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 星期四陪老媽很無聊地去錦上路的跳蚤市場逛……(那跟荃灣鱟地坊有何分別﹖要花十幾塊坐車去看﹖)

    星期五晚出深水步買電視天線,再上西九龍那間日本潮物店張望,那裡的《上帝的語言》早已售罄。
    實在很難相信這種書會賣得那麼快。

    ----------------

    上星期無無謂謂推出的「方潤日記讀者問卷調查」放了一個星期,難得又有網友無無謂謂地支持 ,是時候做點總結。

    填寫問卷的共有 75 人,相比起每星期紀錄到的千多個visit來說是很小的數目(當然visit應該包括了不少搜尋引擎的機器visit)。這 75 位仁兄仁姐當然是十分有心人。

    1. 您由幾時開始看「方潤日記」﹖
    2004        3    4%
    2005        5    7%
    2006        9    12%
    2007        13    17%
    2008        18    24%
    2009        21    28%
    2010        6    8%

    大部分人是近兩年才來的,這點有點令我意想不到。我以為來這裡的多是舊朋友。

    2. 您多久會來一次﹖
    每天多於一次        11    15%
    每天一次        24    32%
    每週多於一次,但未至於每天一次        29    39%
    每週一次        7    9%
    少於每週一次        4    5%

    絕大部分的人每週來多於一次,47%的人每日至少來一次。(這也很正常,常來的看倌應該比較有興趣去填問卷吧,可能是一種 bias)

    3. 您認為「方潤日記」好看嗎﹖
    1 -     非常不好看    1    1%
    2        3    4%
    3        13    17%
    4        48    64%
    5 -     非常好看    10    13%

    4. 您認為「方潤日記」的內容可靠嗎﹖
    1 -     非常不可靠    2    3%
    2        0    0%
    3        12    16%
    4        41    55%
    5 -     非常可靠    20    27%

    兩者的平均分分別為 3.84 和 4.03,中位數都是 4。當然同樣有高估的可能,因為認為「不好看」、「不可靠」的人通常會懶得填問卷吧。
    最有趣的是,其中一位看倌認為「非常好看」但「非常不可靠」。抱歉讓你笑話了。

    5. 您看「方潤日記」的主要目的是… (可選多項)
    了解博主        27    36%
    與朋友交往        4    5%
    吸收知識        62    83%
    看書籍推介        39    52%
    看博物館節目介紹        13    17%
    純粹八卦        33    44%
    閒來無聊打發時間        41    55%
    Other        5    7%

    頭五位依次序是「吸收知識」、「閒來無聊打發時間」(咁長都睇真係好得閒喎 )、「看書籍推介」、「純粹八卦」(同上,咁長都睇真係好八卦 )和「了解博主」(其實亦即是八卦 )。

    6. 您喜歡「方潤日記」的哪類文章﹖(可選多項)
    acg (動漫介紹)        15    20%
    arts (藝術)        14    19%
    blog (博文轉介)        36    48%
    books (書籍介紹)        44    59%
    cusu (中大之事)        15    20%
    drama (戲劇)        7    9%
    economics (經濟)        23    31%
    education (教育)        41    55%
    environment (環境)        13    17%
    game (遊戲介紹)        24    32%
    history (歷史)        32    43%
    joke (笑話)        24    32%
    language (語文)        22    29%
    law (法律)        8    11%
    library (圖書館)        23    31%
    life (生活)        33    44%
    love (情感)        18    24%
    map (地圖)        10    13%
    medical (醫藥)        8    11%
    monument (古蹟)        10    13%
    movie (電影)        17    23%
    museum (博物館)        19    25%
    music (音樂)        9    12%
    mybook (有關吹水無邊)        18    24%
    philosophy (思辨)        42    56%
    politics (政治)        52    69%
    radio (電台節目)        9    12%
    science (科學)        30    40%
    slide (簡報片)        3    4%
    story (故事)        14    19%
    strange (怪談)        15    20%
    test (網上測驗)        8    11%
    trip (旅行)        9    12%
    tv (電視節目)        13    17%
    video (錄像)        7    9%
    wikipedia (維基)        12    16%
    Other        3    4%

    Other 包括「全部」、「and many of nearly most categories」和「._.」(來自一位認為敝日記既不好看又不可靠的看倌)。

    頭五位分別是「politics 政治」(陰公,難怪畀人叫政治博客)、「books 書籍介紹」、「philosophy 思辨」、「education 教育」和「blog 博文轉介」。

    排尾的分別是「slide」、「other」、「drama」、「video」、「law」、「medical」和「test 網上測驗」。

    按照 tag cloud,在下寫得最多的是「politics 政治」(唉)、「life 生活」(只有 44% 看倌選擇,跟上題「純粹八卦」的選項一致 )、「blog 博文轉介」、「books 書籍介紹」和「education 教育」。

    7. 您還看過以下的網頁嗎﹖
    「方潤之網」網站        29    39%
    twitter (id:fongyun)        16    22%
    博物館節目網上日曆        13    18%
    以上都沒看過        31    42%
    Other        4    5%

    Other 包括「none」、「為甚麼沒有一個選項叫沒有?」(因為「沒看過」選項是稍後才設立)、「看到這題才知道原來還有這些網站...」(那麼要看看啦 )、「zh.wikipedia.org/zh-hk/User:方潤」(維基頁面只介紹維基的工作,很少更新所以沒包括在內)。

    「都沒看過」的居多。「方潤之網」那麼舊的網站竟然反而較多人看,令我有點意外。

    博物館節目網上日曆」只有 13 人選擇,就像上題只有 19人 選「museum 博物館」一樣,可見大家對博物館真的不大有興趣。

    8. 您跟在下其實是否認識的﹖
    熟悉的朋友        3    4%
    一般朋友        5    7%
    不認識        65    87%
    Other        2    3%

    Other 包括「自己猜」、「Have met once, how to count?  Normal friends who got to know each other via this blog? 

    大部分填寫的看倌都不認識,這點又出我意料之外。因為我原本以為認識的人才會有興趣填那麼長的東西。多謝了。

    9. 您怎樣知道「方潤日記」的﹖
    因為認識博主        5    7%
    朋友介紹        7    9%
    師長介紹        0    0%
    文章介紹        13    17%
    看完「吹水無邊」順便過來看        3    4%
    上網搜尋時撞進來的        33    44%
    神差鬼使        37    49%
    Other        7    9%

    Other 包括「by kursk」、「認識Kursk」、「讀kursk sir 網誌時見到」、「Kursk」(看來敝日記和庫大那邊有很大的貿易逆差 )、「by Mo's notebook 3 to 4」(另一逆差來源 )、「Other blogs' link」、「Link of link of link...... 

    最多人選擇的是「神差鬼使」(耐人尋味 )和「上網搜尋時撞進來的」(頗符合對 footprint 的觀察),「文章介紹」的數字比我想像中的少。

    10. 看完這裡,有沒有打算買「吹水無邊」﹖
    已買        8    11%
    想買        5    7%
    不想買        24    32%
    未有決定        38    51%
    Other        0    0%

    看來似乎很正常。不過看原因更有趣﹕

    已買﹕
    「方便找好書看~」、
    「支持作者」、
    「支持方兄,義不容辭」、
    「喜歡作者介紹的書籍和對時事的見解」

    想買﹕
    「非不為也,實不能也」(邦兄,回來找我,一定送你一本的)、
    「想看博主的舊文,了解博主多年來思考的變化,只是身不在港,只可以『想』買」、
    「it sounds interesting and informative」

    不想買﹕
    「因為已經在書店打書釘看完」、
    「無錢」、
    「未必篇篇有興趣﹔網上就有﹔喜歡的文章自己會收藏」(網上看和印成書畢竟是兩回事)、
    「在圖書館已讀過」、
    「希望blog主送」(既然不認識怎會送給你呢﹖)、
    「估計睇blog仲好睇...um..其實你咁問有d似推銷...」(問下o者 )、
    「無錢」、
    「未聽過」、
    「I have a free copy」、
    「睇blog已夠」、
    「not interested」

    未有決定﹕
    「特登買本書睇人吹水……」(改名之過)、
    「一切隨緣」、
    「太多好書還未看」、
    「缺錢」、
    「圖書館睇左」、
    「想等圖書館買」(去建議佢買啦 )、
    「唔知本書講咩,所以未知買唔買」(請看這裡)、
    「因為內容都看過了XDDDDD」、
    「借過來看,但看了一點便沒有看下去」(辛苦晒)、
    「未聽過」(依家聽左啦 )、
    「呢排忙,未得閒去書局」、
    「no preview」、
    「未見到有」(冇辦法,出版久了,要問問店方)

    11. 對「方潤日記」有沒有其他意見﹖

    「可多談感情事 = =+」(果然是一位很八卦的網友 )
    「哈哈~其實好多時都睇唔哂你的文章……因為每次都好長!!! 祝情感關注組早日解說 XD」
    「還有就是喜歡看留言」(是呀,看倌留言的質素很高)
    「早點成家立室,拉埋天窗」(好明顯係同日記冇關既意見)
    「介紹多D書」(近排唔得閒,可以睇住舊文先)
    「繼續做好自己~~~」
    「博主好像越來越忙。 以下的好像不算是意見,而是……感想。總覺得博主其實好像不太認識自己呢」(上半句似乎給老師見到,至於下半句,是說我不認識我自己嗎﹖還是不認識你﹖)
    「是不是只須答「有」或者「沒有」?」(很有幽默感)
    「請繼續努力!」

    12. 有興趣的,可留名
    「匿名smileooooooo」,你想點呢……﹖
    「沒興趣的,可留名嗎?」(隨你啦……)

  • 16 tags

    一篇頗好笑的文章﹕密技!!靠網路徹查李慶安雙重國籍案完全攻略本!!

    好笑之處不在於李慶安是否有雙重國籍,而在於作者聲稱人家有雙重國籍的根據。
    查來查去只是查到人家的社會安全號碼「仍然有效」,那證明了什麼﹖

    只證明了,作者根本不知道「社會安全號碼」是甚麼。(看英文維基吧,不懂的話有中文版)
    其搞笑之處,有如見到一個人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就聲稱那人是中國公民一樣。
    (當然,論搞笑程度,這次也不夠上次民進黨立委說馬英九有雙重國籍時,連人家女兒的名字都沒搞清楚就拿份出世紙當證據。)

    (至於網上兜售的資料有多真確,又是另一問題了。有興趣的可以翻閱《科學人》2008年10月號「隱私覺醒」專輯)

    -----------------

    阿C tag 了……

    規則:當你比人tag左,就要寫一篇note,內含16項有關你的事情,習慣,喜好,目標....或任何各不相干但有關你的東西。最後tag另外16個人。你必須tag返tag左你的那個人。如果我tag左你,即係我想認識你更深。

    (1) 雙魚座,大概擁有除了「浪漫」以外的雙魚座所有優缺點。
    屬羊,大概也擁有除了「跟風」以外所有屬羊的優缺點。

    (2) 獨子,身體太差(病弱萌),很遲才說話,兼且有點亞斯伯格,所以習慣孤獨和自個兒看書。
    左撇子,進一步與人格格不入,連同桌吃飯也很麻煩。

    (3) 有個非常「處女座」的老媽和非常吝嗇的老爸。所以也習慣了「儉惜」。
    又,其實我稱之叔伯的,全部都是堂叔伯。

    (4) 曾經到星加坡讀書一年,因此無端端留級。又把星加坡當成第二個家。
    通常人家都會因為這段經歷,誤以為我是星加坡人。(老媽才是)

    (5) 小時自恃「博學」,所以上課多嘴,於是無論在哪家小學,都令老師討厭。(詳見拙文[傷仲永])
    到了中學,這種多言好辯才漸漸得到老師欣賞(至少—包容)。

    (6) 性格不合群,兼且看法與人多有差異。所以搬到青衣,遇上一批頑童,立即被針對,一直到中學(尤其初中)都被排擠(儘管是另一批人)。所以已習慣「獨排眾議」,對排擠欺凌也相當反感。

    (7) 因為習得性無助,是半個抑鬱症,經常懷疑自己活在世上幹啥。所以對自殺者通常相當同情。

    舊文
    「因為每次想得不那麼壞,情況就會變得很壞,這是自小學會的道理。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在我眼中的樂觀主義是騙徒,因為樂觀主義和我面對的現實完全不相符。」

    (8) 認為自己不適合談戀愛,卻拍過兩次拖。第一次令我自慚,第二次是我自私。由於知道理性判斷屈服於感情衝動沒有好結果,所以遇過第三個可能的對象,但沒有追求過。
    如果一直是這麼理性的話,應該會繼續逃避,不再追求。

    (另一角度﹕庫大談婚姻,唯一分別是他沒有分析「退出市場」的選擇。)

    (9) 大道理誰都會講,但其實一直搞不清楚,究竟自己需要和付出多少愛、多少性。

    (10) 一直夢想當科學家,直到讀大學後才肯定自己不適合做實驗。

    (11) 主修生物化學,但其實最落力的是通識科和中大代表會。

    (12) 自從逃出某「九反學校」後,才發覺自己其實喜歡在圖書館教人找資料多於入課室教書。

    (13) 據聞是某外判公司有史以來,持有最高學歷的圖書館助理。(此紀錄未知有否被破)

    (14) 曾被醫學院教授聘請為助理,但主力研究的是法律,兼職物流(協助 field study)。

    (15) 覺得自己不是任何一門的專業,包括科學、包括教育、包括圖書館。有如無主孤魂。

    (16) 其實不喜歡沒有「業務關係」的人以「老師」稱呼我。倒不是因為間中有人會借「老師」身份作人身攻擊,而是因為對我而言「老師」不是基於職位,而是基於關係。
    就像有些當了爸爸的,總喜歡稱老婆為「媽媽」,有時會令老婆覺得納悶一樣……
    網上是平輩論交,若然不是我的學生/學生家長、又不是跟敝校有來往,實在用不著「老師」前「老師」後。

    其實「方潤」這筆名就是以「平輩論交」而起,因為中間漏掉的那個其實是輩份字。

    還是那句﹕我是「tag 之終結者」,有興趣的自己接下去吧。

  • in name of ...

    先來一段宣傳﹕

    由於地方不夠,所以一直以來堅持收藏所有《國家地理中文版》和《科學人》的政策被迫放棄。
    (
    其他雜誌早就改為只收藏一年,每年都把過期超過一年的雜誌丟棄。)

    上述兩本雜誌都改為只會收藏三年,所以更舊的將被丟棄﹕
    《國家地理中文版》由2001年2月號起至2004年12月號(不包括所附地圖)
    《科學人》由2004年4月號起至2004年12月

    為免浪費,現正接洽各方有意收留人士。如有興趣接收這批舊雜誌的人,請聯絡本人或方媽媽。

    (後話﹕如果為了收藏書刊而租迷你倉,似乎太花錢了。)

    --------------

    那邊看到的

    內在想法

    *個性非常的隨和、令人覺得很有親和力 (完全不符)
    *脾氣不錯比較懂得採納他人的意見 (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
    *有時太過於隨和讓人覺得無原則可言 (十分雙魚座)
    *常常當個爛好人,不懂得拒絕別人 (在學生面前倒是如此)
    *雖然平時脾氣不錯,固執起來時也挺像牛的 (雖然是事實,但實在廢話……忽然想起上升的金牛座)

    外在行為

    *做事情一樣一樣慢慢來,討厭亂七八糟沒有規劃 (慢慢來是事實 ,規劃倒不見得)
    *不怕吃苦 (﹖),是個有責任感的人
    *家庭觀念比較重,保護家族的意識強 (是嗎﹖)
    *處事規規矩矩,不會投機取巧,是個好公民 (除了偶爾會亂過馬路……)
    *是個長輩眼中的好青年 (我們天天問候您 )

    感情分析

    *比較敢接受不同於傳統觀念的感情,不怕外人指指點點 (﹖)
    *比較容易發生老夫少妻或姐弟戀情 (﹖﹗)
    *感情路上比較容易受到家庭因素的阻礙 (想起第一位)
    *很容易在工作場合中找到女朋友 (兩位都是舊下屬)
    *一旦交一個新女友,經常是不被看好,或者常讓人跌破眼鏡 (是因為被撇得太快了吧 )

    財運分析

    *天生財庫★★★★☆
    *財庫袋被針刺破了個小洞,所存下來的錢,常在不知不覺中花掉了 ()
    *賺錢速度中等 (不見得),除了領死薪水外,只要多學習理財,財富的增加會越快
    *自己花錢的速度很慢,但常常會為了家庭而花了不少錢,尤其是親戚間的包袱最會讓你破財 (自己一個人可以用多少錢呢﹖)
    *偏財運★★★☆☆ 天生偏財運還算可以,偶爾還能賺點意外的財富 (不覺得)

  • 竟然叫我讀歷史系……

    You scored as History/Anthropology/LiberalArts, You should strongly consider majoring (or minoring) in History, Anthropology, or related majors (e.g., African and African-American Studies, Chinese , Classics, Cultural Studies, Economics, English, French, Geography, German, Greek, Hebrew, International Studies, Philosophy, Sociology, Women's Studies , or other Liberal Arts majors).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best major for you is your 2nd, 3rd, or even 5th listed category, so be sure to consider ALL majors in your OTHER high scoring categories (below). You may score high in a category you didnt think you would--it is possible that a great major for you is something you once dismissed as not for you. The right major for you will be something 1) you love and enjoy and 2) are really great at it.

    Consider adding a minor or double majoring to make yourself standout and to combine your interests. Please post your results in your myspace/blog/journal.

    History/Anthropology/LiberalArts

    94%

    Biology/Chemistry/Geology

    88%

    PoliticalScience/Philosophy

    81%

    English/Journalism/Comm

    75%

    Nursing/AthleticTraining/Health

    69%

    Education/Counseling

    69%

    Physics/Engineering/Computer

    69%

    Psychology/Sociology

    63%

    Mathematics/Statistics

    56%

    Religion/Theology

    50%

    HR/BusinessManagement

    50%

    Accounting/Finance/Marketing

    44%

    French/Spanish/OtherLanguage

    31%

    Visual&PerformingArts

    13%

    WHAT MAJOR IS RIGHT FOR YOU?
    created with QuizFarm.com

    當然,商科、藝術、語文,都是我不太有興趣的。(如果是中文,倒還有少許)

  • shameful, and not tolerated by the heaven and earth

    連續出左咁多篇長文,似乎相當趕客。

    雖然放暑假,但每個星期都要回校(再不然就要上課),還要準備交功課和報名進修的事……
    有很多文章想寫、更有很多文章要寫……

    --------------

    先幫思考打個反審查廣告﹕Flickr 與香港政府攜手共毀香港自由 (請廣傳)

    anti_flickr_sensorship.gif

    不過,要搞清楚目標,冤有頭債有主。
    打壓港人自由的,其實不是 flickr,而是死光社和香港政府的淫賤審查。
    Flickr頂多就像配合中共搞封鎖,自稱「我不在惡」的 google 一樣,是口嫌體正直的幫兇而已。

    所有東西,都有關連。
    任意把異類評為不雅的淫賤團體和部門﹔
    明言「權在中央」的「唔幫國」﹔
    每次都話支持盡快普選,但到時候就會出盡藉口阻撓落實普選,甚至搞「走晒樣民主」方案的保皇黨……

    (小狼﹕)

    現在很多人都在批評綠皮書故弄玄虛,刻意令「主流方案」無法實現。
    那麼,是不是市民全部堅持「立即普選」就好﹖
    我不覺得,只覺得這是泛民一種「超低能」的做法。喊口號有多難﹖
    談不攏,他們就繼續「爭取20XX雙普選」下去,不用負任何責任。
    (當然,這不是怪他們否決上次政改方案。要接受委任區議員的方案,我也不收貨。)
    就算真的爭取到普選,市民也不會選他們。

    魔鬼從來在細節當中。如果像民建聯方案般,由提名委員會搞預選﹔甚至像譚惠珠般公然給中共控制結果(要有港區人大支持才可以參選),那麼給你普選,又如何﹖你咪又係「一生為奴」﹖
    我地唔鍾意李澤偕,但我地要「真民主」。

    所以,實質的普選方案,其實需要投入更多的思考和關注。

    --------------

    倫弟那邊看到的﹕大雄網站 - 從左手到右手﹐從左腦到右腦

    據聞我是非常「左派」的「左左」﹕

    左、左人:認真又冷酷的完美主義者
    雖頗有女人(男人)味,但卻是在這四種類型中最具有男子氣概!凡事都能條理分明的理論性思考,會憑著一篇大道理迅速打敗他,可說相當具有鋼鐵之女的感覺。自尊心極高,正義感也比他人多上一倍。做為朋友是很值得信賴,但若與之為敵就會很棘手的類型。只不過,因生性認真又是完美主義者,常會讓初次見面的人留下〔難以相處〕的不好印象。

    1. 「在這四種類型中最具有男子氣概!」--->開玩笑
    2. 「凡事都能條理分明的理論性思考」--->不必然
    3. 「會憑著一篇大道理迅速打敗他」--->揚名中大
    4. 「相當具有鋼鐵之女的感覺」--->「鋼鐵」兩字似乎跟我扯不上邊
    5. 「自尊心極高,正義感也比他人多上一倍」--->不予置評
    6. 「做為朋友是很值得信賴」--->聽到未﹖
    (很明顯是「作為朋友很值得信賴」而不是「作為男朋友很值得信賴」…… )
    7. 「與之為敵就會很棘手」--->怎麼看都不像
    8. 「讓初次見面的人留下〔難以相處〕的不好印象」--->確焉

  • 「反審查」廣告欄﹕

    1. 請齊齊參加「今日你投訴左未大行動」,癱瘓影視處/淫審處﹗網民要自由,必須團結行動﹗
    2. 最新﹗向影視處投訴明光社、星島日報散佈不雅讀物
    (既然他們喜歡抽水,一於把他們拖下水。)

    3. 最新﹗向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投訴﹕香港違反《公民權利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我已響應﹗)
    (投訴信因為包括簡體中文、英文兩版本,所以比較長。在此不轉錄,請移玉步細讀。)
    4. 向申訴專員公署和特首投訴影視處/淫審處,請抄投訴信寄發。
    5. 自家﹕「齊齊投訴張民炳」行動,抗議審裁員妨礙司法公正。

    6. 自家﹕進一步行動綱領投訴博客,迫使警方面對「張貼超連結有罪」的後果

    7. 自家﹕致香港圖書館協會、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的公開信,歡迎關注事件的同工抄發。

    8. 邀請基督徒參加這份聯署,鼓勵大家從「聖經送檢」問題反思審查機制。

    --------------

    兩篇文章﹕[小朋友的戰爭]、[拍拖的知識管理]

    [小朋友的戰爭]

    前陣子,跟他們再玩一次大富翁﹕
    monotab(自繒)
    他們還是處理不到「綠色巨人」,明明得到另一組地,也不願意把綠色巨人抵押來起屋。
    當他們嘲笑我「押地起樓」的時候,他們不知道最後輸的是他們。
    說了那麼多次,還不明白﹖

    星期四跟他們玩了一盤《戰國風雲》。

    一開始放棋,他們就犯錯﹕以為放棋階段是「分餅仔」,各自霸佔一洲然後撕殺。
    其實放棋階段跟下圍棋一樣,已經是佔地和包圍、反包圍的作戰。

    正當大家以為可以不費力佔地,邦少打算佔領非洲、南美洲,陳生佔領歐洲,孔大哥佔領北美洲的時候,我「及時」提醒他們要在他洲插一腳,以防人家佔領一洲。
    當然,在這之前,我已經不知不覺地佔領了沒有人理會的澳洲﹕
    (維基)
    對,就是畢華流十幾年前已經在《畢華流談遊戲》中認為是最佳基地的澳洲。

    他們不能怪我——誰叫他們不來跟我爭呢﹖

    所有地區佔領完畢,繼續放兵階段,又犯錯﹕兵力分散
    曾經被「蝦片Sir」殺得一頸血的在下,早就見識過「蝦片大軍」橫掃六合的厲害(當然我們都被痛宰了)。所以集中兵力才是致勝之道,每處放幾隻小兵,只有待人「清場」(根據馬力﹕死些少人不算屠城)的份兒。
    其實我也做得不好,因為我希望保住亞洲的幾處地方(如暹邏和蒙古),所以分了兵﹔而且又想拖他們後腳,所以每個洲的「唯一據點」都放了不少兵。(某程度上是因為提醒得太遲,他們每人都只差一兩處就佔領全洲,所以我不容有失,不能讓他們得到更多的兵源。)
    不過相比而言,他們的分散程度就很誇張,可以整個北美洲、亞洲處處都放三兩隻兵,而歐洲更因為出入口太多,無法不分散防守。
    而我肯定不會在澳洲本土,每處地方放多於一隻士兵(除了印尼這唯一門戶)。

    (兵力分散除了無法提高防守力外,還會妨礙兵力運用。因為進攻的發兵地需要留兩隻士兵,所以處處兩三隻士兵,等於每一處地方都無法發動有效的攻擊,更無法集中兵力攻擊敵人。)

    第三個大錯誤(更致命的),是缺乏戰略眼光。這遊戲的要義,在於佔領一洲,否則無以自保。
    一開始的時候,因為邦少擲骰一向「死好命」,所以很快就統一南美,甚至可能統一非洲。所以我很快就散佈「邦少威脅論」,呼籲陳生和孔大哥「討伐」邦少。第一步就是「建議」孔大哥南下攻略委內瑞拉、陳生增兵南非。
    「邦少威脅論」嚴格而言不是假話(當然是事實),而且對於陳生(歐洲)和孔大哥(北美)而言,邦少(南美+非洲)肯定比我這個遠在澳洲的「潛在威脅」更火燒眼眉。所以「遠交近攻」,由他們出手阻止邦少,是很合理的做法。

    不過,他們忘記我留了後路,不單止我在格陵蘭(北美和歐洲的門戶)有據點,而且陳生和孔大哥在對方的洲裡面也有據點,互相阻礙統一大業。
    所以其實他們一開始就應該交換條件,建立攻守同盟,互相放棄據點換取統一。(孔大哥至少應該佔領南美洲才跟陳生反臉﹔陳生則比較難,但乘孔大哥跟邦少開打、方某只顧掃清亞洲,先求統一歐洲亦有可能。)
    如果他們聯手的話,我單憑格陵蘭的五隻小兵,不可能阻止他們統一全洲。(除非我放棄亞洲,跨洲踏進這片混水,但「近」水救「遠」火肯定違反孫子之道。而且澳洲也不算很有甜頭的地方—只加兩隻士兵而已。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挑撥邦少去攻打他們。)
    可是,他們竟然聲稱「絕對唔會先打方Sir」而每一局都以僅有的兵力(2或3)攻打邦少。

    所謂「戰場無父子」,何況是師生﹖
    在他們和邦少互相殺戮的時候,我在東亞慢慢(骰運差嘛)掃清三人勢力。
    當我見到陳生統一歐洲時,立即從格陵蘭分兵攻打冰島,然後又把大部分兵力撤回(死守無益)。這個「擺明出賣你」的行徑(不讓他統一賺兵,不就是擺明阻撓他「大國掘起」了嗎﹖),陳生竟然毫無感覺。
    他們不是當自己是方某的附庸國吧﹖

    我雖然被正兄批評為「像裁判多於玩家」,但只是重細節忘大局,還不至於毫無取勝心。
    遊戲當然要認真——認真於取勝,這點我是完全認同正兄的。就算我是老師,學生也應該全力去贏。
    做人要「俾面」,但這是態度上的。棋盤上的攻略,沒有「俾面」可言。該殺就殺,沒有因為「俾面」而不殺的﹔不該殺就不殺,亦不應因情害理,為鬥氣而殺。
    當他們忘記這一點,忘記統一自己的洲(縱使要攻擊老師),他們就肯定不會贏。

    第四,邦少本身的問題。

    首先﹕很明顯不尊重遊戲規則
    竟然想胡亂把兵力調來調去(i.e. 剛果打馬達加斯知、南非調兵去秘魯),完全不按地圖上的邊界和路線。這是一次大戰為背景的遊戲,你以為是現代美軍,動輒坐 C-130 四處飛的麼﹖(更何況就算現代美軍,也沒有一次過空運大軍的能力。所以打伊拉克和阿富汗,還是要周邊國家合作才打得成。)
    而且也不知道遊戲的回合有分段,每個回合增兵、攻打、調防都是三個互相獨立的階段。絕不可能讓你在一回合裡先調兵再攻打別人的。(戰術上有閃擊戰,但戰略上沒有這回事。大軍調動,是不可能隱瞞別人的,所以一定要在回合末進行,讓其他玩家有機會因應。)

    這副棋雖然是他帶來的(我懶得去發掘了),但竟然連規則也不清楚,不知道抽牌的條件、不知道增兵的規則。我不知道他在家裡怎樣玩的。
    方某向來說,在家中獨自一人玩棋的時候,就是按規則操練熟悉。如果亂來的話,不如不玩。

    其次(不代表重要性)﹕沒有體育精神
    因為邦少在兩個洲都有優勢,我當然要先對付他,再加上他跟陳生孔大哥接近,所以變成被三人團攻。
    團攻的情況,在哪裡都可能出現,遊戲和現實都一樣。事實上,九七年大富翁比賽初賽時,我就被另外兩人杯葛(他們的地比我多得多,根本不用跟我換),但最後竟然是我贏了(他們其實不懂得玩)。
    這時候,邦少嘗試提醒其他人留意我正在亞洲站穩腳跟,但因為他平日人緣不好,所以人家沒理他。到我佔領亞洲,直殺非拉(拉丁美洲)解救陳生和孔大哥的時候,邦少就很氣餒,以「唔玩」相要脅。

    這是個很不好的習慣。(已不是第一次,每一次眼見要輸的時候,就叫「唔玩」)
    無論順逆,都要有體育精神,努力到底,方能獲得尊敬。
    如果現在的小朋友連一盤棋也輸不起,難怪會有人因為「成績唔好」而自殺。

    早就說過,我不渴望贏。尤其贏小朋友,是勝之不武。
    但小朋友要學習「輸」。
    現在的教育界慣於「鼓勵」學生,獎狀滿天飛,學生反而不滿足、不感恩,對於失敗更不能接受。鼓勵不是壞事,有些學生的確需要先鼓勵,但我們也要讓他們學習如何面對失敗。畢竟社會競爭當中,成功的人少、失敗的人多。

    --------------

    [拍拖的知識管理]

    繼續上邦嫂舍監的 Knowledge management。

    當中一張投影片是這樣的﹕
    nonaka

    tacit 的知識轉為 explicit,變隱為顯,像敝日記就是。
    把 explicit 的知識變成另一種 explicit 的模式,把知識、資訊改頭換面就拿來交功課,大家經常都在做。
    把 explicit 轉為 tacit,每個人的學習,都是這樣。

    但 tacit 到 tacit 又如何呢﹖本來就隱藏不公開的知識,如何變成另一人同樣不公開的知識﹖
    聽起來有點像情報交換。

    教授又拿我來開玩笑(他最愛搞 gag 的了)﹕

    假設 Andrew 約了新女友去熱狗店,(扯到後者只因為前一課有同學買了熱狗當午餐)

    (真感動,我很多年沒聽過這種事了 )

    他們會如何互相了解呢﹖總不成每人拿一個文件夾出來,然後按著清單逐項問吧﹖

    (好像給說中了…… )

    所以兩個人就會從聊天的方式,增加對對方的了解,這就是 socializing。

    偏偏人際交往、互相感應是方某最弱的部分。

    熟知方某者,當知在下最習慣的,就是搞 explicit 的東西。
    又或者把 tacit 的東西變成 explicit,近乎本能地認為把所有東西變成 explicit 就天下太平。所以寫文寫得不亦樂乎,甚至因為把跟喜歡的人的事都寫出來,於是把對方惹惱了。(當然冇行啦 )

    Coaching 或 mentorship 對在下作用不太大,因為我還是要把所有東西問清楚明白了才成。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給我一本清楚的手冊。

    所以我從來都覺得自己不了解(以前的)女朋友。
    因為這些東西偏偏是 tacit,我又不懂得如何找出來的。

    (補充﹕庫大的回應)

    --------------

    從化學君那邊找到的﹕

    你是電視廣告迷﹗
    你有87分,你對七、八、九十年代的廣告瞭如指掌!

    能得到這樣的分數,你簡直是一個標準的電視廣告迷!你對七、八、九十年代之間所播放的廣告都十分留心。嚴重一點說,每當電視開啟了以後,你可能每一分一秒都是目不轉睛地看著,就算連電視廣告也不放過。在年幼時,你說不定暗地裡曾經和朋友重演過某些廣告的情節吧?

    老餅廣告測試

  • About the Society of Torture and Laser, STL

    「反審查」廣告欄﹕

    1. 請齊齊參加「今日你投訴左未大行動」,捽死影視處/淫審處﹗網民要自由,必須團結行動﹗
    我每天都去看有沒有新目標(暫定每三天內更新一次),然後寄發投訴。

    明報﹕「至於被投訴內容不雅的《東方日報》兩期風月版「男極圈」(5月13日及5月17日),影視處至昨日收到119及60個投訴,暫時未決定是否提交審裁處評級。」
    大家繼續努力﹗

    2. 映雪發動向申訴專員公署和特首投訴影視處/淫審處,請抄投訴信寄發。
    3. 自家﹕「齊齊投訴張民炳」行動,抗議審裁員阻礙司法公正。
    4. 自家﹕進一步行動綱領﹕投訴博客,迫使警方面對「張貼超連結有罪」的後果。
    5. 邀請基督徒參加這份聯署,鼓勵大家從「聖經送檢」問題反思審查機制。

    ---

    明報終於落了水﹕
    《明報》副刊裁不雅 編輯部促覆核《明報》聲明作者:創作自由受威脅(依家先知﹖)
    我撐明報搏拉轉載:情色問卷三種答案

    贈給明報、各大傳媒和市民的,還是這一句,改改就成﹕(見三月廿六日日記)

    當死光對付同性戀者,
    我不發一言;
    因為我厭惡基佬。

    當他們對付《中大學生報》,
    我不發一語;
    因為我不喜歡童言無忌。

    當他們對付明報,
    我沒有抗議;
    因為我只看東蘋太。

    當他們對付自由派,
    我沒有反對;
    因為我不是自由派。

    當他們對付我,
    已無人能為我仗義執言。

    投訴聖經,並不會變成國際笑話。(「國際笑柄」恐懼症)
    可是,如果香港人還不覺醒、還不站起來的話,香港總有一天會變成國際笑話。
    竟然不會為別人的自由發聲,我真的不明白,為何說香港人熱愛自由﹖

    ---

    推薦﹕還未見識死光如何黑暗的人,看吧﹕三部曲.明光社真面目每日一囧 - 死光人權(轉載)︰明光真面目 (後兩篇是轉載,可以事旦睇一篇)

    「手掩半邊嘴說尊重不同人的生活方式……不要狡辯,以立法後「也許再也不能暢所欲言同性戀之害」這些莫須有的理由來阻止立法、變相繼續侵犯人權的邏輯,不就暗示了明光社本來就認為性小眾人權是次一等的思維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0gCOLWyjKo (第一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_muKgiwxE0 (第二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NkImGdfAGQ (第三段)

    (雖然是英文節目,但有中文字幕。又雖然這樣是侵犯版權,但值得讓更多人得到這資訊,所以我仍然推薦。
    末尾的人權組織代表說得好﹕「我們有沒有歧視別人的權利﹖如果沒有的話,根本就說不上有反向歧視這回事。」)

    同作者有另一篇香港有個明光社,跟在下指「死光跟淫賤傳媒乃共生關係」有相近處﹕

    「如果婚前性行為不是罪、未婚生子不是罪、不讀聖經不是罪、同性戀不是罪、講粗口不是罪、質疑聖經不是罪、無神論不是罪、不上教會不是罪、性幻想不是罪……的話,……那組織就無資助了。一切一切也是為了利益。如此一想,其實一切都可能好簡單。但政府的審查機器與明光社關係的不尋常,加上前者審查標準的模稜兩可,才是叫我最憂心的部份。
    當然,無證據證明事件跟明光社有直接關係。但話我知一連串事件只是巧合,打死我都唔信。要證據?呢度唔係法庭,我地對眼就係證據!」(方按﹕又一溏心名句 )

    大家有沒有想過

    「回歸才十年,但原來已經有人可以放肆到為殺人者護航、侃侃而談日本右翼式的歪理;而一份學生問卷只要提及任何關於性愛的「字眼」,都要進行道德批鬥;而廣管局和明光社又可以肆無忌旦地搞風搞雨打壓異見……這究竟是個怎麼樣的城市?

    梁文道﹕淫審處是怎麼被騎劫的﹖

    「我們應該尊重所有宗教所有團體的價值觀;但是我們不能讓任何一個團體把它的價值觀強加在整個社會之上。但是現在我們卻目睹一部分人怎樣巧妙地掌握了現存體制的運作,發揮槓桿力量,將社會公器變成自己的「宗教裁判所」。」

    香港家書﹕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高級導師陳士齊

    「但我過去在英國所受的神學訓練,讓我對此點非常擔憂,因為宗教的不寬容,是廿一世紀全球化世代動亂的來源之一。反過來,宗教只有變得愈來愈寬容,才能進步,才能清理自己宗教裏面一些迂腐陳舊的傳統,才能與其他宗教徒及非信徒和諧共存。」

    愛惜自由的人們,還能不站起來嗎﹖﹗

    ---

    世澤兄終於告訴我們,評議會裡面發生緊咩事﹕中大校友評議會常委會議報告
    學生報前總編曾瑞明﹕冷言冷語論情色(上)
    <也為學生們打打氣>
    林忌短評:抽水哥抽著漒水曲線自焚

    ----------------

    見到呢個消息,我都嚇左一跳﹕
    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決定成立兩所新書院──敬文書院及伍宜孫書院
    咁急﹖

    餅﹕以下內容純屬虛構

    ----------------

    原來文匯報都有D咁既野﹕浪漫夢幻的善良雙魚座
    只引一段很「到肉」的話﹕

    在愛情方面,如果對方不主動向你傾述衷情的話,你從不考慮去付之行動。你需要一個能指導你言行的精明強幹的生活伴侶。由於在戀愛問題上缺乏主動性,任人選擇和追求,容易促成並不隨你心願的結合。

    ---

    先前看火狼的《膠花大戰》(我還沒時間繼續看),很喜歡「李后蘭」這角色。
    怎料看看原來《櫻花大戰》的李紅蘭,真的好萌喔﹗﹗﹗

    (我真的是眼鏡萌 / 旗袍萌﹖﹖)

  • 廣告欄﹕

    1. 請齊齊參加「今日你投訴左未大行動」。
    如果網民不支持的話,是不會成事的。網民要自由,必須團結行動﹗
    我每天都去看有沒有新目標(暫定每三天內更新一次),然後寄發投訴。
    2. 映雪發動向申訴專員公署和特首投訴影視處/淫審處,請抄投訴信寄發。
    3. 「齊齊投訴張民炳」行動
    4. 進一步行動綱領﹕投訴博客,迫使警方面對「張貼超連結有罪」的後果。
    5. 邀請基督徒參加這份聯署,鼓勵大家從「聖經送檢」問題反思審查機制。

    ----------------

    1. 在學校,做統計做到傻,由朝到晚都對著電腦。
    最後老師們見到的也許只有兩張紙,但每張紙我最少要做兩三小時,而且每一科至少有一張紙。

    今天主席問我﹕你那同學(餅)做的事,是不是真的﹖(見星期一日記)
    我﹕當然是真的,這種事好玩嗎﹖

    可見一般人(包括我),還是過分重視那張證書,忘記了「大學」有更重要的意義。
    正如有些教徒把《聖經》的實體看得比裡面的道理更重要,所以聽到投訴聖經就覺得不可理喻一樣。

    何況,我已經解釋過,這件事對中文大學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對當事人的實際影響。

    2. 今天的《AM730》,有篇讀者投稿,呼籲中大學生報編委多關注弱勢社群、發展中國家,而不單是搞情色版。(但他並不排斥「學生報有情色版」)
    不過,單是看這篇投稿,就知道這位讀者肯定沒看過中大學生報
    中大學生報,年復年、月復月為弱勢基層發聲,版面比情色版多十倍百倍。現在竟然有人叫學生報「勿忘關注弱勢社群」﹖
    可見傳媒煽動的結果。

    唯一的分別是,我唔會叫佢「唔知咁多就咪講」。
    大眾的確是不知道的,只要他們願意聽的話,我樂意解畫。

    3. 近日學生總是在說《》,每次聽到我都忍不住要踩兩腳。
    其實我不恨這個節目,只不過秋官的演技太浮誇,把這些幾十年前的問題當成新聞般來報道,實在令我忍不住笑。

    舉個例﹕「人體自焚」(英文維基)的問題,明珠台明明在幾年前已經播過探討相關問題的 BBC《Horizon》特輯。
    至於「都靈裹屍布」(Shroud of Turin)也在十幾年前,就已經由碳14定年,得知那塊布是幾百年前製造的。(即是不可能是二千年前包裹耶穌的布,說白一點就是假的)
    麥田圈就更在幾十年前已經有人示範「自製麥田圈」了。

    拿來中文台再播、包裝一下,沒問題。但不要把中文台觀眾當傻瓜吧﹖
    我沒有看《謎》(倒有聽),我寧願看《一生為奴》。偏偏,據聞《謎》的收視比較高。
    坊間常常說無線沒深度、愛抄襲(有一段對《溏心風暴》的批評是﹕《金枝慾孽》大可叫《宮廷風暴》,《師奶兵團》也大可叫《師奶風暴》,反正都是那些東西)﹔但當無線每次播好東西,收視比播師奶劇更差的時候,讓你做邵爵士,你會怎樣做﹖觀眾給電視台的反應,就是「不要嚴肅只愛低能」,奈何﹖
    不要再只顧怪電視台了,社會沒有求知氣氛(八卦氣氛倒極強)、觀眾沒有要求,電視台是不可能有更多好節目的。口頭有要求很易,但要大家都真正作這樣的選擇,電視台才會從善如流。

    4. 遲點又要繼續上課了。
    我篇《團體章則需知》,還寫得下去嗎﹖

    ----------------

    從小油那邊看到的﹕

    How You Are In Love
    You fall in love quickly and easily. And very often.

    You give and take equally in relationships.

    You need your space and privacy. You don't like to be smothered.

    You love your partner unconditionally and don't try to make them change.

    You stay in love for a long time, even if you aren't loved back. When you fall, you fall hard.
    Your Birthdate: March 1
    You don't just believe in love at first site - you've experienced it.
    You develop crushes pretty easily, but keeping your interest is another matter!
    You are very prone to love - hate relationships.

    Number of True Loves You'll Have: 2

    Number of Times You'll Have Your Heart Broken: 4

    You are most compatible with people born on the 1st, 10th, 19th, and 28th of the month.

  • [並非推介九型人格]

    在三月二日日記,說過買了這本書﹕
    讀心術﹕瞭解9型人格

    為了照顧一些不熟悉在下的看倌,似乎有必要先聲明一下﹕
    如果有人以為我要推介這本書或推介九型人格,不好意思,他誤會了。
    (至於對九型人格分類的批評,可參見英文維基的簡介,尤其是 Forer effect)

    1. 買這本書,純粹是因為想了解一下「九型人格」,但又不想花太多時間,所以在書店隨手找一本看來又薄又容易讀的。九型人格只讀了這一本,所以沒法斷定這本書寫得好不好。(相反,西洋星相的書讀過十幾二十本,所以意見會多一點。)

    2. 方某雖以介紹科普書籍較多,而且對偽科學一向反感,但我讀九型人格不代表認同它是科學的。
    例如星相學,宣稱出生日期時間決定性格命運,就很離譜(此論點並不排除先天因素會影響性格)。有些人作牽強附會的解釋,更是不折不扣的偽科學。但星相學本身,其實是一套文化系統,借用星相把人分為十二種描述而已(單考慮太陽星座,如果計入其他部分,可以變得很複雜)。
    我喜歡用星相學的描述,作為反觀自己的鏡子。但我們不是要盲信鏡子(那可能弄污了,也可能是哈哈鏡),更不是要靠它預測甚麼。對於反思所得,大可以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心態。(見 [書海潛遇(14)],去年一月廿一日日記)

    就正如﹕我們不相信卜卦,不等於《易經》沒價值。

    (畢華流對星相有一句很值得參考的評語﹕「有內涵,不足信」。
    前者是文化,後者就是科學。)

    從這角度看,星相學和坊間林林種種的性格測驗(包括九型人格),其實差不多。
    在我眼中,所謂「性格」猶如光譜,是漸變的,無法截然分成 N 種顏色。
    (如果說人有內向型、外向型,相信沒有人會反對﹔但如果真的把人分成「內向 vs 外向」兩類,則無論怎樣分都會出問題。更不要說人類心理是否真的有「內向」「外向」之分、和如何分辨的問題。)
    所以無論用哪一套方法,都必然有武斷成份。所有測試結果,「只供參考」。如果有些公司把性格測試當成聘任的決定因素,那是他們的問題。
    就正如有關智商的爭議一樣,我們不可能單用一個數字衡量智能(甚至「智能」這概念本身就難以驗證),不等於人無賢愚之別,亦不等於 IQ test 完全沒用。(例如找出弱智人士,就可以因應他們的弱點施以特殊教育。但這不代表 IQ 較高的人就毫無問題。)

    分辨科學與否,是在於知道哪些理論有可預測性﹔對於非科學的理論,不必求「信」。
    而不是除了科學以外,不屑一顧。
    (這裡需留意「非科學」與「偽科學」之別,非科學而自稱科學、穿鑿附會,為之偽科學。但非科學本身不一定是偽科學,如中醫。)
    在下對於星相或人格分類的嘗試,亦以「非科學」視之。

    本文純粹紀錄在下讀書後的一點思考。

    這裡也顯示了一點﹕就是缺乏共識的麻煩。
    多言多敗,朋友知道你的意思,但陌生人就容易誤會。於是為了澄清越寫越長,而越寫越長就越多誤會……
    (是故禪師不著一語﹖)

    ---

    比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答完測驗問題後,他們竟然把先以 PAC 分類法(見 [書海潛遇(15)],去年一月廿七日日記)類型(還有次類),然後才用 PAC 的組合來推斷九型。

    早就說過,先前在網上做測驗,得出過三個答案﹕第一型第四型第五型
    如果按書中的測驗,則勉強可歸入第一型。(勉強是因為得分不完全歸於某一型,最接近第一型)
    (由於連九型人格論者也不同意為類型「斷名」,所以我們也不需要去理會命名了,免得先入為主。)

    如果看第一型的命名「完美主義者」,我是不會認同的。因為自認懶人,對於「重效率」、「心思細密」、「一塵不染」的形容,肯定是反諷。
    不過喜歡維持一套固定的習慣、裝置和打扮、重視秩序、愛批評、表情僵硬、「感情很 dry」,倒是十分真確。(早就說過,在下是曾經整個學年每天都吃揚州炒飯當午餐的人,也有幾年跟著行人路上的假想路線行走。)
    比較難以接受的,倒是第一型是被分類為「腹中心」﹕重感覺、行動最實際的人。因為我的自我形象,一向都是偏向腦中心,想的多過做的。如果按照這一說法,我比自己想像中要實際得多。

    第四型則是第一型的負向型,孤獨、抑鬱和愛幻想是頗符合的(依唷恐怕就是第四型的 ),但說擅於感應別人的情緒(心中心),就是不符合的。(連感情也是幻想出來的,這才恐怖)

    至於第五型,就是腦中心的。喜歡思考、獨處、抽離、不擅交際打扮比較符合,但長於聆聽、寡言就肯定不相符。

    如果以三型互相比較,就是獨處思考、抑鬱悲觀。比較傾向著重理性(而非第四型的感性),但又比不上第五型的著重客觀和創新,而側重於以知識整理自己的世界觀和面對生活(第一型)。(至少,拙文是述說多於創作的)

    為何在下如此討厭衛道者,也說過自己了解衛道者﹖
    試讀這一段對「不健康的完美型(即第一型)」的描述就知道了﹕

    「不健康的完美型對於所有事物的判斷幾乎都採取二分法,絲毫沒有彈性﹕不是對就是錯,不是黑就是白,沒有中間地帶。
    一般的完美型會自我批評、當察覺到自己的不完美時,會為此感到罪惡。而不健康的完美型則不會批評自己,不承認自己有錯,只要別人的想法和做法與自己不同,則都是不對的、邪惡的。而看到別人的「惡行」,他們便大發雷霆,並設法給予嚴厲的責罰。這種行為是標準的「以道德為名,行邪惡之實」,一方面滿口仁義道德,要求別人必須遵守,而當別人「不遵守」時,自己卻以討伐為名,用背道而馳的手段來懲罰別人。
    他們的人情味喪失殆盡,要求的標準也不近情理,有絕對的精神潔癖,外表看起來也是十分神經質。他們眼裡容不下絲毫的不完美,並且會不惜任何手段以「鏟平」一切不完美。」
    (p.55-56)

    至於其他各型,怎麼看都不像。
    當然,如果你要逐個字去挑,每個型都總會有一兩句適合的。
    但我們要看整體,整個型的描述,就算有一兩句相近,整體而言仍是不配合的。
    你就算說我是第七型,我也不可能那麼樂觀吧﹖也不是第三型那種注意形象的。

    ---

    就是如此,雖然性格分類的方法不見得科學,但如果說它們純屬廢話,我也不同意。
    好像報紙上見到星相小欄的占卜,你說是 Forer effect,我也同意。
    但一旦把性格分類,無論怎樣分類,每個分類之間必然有點不同(否則就分不成了)。亦即是說,無論這分法是否正確,都至少有「分」過一些東西,例如內向和外向。
    所以,只要不是囫圇吞棗,而是把描述和自己反覆對照,符合和不符合的地方,自然會浮現。
    勉強把你塞到不吻合的分類中,就算有 Forer effect,也不大可能。除非不同類型的描述幾乎一模一樣——那麼,這個「沒有分別」的分類法就毫無意義,也不會有人看了。

    舉個例,正如綜合星圖的分析,在下除了雙魚,白羊、金牛、處女、山羊之類,都有一些描述吻合(當然它們之間就有矛盾之處,例如白羊對金牛)。但無論如何,我都不大可能被當成雙子、獅子、天秤之類。如果看倌認識星相學的話,就會知道前者大多是陰性星座(除了白羊),而後者全都是陽性星座。這就已經是分別了。(當然,看內向和外向,根本不需要考慮星相,我有興趣的是星相學背後的框架,和比較它們的仔細描述。)
    我是不是「雙魚座」,並不重要(說雙魚座浪漫,就套不到我身上)。看到所謂「吻合」的分析和「不吻合」分析的相異處,就足夠了。
    雖然,我很喜歡雙魚座這標籤。

    ---

    如果把星相和九型人格互相對照,就更有趣。(迷信拼盤﹖)

    第一型的描述,其實是接近處女座的。
    處女座和雙魚座,恰好是對反星座﹗

    相當弔詭。

  • (小廣告﹕方某人出書——想去座談會的,留意中華提供的報名途徑喔﹗)

    ---

    finalcover話說新書流傳到家裡的小動物手上……

    P1000226a
    龍龍﹕仔仔本書出左啦﹗
    小荳﹕聽媽媽講話有提到小熊維尼架﹗
    馬馬﹕唔知有冇話邊度既草好食D呢﹖
    馬嬲﹕梗係講邊度有蕉蕉脆批食啦﹗
    依唷﹕你地有邊個識字架﹖
    咩咩﹕咩……

    於是大家揭呀揭呀,揭到介紹《小熊維尼的道》那頁﹕(原出去年八月廿一日日記)
    P1000227a
    袋鼠媽媽﹕本書有幾處都講你喎﹗有冇講我寶貝呢﹖
    維尼﹕唔知呀……
    依唷﹕不如飲杯茶先啦。
    維尼﹕我想要蜜糖得唔得呀﹖……下午茶都可以飲蜜糖架。

    -------------

    上次(二月八日日記)說過,終於在這裡加上部落格觀察的標貼了。

    BlogLook Score and Rank

    My influence
    [3302.6]

    在「中文個人部落格」(不知是啥意思)的排名表中,是 182 名。
    在「香港及其他」的排名表中,就有趣了。

    既然是「香港」的排名表,側踢小姐暴民大大包辦博王博后,是很自然的事。平日常看的都榜上有名,例如知日部屋(18名)、巴別塔主(20名)、阿唯管家(22名)、不在香港而在澳洲的子貓物語梁先生(26名)、刁民(30名)、501號房(39名)、Kursk大(90名)、有涯(154名)、鄧先生(176名)等等。

    有趣的是,方某有兩處排名﹕

    一是以「http://www.xanga.com/fongyun/」為網址(8506號),排名48,即是敝日記的標貼。
    (好像已是香港 xanga 的最高排名了,其次是 Kursk 大。大部分 xanga 在排名表上都落後,排名較前的幾個,都是資訊比較豐富的。)

    另一是以在下常用「http://www.xanga.com/home.aspx?user=fongyun」為網址(18557號),排名108

    為何會有兩個排名﹖因為我多事。
    一開始輸入時,我當然是用最簡單、最多人使用的網址來登記。後來我觀察過分數的計算方法,發覺兩個不同網址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結果,於是我嘗試以自己用來登入的網址嘗試。
    但電腦竟然不懂得把這兩個網址放在一起計算,於是就有兩個排名。(既然有兩個,當然選成績最好的一個了,否則兩個標貼一起放,不是令人混淆嗎﹖)
    Xanga 就是不知緣故,同一首頁有幾個不同的網址。

    更奇怪的是﹕

    1. 原來網誌訂閱網站 bloglines,敞日記有兩個不同的訂閱編號﹕13318457030169,連訂戶也是不同的。可能是所用網址不同的緣故,但我看不出兩個面版有何分別。

    2. 上面貼上的blog influence標貼,分數(3302.6)是沒計算bloglines訂戶的。當我加上訂戶編號後,分數就變成 33953319.4

    --------------

    倫弟那邊見到的算命,做了﹕你是屬於星辰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