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

  • The Dukedom of Manchau

    [文抄公國]

    對,你沒猜錯,這個名不單有個「抄」字,而且也是抄的。(或者嚴格一點,叫「改作」或「致敬」)
    (如果猜不到的話,也許是因為閣下有眼不識泰山 )

    但事實上,在下曾經認真考慮,是否要把「方潤日記」改名為「文抄公國」。
    因為抄文抄得太多,而且我又要抄了。

    ---

    抄一段文,三種角度。今天《AM730》﹕

    男性不解風情 異性獻媚如牛皮燈籠

    善解人意的人最得人心,無論你做甚麼,對方都能猜透你的心﹔尤其善解人意的男人,重視每個人,更重視他心儀的女人。不過,這類男人可不易搵,因為一項研究指男性天生不解風情,對異性獻媚甚至百般挑逗有如牛皮燈籠。

    美國印地安那大學向300名男女大學生展示多張女性面露各種表情相片,讓學生分門別類為親切、傷感、拒絕及性趣 4 種類型,而每名學生都需觀看280張相片。結果是男生的「成績」差強人意,尤其混淆「和藹可親」及「有意親近」。男人最常會錯意的是將異性的性暗示當作朋友間的善意對待。女作家Kathy Lette稱,女人天生能操「流利」的身體語言﹕「男性不解風情之同時,也把女性弄糊塗了。大多數『傻佬』都懵然不知身邊的女子一直傾慕他,直到女子在產房為他生了BB,他才恍然大悟﹔又或者男人假定身邊全(所)有女性都對他『起痰』﹗」

    正經討論﹕
    面對這段文字,我只是懷疑,不善解人意的男人(如區區在下),為何還可以在演化競賽中保留下來。(因為理論上女人應該會選擇善解人意的男人。經過歷代淘汰後令所有男人善解人意。)
    唯一的解釋是,「女人心海底針」應該也有演化優勢,所以當男人越來越「善解人意」之際,女人也變得越來越「難解」。這應該是女性保護自己的演化需要。(俾人睇穿晒,很易被人玩弄於股掌間,好「蝕底」的。試想這樣的女人,可能一早被人呃晒、害死左。)

    不正經討論﹕
    看倌現在應該明白,為何色情電影的女角,反應總是那麼誇張、那麼「姣」。
    因為如果不誇張、不「姣」的話,無法保證所有觀眾(預設為男性)都明白女角「想要」。
    (一般女性的「斯文」暗示,對於一般男性—滾友除非—而言,其實跟「沒興趣」沒分別。當然老夫老妻互相了解,又作別論。)
    (據聞以女性為目標的官能小說,不單不用包膠袋,甚至可以在公共圖書館上架。這應是因為現有不雅物品以「男人睇得出」的「高標準」而設。那些小說可以挑逗女性,「露骨」卻不及男性色情物品,所以就不禁了。)

    非正經亦非不正經討論﹕
    看倌應該猜到,抄這段文是因為在下藉此自憐。
    因為在下也是「懵然不知」一類,有很多事都是後來才知道。看完這段文,令我忽然想起很多往事。在幾段關係中,我都是掌握不到 timing 的。(大概也是失敗的原因之一,尤其對「她」)
    就是那種「人有情時你不知,到你有意已無情」的情況,不斷出現。

    結論﹕
    倒不是自說自話,反正我不打算找女朋友。
    只是提醒女生們,善解人意的男人沒幾個。如果妳鍾意著個「牛皮燈籠」,不要等佢「自明」,點明佢好了。

  • in name of ...

    先來一段宣傳﹕

    由於地方不夠,所以一直以來堅持收藏所有《國家地理中文版》和《科學人》的政策被迫放棄。
    (
    其他雜誌早就改為只收藏一年,每年都把過期超過一年的雜誌丟棄。)

    上述兩本雜誌都改為只會收藏三年,所以更舊的將被丟棄﹕
    《國家地理中文版》由2001年2月號起至2004年12月號(不包括所附地圖)
    《科學人》由2004年4月號起至2004年12月

    為免浪費,現正接洽各方有意收留人士。如有興趣接收這批舊雜誌的人,請聯絡本人或方媽媽。

    (後話﹕如果為了收藏書刊而租迷你倉,似乎太花錢了。)

    --------------

    那邊看到的

    內在想法

    *個性非常的隨和、令人覺得很有親和力 (完全不符)
    *脾氣不錯比較懂得採納他人的意見 (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
    *有時太過於隨和讓人覺得無原則可言 (十分雙魚座)
    *常常當個爛好人,不懂得拒絕別人 (在學生面前倒是如此)
    *雖然平時脾氣不錯,固執起來時也挺像牛的 (雖然是事實,但實在廢話……忽然想起上升的金牛座)

    外在行為

    *做事情一樣一樣慢慢來,討厭亂七八糟沒有規劃 (慢慢來是事實 ,規劃倒不見得)
    *不怕吃苦 (﹖),是個有責任感的人
    *家庭觀念比較重,保護家族的意識強 (是嗎﹖)
    *處事規規矩矩,不會投機取巧,是個好公民 (除了偶爾會亂過馬路……)
    *是個長輩眼中的好青年 (我們天天問候您 )

    感情分析

    *比較敢接受不同於傳統觀念的感情,不怕外人指指點點 (﹖)
    *比較容易發生老夫少妻或姐弟戀情 (﹖﹗)
    *感情路上比較容易受到家庭因素的阻礙 (想起第一位)
    *很容易在工作場合中找到女朋友 (兩位都是舊下屬)
    *一旦交一個新女友,經常是不被看好,或者常讓人跌破眼鏡 (是因為被撇得太快了吧 )

    財運分析

    *天生財庫★★★★☆
    *財庫袋被針刺破了個小洞,所存下來的錢,常在不知不覺中花掉了 ()
    *賺錢速度中等 (不見得),除了領死薪水外,只要多學習理財,財富的增加會越快
    *自己花錢的速度很慢,但常常會為了家庭而花了不少錢,尤其是親戚間的包袱最會讓你破財 (自己一個人可以用多少錢呢﹖)
    *偏財運★★★☆☆ 天生偏財運還算可以,偶爾還能賺點意外的財富 (不覺得)

  • 終於收到康文署的信。

    -------------

    每朝起床就見到床上掛著「情場得意」四個大字。
    如果不知道是老媽掛的話,肯定會以為是一種嘲諷。

    就像為神風特攻隊員戴上「武運長久」的布條一樣滑稽。

    ---

    跟老媽去吃飯,見到那些餐廳又貴又要排隊,立即逃跑。去了大快活。

    吃飯的後果是,我決定以為再見到任何寫著「東南亞」的菜色,都不會再通知她,免得麻煩。
    對飯堂飯盒甘之如飴的在下,結論倒是﹕自從史雲生出了海南雞飯湯,餐廳的「海南雞飯」總算像樣一點。

    連星加坡某些地方的海南雞飯,也可以沒了雞油飯﹔文頭雪又沒了阿荅子,你還要求甚麼﹖
    (又,不知道老媽教當地老闆溝的香港鴛鴦,不知有沒有流傳開去﹖)

    然後竟然發現,原來杜蕾斯除了指數之外,還出了震指震環。更奇怪的是,當我把震指當成震蛋時,老媽竟然反問我甚麼是震蛋……

    (又﹕網上商店的資料比杜蕾斯公司的網頁更詳細。
    註﹕性可以有玩具,但性並非純粹遊戲,看倌務必慎重看待。尤其是未成年者,如欲了解更多性資訊,家計會設計了很好的性教育網頁,內容詳盡而且擔保正確。我覺得他們對艷照門事件的家長指引,比教育局給老師的好得多了。)

    -------------

    每次聽到裕美那首《雪映移城》,總會想起特首選舉。

    不過現在發覺,原來用來當中大獨身會會歌,也頗適合的﹕

    (註﹕既然可以當會歌,歌裡的「他」沒有特定對象。)

    -------------

    生日不想罵人,不過早就有人代我罵了,好省點口氣﹕陰莖獨白﹕炮轟潘國森(粗口,慎入)、化學君﹕如果我個仔咁講野我會掟佢落街黑冇事﹕原來道德真的可以凌駕在女孩的健康之上
    明察之人越多,越會明白他那些所謂反駁,不過是左閃右避而已。
    (又﹕對於其「小朋友不宜教太多」的謬論,其實家計會同樣給了很好的解釋。)

    不過膠人太多,在下那篇「食.戒」肯定有很多題材可以寫下去。

  • when to start (version 2)

    先前的版本,已因為私人問題 protect 掉。但這篇文章本來就不是為了討論個人問題而作(見註2),因此埋沒實在可惜。所以把個人細節抽掉再貼。
    切勿在本文討論方某的私人問題,否則套句潮語﹕視投名狀,必殺之﹗
    (看倌在敝日記 protect list 裡的話,去那邊講沒問題。)

    ---

    [幾時開始談戀愛]

    (當然,最簡單的答案是「因人而異」,又一件「傻瓜都知道」的事。)

    現在據稱拍拖的年齡越來越少。
    可是,從另一極端看,也有不少人「外受訓,入奉母儀」,堅持高考之後才開始談戀愛。
    很謹慎,但不見得成功。反而在中學已開始談戀愛的,有不少在這幾年結婚了。

    (又當然,這還是看個人。中學談戀愛的也有不穩定的,不一定拍十幾年拖然後結婚。或者應該說,大部分的戀愛關係都是不穩定的,搞笑版解釋見量子愛動力學。)

    對於家長而言,要求「遲拍拖」除了怕「搞出人命」外,「影響成績」也是當然理由。
    不過很奇怪,沒聽見同樣理由施於大學生身上﹔再向後推,拍拖不影響工作了麼﹖
    讀書時不可談戀愛,工作時就應該談,然後儲錢結婚生仔……這些事情,真的可以控制如此嗎﹖

    劉達臨的《性與中國文化》開端,「循例」有一些很囧的東西,就是先要談談辯證唯物觀。(在內地出版學術著作,很難避免。近年也許會好一點。)
    文中提及,性也是馬克斯主義裡「社會再生產」(同樣是 reproduction)過程之一。
    從這個角度看,既然「性」是「社會再生產」的過程,那麼社會意圖控制再生產過程,就一點不奇了。社會意欲控制個體的性愛行為,就像工廠主控制工人的生產過程一樣。

    聽起來很恐怖﹖這就是道德說教背後的原理

    甚至,他們可以從科學當中尋找理由﹕

    「假設科麗娜是個典型的女孩,她的大腦皮質在11歲的時候最厚(男孩大約比女孩晚一年半)。在這一波的成長歷程之後,大腦灰質會再度變薄,變薄的過程貫穿她的整個青春期,直到不久前(近三十歲)才告完成。大腦中最先完成這個過程的是與感官處理和運動等基本功能有關的區域,位於大腦的最前端和最後端。接下來輪到位於大腦兩側的頂葉,這個區域管理的是空間定位和語言。
    最後成熟的區域是前額葉皮質,即所謂的「決策腦」所在之處。我們靠它來做出社會判斷、權衡利弊、規畫未來和克制自我。
    決策腦要到25歲才能達到成人的水平,」美國國家精神健康研究院的傑.吉德這麼說,他是神經成像研究領域的頂尖科學家之一。「到了青春期,你就會擁有成年人的熱情、性衝動、精力和情感,不過還要到很久以後才能具備自我控制的能力。」也許這就難怪十幾歲的青少年似乎總缺乏良好的判斷能力,也難以抑制衝動。吉德說﹕「我們18歲就能投票和開車,但要到25歲才可以租車。在大腦結構這件事情上,唯一搞對了的是租車公司的人。」」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2005年3月號

    聽起來,死光社可以大條道理要求把合法性交年齡提高到25歲,於是「21歲合法肛交歧視同性戀者」不再成立了。(當然,他們敢不敢與香港全部青少年作對,又是另一回事。需知道這幫人一向只會做些壓迫性小眾的勾當。)

    可是,「性成熟先於思想成熟」是上天生成的。信奉有神的人,能不接受這可能就是上天的意思嗎﹖
    從演化角度看,人類性功能先成熟,然後才有完善的自制能力,也許有「好處」。因為人就是衝動才會戀愛、發生性行為才有下一代,於是「情難自控」也許有助於人類的延續。
    方某不是胡說的,我們同樣可以從科學當中,看到另一角度﹕

    女性從12歲左右(現在更早)開始發育,到大概18歲後完全成熟。
    一般認為,婦女最適合生育的年齡大約是20-25歲之間。(以前30歲後就被視為高齡產婦,現在因為30歲後的產婦太多了,所以界線上推到35歲。根據遺傳學數據,35歲後生育,染色體發生問題—例如唐氏綜合症—的機會近乎指數上升。)
    根據前文,人類的「決策腦」到25歲後才完全成熟。
    可見,演化塑造的人體,本來就是「先生育後謹慎」的。

    反過來看,如果人類「思想謹慎先於性成熟」又如何呢﹖
    並不是如社會賢達所想,大家都很負責任、先結婚後性交生育。

    我們看看統計數字就知道了﹕結婚年齡越遲的地方,人均生育的數字越低。像香港這種地方,甚至已經低到無法自我延續的地步。(現時香港人口增長只因為有新移民)
    當然,原因有很多,例如太遲結婚生育時間不足、工作壓力太大……諸如此類。
    可是,另一原因更簡單,你去問問那些「不生育的夫婦」都會得到這答案﹕「不敢生」
    因為人越謹慎、顧慮越多,船頭驚鬼船尾驚賊,當然無心生育。
    人的思想越慎密,就越會打算,越不願意為了生育而降低生活品質。
    這就是「思想謹慎先於性成熟」的必然後果

    年輕人就是因為「思想不成熟」,才會「一頭裁進墳墓」﹔但年紀一大,就諸多計算(計算不等於自私,為對方著想也是計算),於是反而卻步不前。

    餅兄給我一個很有趣的評語

    「像你這樣﹐不怎會讓獸性暫時主導的人﹐很容易會呆出這個結局來。」

    這不啻是上面那堆贅言的最簡潔結論。

    ---

    三師論性教育 (先前各集)亦涉及「時間」的問題。
    於我看來,其實「戀愛教育」在廣義的「性教育」當中,讓學生考慮自己何時適合談戀愛、何時發生性行為,同樣必要。
    當然,我說的戀愛教育並非止於「親密界線」那類「防止性」規則,而是真的跟學生去討論,戀愛對人生而言是怎麼一回事。

    所以可以說,只要有負責任的態度和相關的知識,其實早一點開始戀愛,也不失為一種學習。

    ---

    註﹕
    1. 《千字文》原文為「外受傅訓,入奉母儀」。
    2. 上文只從整個社會的角度討論,個人遭遇只作例子。討論並不包括我自認的個人問題。
    3. Tommyjonk一篇有趣的心急人上2008,不過我不懂評論就是了。
    4. 有關不同年齡產婦的遺傳學問題,見舊文 [To be or not to be (a mother? / lover? / virgin?...), this is a problem]

  • home weather station (take 4)

    今天去沙田,等她的時候上去專門店再看看那件「敗家玩具」。
    (Oregon Scientific)
    (其實賣的跟這個外型和儀板有少許差別,但功能大致一樣)

    今次去問問售貨員,得出以下細節﹕
    1. 不能插電,只能用電池。充電池也可以。(探測器用AA電的)
    2. 主機如果不用鬧鐘的話,電池可用一年﹔每天用鬧鐘的話,可用半年多。
    3. 探測器電池可用半年。

    之後見到她,告訴她這件事,
    她﹕你開 yahoo 睇都得啦。
    我﹕…………有呢部野唔使開電腦嘛…………畫圈圈
    (事實上,要上網看也不會滿足於 yahoo。放在學校的手提電腦,我設定的首頁不是學校網頁,而是香港天文台。至少也要看過本港地區天氣預報和七日天氣預報才心息的。)

    回去見到老媽,說起這件玩具太貴了。
    老媽竟然告訴我,她未嫁來香港時,已經試過買(當時而言)很貴的「假糞便」和「屁袋」作弄家人……
    我﹕烏鴉飛過

    --------------

    現在的女生,似乎分成兩種。
    一種以為男生請客送禮是「奉旨」(即所謂「港女」行徑),十分討厭。
    另一種卻剛剛相反,很不想接受「著數」,大概是怕被當成貪小便宜。

    曾經試過為了「一蚊」(只是給她打電話),「第一個她」就跟我糾纏了大半個鐘。
    今天為了一隻稍貴的杯子,她也要推推讓讓。
    如果說收了禮物不好意思,我給妳請了晚飯,不也是不好意思嗎﹖
    把我的好意收下,留給我一點自尊喔……

    當然,也可能是她不希望讓我有任何誤會吧。
    畢竟對她而言,我應當是太不長進了。

  • 十二月八三校友聚餐,除了校友拍攝的照片外,會長親自拍攝的照片亦已上載至校友會網頁,請欣賞。

    -------------

    朝早去左深水步,行福榮街搵唔到。雜貨鋪和精品鋪都沒有。
    唯有去買貴的。

    福榮街除了雜貨和精品,還有玩具。
    當然,看玩具比看杯興奮。(很明顯,我對杯子沒有自發的興趣 )

    日本竟然有「女高生制服圖鑑」figure公仔,一套六款。(我孤陋寡聞,以為那是色情物品的標題。原來連書也有。)
    如果香港搞一套,恐怕十二個才夠。(香港款式特別多)

    還有,見到一套 U艇 模型玩具,把一隻潛艇橫切開八份,每份都有豎切面顯示內部構造。
    (日本Yahoo)
    非常美麗,可惜一套八件盛惠二百大元。反正家裡沒地方放……
    (如果學校買一套做西史教材就好了——用完放在圖書館 )

    明天去沙田,再去看看那件更貴的「玩具」。

  • 記低幾樣野。

    1. 上次跟她在apm見到一個杯(連保溫蓋,我不懂得形容),她覺得很好,但嫌那裡太貴。
    我想去雜貨鋪(深水步﹖)可能有的。

    2. 沒打算看《色.戒》,不過一聽配樂就很喜歡。
    可惜,好像沒看見有賣《色.戒》soundtrack的,賣VCD/DVD就大把。

    (以前也沒試過。戲也不看,就要買配樂,真變態 )

    3. 看《AM730》的素黑專欄,她的 client 罵男朋友對答像智者,但沒人性﹕

    「最諷刺的是他以為事實比一切都重要,但沒感受到自己的表達欠缺人性。」

    然後素黑說﹕

    「餵給別人知識和事實並不是相處和演通的最高價值,反而反映了情感表達的貧血,容易令人反感,剝削人家自由思想和經驗的空間,更莫說表達愛。」

    不要問我有甚麼對策,因為看完已經無話可說。很傳統的「金星火星」味道。
    如果你不是那種以「獲取知識和傳播知識」為人生目標的人(如區區方某),你無法想像我見到這句話時的「無言以對」(或者俗一點﹕O嘴 )。
    如果道理不能說,那麼唯有不說話了。

    有些類似的事的確在我身上發生過,雖然不是跟女朋友(儘管有位後來是女友)。
    曾經跟「鑽主席」和師妹們去太空館參加比賽,散場後在地鐵站遇上一個「跌左銀包借錢搭車/打電話」的女人。

    方某反應,可以想像,就是不停旁敲側擊「盤」她,甚至建議幫她報警。
    (她竟然沒給我嚇走,還有氣磨下去,這倒出我意料。)
    怎料鑽主席和師妹竟然不顧我反對,自行拿錢給那女人,事後我跟他們辯了一輪。
    他們覺得幫了人就感覺良好,我卻無法接受「被騙」算「幫人」。
    到現在我還是接受不了。(你看事隔那麼久我還記住就知道)

    可以肯定,如果素黑的 client 是我女友,我肯定會跟她鬧翻﹕
    「妳有人性,不過唔用人腦。」

    罔顧知識和事實,不見得「有人性」,更不是甚麼「自由思想」。
    就只是懶得用腦、懶得撐開眼睛而已。
    (P.S. 看倌不用跟我說「問題不是講事實道理,而是態度和應對」。這一點,傻的都知道。)

    (又,我喜歡看素黑的討論,但對她那種神秘主義的氣息,無法接受。)

    後面,竟然就是另一篇女導演專訪,大談港男港女……
    (沒甚麼新鮮,那些論點這裡早已大致說過,只是女士們是否接受,是另一回事。)

  • 又係果句﹕每次去飲,都會令我唔想結婚。
    (或者準確點說,應該係唔想擺酒)

    不喜歡、但不反對別人去「做大戲」。
    不過,無法想像自己變成大戲主角—完全不能接受。

    其實最清楚的是,我根本不適合與人共同生活。
    (那麼我還約她幹啥﹖)

    最奇既係,食左咁多熱氣野,訓覺反而冇咳過。

    -------------

    貼下野先﹕

    1. 恭喜蕭sir得到台灣部落格獎﹗
    (Anti-censorship的友blog)

    2. 英籍教授倡港式英語
    跟蕭sir方向相反。

    3. 如何衡量男友的戀愛能力

    頭段好似講緊我﹖得勒,我知啦。係叫大家睇後面o者。

    很高興見到「第二個她」說不能再相信愛情劇。(當然我不會在她那邊說這番話)
    如果說色情物品荼毒青少年應該被禁的話,按此原則最應該被禁的其實是愛情小說。(跟著似乎是那些富有人家電視劇)
    愛情小說,歷來扭曲廣大女性的愛情觀念,其禍比色情物品更烈。

    看色情物品的人,其實大多還知道並非現實。(所有女人都投懷送抱﹖做人要有點自知之明)
    看愛情小說的人,卻太多把情節當成現實,甚至是理想。

    如果說愛情小說和色情物品都是為了消遣,那沒問題。
    但如果看了愛情小說,就對愛情、對男性產生不切實際的期望﹔
    那就跟看了色情物品,就要求女方跟你在床上照版煮碗演一次一樣。

    世人(尤其婦女團體﹖)只知指稱後者之荒謬悖理,而對前者視而不見。多謝柏拉圖

  • distance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life

    奇事。
    當我錄左三個學生既上網過程(仲差一個),然後將錄音轉過電腦後先發現。

    o係手機裡面錄左幾十分鐘既錄音,o係電腦度只開到頭幾分鐘。
    (係無論轉移與否,都只有幾分鐘。呢個amr格式只有realplayer開到)
    但係用手機開,係可以聽晒的。

    -------------

    我竟然在哈勃望遠鏡眼中,看見秋霜烈日﹕
    ngm200711p12(《國家地理雜誌》2007年11月號)
    (溫暖—《HERO》電影版插曲)(播放完畢)

    -------------

    每次想起她,我就會想起這首歌﹕
    (T恤與咖啡漬—《HERO》插曲)(播放完畢)
    自從這首歌之後,很久沒見(應該也有兩年)。我想是她要跟我保持距離吧﹖
    也對,想得太多會像曾特首一樣,諗壞心腸。

    前幾天和她吃了頓晚飯。
    也許她覺得遲到了不好意思,但我還是不能接受男人讓女人請吃飯。
    就算拙著按原價計,也不可能抵銷整頓飯。(後話﹕可見要靠出書賺錢確實難)
    (二人的距離—《HERO》電影版插曲)(播放完畢)

    不過,最高興的還不是吃飯,而是飯後的閒逛。(看來我已受到老媽的荼毒——儘管我並不太喜歡逛街)
    也許對我來說,邊逛邊閒聊,比面對面說話自在一點吧﹖

    我是否應該買那隻杯送給她當回禮呢﹖
    如果她嫌那裡賣得貴的話,是否可以找到隻便宜一點的﹖(現在我才沒空去雜貨鋪看)

    那麼想乘機慫恿在下行動的「益友」們(不能算損友,姑以名之 ),還是可以省一口氣。
    儘管我心裡是覺得很「溫暖」沒錯,但我們距離太遠(當然不是指身體)。
    而且在下也很清楚,以我的本質,如果再追求另一段感情,也不會有好收場。所以省點事比較好。

    ---

    儘管在文字上,我常常強調性與愛之不可截然二分。
    但內心裡,我經常想,自己究竟想要性還是愛。(這應該歸咎於自小接受的原教旨思想嗎﹖)

    究竟我要的是甚麼﹖當你懶得去愛,懶到一個地步,就會跟無賴沒分別。
    除非,你乾脆絕緣。
    (緣—《大奧》插曲)(播放完畢)

    中文課裡教《論語》,有很著名的「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我卻覺得,仁者見人受苦,豈能不憂﹖智者遇到問題,焉有不惑﹖至於勇者,孔子不也說「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嗎﹖
    我最關心的還是「智」,於是問敬愛的陳老師﹕智者也有不懂的事,怎麼可能不惑呢﹖
    很明顯,陳老師覺得我悟性不夠,所以沒答。

    《狀王宋世傑》曾經有首由秋官主唱的「清風不染」,最後兩句是﹕「學修身,心間開拓天地。容下世上萬變,不出我的掌握。」
    我想我永遠都去不到看得那麼透的境界。
    (透明的世界—《一公升眼淚》插曲)(播放完畢)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這夜在樓下買飯盒,寂寞感襲至,拿起手機播音樂﹕
    (無名氏—電視劇《電車男》插曲)(播放完畢)

    忽然想起「第二個她」說想看星,於是我抬起頭看高樓之間,無星的天空。
    (青衣的天空是沒有星的—至少東邊如是,因為貨櫃碼頭把夜空染紅了)

    腦海裡面,就好像太空館天象廳般,突然變黑了,天空多了很多星星。

    原來這首歌,也很配合星空的。

    -------------

    對於《一擲千金》,我一向都興趣不大(百萬富翁至少還要答對問題)。既然電視開著,也間中看看。
    但今集的女人,真的很「難頂」。

    其難頂在於「膚淺」。一個對千金小姐說「細 number 妳先好開」,剛剛開了三百萬寶箱還問張堅庭「(獎金)會唔會加D﹖」的人,你還可以有甚麼期望﹖

    一個經常說自己以前做得不好的人,但聽其言觀其行,並不覺得她的態度有大轉變,簡直是財迷心竅。
    若然她丈夫在今天生意失敗,她說不定仍然會埋怨他「冇用」、撇下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