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 after hero

    有點傷風(斷斷續續整個星期),所以以「小鹿斑比」姿態去看戲﹕
    (電影公司 trailer)
    這電影是日文版的。
    當然,那些喜歡聽日本原音的,會很高興。但對於其他不懂日文的,可能會有點麻煩。畢竟我很喜歡聽無線的配音。
    不過最奇怪的是,我竟然覺得木村和松隆子的原音聲線,和無線的配音聽起來,好像差不多。
    是否應該稱讚一下無線配音組﹖

    電影版和電視版之間,好像《HERO》那般緊密連接的,似乎還不多﹖
    又或者,拍攝「特別版」的原因,就是為了把原本的電視版《HERO》和這電影版連接起來。
    如果沒有看「特別版」,那麼看電影版就有點細節連不上了。
    感覺上,這套電影就算放在電視上播,也不會有甚麼分別。當然,對於 HERO 迷來說,無論它在哪裡播,我們都會去看的。


    今次連音樂也是沿用電視劇的舊音樂,所以非常熟悉。
    就差在沒了 Can you keep a secret?,可能是版權問題吧﹖

    把這電影版說成「久利生公平最大的危機」,實在有點誇大。
    畢竟聽到「最大的危機」時,我第一件想起的就是金田一一被當成殺人疑犯的故事。
    但這次再難的案,也不過是疑犯翻供,又涉及貪污議員花岡而已。
    (何況,人肉日劇資料庫魚頭小姐供稱,在醫療事故案一集中,亦有找車禍痕跡對付翻供的類似案情)
    (又,涉及翻供的案件,在 HERO 電視劇中亦已出現過。)

    魚頭和安琪兒小姐說,眾檢察官四處找用手電拍照的人,而不首先問縱火犯,是破綻。
    也許,不過我覺得也未必說不通。
    畢竟眾人想到找拍照的人,是從警方的現場照片得到靈感。劇情沒交待在照片上拍到縱火犯,所以一時沒想到去問他,也不出奇。
    (至於如何找拍照的人呢﹖因為經過現場的大多是街坊,所以只要到現場再攔截路人詢問就成了。當然,這是效率甚低的查案方法。)
    何況,這個縱火犯(樣子與許冠英出奇地相似)是個很討厭的人,只為了得到注意而縱火,又對檢察官拖拖拉拉(只為了人家多理會他),江上早就被他煩死。江上很想擺脫這人,所以當時想不起這犯人,也可以解釋為潛意識的逃避。

    如果說破綻,倒不如說﹕為何中村總要跟久利生共用雨宮一個事務官﹖
    雨宮總是跟著久利生去辦案,那麼中村的案由誰去幫忙﹖
    難道這一點六年後都解決不到嗎﹖

    補﹕魚頭的感想

    (首映禮報導)

    非常複雜的人物關係圖
    本來想在「秋霜烈日」以外,討論一下其他的徽章,但相信我沒有時間這樣做了。
    (請自行到日文維基參考檢察事務官弁護士裁判官議員記章等條目。)

    花岡的案可以繼續辦下去、久利生和雨宮終於在一起。這電影版算是為故事寫了一個不錯的結局,應該不會再有下文的了。
    (不過會不會開「前傳」呢﹖很難說。但我覺得這套戲很難拍前傳的。)

    大家都覺得長髮及肩的雨宮比較漂亮﹖我也覺得。雖然「剪短頭髮」大概是雨宮苦等久利生六年,寄情於工作的一種反映。
    冇睇過原本的 HERO 電視劇﹖給你一段﹕

    ---

    會否覺得,這尊放在裁判所(法庭)的正義女神像,比起在香港立法會外的那尊更「有型」﹖

    電影網站提供標籤,讓 fans 貼在 blog 上。這點香港的商人似乎還沒想到。

    在這裡貼幾首插曲,有興趣的就去唱片鋪看看還有沒有得賣吧﹕(也許現在又再上市﹖)
    (播放完畢)

    跟她們談得很晚,她們還想去序言書室,我這病人還是快點回家要好。
    (自從全日上班後,我已經變成「灰姑娘」,十二點前就想上床睡覺?)

    發完公義的夢,又要繼續看 paper 了。

    ------------

    又,給我找到 SMAP 唱「世界唯一的花」的片段﹕

  • HERO in our heart

    (書展和組員大會花絮已上載到圖書館部落格,同學可前往觀看)

    -------------

    返黎啦﹗
    不是 heroes,是 HERO

    (HERO Main Title)(播放完畢)
    (何故的火鍋約會)

    星期六無論如何都要留在家裡看「特別篇」,然後再跟著魚頭小姐去看電影﹗

    題外話﹕

    老媽無端端問我,有沒有興趣一起去看《色.戒》。
    當然沒有—姑勿論我沒打算去看—怎麼會跟老媽去看這套戲﹖
    老媽就坐在旁邊,看到緊張情節,口水鼻涕(打錯,「血」才對)還流不流﹖

    這劇上映時,剛好以章則委員會主席身份,於中大院系屬會委員會兼職,專責審查團體會章和為「案件」提供章則意見。相對於一向「但求就手」的屬會,我們很著意於維護「會章」,不惜惹大麻煩。
    話雖如此,但我沒有「殺會」之心。總會細心思考「案件」的情況,和會章作出比較,希望可以找出既符合條文、又便利屬會的結論。雖然這種工作,多半不討好。
    於是看戲看得特別投入。總不能說,心裡沒有一點自許為「久利生公平」的想法。(當然,身邊沒有松隆子就是了 )

    (小小的夢—《HERO》插曲)(播放完畢)

    在章委時,有一個「小小的夢」
    —希望屬會依章辦事。
    到了現在,仍有另一個「小小的夢」
    —希望死後可以確定,我曾經身處的世界,比我沒存在過的,要好一點。

    (好像沒甚麼「大志」,但以往績計,這樣比較好。)

    ---

    漫畫跟劇中的松隆子一樣可愛喔﹗
    (SMAP Gallary YUUKA)
    ……

    monkeyface
    木村拓哉好有型咩﹖我「馬嬲托腮」仲有型啦﹗

    ---

    雖然不懂日文,當年完全聽不明白,但這首歌很有感染力﹕(Can you keep a secret—片尾曲)(播放完畢)

    就是配搭這畫面﹕
    (韓文網站)

    HERO 主題曲 (歌詞由EMI提供)
    A級秘密/宇多田光

    多麼想接近啊 朝你的理想目標
    但卻無法安分下來 Can you keep a secret?

    *Hit it off like this
    Hit it off like this, oh baby(x4)?

    從我這邊一直傳達給你的暗號
    你還是無法解讀它
    Come on

    告訴他吧、還是放棄吧
    就這麼隱藏吧
    直到無法逃離為止
    相信他吧、結果不行啊
    因為還十分可疑

    多麼想接近啊 朝你的理想目標
    但卻無法安分下來 Can you keep a secret?
    我一點都不悲傷 因為有你在
    Can you keep a secret?
    Can you keep a secret?
    無法接近啊 朝你的理想目標
    雖然無法立刻改變 Can you keep a secret?
    當我傷心時就會呼喚你的
    Can you keep a secret?
    Or就這樣secret?

    *repeat

    就算在你身旁 你還是在找尋著迂迴的表現
    如果你不想身陷迷宮中的話
    Won't you come on

    細微的聲響
    緊迫逼近 moving shadow
    無法擺脫的影子
    你多多少少應該有
    一點點的冒險和受傷的勇氣吧

    多麼想接近啊 朝你的理想目標
    但卻無法安分下來 Can you keep a secret?
    我一點都不悲傷 因為有你在
    Can you keep a secret?
    Can you keep a secret?
    無法接近啊 朝你的理想目標
    再也無法回頭 Can you keep a secret?
    若不是嘴巴說說的話 那就證明給我看吧
    Can you keep a secret?
    Or就這樣secret?

    至今我仍一直守著秘密
    不要告訴任何人 Can you keep a secret?
    我一點都不悲傷 因為有你在
    Can you keep a secret?
    Can you keep a secret?
    雖然說好不再去傷害誰
    但任誰也無法明瞭 Can you keep a secret?
    我一點都不悲傷 因為有你在
    Can you keep a secret?
    Or就這樣secret?

    直到今天,其實我也只聽到一兩個單字而已。

    -------------

    順道說說,SMAP 還有一首歌深得我心。
    就是和女子十二樂坊合作的「世上唯一的花」。

    我當然不懂聽日文,開始時甚至連日文也聽不到。
    因為第一次聽到,是從 midi 網站下載的純音樂和歌詞

    在那個「老爸第一次中風」+「畢業=失業」+「失戀」,內外交困無能黑暗的兩年,讀到這首歌詞,不啻為一種微不足道的鼓舞。

    「這令我想到一朵,在冬季百花凋零的時節,在山邊默默開著的菊花。」—活動辭書論

    (播放完畢)

    世上唯一的花
    (SMAP / 女子十二樂坊)(Beautiful Energy)

    排列在花店門口,看著各式各樣的花。
    雖然人的喜好各有不同,但是每一朵都很漂亮呢﹗
    在這當中誰最美麗﹖沒有如此的紛爭。
    在桶中誇耀般的,綻開著挺起胸膛。
    即使如此,為何我們人類,卻要如此互相比較呢?
    每人皆不盡相同,卻在那之中想成為第一名。

    是啊﹗我們皆是,世界中唯一僅有的花。
    每個人都擁有的不同品種。
    單純地為了讓那朵花盛開,而努力著就好。

    有著一邊困擾著笑著,還迷惑著的人。
    努力綻放的花朵無論哪一朵,都那麼美麗,所以難以抉擇。
    終於走出了店外,那人擁抱著,
    色彩豔麗的花束,以及欣喜的側臉。
    雖然不知道你的名字,但給了那一日的我一個笑容。
    有如在誰都不曾察覺的場所,盛開著的花兒一般。

    是啊﹗我們皆是,世界中唯一僅有的花。
    每個人都擁有的不同品種。
    單純地為了讓那朵花盛開,而努力著就好。

    無論小花或是大花,都不是相同之物。
    無法成為No.1也好,原本就是特別的only one。

    是否應該讓學生聽聽﹖

  • plastical adults, or, where can the plastic hide 2

    不知吃錯甚麼,昨天肚子整天不舒服(但又沒有瀉),要睡覺的時候更絞痛起來。

    最好訓的時間,都用來去了兩次廁所(終於有水便),還要勞動老媽替我抹驅風油。
    (「驅風油如何舒緩肚痛」的科學解釋,相信會是個有趣的題目)

    就算到了今天,我也想不起我吃過甚麼有問題的東西。

    -------------

    [廣大何容一物膠之二]

    圖書館要負責準備每星期的晨讀課閱讀材料,大多是報章報導再加一些討論題目。
    (怎麼看來好像跟報紙通識版做的一樣﹖)
    我覺得現在報紙質素實在太「雞肋」了,決定開始在雜誌上找些材料。首先開始的,是《科學人》雜誌的〈全球暖化是個大騙局﹖〉。

    然後,我見到這樣的訪問

    日劇《14歲的媽媽》及港產片《早熟》均涉及未成年少女偷嘗禁果後懷孕產子的情節,最終都有圓滿的結局……

    城大社會科學部高級講師馮偉華直言……製作人為了顧及市場需要,「當然會拍觀眾喜歡的劇情,突顯性事與懷孕美好的一面,就算過程中有些波折,但最後都是喜劇收場」。

    馮偉華認為,流行商品迎合市場需要屬無可厚非,但青少年未必有能力認清真偽,倘在受影響下早嘗禁果,一旦懷孕亦不知如何處理,容易釀成悲劇。

    他說「應教導青少年適當避孕,並灌輸正面的性知識,以及協助他們分析正確的流行資訊」,我當然同意,但看了這些戲就會想未婚懷孕嗎﹖
    咁都講得通,莫非睇完《一公升的眼淚》,會憧憬生絕症﹖
    那麼看完《女王的教室》,豈不是變被虐狂﹖﹗

    我決定派給各級討論,特別加一條問題﹕「你覺得青少年看了《14歲的媽媽》會憧憬未婚懷孕嗎﹖」
    這條其實不是學生思考題,是老師思考題。叫學生告訴老師,好讓他們不要當青少年是白癡。

    整套戲都告訴年輕人,未婚懷孕有多麻煩(男朋友丟下她、父母不要她、又搞到入醫院)。(同樣地,《早熟》也清楚提及,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行為是犯法的。)
    但描述少女勇敢面對,最後大團圓結局都有問題﹖
    (志田未來為何老是拍這種「千辛萬苦」的角色,倒是後話。)
    難道要拍到「未婚懷孕,全家富貴」才叫警惕世人﹖

    (如果真的去問未婚懷孕的年輕人,我肯定他們會答「我當時冇諗過」,而不是「因為看了XXYY」。未婚懷孕或青少年犯罪之類,大多沒有預謀,而是衝動累事。要預防「衝動犯事」,把媒體「漂白」是沒有用的,而是要讓他們學會﹕行事之前必須三思。)
    (又﹕回答「看了XX,所以YY」,通常只是法庭上當作求情理由。反正律師總是勉強找些理由來求情的。)

    當然,我們的社會制度,把小朋友白癡化,又是另一問題。
    (最慘的是,我好像開始見到,他們成功了。)

    ---

    不過,更膠的事在後頭﹕維護家庭組織直指「色.戒」喪盡良知 發起基督徒杯葛行動

    現在李安導演,因為『色.戒』這一套電影而取得威尼斯電影節的獎項,而此片的賣點是華人男女主角的大膽色情鏡頭,令人震驚。

    居然有一位華人名導演李安,要中國男女演員在大銀幕上脫光衣服,色誘洋人,為求一獎

    如果小朋友只看《基督日報》的話,大概會以為威尼斯電影節是色情電影展銷會
    還是這位「保守派基督徒組織,傳統家庭促進會總幹事譚克成博士」自己覺得色情鏡頭是賣點﹖
    唔知人地點解有獎,就去問評委。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另外,「色.戒」的故事題材本身也甚具爭議性。該電影的歷史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侵華的時候,當時所發生的慰安婦事件,中國婦女在不願意的情形下,被日本軍人公然性侵犯,無一中國人不引以為恥。可是,這部電影卻描述了一名女性心甘情願出賣自己的肉體色誘男人以求達到某些目的,與當時所發生的慰安婦事件成了諷刺性的強烈對比,有辱女性尊嚴,貶低女性的價值

    姑勿論「色誘敵人」和「慰安婦」根本風馬牛不相及,為何這位先生不敢說明「某些目的」是甚麼目的﹖
    難道他以為女主角出賣肉體,是為了得到六卡鑽石﹖
    如果說明女主角色誘漢奸,是為了消滅他,那麼整篇文章就罵不下去了。

    至於「女特務色誘漢奸」究竟有沒有侮辱女性尊嚴﹖我想就算你問中國共產黨,它也會說這是「出於偉大愛國情操所作的重大犧牲」,簡直要頒令表揚。
    貶低女性價值﹖唔靠女特務去色誘,不如由「譚克成博士」去色誘試試﹖
    (噢﹗斷背山,又唔得添 。咁搵阿水去誘呀﹖)
    定係對住漢奸,乜都唔做﹖唔誘佢落陷阱點消滅佢呀﹖
    咁究竟「出動女特務色誘敵特」既李安係漢奸,定係「乜都唔做」既譚克成博士先係漢奸﹖

    延伸閱讀﹕
    中文維基介紹
    世澤兄﹕硬無可硬,膠無可膠
    Tommyjonk﹕淺談李安電影中的人文精神()()、禁色
    葉一知﹕色戒()()()
    栗子﹕色戒中的性
    CYLM﹕是時候討論了﹗第二篇
    Kursk﹕小罵大幫忙
    Renee@教協﹕沒有色,怎麼戒﹖(上)

    看不過眼人家把同性戀、漢奸描繪得有點人性,就肆意抹黑。
    應該首先被基督徒杯葛的,就是這一批自稱為基督徒的恐怖份子。

    ---

    又講下孽瘤。
    我竟然在今次的電視上,聽到她說這樣的東西

    「但有些人經常將「六四事件」變成政治議題,尤其在一個議會裏,她覺得會造成中央與特區政府之間的一個課題,造成一個矛盾,這樣對香港不是一件好事。」

    對於一個說共產黨竊據大陸是「波瀾壯闊」的人,我對她的「六四表態」沒有興趣。
    (大概「六四鎮壓」也是一場「波瀾壯闊的鎮壓」。至少緬甸不敢出坦克車壓人,肯定不夠壯闊。)
    不過我倒是驚訝,六四事件原來是被人「變成」政治議題的。

    言下之意,六四事件本來不是政治議題。那麼它是甚麼議題﹖軍事議題﹖還是「保安」議題﹖
    我忽然想起,原來有很多香港人會批評人家把政治議題「政治化」的。(三月十日日記)

    至於「造成中央與特區政府之間的一個課題」究竟是甚麼意思﹖我不懂。
    不過電台訪問通常沒有書面那麼流暢,少許語言問題就無謂窮追猛打了。反正她說了「矛盾」,那就把「課題」當成「矛盾」的意思吧﹖
    不過,立法會議員要平反六四,又如何要造成中央和「特區政府」之間的矛盾呢﹖就真的令人費解。除非葉劉心裡面,其實也當自己在選行政長官吧﹖

    又,有很多人把陳太那句「參選行政……」當成「參選行政長官」來做文章。
    陳太是否想做行政長官,我沒興趣理。
    不過我倒記得,當天她說這句話的時候,其實是「參選行政——立法會」,「行政」後面有一個很細聲的「會」字。如果有留意的話可以聽得到。
    她出席行政會議的次數,還多於去立法會吧﹖

    -------------

    又要找 paper,又要看 reading,真是掃興。

  • 不看人家的文章,我也沒發覺今天是所謂的「敬師節」。

    庫大Tommyjonk 還在抗議政府無視這幾年入職教師的資歷。
    另一邊箱有老師說不知自己為何在敬師節出世。(不知她想不想連結,所以不連)

    於是上網查,看了幾篇文章(),都沒說過為何九月十日是中共的教師節
    (某些文章只有一句﹕「根據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精神……」)
    民國用的九月廿八日,至少有一個理由﹕孔子誕辰

    中國,果然還是在中華民國。

    我不認為所謂的「敬師節」有甚麼意義,正如我不認同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一樣。
    是否敬師,除了教師本身的操守貢獻,還要視乎整體社會氣氛,並不是一年搞一次活動可以達到。
    如果真的要搞甚麼,我寧願紀念孔誕。
    不需要做很多事,找學生講一個孔子的故事,再一起向孔子像鞠躬好了。

    抱歉啦,不要在這篇文後面說方某人「辛苦了」之類的問候說話吧﹖
    難道我答你「為人民服務」不成﹖

    (無聊一句﹕教帥節與其九月十,不如改為九一一吧﹖)

    ---

    星期天罵完那些口出狂言的「維園阿叔」,忽然想起,通識常常說要「多角度思考」。
    如果反過來要幫他們「反社工/教師/醫護」,應該說甚麼﹖

    我突然想起《我在政府部門的日子》的一段,不單反社工,用來反誰都可以﹕

    留意末尾﹕(注意—這是新加坡英語,不是正規英文)

    神媒開價﹕「Five thousand﹗」
    葛米星﹕「有 guarantee 冇﹖」
    神媒﹕「少年呢,plasma 電視機就有 guarantee,問神是看緣份。」
    范文芳﹕「I don't know about 緣份,but five thousand no guarantee,how can like that﹖」

    神媒﹕
    「病看不好,還是要給醫生錢﹔官司打輸也要給律師費。我跟他們一樣,professional 耶。
    Professional 就是講﹕工照做,盡量做,不包好,錢照收。這叫做 professional﹗
    阿女呀,妳是長得很帥,但是冇腦耶﹗」

    很難說他的話不是事實吧﹖

    (但係媒人婆真係唔包生仔架喎…… )

    ---

    又來出口轉內銷,在教主那邊的留言

    慘得過每次有人出面投訴,就會有人以「我地都係咁啦,咁巴閉你轉工丫笨」回應。
    包括星期日討論社工問題的城市論壇。

    就像黃子華話齋,香港人最鍾意睇人地折墮。
    自己好地地,睇人折墮可以幸災樂禍。
    自己都折墮,就更加要人地陪自己一齊折墮,等自己感覺冇咁慘。

    -------------

    狄娜說,她不想跟以色列人做生意,因為他們隨便說人家是恐怖份子就毀人家園,而且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

    我真的很奇怪,竟然還有國家可以跟她做生意。

    六四的賬到現在還「未解決」,妳怎麼還跟大陸做生意﹖
    歐洲哪個國家沒屠殺過手無寸鐵的人,妳又去參加衛星計劃﹖

    (話說回頭,雖然常找狄娜的碴,但也要還她一個公道。
    特輯開始時在下寫了篇文章,罵她不敢提江澤民認許俄羅斯佔領國土。
    後來才看到某報道,其實她有提過,只是被無線剪掉——電視台嫌她說得太長。
    所以這裡也要「平反」一下。

    隨後我們也見到,她每一集的旁白都說得像喘不過氣來的樣子,想把所有東西都塞進那少許時間之內。
    作為「口水多過茶」 的老師,我對她不期然有點同情。)

    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

    -------------

    繼續讀舊文﹕

    Greensleeves﹕轉貼- 論盡明光社--明光社處事的缺點和惡果
    進一步揭露死光人的偽善。

    思.狼.雜記﹕中國國情與政治制度 - 余非
    可以與在下的批評文章(三月二日日記)一同閱讀。

  • two films

    經過唱片鋪,發現有兩套戲大平賣(買一張飛都唔只呢個價),於是買了。

    ---

    我在政府部門的日子
    (豆瓣介紹)

    小孩不笨導演又一諷刺作品,這次針對公務員的官僚主義。男女主角因意外倒調身份,因而製造笑料。女主角演得頗「放」,不顧形象撒賴起來了。
    (男主角的字也頗怪,樣子是華人,竟然有個 Singh 的姓,大抵他父親是印度人吧﹖起初我還以為那名字是戲裡的印度保安員……)

    又,演部門首長的那人,身高體型看來倒像李顯龍的。不信看看第二片段。

    這片段,相信很多人都會跟我一樣,想起香港政府部門為了漏水和衣物回收推來推去﹕

    不過她倒沒說錯,三個月算「效率高」的了,慢的話三年也搞不成。未發生過的事,沒有人想揹黑鍋。


    這一段的笑點在最後,這段話不是當地人也聽不明白﹕

    「CC 的意思就是 Cover Ca-chng,BCC 就是 Better Cover Ca-chng。」

    Ca-chng,其實是「屁股」(福建話),即是說不 CC/BCC,就等於露出屁股給人打。

    (給學生的註﹕
    CC 其實是指 Carbon Copy,複本也。因為從前複寫要用 「過底紙」Carbon paper。
    BCC 即是 Blind Carbon Copy,秘密複本。即是讓這人收到複本而不告訴其他收件人。
    這兩個詞在電郵時代繼續沿用。)

    看到這裡就想起﹕飯焦做了幾十年公務員,現在才怨所有東西都非 black & white 不可﹖

    又,方某其實也是那種見人不說話,依賴電郵的「Memo派」。
    (有些人就批評我不喜歡用電話,甚麼事都要用電郵)
    不過倒不是為了「自保」,只是因為「自閉」罷了。
    寫信令我思考比較清晰一點。

    相比起《小孩不笨》(和續集),本劇在香港不太歡迎。原因是可想而知的。
    相對於《小孩不笨》,本劇的「本土化」程度更高,更反映新加坡人的傾談實況。(小孩不笨裡幾乎所有演員都是華人,但本劇就有馬來人和印度人。)
    新加坡人的談話就是這樣,英語、華語、中國方言(主要是福建話和廣東話)、馬來語、泰米爾語都混在一起。成為新加坡英語的大雜燴。

    如果說福建話和馬來語,我還有一兩個單字可以聽得到,那麼泰米爾語於我而言,就如天音。
    所以,你怎麼能夠讓香港人看得投入呢﹖

    新加坡地道的對話,大概只有馬來西亞的人聽得懂。所以新加坡賣座的,來到香港不見得會。
    同樣道理,香港最本土的戲(如「麥兜」的對話),內地和新加坡的人大概也看不明白。
    除了香港人口比新加坡多,而且廣東話文化傳播範圍比新加坡的混雜語廣闊之外,香港電影的困境,跟新加坡一模一樣。兩者是程度的分別,不是本質的分別。

    後面的評論,有人說不要聽廣東話版,配得不好。
    當然啦,這種語言大混雜,你怎樣譯得出精粹﹖
    聽不懂就看字幕好了。

    Ben Ben 光影雜誌﹕惡搞(?)公務員 - 《我在政府部門的日子》
    醒神﹕補飛

    新浪﹕《我在政府部門的日子》反響佳 范文芳期待公映
    新傳媒八頻道﹕拍梁大導電影後,范文芳「變性」了﹗當地首映電視報道(Youtube)

    Youtube竟然有人放了很多片段,不知道有沒有侵權。看了喜歡的記得買喔﹗
    (影片店大特價,二十九塊而已啦)

    -----------

    方某習慣說離題話,有關這套戲的內容,可以參考一篇我認為寫得很好的影評﹕

    逸賢企鵝﹕《英女皇》﹕好難做好呢份工 (警告﹕有粗口,慎入)

    英女皇

    有些人很怕預先知道結局(看哈里波特就知),我卻沒有所謂。
    就算一早知道劇情結局、也不影響我看戲。所以曾經有人批評我說了《最後的問題》的結局,我也覺得很奇怪。
    (反正就像上次所說,我根本就不懂欣賞戲劇小說嘛﹗反正看不明白,給人說穿了也沒所謂啦。)

    我和老媽都同意,演貝里雅彭雪玲的都很像,皇太后也相似。
    主角動靜很像英女皇,但樣貌差異較大。查爾斯王子也一樣。(老媽說她應該先增肥才拍攝云云)

    有一點頗有趣的,是片頭貝里雅剛當選時,女皇和秘書的對話﹕

    (秘書提及貝里雅已贏了大選,成為首相)

    女皇﹕「To-be! Prime minister to-be. I haven't ask him yet.」

    (候任﹗候任首相。我還沒邀請他。)

    莊生兄會說這就是「實質任命權」,我看到的卻是整套戲的中心﹕「傳統」

    英女皇的職責就是維繫傳統。
    難道她會不任命貝里雅嗎﹖不會。否則她不會稱之為「候任首相」。
    但理論上,經過女皇任命的才是正式首相,所以現在稱他為「首相」是不合規矩的。女皇堅持的是這一點。
    整套電影,英女皇之所以變成眾矢之的,也不過是因為她堅持的「祖宗家法」,與公眾期望不同。這就是故事的軸線。

    ---

    習慣上,香港人都稱伊利莎白二世為「英女皇」(又暱稱為「事頭婆」,即「老闆娘」之意)。
    但嚴格而言,英國只是個王國而非帝國,已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只是一般稱謂,官方沒有正式宣稱,英國君主也沒有加冕為「英皇」。英王唯一擁有的皇帝頭銜,只是「印度皇帝」,但印度獨立後就自然消失了。
    所以其實「事頭婆」只是英「女王」,而不是「女皇」。

    由於「Queen」這字有歧義,當年港英政府的師爺譯員,就錯譯成「皇后」。於是「Queen Victoria Street」就變成「域多利皇后街」,「Queen's Road」就變成「皇后大道」了。

    皇后大道東 (羅大佑.蔣志光)

    *合︰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東
      皇后大道東轉皇后大道中
      皇后大道東上為何無皇宮
      皇后大道中人民如潮湧

    羅︰有個貴族朋友在硬幣背後
      青春不見名字叫做皇后
      每次買賣隨我到處去奔走
      面上沒有表情卻匯聚成就

    羅︰知己一聲拜拜遠去這都市
      要靠偉大同志搞搞新意思
      照買照賣樓花處處有單位
      但是旺角可能要換換名字

    重唱 *

    蔣︰這個正義朋友面善又友善
      因此批准馬匹一週跑兩天<------舊名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
      百姓也自然要鬥快過終點
      若做大國公民只需身有錢

    蔣︰知己一聲拜拜遠去這都市
      要靠偉大同志搞搞新意思
      冷暖氣候同樣影響這都市
      但是換季可能靠特異人士

    #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即是色即是空
    重唱 #,#,#
    重唱 *

    羅︰這個漂亮朋友道別亦漂亮
    蔣︰夜夜電視螢幕繼續舊形象
    羅︰到了那日同慶個個要鼓掌
    蔣︰硬幣上那尊容變烈士銅像

    合︰知己一聲拜拜遠去這都市
      要靠偉大同志搞搞新意思
      會有鐵路城巴也會有的士
      但是路線可能要問問何事

    重唱 *,*,*,*

    「這個漂亮朋友道別亦漂亮,夜夜電視螢幕繼續舊形象」這點,上次在另一博談過,是源自香港電視台未有廿四小時廣播之前,每晚「收台」都會播出英女皇像和《天佑吾皇》﹕

    (這是網友製作的模擬版,另有一個真的錄影片段,可惜沒錄完)
    (又,根據維基的說法,通常只會演奏第一段。)

    為何要等到收台才播﹖我不知道。但英國人就是那麼含蓄,以致(如上述)有些土生土長的博客,也沒察覺有這回事。
    自從特衰政府搞《心繫家國》這種硬銷後(還要一天播幾次),觸起反彈。除了各種國歌改詞之外,竟然更有人「對著幹」搞了段《心繫英國》(還有香港版)。幸好當年港英政府沒有這樣做,否則也夠肉麻的。(至少我看這些片段,也會打冷顫……)

    學陶傑的口吻﹕「這就叫 TASTE。」

    如果說喜歡《心繫英國》的是一小撮「賣國賊」,那麼羅大佑說「知己一聲拜拜遠去這都市」,《皇后大道東》很受歡迎,人人會唱喔﹗
    畢竟英國人是侵略者,港人也清楚港督是倫敦派來「督」我們的。那麼為何香港人會把「事頭婆」當「知己」﹖同志們有想過嗎﹖

    我不是甚麼社會學家,也沒讀過社會學,但我想原因就是英國國歌的第三段﹕

    Thy choicest gifts in store <---------- 甚麼 gifts﹖「天賦人權」囉﹗
    On her be pleased to pour;
    Long may she reign:
    May she defend our laws, <--------- 遵守《大憲章》的君臣之約,就是維護法治
    And ever give us cause
    To sing with heart and voice
    God save the Queen.

    (註﹕《大憲章》有何重要﹖它的重點就是﹕沒有人在法律之上,國王也要受法律的限制。)

    英國人其實唱得很「露骨」﹕擁戴女皇是有條件的,就是她要保護法治。有了這個「cause」,人民才會「sing with heart」去支持女皇。換句話說,如果女皇不支持法治,那麼人民就不會擁護她。(要人唱歌有何難﹖拿槍指嚇就成了。但「sing with heart」就只能靠民心歸向。)

    人民要的是甚麼﹖
    當然要溫飽,但如果一個國家連子民溫飽也保障不了,那麼國家也沒有存在的必要。
    得溫飽之後,人還需要有尊嚴地活下去。
    尊嚴需要甚麼去保障﹖人權、法治,就是那麼簡單。
    有人權,人民就明白自己的權利﹔有法治,人民就可以透過公平的程序維護權益。兩者缺一不可。

    香港人要的,也只是那麼簡單。香港人要民主,也不過是想保護人權法治而已。
    但回歸後,控制越來越多、法治越見缺乏保障,近年甚至連中央高官(如「唔幫國」)也不諱言了。控制越多,反叛越大。見到「權在中央」那副討厭嘴臉,若然我是台灣人,我也會支持台獨,誰會蠢到跟你統一﹖(識方某者,當知方某一向反對台獨)

    如果共產黨肯學英女皇,又怎會只有一個人高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還是章貽和那句﹕欲求大國崛起,請先走向共和

  • 剛剛看完明珠台的《有你終生美麗》(A Beautiful Mind)﹕

    (見中文維基的納殊和《有你終生美麗》,英文維基有更詳細的介紹。請留意這套電影和他的同名傳記內容並不相同,只能算是一齣「演義」)

    跟「第二個她」一起的時候,曾經有一次去看戲。
    方某向來很少看戲、也沒甚麼品味,自然等對方決定……但她突然問我想看甚麼。
    當時我見電影院有這齣戲,自小對「諾貝爾獎」趨之若鶩的方某,第一時間就指這個。
    但之後她說想看《屍纏妖后》,我反正就沒定見,所以隨她好了。

    (是我蠢,不識天下女人心……包括方媽媽,每次問我要不要「多舊魚」,我答甚麼結果都是「多兩舊」。)
    (又,其實對恐怖片沒興趣。不過我本來就沒打算要看甚麼。)

    所以今次見到有重播,一定要看看當年沒看的戲是怎麼回事。

    這齣戲當然做得很好,很能從主角的角度演繹那些「幻覺」。
    (因為我沒有讀過納殊的傳記、也沒有讀過這齣戲的詳細介紹,所以起初還以為他真的有個室友、和為政府做情報工作。其實在見到情報頭子幫他打鐳二極管、上面竟然會出現數字,我就應該想到在那個時代是不可能的。)

    整齣戲最令我感動的,自然是這位不善交際、怪裡怪氣、甚至有精神病的男主角,仍然有女主角不離不棄。(英文維基記載﹕現實裡可沒那麼理想,納殊離過婚、又復合。)
    不諱言,是相當羨慕。
    羨慕他的天才,更羨慕自閉如他,也有一個欣賞到願意和他共渡一生的人。(尤其他也不是很有情趣的人……也許比方某好一點吧﹖)

    見到社的某幹事在大會上,緊張得說話結巴、連手都不斷打震。
    不是要嘲笑他,因為我不比他好多少。中六時當圖書館團長,上台時我也震—不過不是手震、是腳震,所以台下看不到,只有自己知道。
    就算到現在,見到太多人的時候,我仍然很不舒服(所以我很怕旺角街頭之類的地方)。見到大堆陌生人的時候,就更是如此了——所以在家長會讓我當跑腿就最好。因為一見到陌生人我就有點不知所惜。
    這樣的人當老師,似乎有點荒謬。

    當然不是羨慕他精神分裂,何況﹕
    當他的老婆,真的痛苦到極點。
    如果當我的老婆要是這樣,我也會覺得很痛苦。

    主角最終靠理性認知與幻覺共存,這似乎是我能想像的方式。因為我看到他不吃藥的時候,就想到他會這樣做。

    當然,羨慕歸羨慕,和他相比,我的頭腦可謂相當不清醒。

    (英文維基說納殊還發明了兩種遊戲,看來我也要研究一下好了。)

    ---

    感想之歌﹕《HERO》—小小的夢(播放已取消)

    小時候,我曾經以為自己「天將降大任」,是會拿諾貝爾獎的。(欲笑者隨便)
    到了大學,才發現自己做不到。

    小時候想拿諾貝爾獎,竟是源於「怕死」——因為相信「三不朽」,覺得只要拿了諾貝爾獎就會名垂清史。(繼續笑吧)
    現在不再打算「食大茶飯」,我的「夢」,只希望我存在過的世界,比我沒存在的世界為好。
    那怕只是一點點。
    只要這一點貢獻存在,能夠立久遠的「小功」,就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