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 Chinese Cheaters Mission

    [篤爆《中騙》]

    (洗腦—《女王的教室》插曲)(播放完畢)

    離教者貓姐曾經說《中信》月刊應該改名叫《中騙》月刊,雖然我經常有機會見到這本東西(上主定期會收到),但沒有理會。因為我沒興趣去留意其內容,亦不打算攻擊我同事看的東西。(身為一個自由主義者,我們總要尊重別人選擇看甚麼的權利)

    不過今天去信箱,竟然見到信箱裡塞了一本《中騙》。我又沒有訂它,怎麼會在我的信箱出現﹖
    「偷窺」一下鄰里的信箱,似乎有部分也有,而且封面不同的。如果不是有教徒好事多為,自己看完之後打算送給其他人看,就是有組織當派送宣傳品,於是就塞到我信箱了。

    而且「好衰唔衰」封面就是一句〈六百多位科學家聯名反對進化論〉。

    我避你,你卻送上門,我不把你罵翻,似乎是卻之不恭了。(送上門畀我鬧,算唔算賤﹖)

    ---

    《中騙》是2007年4月號

    六百多位科學家聯名反對進化論   何天擇

    (你相信會有個攻擊演化論的人真的叫「天擇」嗎﹖
    用筆名不是不可以,但幹啥不以真名示人呢﹖雖然「方潤」也是筆名,但你要查在下是誰很容易,誰是「何天擇」﹖)

    十九世紀中,現代科學發源地的歐洲,一般民眾因對科學的認識不夠成熟,以致科學主義氾濫;自達爾文一八五九年出版《種源論》之後,大眾不求甚解,盲目接受,並由教育界別有用心的人所劫持。這些人沒有誠意實事求是追求真理或科學的進步,而是利用進化論作為攻擊教會的武器,維護無神論的盾牌,或因個人道德敗壞作為迴避上帝的掩護所。(主耶穌說:「光來到世間,世人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不愛光倒愛黑暗… …。」)

    (如果真的是「不求甚解,盲目接受」,美國就不會有超過一半人還不認同演化論。
    又,如果像聖公會或天主教,接受演化是上帝創世的方法,那麼演化論就沒所謂「攻擊教會」的。我現在沒聽見誰用演化論來攻擊教會,倒是經常見到有些教會的人一知半解或故意曲解地攻擊演化論。
    至於教育界究竟被誰劫持,只要看看香港科學教育關注組的網頁,便一目了然。主耶穌那句說話,似乎是向這批自稱教徒的人說的。)
    (又﹕連自己真姓名也不見光的人,難道是因為愛黑暗﹖)

    怎樣知道他們並無誠意追求真理?因為他們採用不實的方法宣傳,例如說:「幾乎世界上每個科學家都贊成進化論。」不但將不符合進化論的科學事實一概抹殺(註),且常有偽造證據作為支持進化言說。其中以辟爾當人(Piltdown Man)與重演說(Recapitulation theory)最為突出,但卻大言不慚,說:「一切證據皆符合進化學說」。以致造成人云亦云的局面。青年學生因無反駁能力,俯首任其灌輸,引入歧途

    (「採用不實的方法宣傳」真的很貼切——如果用來形容創造論者的話。
    皮爾當人固然是個騙局,但這個騙局跟支持演化論與否毫無關係,只不過是個別學者想偽造「英國有遠古人類」的證據而已。如果皮爾當人真的存在,現在人類演化的「非洲起源論」倒真的會有很大問題呢﹗
    至於把「重演說」說成「偽造證據」,更是搞笑至極。明明是一個理論,怎麼會是「證據」呢﹖科學史上的錯誤理論,可以成千上百計,難道都是科學家惡意騙人﹖這正是科學的優勢所在,理論自由提出,錯誤的理論遲早會被事實推翻。演化論到現在越來越穩固,重演說錯了又何干﹖)

    (至於「青年學生因無反駁能力,俯首任其灌輸,引入歧途」這句,用來形容某些在生物課「加料」的創造論老師,恐怕是貼切不過。)

    有鑑於此,在美國西雅圖由優秀科學家組織的「發現學會」(Discovery Institute),於二○○二年發起邀請持有自然科學博士學位的科學家,同意以下宣言者參加簽名:「我們對『自然選擇』與胡亂突變能解釋生物複雜性的宣稱,表示懷疑。鼓勵大家審慎查究達爾文學說的證據。」

    (優秀科學家﹖你話係就係﹖把恐龍腳印說成人類腳印,以支持「人龍同行」的那批創造論者算不算﹖Discovery Institute是甚麼底細﹖自己看維基百科吧。)
    (「胡亂突變」這四個字最能代表起草宣言者對遺傳學一竅不通。突變本身就是隨機的,沒所謂胡亂不胡亂。)

    現在已有六百多位簽名參加,包括許多優秀的科學家如:Philip Skell(美國國立科學院會員)、Lyle Jensen(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員)、Stanley Salthe(生物學教科書作者)、Richard von Sternberg(Smithsonian Institute生物學家)、Giuseppe Sermonti(Biology Forum編輯)、Lev Beloussov(俄國自然科學院胚胎學家),並美國著名大學,如Yale, Princeton, Stanford, MIT, UC Berkeley, UCLA中的科學家。這名單尚在迅速增加中。

    (要找相信「上帝不存在」的科學家,沒六萬也有六千,那又如何﹖)

    (由於創造論者太喜歡製造煙幕誤導人,所以我決定花時間查查那堆名字有啥來頭。
    一查Philip Skell就發現他其實只是化學家,其研究跟生物學沒關係。然後就找到那篇懷疑是標題所指六百名科學家的聲名﹕A Scientific Dissent from Darwin。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詳細讀讀維基百科的記載,裡面指出了這篇聲名和創造論機構「發現研究所」的關係。這篇聲名的聯署者,只佔全美科學家的0.01%,而且簽名者絕大部分不是生物學家,甚至有些根本不是科學家。聲名內容誤導大眾更不在話下,在此不贅。)
    (文中列出那位Richard von Sternberg,是Smithsonian Institute的無給職研究員,並非僱員。他曾在擔任學報編輯時,迴避正常的同儕評審程序,就讓一篇宣傳智慧設計論的文章刊登在學報上,引起很大爭議。)
    (Giuseppe Sermonti是一個早就退了休的遺傳學家——當然我不是說退休者不准表達意見。)
    (更有甚者,部分簽名者說自己是受誤導才簽名的。如Stanley N. Salthe事後表示(紐約時報)自己其實是無神論者,在「受激」下簽名,他根本不贊成智慧設計論。創造論者找人簽名近乎是飢不擇食了。)

    (反之,為了以正視聽,一個考古學家R. Joe Brandon在2005年發起了A Scientific Support for Darwinism作抗衡。在四日簽名期內,就已經收集了7733個科學家簽名。包括21個美國科學院院士、9個麥克阿瑟學人、一位諾貝爾獎得主,而且68%簽名者是生物學相關學科的專家。
    此外,美國另外有一個Clergy Letter Project過萬名牧師簽名表示認同聖經與現代科學可以相容。
    如果創造論者真的幼稚到要「鬥簽名」,高下立見。)

    進化論的主題是自然歷史(Natural History),即探討今日近兩百萬物種,無奇不有的動植物的來源問題。進化論的維護者在探討這問題之先,設立預限,即不得認為來自理智的設計或超自然者的創造,僅以無理智的物質作用為依據。因此,他們闖入了無神唯物主義的黑區,成為追求真理的敗筆。追求真理需要設限嗎?若要設限不等於在盒子內思索麼?若在界限之內找不到答案,便等於沒有答案嗎?設限的錯誤是顯而易知的。

    (「預立規限」這點可謂低能,只能騙那些不懂科學方法的教徒。科學研究是基於自然主義,亦即是只以自然現象作解釋,而不會以超自然作解釋。因為超自然解釋是無法靠科學方法檢驗的,「颱風轉向是因為上帝介入」這樣的解釋在科學研究中等於廢話。
    「僅以無理智的物質作用為依據」何錯之有﹖物理學家研究粒子運動時需要考慮「粒子其實是被上帝挪動」的可能性嗎﹖)

    (如果設限是錯誤的,其實是誰設限了﹖如果設限是錯的,那麼請教會先不要假設上帝是存在的,跟教徒探討一下「上帝不存在」的可能性。
    如果教會不講神,那就不是教會。如果科學講神,那就不是科學,而是神學)
    (又註﹕「科學不講神」不等於「科學講無神」,更不等於「科學家不可以信有神」。)

    歷史的事實都是過去的事實,無法實際觀察,非科學方法能及。那麼科學家如何得知過去的知識?他們所用的叫作外推(延伸)法(extrapolation)。由外推法所得的知識常常僅有可能性而無確定性。使用外推法必須嚴格注意條件:一、有明顯的事實作為根據;二、在外推的範圍中,環境條件不變,沒有新因素介入,令外推失卻意義;三、必須在適當的範圍內使用,不得無限延伸,否則錯誤難免。進化論的維護者對這些都毫不加以考慮。例如他們將生物些微的變化作為根據,稱之謂小進化(Micro-evolution)。委實,這是誤用名詞(misnomer),些微的變化是無方向胡亂性(random)的,而進化必需是有方向(directional)嚮導性的變化,否則怎能形成一個有用的器官呢?若有數十或數百次連續地向某方向進行的變化,且有新器官的基本構造出現,才可有外推的基礎,否則只是幻想而已。

    (「無法實際觀察,非科學方法能及」是十足十的無知。天文學觀察的,全都是過去的事。在相對論的宇宙中,沒有「同時」這回事。你打算說天文學不是科學嗎﹖
    「由外推法所得的知識常常僅有可能性而無確定性」亦是基於對科學的無知,因為科學理論向來只是「概然為真」而非「必然為真」,無論是演化論或相對論都一樣神學和形而上學才會自稱必然為真。)

    (所謂「誤用名詞」只是因為作者自己思維胡混。「些微的變化是無方向胡亂性」是甚麼意思﹖他想講突變﹖還是演化﹖自己把「隨機的突變」跟「有方向的演化」混為一談,然後說人家誤用﹖
    「進化必需是有方向(directional)嚮導性的變化」,很明顯「自然選擇」正是篩選有用變異的機制。達爾文提「自然選擇理論」就是要解釋為何無方向的突變可以累積為有方向的演化。)
    說人家「幻想」,只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或者無視自達爾文起,科學家對眼睛的演化已有大量討論,而且亦找到眼睛複雜程度不同的物種作例子,支持複雜的眼睛可以由簡單的眼睛逐漸形成。)

    進之,他們不是外推至以往百年、千年,而是逆推至以往的數十億年的時間裡。難道以往數十億年的時間裡,環境沒有滄海桑田的變化嗎?誰能保證環境條件都一致不變?進化論以外推所得的結論,認為人由阿米巴經過數十億年進化而來。這樣的推論是毫無價值的。因為他們基於不確實的根據,並且無限外推,犯了思維上的錯誤,即「不正當外推之錯誤」(fallacy of inapt extrapolation)。 

    (演化何來要假設環境不變﹖環境不變演化來幹啥﹖環境變化正是演化的重要推動力
    說「人由阿米巴進化而來」更是無厘頭的胡說八道,達爾文有這樣說過﹖
    作者這種,恰好可被稱為「不正當推之錯誤」)

    生物中分為動物界與植物界,彼此當然大不相同,即在動物界中也有巨型的大象、牛、馬,或小型的螞蟻、小蟲,有空中的飛鳥,有水生的魚蝦,彼此迥異;在植物界有大樹、花草、藤本植物、水生及吃蟲植物等等,亦各不同。在這一切之上,更有萬物之靈的人存在。進化論說都是從同一原始細胞進化的。那麼,為甚麼人之為人,獸之為獸,鳥之為鳥,蟲之為蟲,樹之為樹… …?他們說是由環境條件篩選而來,稱為「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環境條件是甚麼?不外乎氣溫、濕度、高度等的不同而已。一切生物不都是生活在同一時空中,同一陽光下,同一大氣中,同一地心吸力內嗎?在陸生的生物中,環境雖有少許不同,而江河海洋的環境有更大的一致性(Homogeneity)。但其中水生的生物也極不同,有大的鯨魚,有小的草履蟲等各不相似的物種。所以說由環境條件的「自然選擇」是極荒唐的言說,只是加以意志,將這名詞位格化而已。將無意志的自然條件位格(人格、神格)化是另一錯誤思維方法,即「予無生物以位格之謬誤」(pathetic fallacy)。

    (連生物分成多個界也不知道,還以為只有動物和植物二分,可見作者的生物學知識水平連中學生都不如(現在中學已教動物、植物、真菌、原生、細菌五界)。按作者的意思,人類並不是動物來的。既非動物亦非植物,人類大概是「怪物」吧﹖)

    (「彼此迥異」﹖基因組研究正正告訴大家,表面看來「彼此迥異」的生物,原來背後有共通的基因基礎。否則「基因改造生物」就行不通了,現在連魚的基因也可以加到蕃茄裡呢。)

    (「環境條件是甚麼?不外乎氣溫、濕度、高度等的不同而已」,可見此人不知道在生態學而言,生物競爭也是環境的一部分。「一切生物不都是生活在同一……嗎?」,更可見這人根本不知道甚麼是「微環境」。一窩雙胞胎裡也有不同的微環境,何況是天下之大﹖)
    「江河海洋的環境有更大的一致性」,難道他覺得大浪灣和米埔的環境是一致的﹖非洲一個大湖裡也有很多種不同的環境呢。有興趣的可看《達爾文的夢幻池塘 / Darwin's dream pond》。)
    「水生的生物也極不同,有大的鯨魚,有小的草履蟲」。鯨魚是海裡的,草履蟲是淡水的,對於作者而言大海和淡水池塘也是「一致」的吧﹖)

    (「「自然選擇」是……將這名詞位格化」,很明顯這又是一個「比喻盲」,如果我讚一個女人「貌美如花」,大概就是把女人物化啦。又,如果你相信「神就是大自然」,那麼「自然選擇」就等於「神的選擇」,演化跟有神論根本就沒衝突啦﹗)

    數十年來,自分子生物學崛起,科學家都知道,生物彼此不同皆因細胞核內天賦DNA分子中,所蘊含資訊的指導不同而致。每一生物種中皆有極豐富的資訊,指導生物個體的發育、結構、表形、生理、老化及死亡。一切資訊都由「心意」產生,雖由文字或化學分子等記號排列表達,本身沒有重量,不佔空間,所以不屬物質範圍,而屬非物質或形而上學(metaphysics),即玄學範圍。因玄學深奧不易探究,所以許多頭腦簡單的人便認為虛而無實。但生物的資訊卻是極實際的東西,一切生物包括人自己的生存都賴遺傳資訊的指導。所以說生物種類的不同皆由外在環境的不同而致,是不攻自破的。環境只能影響生物個體的發育,而不能改變生物的種別。生物的物種已在細胞DNA化學分子中固定不變例如人的DNA中有三十億的基配對(base pairs)是極精密的構造,若以人工將之改變,一般即促其死亡

    (我常常說,生化系教授是最沒資格質疑演化論的,因為基因研究為演化帶來前所未有的可靠基礎。如果所有生物是個別創造、沒有演化,你無法解釋到為何所有生物都使用共通的基因密碼,更無法解釋為何人和黑猩猩的基因極接近,跟胡蘿蔔差距多一點,跟大腸桿菌差距更大。)

    (「一切資訊都由心意產生」,那麼雪花的精細圖案和脈衝星的訊號也是上帝心意吧﹖)
    (「資訊……不屬物質範圍,而屬非物質或形而上學……即玄學範圍」,在下恭請作者建議大學把「資訊科學系」正名為「資訊玄學系。)
    (「生物的資訊卻是極實際的東西」,我也知道有些資訊是不實際的,例如《中騙》月刊的鬼話。)

    (「生物的物種已在細胞DNA化學分子中固定不變」,這是把二百年前的「物種不變」思想套到基因層面,不過仍是謬論。前面他自己也提到突變啦﹗這不是前言不對後語是甚麼﹖)
    (「人的DNA……是極精密的構造」,又一個自以為是,對裡面有一大堆「垃圾」和重複序列視而不見。)
    (「若以人工將之改變,一般即促其死亡」,自然改變又如何﹖不同的嗎﹖他們不知道其實人類有超過兩成的懷孕會自然流產,大部分是因為基因和染色體出錯。可見「上帝」一直以人體為實驗室,把基因不斷改變,只是教徒不知道而已。)

    在物理學中,熱力學定律(Laws of Thermodynamics)是經過時間考驗,認為極可靠的自然定律,普遍適用於一切物質的變化,是四維時空中的基本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有關物質作用的方向,乃由組織至潰解,由秩序至混亂的。這第二定律也可叫作退化律,放諸四海而皆準。但進化論者說,四維時空中有一個普遍的進化律,各生物皆向上進化,由簡單至複雜,由劣至優。在生物進化之先,且有化學進化,由簡單的無機化合物進化至有機化合物,由有機化合物漸漸進化至複雜的蛋白質分子,由蛋白質分子進化至有生命的細胞。但是,在四維時空中,不可能有兩個互相衝突,針鋒相對的普遍定律同時存在。既有普遍的退化律便不可能有普遍的進化律。退化律由實驗而得,進化律由幻想產生。我們真要慎重思考,作出明智的抉擇。

    (又是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胡扯,真係佢唔悶我都悶。第二定律並不排除局部的熵值減少,所以「全體越來越亂」和「局部越來越有組織」並不矛盾。中一科學實驗常見的「過飽和溶液中的結晶」就是個例子。)
    (如果第二定律只是用「退化」兩字可以概括,那麼不只演化是荒謬,連恆星—包括太陽—的存在都是荒謬。因為太陽真正不斷散發大量的熵,來維持自己的組織。)
    (「各生物皆向上進化」是達爾文之前的演化思想啦,拿來攻擊達爾文就等於拿牛頓的「絕對時空」來指責愛因斯坦一樣搞笑。你們這批教徒討厭達爾文,正是因為他說演化除了適應環境,沒有其他目的呀。)
    (所謂熱力學第二定律和演化不能同時存在,是因為他不明白兩者是不同層次的理論。「太陽最終會熄滅」和「太陽明天會升起」是沒矛盾的—最少在未來幾億年內。難道因為太陽今天升起了,你就當成反對「太陽終會熄滅」的證據﹖)
    (「退化律由實驗而得」,又一次自摑嘴巴,他之前不是說歷史問題「無法實際觀察,非科學方法能及」的嗎﹖除了整個宇宙之外,你去哪裡找個真正封閉的熱力系統做「實驗」﹖)
    (又﹕不斷扯「四維時空」幹啥﹖扮科學嗎﹖難道你說的東西在三維世界就不成立﹖)

    (「我們真要慎重思考,作出明智的抉擇」-->就是不要再看《中騙》了。)

    近數十年來科學的進步已令唯物進化論在科學中無法立足。許多生物學教師不敢反對進化論,或許自己沒有仔細查究揣摩,或求政治性正確(politically correct),免受頑固份子排斥,危及個人職位,而不是求科學上的正確(scientifically correct)。我們對這重要的萬物(包括人類)來源問題,該由自己獨立的思考追究決定。

    (瞪著眼睛說大話的,就是這個自認教徒的人。明明是有許多生物學教師不敢教演化論,竟然可以把說話反過來說。事實是曾經有人因為教演化論而受審,但有誰因為反對而被捕﹖)(註﹕雖然,猴子案是鬧劇,這是後話。)
    (「免受頑固份子排斥,危及個人職位」,這就是很多老師不敢教演化論的原因啦﹗如果反對演化論會危及個人職位,之前號稱「六百多個簽名反對進化論」的人又如何﹖)

    (要有獨立的思想,但更要肯讀書、真誠不欺、願意接受自己相信的事(無論「神」或「演化」)可能有錯
    把道理扭橫折曲以支持自己的信仰,這樣的信仰是假的、絕對不會令人得救。)

    (註)參閱  ICONS OF EVOLUTION, Science or Myth?By Jonathan Wells; www.uncommondescent.com; www.ISCID.org; www.DesignOrChance.com; www.ARN.org; www.Discovery.org。 

    (不如又貼貼美國國家科學教育中心對 ICONS 的反駁﹕http://ncseweb.org/creationism/analysis/icons-evolution)

    (後話﹕出少句聲,冇人話你啞既。口出蠢言,只會令人看不起基督徒罷了。)

    ---

    方潤之網相關文章﹕
    變異和演化—演化理論簡述
    (譯)演化論回答了神創論無法回答的問題
    (轉載)「創世說」的15個謬誤

    敝日記相關文章﹕更多,淨係google search results都分十二頁,自己慢慢睇
    Crazy-ia world city 4: Astronomer have to back up evolution education

    另外,這種混帳教徒,之前也有一個自稱「巴拿巴」的跑上門騷擾(真是侮辱了聖經裡那個巴拿巴),結果我和胡醫生兩人連同其他網友駁斥之。
    敝日記﹕求上帝饒恕這些,連自己在說甚麼都搞不清楚的教徒妄自尊大,並不是耶穌的教導不過是想掩飾自己對上帝的信心不足而已無論有多少科學證據(而事實上有很多),你都不會接受這些理論的無恥至此,除了等上帝收拾他之外,我也不知道還可以做甚麼了
    肥醫生﹕福音車大炮把創造論科學包裝起來

    最新在「香港科學教育關注組」再貼了一篇巴拿巴的騷擾文,貼文者是姓潘的,有興趣的不妨嘗試起他底。

  • 庫大﹕香港點出發﹖

    「我愈來愈相信《信報》練乙錚同劉迺強係夾埋既,用劉迺強既講法係『配合得太明顯了』。劉迺強隔日出一篇三分一版咁大篇既曲線救國文章,然後練乙錚就反駁佢,順便指出中共專政既問題所在。」

    ---

    其實我有很多東西想寫,先寫不切身的。

    1. 我想來想去都不明白,為何警察那個員工會議,葉劉會有份出席。

    我不是因為討厭她而不喜歡她出席,而是我不明白為何警方單單邀請她出席
    那是警方的內部會議,行政會議成員出席很合理(當是代表政府聽意見),相關官員出席也是必然。但葉劉雖是前保安局長,但現在只是一個議員,警方內部開會關她甚麼事﹖

    如果說目的是找議員來聽意見、甚至支持警員的要求,為何只有葉劉一個出席﹖
    整個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有那麼多人,全部都沒出現﹖(葉劉甚至不是這個委員會的成員)
    是警方邀請了很多人,但其他議員都沒興趣出席﹖還是只邀請了一個人﹖

    前者的可能性似乎很低,但如果是後者更恐怖。警方這樣做豈不是等於為特定議員拉票﹖
    (如果真的廣為邀請,我想總會有幾個議員有興趣去吧……)
    更恐怖的是,我好像沒聽見有誰提出這個問題。

    2. 正生遷入梅窩這回事,其實除了歧視,另一大問題說是殺校政策。
    (如果不殺校,梅窩根本就不會有一所空置的校舍存在)

    殺校政策本身是很荒謬的,除了「省錢」之外沒有其他合理理由。

    有個「清洗廢人論」,我早也說過,在縮班殺校下先被裁的是新人,而不是以前留下來的某些「廢人」。所以如果說「殺校洗廢人」,就是一種「倒污水連嬰兒一併倒掉」的做法。窒礙教育界新舊交替,絕不是提升教育質素的「可持續」政策
    更有甚者,殺校也不是「淘汰劣質學校」的好機制。因為香港家長選學校主要是看 band 行事,大家都盡量選擇收生 banding 較高的中學(除了名校外,亦會選「增值率」較高的中學)、和分派中學學位結果較「理想」的小學。收生成績好和公開考試成績好,跟學校的質素高低,未必有直接關係。劣質學校可能會令 banding 降低,不代表 banding 低就是劣質學校。就算一間學校針對 band 3 學生提供很好的教育,令他們健康成長(但要求他們普遍成績好就太難了),他們仍然會因為 banding 低而不受家長歡迎、被殺。這是否合理﹖
    可見殺校的最大效果,並不在於改善教師和學校質素。

    老師是按班編額的,所以控制老師人數的重點不是學校數目,而是班數。只要不搞小班教學,老師總數必定隨著班數減少而下跌,根本用不著殺校。
    殺校的核心,是削減那些每間學校都需要的校長、文員、技術員、校工等「支援人員」的行政開支。因為「大學校」的行政開支按學生人頭比例計,一定低於「小學校」,這是簡單的規模經濟原理。
    於是出現「梅窩選南約區中學的人『不夠』,於是所有人都要出外就學」的事。

    上次我都提過新高中的教師編額計算,同樣的班數下,老師數目反而比舊制更少﹗這點從教育改革的角度是不可理解的,只能解釋為省錢計。
    我不知道是否隔行如隔山,但我想就算不是老師也明白﹕面對四十個學生,是不可能有很多交流的(雙堂80分鐘,一人2分鐘,你想老師做甚麼﹖)。只有單向傳輸的方式才適合於四十人大班教學
    既然教育改革要求老師用更多創新方式,與學生增加堂上交流,那麼很明顯應該需要降低師生比例,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但現實是老師反而減少了﹗

    香港不是經濟發達地區嗎﹖香港的小朋友不值得有更好的教育、不值得讓老師有更多課堂時間照顧他們嗎﹖
    如果我們認同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認同上課應該有更多師生互動,那麼小班教學是必然的結論。(根本不需要像教育局扯到學生成績,是否小班教學對成績沒大作用,老師就不值得給多點課堂時間照顧學生了﹖)
    小班教學是有代價的(雖然總預算不用增加,但學生人均接受的教育資源增多了),但我想不會有人說為了省那一點錢,老師在堂上繼續 chalk and talk好了

    也許因為教協是個工會,所以眼光較淺窄。每次提及小班教學,總是跟老師飯碗扯在一起講,於是予人覺得「搞小班只是為了老師利益」的印象。
    根本教育改革本身就會帶來小班教學的要求,有那麼大的理由(大義),還提飯碗來幹啥﹖
    是否覺得香港的老師真的貪而愚到一個地步,不講明「飯碗尤關」就不會贊成應為之事﹖

    四十人一班,是當年為了「普及教育大躍進」勉強為之。
    時移世易,以香港的經濟、以人口的變化,絕對值得(亦可以)負擔「二十人一班」。
    (二十人一班,也不過是把每人2分鐘變成4分鐘而已。)

    (如果以芬蘭的標準,二十人根本不是小班。芬蘭二十人是大班,十人以下才算小班﹗
    反觀現在張文光要求甚麼﹖只不過是二十五人一班﹗還差得遠﹗)

    當然,那不是說有了小班教育就會好。教育局的研究沒錯,小班教學是需要教師培訓作配套的,因為老師都是來自大班教學的傳統,未必能善用小班的好處。
    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連三三四改制那麼複雜的東西都「去馬」,這不是拒絕小班教學的理由

    除了錢。

    -------------

    上次聽了陳士齊痛/笑罵明光社,沒機會聽的人可以看這段視頻﹕
    (齋sir走我也走,所以後段沒聽過。後面甚至有個對黃成智的嚴重指控,不妨一聽。)

    (來源)

    齋sir說基督徒聽得謊言太多,所以只要肯學多一點,有些人突然有一天就不想再信了。
    貓姐是這種。方某雖然從來不是教徒,也對宗教的看法也有同樣的歷程。

    這也是為何有些人喜歡繼續愚民的理由。
    因為他們說謊說得太久,不繼續愚民,(某些)教會就會塌了。他們的信仰只是建築在流沙之上,所以就算沙子像黃金海灘般不斷流失,都唯有繼續灌沙……他們不會想到,沙灘本來就不應該在那處
    中共也是一樣。

  • 問相熟朋友﹕七一有冇組織「遊行團」﹖(唔係「旅行團」﹗) 我費事「一支公」去行。

    --------------

    又買書﹕

     
    心經與生活智慧》,潘宗光,香港﹕中華,2009-4(增訂二版)
    圖解心經》,張宏實,台北﹕橡實,2008-3

    我敢說,自小看介紹基督教的書,遠遠多於介紹佛道的(近乎無)。所以應要補補課,尤其佛學。
    想了解一下《心經》,所以去買了兩本書。潘宗光那本比較注重解釋經文和生活的關係,後面那本則兼及心經背景和一點梵文討論。
    雖云萬法皆空,但為佛理討個說法,價錢倒一點不空(尤其後者)。

    中國城市及其文明的演變》,薜鳳旋,香港﹕三聯,2009-4

    不知何解,一見到封面就覺得會喜歡這本書。略看內容,果然。是介紹中國城市演變的。

    買了很多書,但沒有時間看。來年讀完碩士,應該放多點時間去看書。
    只要有時間的話,我也試過去刨《中國歷代之興治盛衰亂亡》、《中國古代行政制度史》那類書的。
    連那本《圖解易經》也未有時間看,兩本講心經的不知要待上何年何月。

    --------------

    據聞南華早報在星期五以「Victory of Darwin」為題,報道教育局澄清新高中生物科課程中「other explanations for evolution and the origins of life」並不包括創造論或智慧設計論一事﹕

    "In the topic `Evolution', the emphasis is put on Darwin's Theory, as it is currently the most widely accepted scientific theory on evolution," it states.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evolution based on Darwin's Theory. Students should recognise that biological knowledge and theories are developed through observations, hypotheses, experimentations and analyses and [be] aware of the dynamic nature of biological knowledge."

    "In the biology curriculum framework, creationism or intelligent design, which was mentioned in the recent submissions to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panel on education concerning the biology curriculum, is not included. In addition to Darwin's Theory,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explore other explanations on evolution such as that of Jean-Baptiste Lamarck and Sir Alfred Russel Wallace."

    這讓香港科學教育關注組的同道們認為是一大勝利,不過我就不是那麼樂觀。

    大黃傻貓﹕踏出保護科學的重要一步 -- 教育局宣佈新高中生物科課程不包括任何非科學解釋﹑神創論/智慧設計不會是生物科課程一部份

    正如我先前所說,生物科課本的「演化」章節,一向都是以拉馬克作為「另一個演化理論」來討論。

    不過如果教育局不修改那個指引,或者把這封信作為指引強制學校執行的話,這封信仍然是「虛」的。教育局一邊說不認為ID是科學,但另一邊學校繼續教ID和聲稱「演化論有致命缺點」這類謊言,荼毒學生(為禍當然比色情更大)。

    > 但原來神創論/智慧設計支持者在香港教育界很有勢力

    是「本來」就很有勢力。
    試想當年歷史博物館《人類的故事》展覽,他們就玩投訴,結果到現在博物館的展覽仍要帶著「本展覽是根據科學家的理論製作」這句廢話。
    如果不是一向很有勢力,就不會把那句「後門程式」加入生物科課程中(又唔見物理/化學科有﹖),更不會曾有傳聞說他們打算把演化從課程中刪除。

    後話﹕那幫人,身為基督徒也講大話不眨眼,可稱之「ID精英」。XDD

    香港仔公國﹕生命的起源

    「海生館沒有找上帝來『展示科學知識不斷轉變的本質』,卻找了詩人余光中來贊美大自然的偉大。這種科學與文學的cross-over,大家都可以接受。」

    K﹕假如醫學院教授神茶和聖水療法

    世澤﹕港台黃金時段節目的重要性

    既然是自由市場擁護者,如果想要電視台停止做這些節目,應該是提升市民品味令這些節目沒生存空間,而不是要求政府去管。否則跟明光社沒分別。
    當然,可以踢爆明光社當政府打手的真面目,這也是好事。

    有人介紹綠壩如何「流氓」,曾以身試毒者(如Kursk大)務請留意,以免中招而不自知。

    另外本來有篇討論央視如何冤枉google散佈淫穢訊息的,但已被砍掉。如此國度。

    不知會發生甚麼事的﹕2009匿名網民宣言

    補﹕林忌﹕人為何而活﹖

    「問下人為乜而活?問下曾蔭權,佢答你國家的經濟發展好繁榮,所以佢代表香港人,所以大家應該忘記六四;問下由上而下的一眾官員、自稱『愛國』的議員,佢地為左名利、權位、經濟利益,可以出賣良心良知(如果仲有的話),所以問人為乜而活,仲有一個跟進的問題,就係出賣靈魂可恥點,定係出賣肉體可恥點?定係兩者都出賣可恥一點?」

  • 看了星期六亞視的六四特輯第二集、和星期日的無線六四特輯。

    雖然說無線也早被收編了,但在持平方面還是做得比亞視這個中央台好。

    ----------------

    肥醫生﹕六四遊行記

    (原來真係有人叫「人生有幾多個廿年,我地已經受夠啦﹗」,早知同佢地一齊行啦,冇咁悶。)

    世澤﹕欺小怕大

    「己經身為美軍隨軍牧師的熊焱,不單進入香港沒有障礙,而且還可以參與昨天六四遊行。而高志活,多次要求入境不得要領。這又一次證明中國政治一個過百年的現實:當權個個欺小怕大,你不『勾結』強大的外國勢力,恐怕沒運行。……當然,在小國面前,中國有時會裝自已高高在上,像丹麥領事親臨機場,高志活仍然進不來,擺明是怕了美國軍方,但當丹麥是死的。」

    林忌﹕拒客之道在香港暗殺李柱銘事件分析

    「高志活唔係去大陸,而係來香港--這個所謂垃圾保證「五十年不變」,由變廢紙的中英聯合聲明到拒客入境特區。經過今次事件,旅發局其實應該執左佢,慳番所有公帑啦,使乜浪費金錢去海外宣傳香港旅遊?……乜香港呢班人渣幾時道德退化到,連一個小小的藝術家,一個連對香港構成零威脅,唔會影響任何治安的藝術家都唔畀入境?

    餅﹕Respect and Righteous

    「如果他們擺明不是公僕,而是土匪,或是侵略者,那好,至少在土匪的角度,或是侵略者的角度,他們知行相符合了。你要認同土匪嗎?除非你也加入了土匪,我無話可說。」

    練乙錚@信報﹕蘸人血的饅頭

    國民黨治下的台灣政府這麼多年來也沒敢說二.二八有助經濟發展,反而是當年屠殺種下的族群仇恨,後來浮現為台灣的不穩定因素,其政、經負面影響於今為烈。

    「魯迅的短篇小說〈藥〉,講清末政府鎮壓革命黨,劊子手康大叔殺了革命黨人夏瑜,把他的鮮血蘸了饅頭賣給老栓治他小兒子的癆病,這種迷信當然不能把病人治好,劊子手卻從中漁利。想不到,奉魯迅為革命大旗手的共產黨、讀魯迅的書長大的左派愛國人士,今天竟然幹起販賣同一迷信的勾當,而且還把清末政府和康大叔的角色合二為一都挑起來了,把六四天安門學生群眾的熱血,蘸在經濟發展的饅頭上,賣給大家吃。」

    (方某罵曾蔭權把香港人吃飯說成啜飲六四死難者的血,異曲同工。就是沒文學修養,也沒想起魯迅這一篇。)

    Tommyjonk﹕給青年人的話﹕為什麼我們每年都要紀念﹖

    「失去記憶,人的價值便和其他大型哺乳動物無異。」

    (錯矣,是連昆蟲都不如。因為連昆蟲都有記憶﹗可參考在下介紹的《探索昆蟲微小腦》)

    Johncoal﹕VIIV(5)﹕書裏面的那些人

    「今天讀《信報》,讀到王丹與吾爾開希的訪問。王丹說到自己在監獄和哈佛讀書時的生活,訪問者的評語是兩者居然沒有甚麼分別。……這就是民運領袖的生活,和一個學生有甚麼分別?

    「讓我們看清楚,凡人就是凡人。他們之所以在史書裏留名,是因為他們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做了合適的事。

    「因為寫歷史的人每每對反抗者寬容,對權力嚴厲。擁有權力者犯錯,禍及蒼生;反動分子反抗時本來就在不公平地弱的立足點,你又何時體諒過弱者面對強者所受的不公平對待?

    (方﹕就像李天命說,人生只要「有時發光」就夠了。)

    知日屋主﹕中國要求日本教科書刪除有關六四的記述﹖ (要求刪除倒不算,但日本人比中國人更關心六四事件,實在滑稽。)

    歐洲動態﹕了結「風波」之一之二之三

    Kursk﹕全球禱告日「遺憾」政治示威

    (原來「流行病爆發、經濟轉型的危機、媒體的傳播方針、教師的培訓進修、青年人品格的培育、家庭的破裂」,甚至請個官去做禱告主持,統統不涉政治,難怪蘇穎智可以投共投得咁過癮。

    香港人有一種很奇怪的思想,就如上次我在「踢走好戲量」事件中所受的質疑一樣,就是好像除了立法會選舉、會議、和黨派陰謀之外,其他一切都不算政治

    如果教徒追求「神的國」的結果,是連有人枉死也不為他們爭公道,那麼「神的國」還有甚麼可以吸引外面的人﹖教徒不去爭取公義,公義也會離你而去。請緊記德國牧師的悔言。)

    joannelty﹕女性的身體等於鞋﹖

    「其實呀公教婚姻輔導會個比喻真係唔錯:將腳伸入鞋有如男性將陽具插入女性陰道中。我聽完第一個反應係:原來我哋個陰道係為男性服務。我的感覺唔需要重視;我係被動的,我係不情願的,我係性行為中係一個絕對輸家。」

    (其實佢可能唔知道,有好多人(一百萬人的故事果種)窮到真係要著人舊鞋。有人執拾舊鞋後,翻新再穿/賣給窮人的。他這樣說只是在侮辱那些窮到要穿舊鞋的人,亦反映了他們看不到有些人無可選擇地有不同的生活模式,而鄙視他們。)

    魚頭﹕你遇見優質男的機會是多少﹖ (的確遇過不少優質男,只是我對男人沒興趣……)

    future.less﹕紅綠鳥巢燈
    科學松鼠會﹕悲劇的魅力麻醉往事(中)、(頭髮)旋旋中自有天意綠色電網

  • 有冇人打算去星期日「六四」遊行﹖
    因為六四正日我要上堂,冇可能去晚會。

    「人生有幾多個廿年﹖仲要向人傷口灑鹽﹖我地已經受夠啦﹗」

    -----------------

    《巾幗梟雄》很多人看(連「上主」重病初癒也要追看,受歡迎可知),亦有很多人說拍得好。不過我就不覺得很突出,反而贊成一個專欄作者的意見﹕只是爛劇太多,有齣正正常常的就如獲甘霖罷了。

    倫爺寫了幾篇討論劇中歷史的文章(甚至有篇揭發慶豐年資本主義階級局限性的),反之亦有人挑了些劇中的歷史錯誤

    我倒覺得劇中的鐵帽子王是否真有其人不算大問題,也可以說是劇情所需(沒有鐵帽子王級數的面子,怎麼救到兩個為太平天國做過官的人﹖),但有些地方其實錯得更離譜。我認為﹕一些需要研究/大學程度才發現的錯誤,電視劇集出錯可以原諒(畢竟這不是紀錄片),但如果中學程度看得出的錯誤也犯上,就不能原諒。(編劇不會連中學也沒讀吧﹖)

    如果要挑「鐵帽子王」,倒不如問為何太平天國的旗幟不是寫專用的「囯」字﹖更離奇的是,為何太平軍入了城,城中的人還可以拖著辮子走來走去﹖柴九甚至拖著辮子去當太平天國的官﹖﹗那條辮貴到道具部捨不得剪嗎﹖

    主題曲倒是頗好聽,不過 Alone in the Fart 喜歡的那幾句太文藝,方某不懂欣賞(連達明一派的石頭記,人人說填得好,我也覺得好,但聽不明),我喜歡的倒是比較直接的﹕

    「世間甚麼愛叫純潔﹖妳甘願化振翅紅蝴蝶。
     飽經挫折、傷口淌血都不至會磨滅。
     世間甚麼愛叫純潔﹖處在絕望仍力竭。
     留守最尾一起,哪怕歷劫。」

    無論愛的是人、是館、是國,都適用。

    (除了「處在」為了協音勉強作了個不存在的詞,變得有點怪。雖然如果唱「身處絕望仍力竭」可能「唔o岩音」。)

    -----------------

    胡兄﹕向梁家騮議員表示敬意

    (還是我家的馬嬲有眼光……有文為證。)

    (親手令四川地震變質的)Tommyjonk﹕廿周年系列,不了情、Kursk﹕二十世紀少年的六四

    Tommy﹕「就是這一小步,讓無根的我們再次承認自己的中國人身份!」

    Kursk﹕「由那一年開始,我們不自覺地都成了中國人,而不是殖民地的小朋友。」

    (方某曾言﹕「這是一種,在時代巨流當中,感受到自己跟國家民族命運相連的純粹感情。)

    電鋸﹕四位一諤

    「所謂的真親建制派,即可能與中聯辦有聯繫的政客,亦與中共同一口徑,不再題(提)起這個民族傷口。因為他們每次發言,都會被解讀成為六四屠殺辯護,繼而激起民忿,曲線支持平反六四。
    我認為此四人應該是真心的相信中共對六四早年的宣傳。……這些西環眼中不值一哂的魚蝦蟹毛沒有更新他們的 database ,借用網民術語,他們來自歐( out )洲,潮左。……中共要求建設和諧社會,社會要的是河蟹,不能再激發敵我矛盾。西環現在或許在盤算,香港市民支持平反六四創新高,這是誰之過?」

    (未必,可參考練乙錚的「忘卻六四、懷疑六四、修正六四」。又想想為何葉國謙會倒豎手指﹖難道他不是真親建制派﹖西環既然說香港有兩套班子,讓那些魚蝦蟹出來刺激市民支持平反六四,自然是它之過。)

    林忌﹕陳一諤又撐眾土共

    「陳一諤既然支持理性討論,我相信全港市民會非常樂意閣下身先士卒,在今年的六月四日,前往北京的天安門發起『理性討論』--如果陳一諤閣下願意,相信一眾網民會非常樂意捐款送你去,不知閣下意下如何?」

    (弱智偉話一畀錢就會變質架﹗四川地震已經變左質勒。我地都係好似送盧武鉉咁送佢一程算啦。)

    人地批評你地,你地就話人地係禁止你發音;你批評人地,就話係有自己的自由!咁點解陳一諤所支持中央政府,要否定日本人「研究歷史」的要求?……網民表達意見你就話人地自覺係「歷史的主宰」,咁禁止人民發聲音的政府呢?禁止人民表達意見的政府呢?你當然有你發表的自由,但唔該唔好把自己被人鬧,就等同人地被人禁。
    『歷史的主宰』就係中共啦,點解連人地日本人的教科書教乜,都要主宰人地呢?係囉,點解日本教科書用另一個角度,你就要嘈人地呢?」

    「即係佢地要擦大陸鞋係佢地的自由,迫我地聽又係佢地的自由,聽完仲要唔可以鬧,都係佢地的自由;然後等獨裁政府奴役人民,佢地就讀書做官,都係佢地的自由。」

    (死光社人士,策略同之)

    舒爾賽﹕亂世多狗o翕

    「我覺得這個肥崽子實在很可愛,還說自己讀歷史,這可真與梁安琪說自己讀law一樣地滑稽。這個肥崽常說要客觀,要有實質證據,要有什麼公開的學術討論,可真是笑死人也。
    最好笑的是竟然這位肥崽大聲講,『班學生無武器,我唔相信囉』,這當真是我聽過最客觀,最有實質證據的說話
    ……試試上百度或中國雅虎搜尋六四,你看看內地防火牆ban不ban你的ip?不過一聽見弱智偉在城市論壇那句『是其是,非其非』,我在暗笑,民建聯的幽靈果然無處不在。」

    「(劉夢熊)你都懂得叫危險駕駛,那當然不是屠城啦,要知道這是交通意外,要不然那司機早就被控謀殺了。……只是說『毁其城,殺其民』而已,不然我們就不會說嘉定三屠,因為既然屠城一次便曱甴一掃光,那何來三屠之多呢?

    世澤﹕福佳的土共議員們

    「劉江華,你投反對票果陣,你記唔記得你當年喺支聯會做乜,你做港事顧問果陣,對住香港電台記者講過乜

    (其實蔣必文可能以此人為模,太平軍一來就剪辮,轉頭清軍勝了又駁假辮揮龍旗相迎,所為無非一字曰利矣。)

    餅﹕On divide

    「如果中國人能容得下體制差異,容易得政治分途,中國的政治改革和演進,將可能更快更順利。中國人之間用不著靠一國的枷鎖賴以團結,那是自欺欺人的,那是官員把子女外送,騙汝等小民繼續打苦工做勞傭的手段。英聯邦都分治多少年了?他們各國還能合作起來,commonwealth 於全盛期後的一百年,竟猶有餘光,這是值得中國人學習一下的。
    ……分治並不可怕,那也是政治現實,要更大度地接受,要好好把握,好好採補,少加以強凌,少置以猜忌。這是治本,一天到晚念著大一統,僅僅是夜郎自大,兄弟相鬨,無甚可取。」

    世澤﹕南洋政治的黎明

    (新加坡當然不適合行比例代表制,不要說種族主義,就以內閣穩定性而言,議會內閣制國家都不適合比例代表制
    用多數制選舉,至少人民每次有得揀,而揀出來的又是穩定內閣。

    增加單議席選區是有誠意的一步,而且對行動黨自己也有好處。因為行動黨議員有太長的搭便車紀錄了,要讓他們面對一下選舉挑戰,才算真正的議員

    至於非選區議員這制度,還是太畸形了。只要政府對反對黨鬆綁、增加單議席選區的話,反對黨絕對可以逐漸增加議席。)

    Alone in the Fart﹕前擬題員看通識

    圖書館觀點﹕圖書館(主題)婚禮 (推薦﹗圖書館員的完美婚禮﹗)

    科學松鼠會﹕一張哈勃照片的誕生 (絕非按個掣那麼簡單)、作為「精神鴉片」的宗教 (又一「神經神學/宗教神經學」研究)

  • about death

    (天文台在上星期就說週末會下雨,然後就變成本週初,但一直都很悶熱,像在高壓脊下多於在低壓槽中。星期二晚終於下出雨來了。)

    -----------------

    今日《蠱惑現場》﹕

    Adam鄭﹕又話經濟唔好,近日股市竟然日日係咁升,我地請專家解釋下。

    超自然學家﹕D熱錢不斷湧入本港,多到好似由天上面倒落黎咁。既然來自天上,一定係外星人既所為。

    Adam鄭﹕既然所有經濟數據都咁差,股市點解又會大升呢﹖究竟係咪外星人操控股市呢﹖證監會又係咪知道有外星人投資香港呢﹖呢一切一切,都係一個謎﹗

    謎女皇的評語﹕SO RIDICULOUS!!!

    -----------------

    [死左點算]

    有一些東西,我懷疑香港可能不是那麼多的人會去想,因為香港人都太忙。
    人太忙,通常都是忙於身外事,那就不會想到一些很根本的事,例如生和死。就正如我們不留心的話,就不會注意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

    偏偏方某是個閒人(至少心態上如此),於是間中就會想起跟死亡有關的問題。

    校長﹕「所以我畀多D野你做,都係為你好。」(設計對白)

    先前介紹圖書的時候,已經提過起源﹕

    為何要介紹這套老書﹖因為「人體」篇第一頁說了一句﹕人死了之後是沒有任何感覺的。

    聽起來好像很「低能」﹖不過對於一個未了解「身心一元 vs. 二元論」的小朋友而言,「死了之後靈魂留在軀體內沒感覺」是很恐怖的事。於是這一句就令只有幾歲的我,開始思考「死」的問題。
    因為怕死,所以想到「精神永在」,繼而想到拿諾貝爾獎的人應該都會永垂千古,所以開始立志讀科學……當然,我不是單純為「怕死」(甚至不是為了拿獎)而讀科學的,但這也是一個觸發點。

    這個故事教訓我們,不要小看一本書的影響力。

    其他文章裡也提過,因為自小體弱多病,所以經常覺得自己「就黎死」。

    姑勿論有沒有人真的想像到死了是怎麼樣(未知生焉知死),但這種對死亡難以言狀的恐懼,就在小時候已經開始。
    前陣子想起曾志偉那句「咁多人死唔見你死」,突然又有這種感覺。

    死左點算﹖

    方某頗自私,反正除了老媽之外就沒有誰會被「方某死了」影響,所以只在想自己。

    死了會怎樣﹖

    現在當然不像小時候,以為死了就是臥在棺材裡沒有感覺沒有活動。(那是植物人吧﹖)

    方某現在是心物一元論、唯物主義的。對人類而言,所謂「生命」其實就是他的意識和記憶,而意識完全依賴於「物質的生命」(可以動植物的生命般理解),如果物質的生命停止了,意識和記憶都會消失。就像當一部電腦的記憶體被消滅的話,它所擁有的程式和資料都會消失,你在電腦操作系統裡開設的戶口都會消失。
    當然我們不會說一個失去意識的人等於死了,但我會把死亡看成是意識不可逆的消失。
    既然如此,一個死人當然就不會再有任何意識或感覺。死亡,就是生命的一切(尤其意識)突然永久地消失了。

    亦即是說,當你真的死了的時候,你根本就不會知道「我死了」,你連「知道」的資格也沒有—因為你的意識已不再存在,也不會有機會去可憐或慶幸。
    當你想著「我死了」的時候,即是你還未死。

    這樣是否更可悲﹖(還是更好﹖)

    人之所以怕死,不是因為怕死後下地獄,而是因為無法接受「自己會消失」這回事。
    (下地獄或許反而還比較能接受,因為自己還存在。這也是信仰的理由,當然上天堂又好過下地獄。)
    於是人會做很多事,原始點就去賺錢生子,把自己的基因傳下去﹔「高階」一點就去透過各種方法(政治、思考、學術藝術等……)去影響其他人,把自己的思想傳下去。

    但其實遺傳的、被影響的都不真的是你,所謂「延續你的生命」,也不真的是「你」的生命。
    就算你有多成功(在任一方面或所有方面),如果你真的靜下來想想,那種對死亡近乎「冇厘頭」的恐懼,並不會因此消失。

    又或者,有些浪漫主義(肉麻主義﹖)的人認為,為了愛情死也不怕,愛情結二人為一體,何足懼﹖
    但其實到頭來,無論多有默契、了解有多深,還是兩個人。就像唐君毅(﹖)所言,也不過是人生之路的一個同路人罷了。
    如果愛情真的能敵過死亡,那麼就沒有愛人貪生怕死了。這明顯不是事實,愛情並不能克服對死亡的恐懼。。

    我日日都係咁諗野(我思我故在嘛)……如果我死左,點算﹖
    雖然其實「唔輪到我算唔算」(不由得我去打算),但我卻無法阻止自己去想「點算」。

    你叫我如何接受,自己就像「窩輪」(認股證)一樣,一到期就自動歸零﹖

  • [出口轉內銷]

    Alone in the Fart﹕苦水成川

    單是「真相」可以顛覆政權,就已經說明了這個政權賴以為生的本質。

    Chris﹕愛惜Chinglish

    討論繁簡的人,很多時候都會搞錯了一些很基本的東西。

    那就是擁護繁體字(或稱「正體」)的人,其實並不排斥簡體字。我們很多人私下寫筆記、便條時也會夾帶幾個。
    我們關注的是,定為「國家標準」的字。

    拙著裡曾有比喻﹕茶餐廳貪方便把檸檬茶寫成「0T」是沒問題的,但如果政府規定把檸檬茶寫成「0T」,那是笑話。
    學生寫火星文沒所謂,但如果政府規定寫火星文,那就是災難。

    所謂的簡化字政策,就是這種笑話和災難。
    學校教繁體、手上寫簡體,其實不是問題。正如英美的人寫英文也大量使用簡略語,但難道他們的學校也只教簡略語嗎﹖

    如果說為了掃盲,其實普及教育比字體繁簡更重要。再不然,在一些太缺乏教育和資源的地方,只教簡化字也無妨。但不必要全國走向這個「最低水平」

    為何堅持要推簡化字﹖其實是為了漢字拉丁化,簡化是為了廢除漢字鋪路,所以簡化變成破壞一點也不出奇。
    討論繁簡之爭,不能不忘了這一點。

    線鋸﹕社會壓力

    > 壓抑幻想、扼殺可能性。將人,變成了熊,是一種工具

    這正是社會建制或「名教」的功能

    > 他最反對供養父母的概念,認為是很不應該

    如果父母冇錢開飯都不應該﹖
    (如果父母自己夠食夠用,咁仔女係咪必然仲要「供養」﹖倒可以商榷。)
    在你需要的時候,父母養大了你﹔到父母需要的時候,你去養他們。不是很公平公道嗎﹖

    當然,有些人會辯說「我冇話要出世」的,既然本來就不想生存,不如當下就去死。

    ---

    舊文,至今合用﹕

    如果我們沒有從死亡中汲取教訓、沒有因而改善,那麼死的人都是白死。
    今年四川的人,不應枉死﹔八九年北京的人,也不應枉死。
    他們的死,不應只讓我們感情宣洩、不應只是令我們虛假地、亢奮地團結,然後又再回到原樣,而是應該喚醒我們,讓我們反思、讓我們改變、讓我們成長。

    我不想這十九年的反思,被自我審查和攀附權勢所淹沒。
    我不想四川死去的幾萬人,只換來「中國加油」和捐款。

    我不是期望人頭落地,我只是不想那些人白白死去,換不來我們的清醒和成長。

    (只是把「今年」改為「去年」,「十九」改成「二十」就可以照用,真可悲。)

    那篇文提到《正氣歌》,這裡可以改一句,送給中共治下的人民﹕

    「為張志新喉、為王維林勇、為胡佳論政、為譚作人義」

    ---

    見到電視上的所謂悼念儀式,我終於親眼見到甚麼是最高境界的兔死狐悲。

    與其看政府自瀆,不如自己去自瀆更暢快。那只不過是在侮辱死了和沒死的人。

  • inseparable

    [演化答客問之不容分割]

    在一位看倌的xanga中見到一篇討論,寫了點意見。但不知道對方想不想被連結,所以暫且不連結,只出口轉內銷了﹕

    你有這看法,是因為你被「進化」這個不準確的譯名所誤導,而這誤導又涉及已過時的拉馬克式「進化」。如果「進化」是一種直線式的「進步」,那麼進化的確是個謬論。
    但事實上,科學界講的是「演化」,只指生物為適應環境變化而演變,沒有所謂「進」與「退」,亦沒有所謂「進化停頓」這回事。在演化(上帝﹖)的眼中,獅子和兔子、大腸桿菌和人類,都是同樣成功的。

    如果你說你接受演化,但又認為人是「獨立發展的物種」,這等於說你信耶穌但不信他是上帝一樣。
    因為演化的核心,就是所有地球上的生物,都有親緣關係,只差在親與疏。現在最強的證據就是基因組比較,如果說上帝分別創造人類,為何人類和黑猩猩的基因幾乎一樣(超過95%)﹖為何人類和蒼蠅擁有(某些)相同的基因﹖為何所有生物所用的遺傳密碼幾乎完全一樣﹖
    視乎你如何看聖經的記載,有些完全接受演化論的教徒就相信,人類是演化而來,但人類的智慧由上帝賜予(由天主教廷)﹔亦有些教徒認為,上帝在演化史中的一些關鍵環節介入了、引導了人類祖先的演化。

    至於說智力,其實猿類一點也不蠢,還會互相欺騙(有「自我意識」的動物才會騙人)。而且亦有些實驗,教曉猿類用一些簡單的語言與人溝通。

    -------------

    Chris﹕給上帝的信

    好明顯,阿婆唔記得左「十一奉獻」。

  • Too bright: an insider's discourse of the Society for Truth and Light

    [光害]

    論盡明光社》,張國棟,香港﹕Dirty press,2009

    明光社,方某稱之為「死光社」(皆因「正義朋友」喜歡放死光也),更改其英文名為 Society of Torture and Laser。何以如此輕蔑﹖看看舊文就知道。網上也有很多資料,如維基網絡大典

    (正如作者言必稱「明光社陣營」一樣,方某經常也用「死光類人」、「死光集團」一詞。因為這一派人絕不止一個「明光社」,看看「家暴條例事件」的「細胞分裂式聽證」就知道。但這些組織之間其實關係甚密,背景和所用「理論」幾乎完全一致,所以應該把他們看成「以明光社為代表」的一群人/組織。下文「明光社」應按此理解。)

    奇就奇在,這本書的作者本來並非明光社的敵人。作者張國棟是明光集團「精神領袖」關啟文的學生,曾參與過「明光社」的早期活動。只是後來對明光社行事方式和論點有微言,欲與明光社負責人私下溝通、協助改善,卻不得要領。於是唯有公開討論,最後出了這本書

    所以這本書的英文名才稱為「insider's discourse」,當然明光社應該不會認為他是 insider 吧。
    (對這批人而言,就算同是教徒,只要不站在他們那邊,就是毫無道德的所謂「自由派」啦。)

    在強調「和諧合一」的教會群體中,這種行為非常危險。輕則被當異類,重則飯碗不保,黃國堯牧師批評明光社後被炒引起白色恐怖疑雲,便是一例。作者比較有利的一點,是他不靠教會開飯,所以得罪人大抵不影響飯碗,所以才能直言不諱。
    不過作者既是關啟文的學生,出版這本批評老師的書,在傳統中國人的社會,大概也會被說成大逆不道。

    雖然孔子沒說過「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種話,不過先秦儒家也不至於像後代般盲目順從。
    孔子自己就說過「小杖則受,大杖則走」,子女不應該任由父母陷於罪惡而不理。父母尚且不應諱言,何況老師﹖當然,「小杖則受,大杖則走」也有著眼於保護父母名聲的成份,而且孔子也說「父為子隱,子為父隱」,所以孔子大概不會贊成公開批評老師吧﹖)

    其實,明光類人物,早在八十年代討論「同性戀非刑事化」時就已經開始集結。如果要梳理明光社的來龍去脈,應該要上溯到二十年前才是(簡述可參考陳卓章童工的兩篇文章)。不過,也許是由於明光集團近年越趨擾民,或者因為作者與明光社決裂是近年的事,又或者因為出版時間和目標讀者所限,作者所討論的都集中於近幾年,特別2005年反《性傾向歧視條例》起發生的事。

    時間上,本書主要涉及反《性傾向歧視條例》和《中大學生報》事件,內容包括﹕(詳見目錄)

    1. 明光社的基本概念謬誤
    2. 解釋「福音派」和「宗教右派」的意涵
    3. 明光社濫用「文化戰爭論」
    4. 明光社的敵我心態
    5. 衛道者的心靈枯竭
    6. 教內批評者被邊緣化、教內公共討論空間被壓制,令教內意見交流不暢
    7. 在煽動下,教內對立例反應變得非理性
    8. 杯葛七一遊行、走近民建聯
    9. 維護家庭聯盟民意調查隱瞞事實
    10. 明光社在中大學生報事件中煽風點火
    11. 教外批評者被標籤和妖魔化
    12. 空洞的「後現代」和「極端自由主義」
    13. 「道德塔利班」情意結
    14. 明光社並非「道德大多數」
    15. 對教徒和市民的建議

    教徒並不一定都比較善良誠實,尤其像明光社這種社運組織,一旦有自己的政治議題,就很容易「削足就履」,把現實扭曲來遷就自己的主張。雖然明光社自認是教內溫和派和強硬派的橋樑,但因為他們要求取強硬派的支持(溫和派支持他們來幹啥﹖),變相令他們也變得傾向強硬派的立場——一個更接近法利賽人的立場。

    (還是那句﹕其實他們連法利賽人都不如,法利賽人只講律法,不像他們滿口歪理。耶穌尚且可以令法利賽人慚愧收手,這幫人口講耶穌手擲石頭連臉也不紅一下。)

    (不過,玩弄數據或利用有問題的手法支持己方既定議題,並非死光集團專利。其他社運組織也一樣可以做,例如綠色和平。見舊文和在Julian那邊的討論、還有一位校友的文章。只是出自一批自詡「道德」的人,特別令人反感。)

    據聞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曾說過﹕「創造論是美國國內一場巨大的政治和社會運動,卻不是一項科學運動。」
    代之以「明光社」,其實也一樣。明光社所做的只不過是政治和社會運動,並不是宗教運動(宜乎他們越來越政治化),對人類的信仰和道德,亦不會帶來裨益。會得益的,只不過是借「道德淪亡恐慌」捆綁教徒和市民的人罷了

    希望多些教徒(甚至市民)能接觸這本書,好讓他們了解,其實「明光社」一點也不光明。
    無論是否包容同性戀也好,能否接受學生報講情色也罷,大家不被這些人捆綁騎劫,才能夠有機會理性討論,人權自由和公民社會才有機會實現。

    就像先前一篇文章所說﹕
    「真正的啟蒙只能靠教育實現,不讓基督徒群體自我覺醒,其他人做任何事都是枉然。」

    ---

    除了內容外,這本書最大的優點之一,就是方某這「認字特警」似乎沒有發現甚麼錯別字,在近年出版的書籍中算是相當難得。
    缺點呢﹖就是這本書的特別裝潢。任何人第一次見到這本書都會誤以為是爛書,因為書的封面只包了大半本書,書最上的四分之一並沒有封面,直接就看到書頁和書脊釘裝。也許我可能理解這個特殊設計,是想突出「揭破內幕」的概念,不過從愛書人的角度看,這樣的書很易損壞。
    (在圖書館角度看更麻煩,因為把封面底連首尾兩頁包膠,首尾兩頁的內容就有部分被封面底擋住看不到﹔只包封面,就令上面四分之一的書脊暴露在外……)

    ---

    筆記﹕

    p.94 「但有一位十分熟悉香港政治氣候的教內活躍人士跟我說,他恐怕明光社陣營的人太幼稚,以為可以踩入政治(與建制派合作)但又能保持自身中立。」

    你以為他們幼稚,也許他們覺得各得其所﹖問題只是,在這種合作中,誰贏得多﹖
    (宗教團體贏了生存空間,建制派卻收編了教會。這跟浮士德的交易沒分別。)

    p.111 「(明光社顧問吳宗文牧師﹕)有人說心靈虛弱和血壓偏高者,不宜閱讀《時代論壇》。」

    李天命式提問﹕誰是「有人」呢﹖
    是否對《時代論壇》寫幾篇態度較開放包容的文章也大動干戈、出言要脅的那些人﹖

    p.179 「但關博士聲稱接受前者(世俗主義),但強烈抗拒後者(世俗主義倫理)。那麼,他只是在反對那兩個條件(排斥以宗教思想為基礎的世界觀、相信宗教對道德有害)。而且,他唯一可以接受世俗倫理的情況,就是那兩個條件無法實現的可能世界。這即是說,邏輯上,世俗主義倫理是世俗倫理在價值衝突下的必然後果,若有人要接受世俗倫理而拒絕世俗主義倫理,他的理論出路是證明世俗價值與宗教價值不可能發生衝突,或不會經常發生衝突,否則,他只是在自打嘴巴。然而,現在美國右派和香港明光社陣營捲入的眾多爭議,豈不正是世俗價值和宗教價值的衝突。」(末尾用句號,原文如此)

    p.188 「這令他的立場有內部不一致,因為他一面承認世俗倫理,願意用世俗倫理來討論社會議題,但另一面卻認為世俗倫理的一些基本價值是無法在宗教以外得以建立的。又或者說,他所謂的世俗倫理,只是演說技巧,令人誤以為大家有相同出發點,但他實際上早就拒絕這共同出發點。」

    對明光社基本概念自相矛盾之的論。既要立足於基督教立場,又要試圖以非宗教理由說服他人接受他們的基督教立場,這就是經常胡說八道、扭曲學術遷就自身議程的根源。

    p. 188-189 「明白了這點(上述),我們可以清楚為什麼很多人批判明光社陣營思想倒退。……明光社陣營堅持兩情相悅下的婚前性行為一定是錯,但卻無法提供一個世俗倫理下的合理解釋,結果便訴諸群眾—調查顯示香港大部分市民仍未能接受兩情相悅下的婚前性行為(假設有這調查和有這樣的結果),或訴諸保護少數—『我們宗教群體是社會一分子,我們接受不了,尊重多元的社會就要容許我們投訴和表達不滿』,甚至獨斷地說『總之中國人的社會就是不容許這些的』(大意)。但這些『理由』其實只能說明有些人不接受兩情相悅下的婚前性行為,卻沒有解釋他們的不肯接受是否合理。對倫理學有少許認識的朋友都應該知道,用描述性的實然(is, descriptive)來證明規範性的應然(ought, normative),是講不通的。如此,對很多沒有宗教信仰的文化人和知識分子來說,這根本談不上是講道理,只是固執地堅持一些傳統道德,而訴諸民眾或多元,才是合理的。」(方按﹕「才是合理的」這句有點怪,可能是「不是合理的」誤植。)(作者有回應,見此處)

    假如明光社陣營單單聲稱別人只要容許他們在自己的圈子裡持守他們的觀念,那麼別人尊重多元便算了,不用再問究竟。不過,明光社陣營卻又會多走一步,藉投訴等手段令政府介入,設定社會道德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別人批評明光社陣營將宗教道德強行加諸社會,要令社會倒退回幾百年前,並不是無道理的。」

    正如在下所說,如果他們只是道德勸說,而不是借公權力迫人跟隨他們那套的話,別人就沒必要攻擊明光社(頂多嘲笑他們迂腐就是)。一個經常要靠公權力迫大家遵行自己那套的人,根本沒資格說人家不尊重他的自由。

    其實明婉儀那篇「卷後語」,也是一篇非常有力的綜述﹕

    p.252 「頗為諷刺的是,關博士的倫理觀假設了個人的道德自主和自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上道德責任)的主體性,正正是他極力批判的自由主義傳統的哲學基礎。」

    「明光社陣營以製造道德論述為己任,但關博士對這些論述產生的道德禁忌和群眾壓力竟然好像視若無睹。」
    「所謂不以偏概全,就是要把每個個別的個案看成是獨特的。……奧巴馬的例子固然有力地反證了這些空洞的概論(關啟文說沒有健全家庭就沒有承擔責任的現代公民),而且暴露了關博士將『家庭』化約為『核心家庭』的傾向。」

    p.253 「明光社陣營突然『重視』婚姻家庭,其實是否倒果為因、將家庭問題當成社會問題的代罪羔羊﹖」

    基督徒講『分別成聖』是對自己的要求,卻不應成為其他人身上的道德擔子。

    p.255 「一個社會讓離婚成為『真正選項』(genuine option),不懲罰、歧視、論斷婚姻失敗的人,才算擁有一個健全的婚姻制度。……真正『家庭友善』的社會和經濟大環境要有利於夫婦建立健康的家庭,但必須要同時維護離婚這個真正選項,因為幸福絕非必然」

    p.256 「明光社陣營明明將某些行為視為罪,偏要偽裝『政治正確』,不敢公開稱之為罪、予以譴責,反而要靠社會科學來堆砌藉口、含沙射影﹔他們將同性戀的『罪』說成對社會的危害﹔反過來又將單親家庭對孩子的遺害,間接變成一種『罪』。……選擇性地搬出一些似是而非、無可無不可的實證數據,用一些『半桶水』和過時的社會理論去支持他們的道德立場,有識之士便只能嗤之以鼻。」

    明光社陣營將基督教信仰的內涵『去宗教化』,變成一些用社會科學包裝的道德論述和空喊口號的社會理想,用『相對的』人的知識取代『絕對的』神的真理,反而替基督教會在社會樹立了一種保守和缺乏同情心的形象

    「美國有天主教的倫理學家曾極盡挖苦地說﹕『天主教徒因為不能勸服自己的教友不去墮胎,於是唯有爭取立法禁止所有人墮胎。』」

    如果你暫時沒時間讀完整本書,讀了明婉儀的這篇卷後語,大抵也會了解到作者批評的大概。

    ---

    對明光社陣營,張國棟最近還有兩篇不錯的介紹﹕明光社陣營的勇悍文宣小隊誰才會那麼緊張﹖

    (利益聲明﹕蒙徐兄贈閱,胡兄也有份投資本書出版。這種書除了他們,恐怕也沒幾個人會出錢支持了。)

    (補﹕謝栗姐校對)

  • 豬流感流行。要知道豬流感本來就較禽流感更容易傳染人類,比九七年禽流感更有可能變成大流行。
    一旦變成大流行,就算我們已有現代化的防疫體系和藥物,一番腥風血雨和生離死別總是難免。唯有希望新病毒不會太毒。

    使徒終於來了。

    (殘酷天使的命題)(播放完畢)

    歌詞﹕「……殘酷天使的命題,悲劇接著就要開始。請你緊抱你生命的形體,就在這夢境覺醒之時!……」

    ----------------

    另一堆連使徒也稱不上的人,就自認聖徒。拿著死光槍就當自己在散發光芒。

    序言書室開了那麼久都沒上過去,今次為了陳士齊博士論明光社上去了。
    「明光社」的號召力(或者引人反感的能力)的確十分強,我到步時已經遲了幾分鐘,隨後陸續有人進來。最後應該有四五十人左右,擠滿小小的房間。

    這裡抄了少許筆記給未能出席的看倌。由於逐點抄錄,如有錯漏,請陳博士原諒。

    「宗教右派」的五大問題
    1. 權力腐敗
    2. 利益僵化、頑固化 (no faith)
    3. 思想陷入困局
    4. 衛道者變成道德終結者 (no love)
    5. 對文明的反動 (no hope)

    背景﹕基督徒學運是回應五六十年代的左派學運而興起,旨在兼顧傳道和社會關懷。

    1. 人類社會從來不是亡於色情,而是亡於權力的腐敗。

    —基督教的最大權力在於對學生的 mass conversion。(香港有過半數學校是教會學校)

    —天主教有中央的「教宗」(方按﹕所以有聚焦點維繫教徒),不需要恆常積極動員以維持教會運作。

    —宗教應該安頓家庭和社會,但(基督)宗教先前依附於殖民地建制,於是面對回歸就要主動尋求政治支持(約1996年),於是向政府投誠。
    1998年基督教選委出現「欽選」現象,某些教會領袖的私下協商被記者繆熾宏揭破。(以致甚至有教牧在教會內聲稱要把他「打靶」)

    —到2005年,以反《性傾向歧視條例》為標誌,明光社勢力開始成熟。
    在基督教圈子,只要有人領了頭佔了前台,其餘的人便會就範跟隨。基督教雖然沒有教皇,但不同的圈子就造就很多「小教皇」。
    自從反《性傾向歧視條例》後,教會初嘗權力滋味,就對群眾運動上癮。但因為手法差劣,引起外界注意和反彈。

    —另一方面,對於基督教的投誠,政府亦有教徒裡應外合(如林D9)。
    這種教會和政府和權力網絡化,引起教外人的反感﹔這種常常自稱受迫害,作為迫害人的藉口,亦終會引來迫害。是愚蠢至極。
    教會和政府的表現,顯現出一種「獨裁者的無能」,因為欠合法性、認受性而欠缺自信,於是色厲內荏。(中共也是一樣,因為外強中乾,隨時可能像蘇聯一樣突然崩潰。)

    —美國的政教權力網絡化,自列根起,至小布殊為止。但在香港才剛剛開始。

    2. 基督教本身,其不需要社會環境。(方按﹕應是說宗教不需要依靠政經條件)

    —雅各書悲劇﹕教徒只需敬虔和知足,服侍孤兒寡婦,不需依附世俗。
    可是香港的教徒卻以為現實生活等於利益(舉例﹕教師、醫護原為服侍人而來,卻變成一份工作,成為既得利益者),於是為維持利益,甘願與當權者同流合污。

    —回歸前的「殖民地基督教公民社會」薰陶程度﹕殖民地>基督教>公民社會

    3. 西方基督教文明,自從文藝復興、科學起飛後,便進入範式轉移。歐洲的教徒較講究科學,願意用重新的角度看上帝。

    —香港人卻是「消費人」,不是「科學人」,教會亦同。(不單不是科學人,而且還要不懂裝懂,「挪亞方舟」事件便是一例。)
    這是中國人接受西方文明的樽頸,這樣的宗教是 not viable 的。

    —時至今日,聖經應該以文化詮釋來理解。可是有很多教徒與一些攻擊聖經的人相比,他們其實對聖經更無知。

    —這不單是基督教,亦是普世各「宗教右派」面臨的困局。

    4. 由於被權力腐化,宗教右派變得「義和團化」(暴民化)、「中產階級化」(與西方的中產階級不同,香港的特別自私,屬於馬克思所說的「骯髒蛙」、小布爾喬亞一類)、鄉愿化。
    雖然是宗教盲毛,卻無知而驕狂。這種夜郎自大是出於自我封閉的心態(有如北韓和文革時期的中國,沒見過世面,卻因為宣傳而以為人家比他們慘,這種謠言是unsubstainable的)。

    —儒家的道德是層級式的(方按﹕即「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香港的教會亦變成這樣。但基督教的道德本來是無分階級一視同仁的。

    —連原本的「基督」也被軟化、漂白了(有很多人只認識宣傳中的耶穌,不知道真實中的耶穌可以很激進)。這是對基督的大反叛,為了避免釋經難題,連教牧也變成講保羅多於耶穌(保羅較容易講),使命變得顛倒。

    —在基督教學運的年代,儒家的關社精神和基督教的關社精神,原有望可以融合,現在關社卻被邊緣化了。

    5. 「文明」其實與基督教相符合,就算「同志平權」亦如是。
    以為同性戀是「罪」的人,往往是因為對「罪」的認識不清。神學上「罪」有兩種含義,一是故意害人,一是任人受害而袖手旁觀。以此看來,兩人自願的同性戀既無故意害人,亦無人受害,不應算是「罪」。

    —教會由傳福音,變成建立教牧的王國。

    延伸閱讀﹕陳士齊的香港家書

    補﹕一個參加者的記述﹕明教大會

    ---

    學校很難光顧序言書室,不過這天乘機會,為學校補買一本《論盡明光社》,再自己買一本《四代香港人》好了。

    由於聽到倫弟和這裡的看倌說樂文有《芬蘭的100個社會創新》和《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於是就走去隔鄰大廈的樂文看看。
    樂文的書也不錯,但書種不見得比三中商多很多(我不計流行小說的)。不過兩本書都找到(我一買買兩套,一套自奉一套給圖書館),而且讓我找到Jared Diamond那本《性趣何來》和McNeill的《文明之網》,立即買了下來。

    《性趣何來》這本有趣的書,在大學做學期論文時始讀。中文版已出版十年,一版也六千多本竟然到今天還沒賣完。可見出書多慘。(《吹水無邊》要賣多久才賣得完﹖)

    之後發現,原來除了八折,還有書券送,難怪有那麼多書友都愛上二樓書店了。
    不過我還是不能常去,否則不是怕破產,而是怕家門被書撐爆。

    ----------------

    Tommyjonk﹕四二六社論

    (甚麼叫官迫民反,就是這樣)

    科學松鼠會﹕為什麼有人選擇這樣結束生命﹖

    「詹納的理論也預言說,只要有人習慣痛苦,只要有人感到孤寂,感到自己成為他人的負担,那麼這個世界上就仍然會有人自殺。」

    這樣我就明白,為何自己會想過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