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19, 2010

  • Evolution: the remarkable history of a scientific theory

    雀鳥、果蠅與上帝﹕演化論的歷史》Edward J. Larson,新店﹕左岸,2005

    本書並不旨在講解達爾文的演化理論,而在於「演化論的歷史」。不過也沒像達爾文《物種起源》中追溯得那麼久遠,只是由居維葉開始談(科學地探討物種和演化是文藝復興後才開始),然後是達爾文的理論和學界的不同看法、社會上的傳播和誤用、基督教教派的反撲、現代綜合理論和之後的若干發展。

    作者的專長在歷史和法學而非科學,作者對歷史上各種思想流派的競爭更有興趣,所以如果你需要學演化的話不應靠本書(有更多合用的)。如果你學了演化之後想知道更多歷史上的發展,這本書便適合。

    為了擺一個「中立」的模樣,作者的用詞有時也很奇怪。某些內文的說法彷彿說達爾文學說失敗了而其他學說(甚至創造論)勝利了,但另一些篇章裡他卻明確表示達爾文學說、演化理論是得到學界共識認同的正確解釋。這種前後不一的態度令人疑惑。說不定就是像曾兄般這類非科學人欲置身事外者,要說服別人「我是中立的」而擺出的共同態度。

    當歷史書看倒算有趣的。

    (後話﹕略欠校對。)

    ---

    筆記,或挑骨頭﹕

    p.9 推薦序二 「亞里斯多德腳下踩著一級階梯,他稱之為『scala naturae』」

    亞里斯多德說拉丁文﹖
    反正都是翻譯,不如寫成「他稱之為『自然的階梯』(scala naturae)」好了。

    p.12 「遲至一九零零年孟德爾建立的遺傳學原理,才被研究者從塵封遺忘中翻出來」

    其實孟德爾的研究跟達爾文是同期的。

    p.23 譯者序 「來越好」應為「越來越好」

    p.33 前言 「廣義的『自然研究者』(naturalist)身分」

    在科學史著作中,naturalist通常會譯為「博物學家」。

    p.53 「他確信某些物種已經?種」應為「絕種」

    p.68 「雖然這些『世』與其中的『紀』」

    這裡的「世」應為「代」。(見維基地質年代條目)

    p.69 「因為牠們已經不再適應新環」應為「新環境」

    p.71 「不同形式的有機體雖然在不同的時登上梯子」應為「時候」

    p.73 「英國基督教災難論者擁有重要的聯盟者」

    「聯盟者」應譯為「盟友」才通順,而我通常見到「catastrophism」的譯法是「災變論

    p.75 「具有相同五趾狀的骨結構」應為「骨骼」

    p.93 「Galapagos Islands」除了「加拉巴哥群島」還會譯成「加拉帕哥群島」。

    p.103 「效用主義(utilitarianism)」通常會譯成「功利主義」,當然後者在中文裡沾了貶義,所以有人譯成「效用主義」。

    p.108 《論根據天擇的物種起源,或者在生存奮鬥中具有優勢物種的留存》

    這裡把「race」(族群)譯成「物種」是不準確的,因為達爾文說的是種內競爭而非物種間競爭。譯成「適種留存」會比較簡單。

    p.108 「保有他在該世的(演化思想)先驅地位」應為「世紀」

    p.114 「繼者」應為「繼承者」

    p.115 「雖然已有正式編制的自然研究者隨船同行」

    據古爾德的說法,當時英國海軍的慣例就是以隨船醫生(稱surgeon,正如香港殖民地早期的醫務主管稱為「colonial surgeon」—殖民地醫官,相當於今日的衛生署長)兼任博物學家。不知作者是否想說其實另外還有一個編制的博物學家﹖

    p.117-118 「所以達爾文大多是在堂村家中進行實驗」

    Down這條村在中文通常譯成「唐村」,正如他那間屋(Down house)稱「唐屋」

    p.126-127 「對那些相信自然神學的人來說,隨機出現的有利變異與殘酷的天擇這樣的推論,代表了達爾文主義根本的挑戰。如果自然反映了它創造者的特質,那麼一個達爾文式的世界裡,上帝的行為必然是隨機與殘酷的。為了逃脫這個推論的黑暗面,只能選擇若不是拒絕自然神學,也就是拒絕上帝,不然就是拒絕達爾文主義。」

    其實這才是反對達爾文式演化的重點。

    p.128 「牛津英國國教主教韋伯弗斯(Samuel Wilberforce)」

    這譯法十足十「大陸式」翻譯,李逆熵在《人類大追蹤》中譯作「威爾伯福」。

    p.128 「這個人不擅自珍惜自己的天賦與權力」中「擅自」兩字應刪去。

    p.130 「赫胥黎……問,『博愛主義者或聖人會放棄他們過高貴生活的努力嗎﹖只是因為單純的人類本性研究顯示出,所有自私的情慾與爭鬥的嗜好在基礎上與四腳獸相同。或者,母愛是無價值的嗎﹖只因為母雞也會顯露出來。又或者忠誠是卑賤的﹖只因為狗也擁有這種特性。』」

    p.141 「在擔心自己是最一位訪客的費斯克之後」應為「最後一位」

    p.143 「首先,他們有意識地設法減少對達爾文主義的公開辯論,同時系統地鼓勵以提昇生物學家採用演化路數研究的興趣。透過一個志趣相投知識分子所組成的秘密團體『X俱樂部』,赫胥黎和他的朋友順利取得許多英國一流科學學會的領導權,同時安排支持者取得著名大學或博物館的職務,並影響科學期刊的編輯方針。一八六九年,他們創立了《自然》期刊,作為科學自然主義的代言,並毫不顧忌地在期刊上提倡達爾文主義。」

    這種陰謀論式的調子未免太過分。試問要鼓勵其他學者採用演化觀點作研究,又怎可能不導致公開辯論﹖這說法分明是自相矛盾。
    而且,科學家找志同道合的同事一起推銷自己學派的思想是常有之事,爭取公開職務更是自然。只要不是造假和惡意打壓其他學派的發表機會就不是問題。既然《自然》是自己辦的,「毫不顧忌」又有何問題﹖按作者的口吻,科學家推銷自家的想法彷彿是不恰當的。

    p.144 「海克爾……以他自己的偽達爾文演化理論作為撞頭槌,向主導德國生物學的形上唯心論的堡壘進攻」

    既稱之為「偽」,甚麼為之「真」﹖我想看看作者如何論證海克爾所持的是「偽達爾文理論」。

    p.155 「凱爾文爵士(Lord Kelvin)」

    「Lord」不只是「爵士」(Sir)那麼簡單了,應譯為「勳爵/勛爵」

    p.159 「化石紀錄明顯持續的跳躍或不連續性,強化了赫胥黎跳躍論(saltation)的立場,主張演化以巨大突變的跳躍方式進行,而不是達爾文主義所稱的逐漸累積增加的過程。」

    這是所謂的「間斷平衡」理論,不過其實突變還是逐漸累積的,「跳躍」只是在地質時間的角度上才成立。(一千年或一萬年在地質上只不過是一剎那,但對生物而言已有千百代。)
    這理論很容易被誤會為支持「災變論」,但其實古生物和地質學的基礎還是漸變論,只是過去矯枉過正,現在重新接受有部分突發災難的影響。

    p.160 「阿蓋爾公爵(Duke of Argyll)」如果在香港會否譯成「亞皆老公爵」﹖(一笑)
    (雖然亞皆老街是 Argyle Street 而非 Argyll)

    p.163「同意丹涅特對達爾文天擇理論的診斷」中的「持」字應屬多餘。

    p.180 「最?得注意的是他辛勤工作了四年之後所找到的東西」應為「最值得注意……」

    p.185 「從一九九零年代開始,古生物學者發現更早的原始人化石,分屬於『地猿屬』(Ardipithecus)、『原初人屬』(Orrorin)與『撒海爾人屬』(Sahelanthropus),其中最古老的大約有七百萬年之久。所有這些原始人都應該是直立行走,而且沒有一種被視為人與猿的共同祖先。這個共同祖先可能還要回溯至更早的時期。」

    人與黑猩猩祖先分開的時間上,古生物學家跟分子生物學家還有分歧。基因比對認為是六百萬年前(以前的數字,現在又有點不同,不過大體上都沒考古學家認為的那麼久)。

    p.198 「許多修道士都在地區學校教學」,可直接稱為「修士」

    p.200 「在那時候,豌豆被視為特例,能以某種特殊的方式將性狀傳遞給後代,所以孟德爾才會選擇以此作為實驗植物。」

    讀生物時,老師好像說他是「幸運」地用了豌豆。如果按這裡看就不見得了。

    p.202 「奧古斯丁教友會」應為「修會」

    p.214 「高爾頓……首倡以指紋鑑定個人身份。」

    看來他不知道中國人在秦朝已經用指紋查案,但譯者應該知道吧﹖

    p.219 「無論是高爾頓一八六九年的《遺傳的天才》或道格戴爾一八七七年的《朱克家族﹕一個犯罪、貧窮、疾病與遺傳的故事》都沒有積極要求針對可見的社會疾病施以優生治療,因為那時的科學還未承認它的合法性。」

    p.221 「達爾文主義僅僅是西方逐漸普遍的西方思想形式,即接受人與人以及人群與人群之間的競爭在社會上是有利的這種想法,邏輯發展之下的其中一種形式而已。在一七零零年代末期,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論證經濟進步依賴個人競爭。他對自然和諧的人類互動深具信心,因此他懷抱著所有人都能從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中獲得利益的希望。」

    我其實有點懷疑亞當史密斯的「自由放任」是否我們現在的那種。亞當史密斯固然認為政府應該盡量少干預自由市場的運作,但他同時對商人不信任,在國富論中明言政府不能隨便接受商人的意見。不像我們(不只香港)現在的制度,往往向商家傾斜(香港的功能組別和選舉委員會只是最明顯、最惡劣的例子),任由商人予取予攜。當我們任由個別商人坐大了,他們富可敵國後往往就會令政府向他們進一步傾斜、服務他們的利益。
    現在的做法,與其說是自由市場,不如說是另類的重商主義,以自由市場作包裝。

    p.227 「美國演化動物學家凱拉克(Vernon Kellogg)」,也許譯作「家樂」更生動吧。

    p.229 「美國腦科學協會的一個調查委員會」應為「特別調查委員會」。

    p.268 「遺傳學者承認多基因互動會影響性」應為「影響性狀」。
    (「性徵」是性別的外徵,「性狀」是指生物的某些特徵,英文 character / trait 的翻譯。)

    p.276 「辛普森……注意到『遺傳漂變』以及小族群其他形式的快速演化,都能導致巨大改變,產生沒有來得急留下任何可供辨認的化石證據。」應為「來得及」

    p.277 圖10-3 「爾」應為「麥爾」,台灣書刊一向都這樣譯。

    p.316 「從華士一直到拉克」應為「華萊士」。「拉克」是誰﹖克拉克﹖(書中譯完克里克)

    p.321 「杜布然斯基以前的學生以及威爾森的同事路翁廷領導對社會生物學的科學攻擊。另一位著名的哈佛演化學者,擁有大批讀者的古生物學者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也加入攻擊的行列。他們兩位承認遺傳決定論違反他們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也違反杜布然斯基的基督教信仰,但是他們將批評聚焦於威爾森的科學。」

    你肯定古爾德有「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我很懷疑。

    p.324 「相對於無性的有性生殖必須消耗大量的生物成本」應為「相對於無性生殖,有性生殖……」

    p.324「或許漢米爾頓提供了最具說服力(雖然還不被普遍接受)的理由,說明為何有性生殖在物種產生新後代的方式中佔優勢」

    有性生殖的演化解釋中,這應該算是很有力的理由吧﹖「不被普遍接受」是指現在還是如此嗎﹖

    p.325 「漢米爾頓在一九八八年一篇與同事共同發表的文中解釋道」

    原來紅后理論的歷史也不那麼久。

    p.326 「古爾德的觀點勇敢地反抗蘊含在現代新達爾文思想中的進步主義」

    奇就奇在,有哪門達爾文思想是提倡「進步主義」的呢﹖那是拉馬克主義吧。

    p.329 「賴特以輕視的語氣稱古爾德為『意外的創造論者』(the accidental creationist),即使古爾德一直主張他對演化唯物論的信念。」

    這根本只是學者之間文人相輕的口舌之爭,真正的創造論者正好利用這些口水花來混淆視聽。

Comments (4)

  • 有很多「這現象是那人最先發現」的說法可能言過其實,正如牛頓之前已有很多人研究類似萬有引力的概念,也正如豌豆的事可能當年已為人所知。

  • > 其實孟德爾的研究跟達爾文是同期的。

    雖然說孟德爾與達爾文是同期的沒錯,不過孟德爾的基因遺傳學說的確是要去到1900年代才得到學術界認同。

  • @beanchung - 學術界的確有很多東西都可以追溯到悠久的歷史,很少有前所未有、破天荒的最新概念。

    @Casaire - 是焉。但他的研究當然根本沒受人注意,好像甚至沒人去駁斥他。如果當時孟德爾的研究被廣傳,以達爾文的性格應該會去探討一下才是,這樣說不定他會對自然選擇更有自信。

  • 最近從 進化論/進化心理學/生物學歷史 得到不少對人生世事的啟發。
    大概就是什麼理性語言知識道德倫理統統都是廢話。
    競爭是激烈的。
    很虛無主義,從來就不覺得母愛有什麼崇高偉大。愛情也不存在(可以自行建構)。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