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7, 2008

  • Zoo: A history of Zoological Gardens in the West

    先寫一本比較易的。

    動物園的歷史》(Zoo: A history of Zoological Gardens in the West),Eric Baratay, Elisabeth Hardouin-Fugier,台中﹕好讀,2007

    在書店的特價攤拾來(儘管特價也不見得便宜)。本來打算買回學校,但發現書店錯把這本書放進我買來「自奉」的單子裡。為免要交兩張單(而第二張單只有這本書),而且也不知道這本書會不會受歡迎,所以乾脆留給自己看了。

    相對於平日所看的譯作,本書比較奇特。因為這本書是法國人寫的,所以較多用歐陸例子(英美作品的討論當然以英美為主),而且配合很多不同時期的畫作和照片反映歷史中的動物園。
    法國作者的批判亦很強,直指動物園一向都是人類剝削自然的其中一環。直到現今(至少是成書的1993年),動物園中動物的死亡率仍然高企。與一般民眾的想像相反,生活在動物園的大多數動物不比活在野外的幸福,甚至絕非更長壽。而虐待大象的,也不只香港人。

    不足之處,就是又像以往提及,找了不適合的譯者。本書譯者是金融界人士,以往的譯作亦多是財經作品,找他們譯科學作品本來就有畫虎不成反類犬之虞。更大的問題是,我懷疑這人是內地人,需知道內地的專有名詞翻譯,那套「規範」的品味實在令人不忍卒睹。於是令這本書的譯文亦蒙上陰影。(但本書版權頁沒提及是否來自內地出版社的譯本)
    而且,本書是基於英文版(2002年)翻譯的,而不是直接譯自法文版(所以遲了十年才譯中文版)。難以排除出現以訛傳訛的可能。

    -------------

    筆記,或挑骨頭﹕

    p.15 「薩克森帝國選侯於1554年開始在德累斯頓飼養獅子、熊、山貓和其他動物」

    對於德意志地區有權選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諸侯,中文有個慣用譯詞,叫「選帝侯」。

    p.33 「丹麥國王克利斯蒂安四世在他的宮殿裡展示了被捕獲的格林蘭人。」

    甚麼是「格林蘭」人﹖格陵蘭

    p.34 「它們大量存在於荷蘭、英格蘭、法國和義大利,但苦於百年戰爭的蹂躪,日耳曼領土上直到十七世紀後期私人花園仍罕見。」

    究竟在法國開打的百年戰爭怎麼會蹂躪了日耳曼﹖

    p.46 「路易十四把這種執著提升到了政府規範的高度」

    很明顯譯者把句子的突兀程度提升到黨八股的高度。

    p.71 「在奧屬荷蘭和荷蘭聯邦於1795年橫遭侵略之後」

    我只知道比利時曾經是西班牙管轄的,但原來真的有奧屬荷蘭這回事(南尼德蘭)。

    p.73 「人們認為它孕生於一種充足而又變化不定的能量,而這種能量在有機生命的多樣化(因此需要多種性、野生性和無序性)中得到了最好的表達。」

    我想「充足」應為「充沛」。
    又,由於沒有原文對照,無法理解為何「多種性」和「多樣性」有何分別。

    p.88 「在1817年的倫敦……斯坦福德.拉弗爾斯、爪哇副總督和一個業餘博物學家說服皇家學會的博物學家們參與了一個動物學團體的創辦。」

    不試讀成英文我根本看不出「斯坦福德.拉弗爾斯」是誰。
    這應該是新加坡的開埠者。人家有個正式中文譯名叫「萊佛士」,不要亂改名。

    p.92 「除了巴黎植物園的例子,地方政府從不直接參與這種動物公園的開發……法國可謂一個例外,它有一個大型國家動物公園和內陸地區的三個小型動物園……這也是法國集權官僚政治的一個反應。」

    反應﹖

    p.93 「1835年開放於布里斯托爾的一家動物公園甚至更明顯地體現了現代化趨勢」

    這城市不是叫「布里斯托」嗎﹖「爾」來幹甚﹖(原來內地譯名真的多此一「爾」)
    (又,更通順的寫法應該是「1835年於布里斯托開放的一家動物公園……」)

    p.97 「……當建在市郊時,它們能加速甚至直接促成周邊地區向貴族和中產階級住宅區的轉變——這些人越來越難容忍城市中的社會混亂和烏煙瘴氣。」

    (連公園對地產的影響也談到了,正在討論「公共空間」的香港人值得想想。)

    p.125 「1824年,駐印度的拉弗爾斯想要將他收藏的……」

    也是 Raffles (萊佛士)吧﹖

    p.126 「十三世德比伯爵愛德華.史密斯.斯坦利曾試圖將僧伽羅(斯里蘭卡的古代名稱)動物引入英格蘭」

    僧伽羅不是民族名來嗎﹖(不過原來作者是對的)

    p.127 「英國人還分別從布林戰爭末期和1903年在普利托里亞和約翰尼斯堡建造了動物公園。」

    我真的沒聽過甚麼叫布林戰爭,我只知道布匿戰爭和波耳戰爭。
    但原來這也不是沒人用的譯名,從網上資料可知,這原來是指第二次波耳戰爭
    可是看來看去(包括看英文維基),我也不明白為何可以譯成「布林」……

    p.133 「達爾文主義者的目標便是揭示動物與人類在心智狀態上的一致性,借此證明兩者存在姻親關係的可能性。」

    姻親關係﹖
    親緣關係和姻親是兩回事喔﹗我不介意認一隻猩猩為祖先,但我沒興趣跟牠「對親家」。
    (提示﹕所謂「認猩猩為祖先」其實也不關達爾文的事,他頂多告訴你,人類和猩猩有同一祖先而已。)

    p.135 「從十八世紀一直到二十世紀早期,動物學一直有兩大目標﹕野生動物的詳錄與分類。像現代早期的動物園一樣,動物公園也為這兩個目標的實現做出了貢獻。」
    p.136 「總而言之,動物公園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並沒有變成羽翼豐滿的實驗室。事實上,它們不過是附屬物,不過是在維護著等待人們利用的生物保護區(所以學者們才對動物的高死亡率漠不關心),因為它們並沒有在實驗室研究和野外研究之間找到自己的合理空間。」

    p.150-151 「根據盧瓦澤爾所說,二十世紀初的柏林動物園在夏日的每一天都能吸引八千名遊客,這相當於在連續十二個小時內每分鐘入園一百一十一人,似乎不符合現實狀況。」

    如果真是「每分鐘一百一十一人」,那真是不太符合現實。但如果前面的「一日八千」沒錯的話,那只是等於(開園十二小時計)每分鐘11.1人入場,那就沒甚麼出奇了。(大概只不過是每六秒一人而已)
    所以有可能是﹕
    1. 譯者沒譯錯,作者計錯數,所以覺得誇張。
    2. 作者沒錯,譯者把八萬寫成八千。所以真的誇張。
    3. 作者沒錯,譯者把十一點一寫成一百一十一。(但作者連每分鐘11.1人入場都覺得誇張,這作者真的很誇張)

    p.154 「雨果比較野獸和觀賞野獸的孩子們,思索了這次天真與兇殘的會面」

    究竟誰是天真、誰是兇殘﹖(如果放在「野獸」後面的「孩子」是天真,為何後句的「天真」會在「兇殘」之前﹖)

    p.179 「儘管這種認為在達爾文主義如日中天的十九世紀後期遭受了一些學者的質疑」

    我懷疑作者口中的「達爾文主義」其實是「社會達爾文主義」。
    雖然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後,學界就接受了「演化」的觀念,但畢竟直到遺傳學帶來現代綜合理論(即新達爾文主義)前,達爾文的天擇理論仍然未受學界普遍認同。

    (一個常見的誤解是達爾文提倡「弱肉強食」。其實從天擇的眼光看來,獅子豺狼和被吃的牛羊是同樣成功的。如果後者真是「弱」於適應的話,早就被吃到絕種了。)

    p.193 「在英格蘭,反虐待動物學會的角色類似於法國的SPA」

    我想譯者不知道香港的 RSPCA 曾被譯成「防止虐畜會」。(SPCA另一譯名﹕防止虐待動物協會)

    p.214 「一部溫森斯動物園遊園指南上說,這個現代化動物園中的肆意破壞行為遠少於巴黎植物園,因為它已經改變了動物的地位和遊客的行為。被豢養的動物會遭人貶低和嘲笑,而半自由放養的動物可以保住尊嚴,激起遊客的盎然興致。」

    虐待人類的行為,是否也是類似﹖

    p.223 「這部大獲成功的著作批評了經常導致動物死亡的走私、監禁、展覽、活動受限和過分擁擠等現象。」

    擁擠是正確的,我幾乎以為是踴躍的「踴」。

    p.227 「在德國(1912年有二十家,1965年連民主德國在內共有四十五家)」

    譯者是內地人的證據﹕只有在共產國家受教育的人,才會把東德稱為「民主德國」。
    這個名稱簡直是諷刺。
    這也是出版社校對不嚴的實例。(我不是說不能用「民主德國」,而是台灣出版社應該認為懂得改成「東德」。)

    p.229 「……伊比利亞美洲國家動物公園聯合會……」

    伊比利亞美洲﹖我只聽過拉丁美洲,但原來真的有伊比利美洲這回事,兩者幾乎完全等同。
    (我差點以為是「非洲英聯邦古巴」)

    p.244 「施羅德被哈根貝克派往歐洲,後來成了底特律的……」

    是「美洲」吧﹖

    p.259 「1930年後不久,德裔瑞士動物學家H.埃迪格(H. Hediger)在新英格蘭開始了爬蟲學研究生涯」

    很奇怪的是,這本書一直都只會寫「爬行動物」(這是「爬蟲類」的正式學名,需知牠們不是蟲)。
    (又,這本書很少會附上原名,更加上內地的突兀譯名,令人讀得更辛苦)

    p.265 「廣袤的非陸曠野上有自由漫步的鴕鳥和犀牛」

    「非陸」難道是「非洲大陸」的縮寫﹖

    p.265-266 「探險公園的管理者在動物更新的問題上受到了比動物園還要嚴格的限制﹕超過十歲的貓科動物不再適合展出……經常與遊客接觸的猴子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變越兇,因此必須頻繁更換。」

    令我想起馬騮山上的猴子。
    為何會越變越兇呢﹖

    p.267 「『以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為基礎』的動物園證實了達爾文學說和巴甫洛夫理論。」

    又達爾文﹖﹗蘇聯不是捧李森科的嗎﹖

    p.272 「但約有61%的鳥類、41%的哺乳動物和近乎100%的爬行動物很難甚至無法在動物園中繁殖。某些動物的過度性慾反映了煩躁和社會秩序的喪失所導致的行為失常。……除此之外,交配過早現象也越來越普遍。」
    p.273 「許多豢養動物會患上精神病早已經不是祕密……動物園動物的跳躍、猛撲、致禮、無目的地踩踏道路等模式化動作頻繁到了足以令肢翼變形的程度……(在1989年,動物將76%的時間用在了模式化動作上,1992年為67%)。有學者指出這些消遣行為對任何受到限制的生物來說都很常見,或許能促進荷爾蒙分泌,緩解動物的焦慮。」

    有沒有想起人類﹖
    難怪裡面經常提及另一本書﹕《人類動物園》。

    我們在看動物園裡的動物,但經常忘記拿一塊鏡看看自己。

Comments (14)

  • 1) 等睇你篇文等到我好眼瞓 zzz
    2) 提起動物園,我只會想到幼稚園教科書中的 z for zoo,而香港是沒有動物園的!
    3) 筆記中所引的原文大多生硬,讀得很辛苦吧?
    4) 關於是否附原文,因為譯者用了音譯,所以只要查對照表,便可以把原文拼出來,不用在書中列出,省位 :p
    5) 近年不知是否因資源問題,台版書的校對我覺得差了很多。另外我弄不懂,為何會委托金融界人士來翻譯此書......
    6) 兩句唔明:
    又,由於沒有原文對照,無法理解為何「多種性」和「多樣性」有何分別。(「多樣性」較常見吧?)
    我不是說不能用「民主德國」,而是台灣出版社認為懂得改成「東德」。(應該?)
    7) 我有興趣看《人類動物園》^^
    謝謝介紹!

  • 哎呀,《人類動物園》全都變了參考書,不能外借 :(

  • @栗姐 - 2. 香港有。以前荔園算,現在的海洋公園也是。動植物公園和嘉道理農場也是。

    3. 讀內地書難免,現在連讀台版書也難免。
    4. 總不能真的全都對出來吧﹖
    5. 上次也找個讀文科的譯科普書,妳問我我問邊個﹖
    不知是否資源問題,前幾個月的《科學人》也屢見別字,我幾乎想投訴。(但上個月那本又似乎沒見到別字了)
    6. thanks!
    7. 這是本舊書了,而且內文也有譁眾取寵之嫌(李逆熵提及過)。但是把人類當禽獸分析,這本書大概開風氣之先。(所以當年被衛道人士視為眼中釘)

  • 2. 有問題:荔園和海洋公園是 amusement park,動植物公園是 zoological and botanical garden,農場是 farm,所以不能拿來當作 zoo 的例子?司書伽俐略,這是我一直以來解不開的謎團,有何高見?
    4. 快了快了 :p
    5. 我惟一想到的解釋,是讀理科嘅人文筆大多不好,所以要找非理科人來譯科普書。(更顯得你難能可貴囉~~~)
    你這樣寫,讓我想起《「挑」花扇》......
    7. 你愈講我愈想睇耶 :<

  • 方潤大大,最近我寫了篇批評文少的文章,請你來參考一下。不過請不要洩漏給陳凱文知道,我不想自己的blog被炸。

    http://boyangu.wordpress.com/2008/12/09/fuck_chan/

  • @newhist - 如果你怕他炸的話,你似乎不知道一響佢個朵佢就會找到。我上次寫文時以他為例,他也以為我想擺佢上台嘈。

    或者具體點說吧,你對他的那篇批評,細節(某些詞語或論據)不大同意,但大體上同意。他把獨立思考也當洗腦,有強辭奪理之嫌。
    (不過,他喜歡四處「窒人」,當然也有希望得到認同之心,但說成強迫或洗腦,似乎太過了。)

    不過反過來說,你是否又要用同樣粗俗的言詞去罵他呢﹖他要是有不對,指出來就是了。既然你說你要對其他人指出他的不是,那麼用這種語氣,又別人接受你的看法又有甚麼幫助﹖

    怨怨相報何時了﹖

    「在喧鬧和紛亂的年代裏,卻只有理性的成果可以流傳下來。」—愛因斯坦

  • @栗姐 - 2. 沒關係啦,書裡的不是全叫 zoo。

    5. 若是如此,以前見到那些沒別字的科普書,是誰寫的﹖

  • 蟲唔淨係昆蟲,爬蟲都係蟲。蟲=昆蟲只不過係近代嘅事。虫本來就係條蛇。

    有歐陸,叫非陸都不奇怪。

  • @ruby_omnibus - 「蟲」的本義當然不只是昆蟲,但為免誤會改為「爬行動物」也是好的。(儘管我口頭仍是用「爬蟲」)

    歐陸是跟英倫三島相對的,非陸是跟佛德角還是馬達加斯加相對而言﹖

  • 2. 那你即是認同,動物園較 zoo 廣義?
    5. 都係果句:從前有筆直請校對,而且編輯的學養較高,做事較認真。

  • @fongyun - 

    中文科敎嘅字,都只係好大概,學生同敎師都不求甚解。蛇蟹蠍點解係虫部,課程唔會有。如果「小學」基本嘢敎清楚,本來就唔會無乜嘢誤會。(訓讀,認字此類舊時都叫做小學)老實講,爬行動物,比爬蟲更加唔準確。世上除咗游、浮、飛、飄,差唔多所有動物都係爬,只有人同少數靈長類係用兩腳行。

    大州最主要部份叫陸,其餘係島。

  • @栗姐 - zoo 是 zoological garden 的簡稱,直譯是動物園,但書裡面也提及很多不是 zoo/動物園的東西。

    @ruby_omnibus - 我讀小學果陣都冇訓詁啦下話……老實講我都唔知虫部意思是甚麼……

  • @fongyun - 

    今日學校當然唔會敎小學啦。敎育當局認為過時嘛。之但係,唔學呢啲基礎,連字都唔識解,可見一代一代,中文水準越來越見限。

  • I just realized that we are always 搭錯線, so let's end our conversation here.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