容」。
    不過這個可能是拙論文指,一夫一妻制導致女性「種內競爭」(註)激烈,變成要「鬥靚」的結果。

    (註﹕嚴格而言「種」是指生物種,男性女性都同屬一種,這裡只是把兩性當成兩個物種來比喻。)

    情況就像男人不解的女人「鬥瘦」競爭。本來在古代營養不良,所以有「少少肥」的女性代表健康,男人喜愛。到近現代垃圾食物增加,反而是「變肥容易保瘦難」,所以男人轉為青睞瘦女也為自然。只是男人喜歡的「瘦」還是有少許脂肪,而不是「流行」的那種瘦。如果女性只為吸引男性注意本來不需要瘦成這樣,其實這已變成是女性內部「誰最有能力控制自己體重」的競爭,所以才去到那麼誇張。

    2. 《經濟自然學》提及為何「害羞」者得人喜歡,作者認為是因為這代表跟急躁者相比,當事人對自己「估價高」不輕易屈就的訊號。其實我很懷疑這個說法,因為如果換成香港教授的那個例子,就指「長時間失業者比跳槽者更難搵工」,所以建議大家在情場「騎牛搵馬」。那麼究竟害羞帶來好處還是壞處﹖

    如果從「港男港女」喜好「食住」對方的心態看,「害羞」的人可能有另一個好處﹕就是他們看來戀愛經驗較少,沒那麼難應付。

    3. 方某在讀中國文化科時,辯論「義利之辯」時已認為﹕但凡合義之事長遠必然合利,凡長遠合利之事亦必然合義。

    前幾本書很多討論,其實都是局限於一兩次的短期賽局,這樣的賽局近似零和遊戲,其實會鼓勵背叛。如果把它們變成無窮重複的賽局,情況可能就會很不同。這也很可能是人類道德的起源。

    想了解人類的行為,除了經濟學,回頭看看生物學家觀察到甚麼,也會很有幫助。畢竟我們很多沒有解決方案的性愛問題,在演化中都被不同物種試了千年萬年。

    順道推薦 Matt Ridley 的另一著作﹕《德性起源—人性私利與美善的演化》,台北﹕時報文化,2000

    作者討論一般人認為無情和你死我活的演化,為何能夠衍生出道德。

    4. 同樣地,《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多次提議用「錢」來解決親人之間的問題。我想如果以行為經濟學觀之,就像 Ariely 說的人類分開 social norm 和 market norm,所以「講錢傷感情」。用錢來解決家務問題未必是好辦法。

    不過反過來看,Ariely 同樣提到另一實驗。當要求受試者解答一些麻煩的算術問題,如果即場給現金勝出者,作弊的人未必多﹔但如果改為給代幣,就算在隔壁可以立即兌回現金,作弊率也會大幅增加。那麼家庭內「不講錢」其實是否也會有同樣的效果﹖(例如沒倒垃圾卻說倒了﹖)

    5. 香港教授提到「吃回頭草好」,但這個分析(兩人互相熟悉)有沒有計算到兩人分手時已有不少 hard feeling﹖
    在這方面,動物可以還理性一點,因為牠們純屬「機械性」。就像一齣動物紀錄片曾拍攝一隻公雀追求雌雀,不停在雌雀面對展示羽毛。過了差不多一分鐘,雌雀無興趣飛走了,剩下公雀「戇居居」失落狀。但牠可能沒甚麼「傷心」,見到下一隻雌雀就會再飛前去做同樣的事。
    人類反而多感情,所以才受困於 sunk cost (沉沒成本)。

    再者,之前有調查稱在「好朋友」之間,男性往往認為有發展可能,而女性往往認為「沒發展可能」才當朋友。各位又怎樣看﹖

    6. 回到「港女」,香港教授說港女是錯誤地把自己定價過高,所以市場失效。但如果我們看行為經濟學的研究,這樣的做法可能是源自「定錨點」的問題。
    Ariely 曾在課堂上搞「拍賣」,要求學生標價買一件沒甚麼價值的東西,但起標價是隨機定的。結果發現當起標價高、成交價也高。亦即是說,學生並不是按他們心目中的「真正價值」(如果真的有這回事的話)去競投,「定錨點」對成交價有很大影響。

    如果不是港女自覺地採用「定錨點」試圖提高「成交價」,卻搞到市場失效的話,那就可能是整個社會提供了虛假的「定錨點」。因為在香港大眾傳媒和電視劇影響力很大(尤其是二三十年前電視一枝獨秀,沒多少其他娛樂),但肥皂劇的主要對象是主婦(即所謂「師奶劇」),所以內容自然是以討好女性為主。(具體就如年前有套廣告女人可以隨便打男人,如果反過來拍個男人打女人的廣告,婦女團體可能就要示威了。)
    香港男女可能就是一直受這些劇集的影響,所以錯誤地把港女「定價」過高。

    (有人問為何歐美又不見得是這樣,這個我可不懂得答了。)

    7. 最後有個比較容易令人尷尬的話題﹕獻身。
    香港教授的著作認為,雖然可以吸引注意,但女人自動獻身是不好的。一則性的邊際效益會越來越低(史兄不同意這個),二則性的可替代性太高、很容易找另一個,並不容易綁住對方,三則男人對性和愛分得比較開,得到了性不一定就有愛。
    但如果我們用另一角度看,可能有很不同的結論。

    一則,Ariely 曾經研究性興奮對人類(至少男人)決策的影響。在平時受試男性表示不接受的性行為(都是一些較禁忌的事情),在性興奮時就多了人表示接受。既然性興奮令男性的警戒心降低,那麼自然也大有可利用之處。(正如很多以男性為目標廣告都加上性感女郎,就是這個道理)

    二則,《經濟自然學》也介紹過「試用」的功效。商家之所以願意提供「用家買了不滿意,N個月內可退回」的保證,正是因為人類通常對自己「擁有」的事物評價較高。如果你已經習慣了那件貨品,覺得不滿退回的機會其實不高(更何況可能嫌退回手續麻煩)。「虛擬」的擁有權也一樣會提高當事人的滿意度。「獻身」是否也可以達到同樣的功效﹖
    (當然,女性獻身策略或可綁住好男人,但也有遇上賤男「噍完鬆」的風險。正如美國商家的試用策略,遇上聰明過分的大陸客人就焦頭爛額,曾有報導說有些大陸客喜歡買走一堆衣服,穿厭了就退回來……)

    這樣說當然不是鼓勵人隨便「獻身」,只是說決定獻身的女生可能有不同的考慮。
    (當然這樣說更不是否認女性也會享受性愛主動求歡,只是這裡女性「獻身」並不是為了「性」本身,所以不用考慮。)

    ---

    後話,Ariely 之後還出了另一本,直接就用行為經濟學討論愛情了﹕
    不理性的力量:掌握工作、生活與愛情的行為經濟學》Dan Ariely,姜雪影譯,台北﹕天下遠見,2011

    (方某人的其他書介)

  • Dear undercover economist

    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Tim Harford,尤傳莉譯,台北﹕早安財經,2011

    庫老大主辦讀書會,主題以經濟學看愛情。面對庫大和史兄兩大經濟人,方某這種門外漢當然要趕快讀書。幸好庫大推薦的兩本書都大概讀過,算是有少許印象。不過另一位網友介紹的這本書,雖是方某先前推介過的作者,這本卻沒讀過,所以前陣子趕快到公共圖書館借來揭揭

    老實說看倌只要看看目錄,就知道這本比上一本「切身」得多。劈頭就是求愛,然後就是求職和家庭,最後是一些生活瑣事的問題。作者說都是讀者投稿問問題,不過在下倒覺得有些問題不像是一般人會問的,比較像是「自問自答」,不過問答爆笑無減本書趣味,非常值得一讀。

    倒是作者和經濟學家們一直在強調李嘉圖比較優勢理論,認為政府完全不理產業,任由他們接相對效率決定做甚麼就好,這點我認為是見樹不見林。就算我們不理左翼批評,說產業不穩定會令很多工人追不上而失業這一點(就當政府另行解決好了),政府領導人看的也不只是單純的「效率」。

    如果世界是完美的自由市場,沒有國界所限,這樣的假設也許不錯。可惜的是世上有國家,也有「國家安全」的問題。很多國家保護農業,除了變相向農民買票外,也是為了保障本國糧食生產能維持著(危機感深重的日本尤其如此)。試想想像中國般,官僚把大量農地轉為房地產去炒賣,雖然製造了GDP增長,卻令糧食日益依賴外國(留意﹕我不是說農地完全不能發展)。萬一遇上戰爭或天災,各國減少食物出口來滿足本地需求的時候,中國就會突然陷入飢荒了。(你看香港這個自由貿易之都也要限制奶粉出境,便知其他國家因各種原因「限制出境」絕不希奇。)

    新加坡不像香港,放任地產金融一枝獨秀,斥鉅資發展高科技工業,又是另一種考慮。李光耀認為(後來的領導人也繼承了類似看法),相對於第三產業,工業能夠長期吸納大量勞動力,要維持「人人有工開」必須留住工業不能讓它們都消失了。低增值工業當然不能跟人工更低的鄰國競爭,這樣「保護」來也是沒效率的(美國正是如此),於是國家轉而投資高科技工業,同時訓練工人轉型。
    當然更「誇張」的就是新加坡乾脆自己投資搞軍工業,正常人都會猜小國搞軍工應該沒甚麼效率。但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讓自己保持一點國防生產能力也是重要的,總不能事事假手於人受制於人。(幸好的是新加坡通常著重讓企業追求效率而非依賴政府。)

    縱使作者在前著早已說明經濟學家眼中不只有「錢」,但經濟學家仍然傾向只看到錢和效率這類東西,而看不到一個國家需要有其他考慮。(情況就像我們對家人有時也不能單純看「錢」而要做點「沒效率」的事情。就像庫老大言,只看到 cost and benefit 的人,多數得不到親情也得不到朋友。)
    當然,我們也可以為作者辯解﹕經濟學家的重點是效率,提供了這些分析,要看得多重就視乎國家領導人的考慮了。

    後話﹕本書作者也譯過《圖書館的故事》,跟本書一樣譯得不錯(至少沒甚麼錯別字)。

    ---

    筆記﹕

    p.184 〈馬桶坐墊該立起還是放下﹖〉這個男女爭執的問題,有數學家指是因為男生有時揭起有時放下,所以早已習慣成本,而沒跟男性同住的女生卻不需要揭起,所以不習慣要放下廁板。又有經濟學家證明了「保持原狀」勝於「次次放下」云云。而作者本人的看法就是女生用「放下」來分辨誰體貼誰自私。

    我倒是對幾個看法都不完全同意。因為如果看倌上網日久,應該不難見過這種圖片﹕
    (圖片來源)
    當然這只是誇張法,但製作出這種圖片的女人,顯然認為廁板是「不應該」被揭起的——否則如果只想男人用完後廁板自動放下免麻煩,在廁板後面裝條彈簧就行了。
    按邏輯推斷,如果這種女人不跟男人一起住,根本用不著發這種牢騷。既然要跟男人一起住,又認為最佳的廁板應該是「揭不起」的(用鎖鏈繫牢了),那即是這種女人其實認為男人是可以坐著小便的。所以上述數學家那個「只是不習慣」的說法不通,她們的思維中並不認為「只是自己不習慣」,而是「男人根本不需要」揭起廁板。

    我猜,這時候一定會有女看倌不滿問道﹕男人站著小便總是弄得一團髒﹗而且男人大便也是坐著的呀,難道大便時不用小便麼﹖

    的確,方某同意男人站著小便不時會弄得一團髒。這並不一定是因為自私沒公德心,而是就算你瞄準了,有時竟然還會射偏了——陰莖尿道口的黏膜,有時乾涸了就會黏著,令開口「不完整」(歪了),令射出的水柱大幅偏斜、甚至一分為二,絕非怪事。方某就試過明明瞄準了馬桶但尿卻垂直向下射到腳……(女生不明白的話找個熟稔的男性朋友問問便知,再不然自己去廁所找條水喉,掐緊開口再開水也可以觀察到類似效果。)
    通常尿出了之後,黏膜回復濕潤,尿道口就會回復完整、水柱回復正常狀態。至於已陷入狼狽狀態的男生會不會收拾殘局,這才是看他自不自私的時候。

    至於男人當然坐著大便時一樣會小便,但就算撇除了這情況和「男人懶得坐下所有站著小便」兩者,男人仍有必須站著小便的時候。

    事實上,男人自己了解、面對大小男人日久的媽媽們也應該已經知道,男人的那話兒其實很不聽話,經常會在不需要的時候「擅自」勃起,當然中老年人更怕的是需要的時候它不勃起。
    而其中兩種勃起的不當時機,分別是剛睡醒時和非常尿急時。(兩者都不是「一定」勃起,在下只是說「有機會」或「經常」會發生這種情況……事實上如果「晨勃」消失了,男人更怕是陽萎了呢﹗)

    在無數個靜寂的夜晚,當男人半夜尿急的時候,往往也同時勃起了。在這情況下,其實情況有點兩難。
    通常的做法是站著嘗試按下那話兒瞄準,甚至整個人俯身去遷就無端勃起了的陰莖,祈禱希望水柱按預期的「彈道」射出別弄髒四周。

    如果妳是那種堅持「男人坐著小便」的女人,妳要面對的是已勃起了的陰莖,它是向上挺的,換言之所有的尿都只會像「回歸日升旗禮」那些消防船的水柱一樣,是向上射出的。結果只會比站著撒更混亂和不受控制。
    (圖片來源)
    (或者有極少數的女人會堅稱,勃起了的陰莖也可以壓下來的。我想她是看AV太多了,那些男優的陰莖經過長時間專人訓練,韌帶拉得很鬆才有可能做到「明明勃起了但壓到低於90度」的出鏡效果,家庭觀眾切勿模仿。一般人的角度都是少於90度,勉強拉斷了韌帶要進急症室的。)

    簡單點說,即是說除非妳可以令男人不撒尿(裝個尿袋﹖),否則男人總有些時候要站著小便的。女士們還是參考一下經濟學家的建議吧。

    至於作者那個「分辨男人」的解釋,如果未有正經的調查數據,也是說不準的。而且以男人的角度看,這種分辨是「唔啦更」(風馬牛不相及)之至。如果說男人放下廁板就是體貼揭起就是自私,那麼女人用完廁板揭起就是體貼、放下就是自私﹖

    p.252 〈拿賞味期限最久的〉作者說零售商不應劃一售價,而是應該按食物的新鮮狀態微調價格,讓著重食物新鮮的人多付點錢,不介意的人買得便宜一點,這樣會更有效率。要不然像現在劃一價格,正常而著重食物新鮮的消費者當然是先找限期最久的,然後任由快到期的食物過期浪費了。

    我想作者應該不會把超級市場老闆當成傻瓜的。那麼老闆們們不這樣做,當然不是因為他們蠢到想不到,而是因為這樣做的成本高於收益
    現行的銷售和物流系統都是以商品上的標籤條碼進行,這些標籤是「每種商品一個標籤」而非「每批次一個標籤」(後者的成本高得多、而且所有食品需要的條碼數目會成幾何級數增加)。簡言之﹕現行的系統無法辨認商品新鮮度。

    當然,現在超級市場也不時在快到期的食物上打減價標籤,但這個標籤是獨立於條碼系統的,需要額外的成本,不能普遍推行成「微調」。
    雖然現時超級市場為了捕捉對價格不敏感的消費者而不斷更改價錢(作者第一本著作討論過),已經夠耗費人力和混亂的了(還經常搞錯價錢被投訴),如果還要針對食物新鮮度不時微調價錢,那麼老闆額外請回來做這工作的人工,能夠被「微調」的收益彌補嗎﹖如果微調對超級市場帶來的收益,不大於老闆需要投入的額外資源,那麼當然就不會發生了。

    事實上,在甚麼地方有那麼靈活的定價﹖是街市。攤檔主人對食品的新鮮度很清楚,而且他們生意小,不需要依賴貨品條碼系統,也沒有一大堆員工需要統一協調工作程序,所以大可隨時調整售價以滿足個別老主顧的需要。他們調整售價幾乎為「零成本」,卻能促成交易,不這樣做當然就太傻了。

    (例子﹕報販在下午或傍晚「減一蚊」,好像是方某有知以來就已經有的事。至於便利店,反而等到近年才有這樣的安排。與一般貨品不同,賣報紙反而用不著貨品條碼……)

    商家規模增大,固然能帶來規模效應,但代價就是協調困難、有點僵化。

    當然這問題倒不是永遠無法解決的,如果RFID技術越來越進步、標籤越來越便宜(新加坡公共圖書館十幾年前已開始用RFID一併作借還書和防盜用途),終有一天會便宜到足以用作貨品標籤。到時就可以在個別標籤記錄食品批次,超市電腦系統就可以按時更改售價了。(而且食物衛生出問題時還可以方便回收呢)
    不過到那時候,現行的售價標示方式(自從廣泛應用條碼後,一個貨架就只有一個價錢牌,不再花人手在貨品上打價錢了,上述說快到期的新鮮食物除外)就要改變了,要不然消費者根本不清楚哪一包食物賣多少錢……

    p.258 〈電影裡的暴力〉﹕

    「你可能沒想到的一點是﹕如果讓你們家附近的惡霸小流氓在戲院看《超越死亡第三集﹕復仇》(UltraDeath III: The Revenge),那麼他們就不會去喝啤酒或打架。經濟學家達爾(Gordon Dahl)和德拉維尼亞證明,當多廳式戲院中有一部暴力電影上映時,當天晚上的犯罪率就會下降,而且維持到次日天亮。但如果放映的是文藝愛情片,那些小流氓就會改去酒館,因而可能會鬧事。根據達爾和德拉維尼亞估計,暴力電影上映,使得美國平均每天減少一百七十五起攻擊事件

    這表示,如果你打算禁掉這些電影,可能就要找個替代方案,好讓這些暴力分子有別的事情可做。」

    (方某人的其他書介)

  • [小生活]

    (建議音樂﹕《仁醫》插曲〈幕末 BAKUMATSU〉—你不覺得現在香港像幕末一樣黑暗麼﹖)

    1. 「粗口發水率」

    講粗口的朋友大家都認識不少,甚至在街上隨時都會碰到不是朋友的粗口人。不過這些粗口朋友,大多像母校某英文老師形容,只是「粗口字當preposition」,慘在每句都要加一兩個粗口字而已。

    如果句句都要加又不停重複沒有新意已經夠慘,那麼昨晚在巴士遇到更慘的例子。有位阿哥/叔已經升級到不只加粗口字而是加粗口句。如果每一句都要加上粗口子句,那麼一句句子還可以留下多少字是表達內容的呢﹖
    我數過其中有一句不出二十個字,但「X你老XXX」在句頭和句尾重複出現,那即是說真正跟內容有關的字連一半都沒有啦。

    如果當樓宇發水率來計,平均而言這位阿哥/叔的「粗口發水率」高達50%。我想連香港四大地產商見到,都會自愧不如。

    2. 「特快借書」

    庫大盛意拳拳,搞了個新春讀書會(實質大概是bloggerf吹水會)。大大推薦的《經濟自然學》我也讀過,至於《男女博弈經濟學》雖然沒寫介紹但也略讀過,只要從學校拿回來再讀讀就好。至於另一網友介紹的﹕
    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作者之前那本《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也很好,所以值得找這本來讀。

    先前已在網上目錄查到,青衣和南葵涌的這本書已經被借出,只是荃灣還有一本。今天開始放年假,所以就去荃灣圖書館一趟兼吃午餐。

    43號近來縮班縮到大家排長龍呆等半小時已不是新鮮事,而且還加了價,所以決定坐價錢差不了多少的243M,而且落車站更接近呢。就是在243M,一對男女帶了一對小朋友上車,然後整程車都在開了一部不知是否pad的東西(我的角度望不到),不是開大聲音玩遊戲就是一起唱兒歌,我還以為上了幼稚園校巴。這些小朋友或許很聰明,但父母沒教過他們禮貌和不要騷擾別人。差一點說,即是沒家教,不過這完全是父母的責任。

    到了圖書館,花了不用三十秒已找到書。雖然我到這間圖書館的次數大概不多於五次,可是在圖書館幹了那麼多年,總算是有點得著的。(噢,其實是反正「550」的書並不那麼多啦。只要你知道了索書號,在這些「不太大」的圖書館要找到書架也不難。)

    不過難搞的,反而是那部自助借書機。我從未用過,甚麼都做完又好像沒見到「成功借出」的字樣。為免出門驚動警鐘失禮,於是拿到樓下借書處請職員再檢查一下,果然還沒搞好,幸好先問問讓人家幫忙搞妥了。

    然後一邊吃包一邊看,果然是寫得好玩。值得買一本放在學校。

    (我倒覺得,其實以經濟學出發的觀點,很多時未必處理到愛情非理性的問題,雖然現在行為經濟學在這方面已有貢獻。有很多表面看起非理性的反應,背後其實有演化上理性的原因,所以反而應該研究一下人類行為的演化成因。不過群書之中要介紹哪本反而才是最難的事,因為等於又要搞考古發掘……)

    3. 「懷疑已點燃」

    回程時,在討厭的路雪通上見到一則寫得頗搞笑的新聞,說有個女子燃點煙花被警方拘捕。點煙花和被捕當然不好笑,好笑的是報導繼續寫警方搜獲一批「懷疑已點燃及懷疑未點燃的煙花」。

    即是點了沒有﹖

    我還以為煙花有否點燃,已是清楚不過,萬萬想不到還可以「懷疑」。
    遲點可能還會有新聞說,黑幫仇殺後警方在現場發現一批「懷疑已死和未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