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3, 2007

  • two films

    經過唱片鋪,發現有兩套戲大平賣(買一張飛都唔只呢個價),於是買了。

    ---

    我在政府部門的日子
    (豆瓣介紹)

    小孩不笨導演又一諷刺作品,這次針對公務員的官僚主義。男女主角因意外倒調身份,因而製造笑料。女主角演得頗「放」,不顧形象撒賴起來了。
    (男主角的字也頗怪,樣子是華人,竟然有個 Singh 的姓,大抵他父親是印度人吧﹖起初我還以為那名字是戲裡的印度保安員……)

    又,演部門首長的那人,身高體型看來倒像李顯龍的。不信看看第二片段。

    這片段,相信很多人都會跟我一樣,想起香港政府部門為了漏水和衣物回收推來推去﹕

    不過她倒沒說錯,三個月算「效率高」的了,慢的話三年也搞不成。未發生過的事,沒有人想揹黑鍋。


    這一段的笑點在最後,這段話不是當地人也聽不明白﹕

    「CC 的意思就是 Cover Ca-chng,BCC 就是 Better Cover Ca-chng。」

    Ca-chng,其實是「屁股」(福建話),即是說不 CC/BCC,就等於露出屁股給人打。

    (給學生的註﹕
    CC 其實是指 Carbon Copy,複本也。因為從前複寫要用 「過底紙」Carbon paper。
    BCC 即是 Blind Carbon Copy,秘密複本。即是讓這人收到複本而不告訴其他收件人。
    這兩個詞在電郵時代繼續沿用。)

    看到這裡就想起﹕飯焦做了幾十年公務員,現在才怨所有東西都非 black & white 不可﹖

    又,方某其實也是那種見人不說話,依賴電郵的「Memo派」。
    (有些人就批評我不喜歡用電話,甚麼事都要用電郵)
    不過倒不是為了「自保」,只是因為「自閉」罷了。
    寫信令我思考比較清晰一點。

    相比起《小孩不笨》(和續集),本劇在香港不太歡迎。原因是可想而知的。
    相對於《小孩不笨》,本劇的「本土化」程度更高,更反映新加坡人的傾談實況。(小孩不笨裡幾乎所有演員都是華人,但本劇就有馬來人和印度人。)
    新加坡人的談話就是這樣,英語、華語、中國方言(主要是福建話和廣東話)、馬來語、泰米爾語都混在一起。成為新加坡英語的大雜燴。

    如果說福建話和馬來語,我還有一兩個單字可以聽得到,那麼泰米爾語於我而言,就如天音。
    所以,你怎麼能夠讓香港人看得投入呢﹖

    新加坡地道的對話,大概只有馬來西亞的人聽得懂。所以新加坡賣座的,來到香港不見得會。
    同樣道理,香港最本土的戲(如「麥兜」的對話),內地和新加坡的人大概也看不明白。
    除了香港人口比新加坡多,而且廣東話文化傳播範圍比新加坡的混雜語廣闊之外,香港電影的困境,跟新加坡一模一樣。兩者是程度的分別,不是本質的分別。

    後面的評論,有人說不要聽廣東話版,配得不好。
    當然啦,這種語言大混雜,你怎樣譯得出精粹﹖
    聽不懂就看字幕好了。

    Ben Ben 光影雜誌﹕惡搞(?)公務員 - 《我在政府部門的日子》
    醒神﹕補飛

    新浪﹕《我在政府部門的日子》反響佳 范文芳期待公映
    新傳媒八頻道﹕拍梁大導電影後,范文芳「變性」了﹗當地首映電視報道(Youtube)

    Youtube竟然有人放了很多片段,不知道有沒有侵權。看了喜歡的記得買喔﹗
    (影片店大特價,二十九塊而已啦)

    -----------

    方某習慣說離題話,有關這套戲的內容,可以參考一篇我認為寫得很好的影評﹕

    逸賢企鵝﹕《英女皇》﹕好難做好呢份工 (警告﹕有粗口,慎入)

    英女皇

    有些人很怕預先知道結局(看哈里波特就知),我卻沒有所謂。
    就算一早知道劇情結局、也不影響我看戲。所以曾經有人批評我說了《最後的問題》的結局,我也覺得很奇怪。
    (反正就像上次所說,我根本就不懂欣賞戲劇小說嘛﹗反正看不明白,給人說穿了也沒所謂啦。)

    我和老媽都同意,演貝里雅彭雪玲的都很像,皇太后也相似。
    主角動靜很像英女皇,但樣貌差異較大。查爾斯王子也一樣。(老媽說她應該先增肥才拍攝云云)

    有一點頗有趣的,是片頭貝里雅剛當選時,女皇和秘書的對話﹕

    (秘書提及貝里雅已贏了大選,成為首相)

    女皇﹕「To-be! Prime minister to-be. I haven't ask him yet.」

    (候任﹗候任首相。我還沒邀請他。)

    莊生兄會說這就是「實質任命權」,我看到的卻是整套戲的中心﹕「傳統」

    英女皇的職責就是維繫傳統。
    難道她會不任命貝里雅嗎﹖不會。否則她不會稱之為「候任首相」。
    但理論上,經過女皇任命的才是正式首相,所以現在稱他為「首相」是不合規矩的。女皇堅持的是這一點。
    整套電影,英女皇之所以變成眾矢之的,也不過是因為她堅持的「祖宗家法」,與公眾期望不同。這就是故事的軸線。

    ---

    習慣上,香港人都稱伊利莎白二世為「英女皇」(又暱稱為「事頭婆」,即「老闆娘」之意)。
    但嚴格而言,英國只是個王國而非帝國,已分崩離析的「大英帝國」只是一般稱謂,官方沒有正式宣稱,英國君主也沒有加冕為「英皇」。英王唯一擁有的皇帝頭銜,只是「印度皇帝」,但印度獨立後就自然消失了。
    所以其實「事頭婆」只是英「女王」,而不是「女皇」。

    由於「Queen」這字有歧義,當年港英政府的師爺譯員,就錯譯成「皇后」。於是「Queen Victoria Street」就變成「域多利皇后街」,「Queen's Road」就變成「皇后大道」了。

    皇后大道東 (羅大佑.蔣志光)

    *合︰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東
      皇后大道東轉皇后大道中
      皇后大道東上為何無皇宮
      皇后大道中人民如潮湧

    羅︰有個貴族朋友在硬幣背後
      青春不見名字叫做皇后
      每次買賣隨我到處去奔走
      面上沒有表情卻匯聚成就

    羅︰知己一聲拜拜遠去這都市
      要靠偉大同志搞搞新意思
      照買照賣樓花處處有單位
      但是旺角可能要換換名字

    重唱 *

    蔣︰這個正義朋友面善又友善
      因此批准馬匹一週跑兩天<------舊名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
      百姓也自然要鬥快過終點
      若做大國公民只需身有錢

    蔣︰知己一聲拜拜遠去這都市
      要靠偉大同志搞搞新意思
      冷暖氣候同樣影響這都市
      但是換季可能靠特異人士

    #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即是色即是空
    重唱 #,#,#
    重唱 *

    羅︰這個漂亮朋友道別亦漂亮
    蔣︰夜夜電視螢幕繼續舊形象
    羅︰到了那日同慶個個要鼓掌
    蔣︰硬幣上那尊容變烈士銅像

    合︰知己一聲拜拜遠去這都市
      要靠偉大同志搞搞新意思
      會有鐵路城巴也會有的士
      但是路線可能要問問何事

    重唱 *,*,*,*

    「這個漂亮朋友道別亦漂亮,夜夜電視螢幕繼續舊形象」這點,上次在另一博談過,是源自香港電視台未有廿四小時廣播之前,每晚「收台」都會播出英女皇像和《天佑吾皇》﹕

    (這是網友製作的模擬版,另有一個真的錄影片段,可惜沒錄完)
    (又,根據維基的說法,通常只會演奏第一段。)

    為何要等到收台才播﹖我不知道。但英國人就是那麼含蓄,以致(如上述)有些土生土長的博客,也沒察覺有這回事。
    自從特衰政府搞《心繫家國》這種硬銷後(還要一天播幾次),觸起反彈。除了各種國歌改詞之外,竟然更有人「對著幹」搞了段《心繫英國》(還有香港版)。幸好當年港英政府沒有這樣做,否則也夠肉麻的。(至少我看這些片段,也會打冷顫……)

    學陶傑的口吻﹕「這就叫 TASTE。」

    如果說喜歡《心繫英國》的是一小撮「賣國賊」,那麼羅大佑說「知己一聲拜拜遠去這都市」,《皇后大道東》很受歡迎,人人會唱喔﹗
    畢竟英國人是侵略者,港人也清楚港督是倫敦派來「督」我們的。那麼為何香港人會把「事頭婆」當「知己」﹖同志們有想過嗎﹖

    我不是甚麼社會學家,也沒讀過社會學,但我想原因就是英國國歌的第三段﹕

    Thy choicest gifts in store <---------- 甚麼 gifts﹖「天賦人權」囉﹗
    On her be pleased to pour;
    Long may she reign:
    May she defend our laws, <--------- 遵守《大憲章》的君臣之約,就是維護法治
    And ever give us cause
    To sing with heart and voice
    God save the Queen.

    (註﹕《大憲章》有何重要﹖它的重點就是﹕沒有人在法律之上,國王也要受法律的限制。)

    英國人其實唱得很「露骨」﹕擁戴女皇是有條件的,就是她要保護法治。有了這個「cause」,人民才會「sing with heart」去支持女皇。換句話說,如果女皇不支持法治,那麼人民就不會擁護她。(要人唱歌有何難﹖拿槍指嚇就成了。但「sing with heart」就只能靠民心歸向。)

    人民要的是甚麼﹖
    當然要溫飽,但如果一個國家連子民溫飽也保障不了,那麼國家也沒有存在的必要。
    得溫飽之後,人還需要有尊嚴地活下去。
    尊嚴需要甚麼去保障﹖人權、法治,就是那麼簡單。
    有人權,人民就明白自己的權利﹔有法治,人民就可以透過公平的程序維護權益。兩者缺一不可。

    香港人要的,也只是那麼簡單。香港人要民主,也不過是想保護人權法治而已。
    但回歸後,控制越來越多、法治越見缺乏保障,近年甚至連中央高官(如「唔幫國」)也不諱言了。控制越多,反叛越大。見到「權在中央」那副討厭嘴臉,若然我是台灣人,我也會支持台獨,誰會蠢到跟你統一﹖(識方某者,當知方某一向反對台獨)

    如果共產黨肯學英女皇,又怎會只有一個人高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還是章貽和那句﹕欲求大國崛起,請先走向共和

Comments (14)

  • 老實說,人們常說政府低效率速度慢云云,我有時覺得那是「必要之惡」,沒有這些典章制度,更加不堪切想。

  • > 又,方某其實也是那種見人不說話,依賴電郵的「Memo派」。

    自己喜用電郵/Memo,是因為貪其「白紙黑字」,他日老闆若出爾反爾 (常有之事),我也可拿她某月某日的回覆去給她看,討回公道。

    以我「得罪人多、稱呼人少」的性格,為免飯碗不保,我會盡量控制自己的嘴巴,少說話、多做事。

  • 典章制度的存在是必需的.一方面令官員要有規定行事.大大增加政府行為的可預測性.另一方面,亦是保護市民的利器.因為若官員不按程序做,要有很足夠的理由.而且要事先給人知道(這亦是諮詢制度的由來)不然,就會受司法覆核挑戰.所以西方社會得別注重跟不跟程序,和有沒有白紙黑字的文件.這些在法院中都特別注重呢!

    而且,另一方面,西方社會注重程序另一重意義就是叫官員謙卑.因為任何一位有正常智力的人都可以跟指示做.你不是特別醒才做這些事.隨時阿豬阿狗做都得!

  • 1. 同意,你們說了我一向所想的。(我常稱自己是「官僚主義者」)
    中大學生報的編輯常批評代表會是中大學生會最官僚的機構,我反駁說,會章是最重要的、官僚是必須的,如果整個學生會的人都不顧一切「向前進」才可怕。學生組織多激進派,更需要有些「官僚」緩和一下。

    任何機構若然夠大,就不可避免有官僚主義。
    更有甚者,政府手執大權、影響萬民,更應該小心一點。寧願慢了,總好過快刀斬亂麻、殺錯良民。
    如果政府施政像天皇碼頭那般「乘夜快快拆掉」,反而不妥。

    程序是否令官員謙卑,我不知道。
    (新加坡的官僚比香港的更自負,那種自恃精英的氣息連市民也受不了)
    但中國就是太多差不多先生。

    2. 寫信或者沒那麼容易得罪人的。
    (不過方某行文得罪人的例子甚多,不可信)

  • 1. 這套《我在政府部門的日子》我沒有在blog力推,也是因為這語文大雜燴程度太強。我本身已是很雜燴,粵、英、華、印(我在銅鑼灣是用印尼話order食),都福建話和淡米爾語我完全投降。而Singlish那些膠點,是不可能譯成廣東話。正如香港中文的膠點,我怎樣譯給南洋人,囧爆呀。

    2. 我一直認為,官僚主義是必須的,沒有官僚主義等於讓官僚任打屁股,乜CC很好玩麼?

    3. 新加坡官僚的精英自負,不是那些人官威特強,而是南洋式精英主義,在很多香港人眼中,等同臭寸。

  • 我寫電郵罵人的兇狠,在公司曾一時傳為佳話啊!

    不論用紙筆或是用口,該罵的便罵。我不相信方老師是個胡亂批評別人的人。別人小氣罷了。

  • 1. 上次o係聯合早報見到果單「行動黨議員個女窒失業人士冇用」(阿爸仲要死撐佢),搞到被全城指責既事件,我只覺得佢地太抵死。
    邊有人咁目中無人呀﹖你老豆係議員,你都想班庶民支持佢架。

    2. 我試過因為某件事(原本不關我事,但牽涉圖書館的書),寫 memo 給校內某主任。提醒(其實是警告)他某個做法可能不合規矩。
    結果第二日件事鬧到上校長度,因為話我張 memo 寫得太唔客氣……

    我不知道學校的習慣做法,沒有用適合的方式表達,這當然是我失措了。
    但對於我(在 memo 裡)的主張,我絕不認為有錯。(頂多就是不夠客氣了)

    呢件事驚左我幾個月……(好在對方都冇點記我呢D小人物過)

  • 所以梁智強那句對白夠精警,書讀得太多,頭腦閉塞了,懂做事但不懂做人,這是新加坡朝野兩大黨(PAP和工人黨)的寫照。最近李顯龍個仔軍隊又賴,真係食住花生等睇戲。

  • 1. 聽到呢句,再望下自己,唔敢笑。

    2. 君子之業,五世而衰。何況李光耀也算不上君子。
    如果唔學識放手,李光耀既歷史地位遲早會蒙上污點。

  • 既然自己沒錯,為何要驚?莫非那位主任有黑社會背景?

    不過出來社會做事,還是對別人客氣點比較好,因為:一、顯示自己的風度和涵養;二、劃清界線 (我只會對自己關心的朋友不客氣)。

    我覺得用 understatements 去「寸」人,是頗得體的做法。語文能力差的人,讓人罵了也不知發生了甚麼事情。

    碰上大是大非的問題,一定要以和平、合法的手段據理力爭。即使時間不對,也該想個辦法,做點甚麼。請別輕言放棄啊!

  • Maybe the main actor's grandfather or even great-grandfather is Indian?  Who knows?  You know, the surname of a person does not reflect his or her ethnicity to the best, but just the ethnicity origins of his or her father side...... 

  • I am interested to watch that Singaporean movie!!!  Thanks for your introduction!   

  • Oh, my goodness!  This was actually the first time I heard the WHOLE national anthem of the UK, and I felt so moved by the lyrics you quoted.  I felt so excited and moved that I nearly wanted to cry!  WHAT has happened?!?!?! 

    Compare with the feeling when I heard the Chinese nasty song, I felt much better, more inspired, empowered and calmer when listening to this...... 

    What's wrong with the Chinese national anthem??? 

  • The 真的錄影片段 has been removed by Youtube, sorry!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