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30, 2008

  • books not chosen

    [回望遺珠]

    老媽從信用卡那邊得到一張三聯禮券,快要過期,於是被她拉了去。
    其實,我用三聯金卡的折扣更大(所以最終都沒用那張券),只是一入書局就破財。為自己選了兩本,為學校選了四本﹕

    1. 《戰勝傳染病—傳染病預防及控制手冊》﹕既然衛生防護中心說得那麼誇張(建議學校設立甚麼「感染控制主任」),那就買一本安校旁身吧﹖
    2. 徐剛的《國難—大壩上的中國》﹕多謝李鵬,中國已「騎壩難下」矣。(老實說,一開始時我把他錯認為錢鋼……)
    3. 褚簡寧(Chugani,被戲稱為「煮咖哩」)的《不中不英》,既然有趣又中英對照,應該對學習英文有幫助。買之。(可惜我回家後才發覺拿錯了兩本第二集,明天要回去三聯換本第一集才成)

    ---

    買書談得多,我倒有興趣談談「沒買的書」。有幾本書引起我的興趣,但最終沒買。
    是甚麼因素吸引一個圖書館員﹖又是甚麼令他放棄採購﹖我猜搞出版的朋友也有興趣。
    當然,以下只是個人意見,不代表其他圖書館員。

    1. 《孔子的魅力--重溫孔子聖蹟圖》﹕討論孔子的書總會令我有點興趣,尤其這本有不少插圖,不會顯得「整本都是字」,有希望吸引學生讀。
    書中主要用白話文,文言原文列在頁底作註釋,也是不錯的安排。而且本書亦廣引不同外國文豪、學者對孔子的評價,與一般只有「中國人論孔子」不同,讓讀者認識孔子思想超越國界的本質。(孔子本身就不拘泥於國界和民族的狹隘觀點,他在意的是文化。「夷狄入於中國,則中國之」。中土文化受破壞,他也是不諱言會「禮失求諸野」,甚至自我放逐的人。)

    可惜,當作者討論到孔子和女人的時候,竟然說孔子曰「食色,性也」。
    雖然我不認為那篇討論有問題,也不認為孔子會反對這句話。不過這句說話是告子說的,見《孟子.告子上》(又,如果我是裁判,我會判告子贏孟子 )。
    作者連這也搞錯(儘管這是很常見的錯誤),忽然令我對他的其他說法都感到懷疑……

    陳永明在《原來孔子》中曾說很多人把名言都「老屈」成孔子說的,不單孔子反對的「以德報怨」當成孔子曰(那是老子說的),連西方童子軍的「日行一善」也當孔子說的。

    最近幫朋友審查一批文稿(教西人用中文、講普通話的書),才發現這種胡來已經達到無孔不入的地步,莊子的話、韓愈的話、對聯、西諺……統統可以當成「孔子曰」。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句更妙,文稿說是孔子曰,網上說是老子曰,但我在網上查《道德經》都找不到類似的說話(全篇只有「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一處有「魚」字)。最後還找到百度一個有趣的解答
    儘管竟然有quotation聲稱這是中國諺語,但這句是中國人還是老外說的,我還是不肯定,承認 unknown 好了。)

    不知道這是否應該「賴」成「中共破壞中國文化」的結果。

    難怪我可以在《AM730》見到「孔子曰﹕要讀就讀最好的MBA」的廣告。(我就不會光顧這樣的學校 )

    相比之下,范蠡變成未來人算怪事嗎﹖

    2. 《殯儀》﹕書如其名,介紹殯儀行業。
    讓學生多了解生前死後,本來不錯。尤其本書介紹的殯儀行業情況、殯儀從業員親身講述入行經歷,坊間少見。
    可惜,但凡介紹這一行,好像總要講講「鬼故」,讓從業員講一兩個「靈異故事」才罷休(儘管第一個受訪者已表示從沒「撞見」甚麼東西)。偏偏「靈異」卻是教會學校所忌者。
    更有甚者,書後附彩圖介紹殯儀過程,有「死人相」。為免有學生看完發惡夢,引致家長投訴,我還是收手好了。

    3. 《港女聖經》、《港男筆記》﹕刁民葉一知大作,今日終於一見。
    內容其實很有趣,直指「港女港男互相影響/定義」尤為的論。(簡單點說﹕沒有港女則沒有港男,反之沒有港男亦沒有港女)
    刁民更有一說﹕港女說港男沒文化,但如果有個男生愛看書、不愛打機、只愛逛博物館,港女會否看得上眼﹖(哎…………其實不關我事啦,我才不期望被「港女」看上呢 。)
    我覺得通識教「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其實這兩本書也可以提供一些例子,作討論很有幫助。

    又一可惜,用字略「粗」,不符合我為圖書館買書的標準,所以放棄了。
    (我覺得個人看沒問題—雖然我沒買。就正如情色版爭議的立場一樣﹕個人看沒問題,不代表作教材也適合。用語活潑沒問題,但「X」、「雞巴」之類都搬上台,拿來推介給學生讀似乎不太好。)

Comments (9)

  • 《不中不英》是好書,可是對中學生來說,主題似乎有點悶 (有多少學生喜歡看時事評論?),而某些主題更好像有點「過時」。另外,作者在文中引了很多典故,我讀起來也覺得吃力,更何況是方老師的學生?

    要給中學生買英語學習叢書,不妨到樂文找,台灣出的看餐單學英語、新聞英語等,質素不錯。

    本地的,應該買姚普光先生的影視英語系列。可惜明窗替董橋先生出版的「英華沉浮錄」好像已絕版,不然那一套肯定是首選。

    尚書房有很多英語學習叢書連CD,價錢商宜,我買了不少。不過,翻譯部分我沒仔細看過,怕也好不到哪裡去~

    (PS. 你不愛打機?騙誰?)

  • 《不中不英》我手上也有一本,但不知道是第一集還是第二集。這本書相當不錯,英文也不算太難明(個人認為Economist那類是天書,相比之下這本似乎好些),加上有解說,的確不錯。

    港男港女的問題現在香港似乎已經講厭了,我只覺得,愛情這回事,到頭來你條件多好,也屬虛妄。

  • 離職前帶學生逛書店,學生挑了《殯儀》。及後聽接手的老師說,該書在新書展覽期間很受學生歡迎,預約擁躍。你可再考慮是否購入該書...

  • @Alan - 我就是知道學生會有興趣,才會考慮買。

    @chestnut_girl - 高班應該合用的。

    我很少打機的。

  • 1) 很少跟不愛是兩回事。

    2) 《不中不英》的作者,評論文章寫得很好,再加上陶傑的點評,相得益彰。若學生肯用心讀,英文一定有長進。

    3) 《經濟學人》未到天書級數 (看我也能讀便知道 :p),但故意選用一些艱深的字,卻教人氣餒。若那算是雜誌風格,我就無話可說了。

  • @chestnut_girl - 總得用些深字彰顯報格?

  • 「煮咖喱」兄(南早人都這樣稱呼他)有一篇他沒有認頭,但應該也是他手筆的大作,就是踢老董做黨委書記那篇社論。若非南早版權所限,查實應該也收錄在不中不英之中,那篇是香港傳媒玩膠的經典之作。

  • 以理服人,才能稱得上有報格。靠賣弄深字,要不得。

    不過,批評歸批評,我還是喜歡看《經濟學人》,它比 Time 或 Newsweek 好多了。

  • @chestnut_girl - I like Time a lot, finding it very entertaining.  However, I haven't got any positive impression towards Newsweek, too too too boring!!!  Asiaweek is not much better.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