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14, 2008

  • official dressing

    [官服]

    上次討論過清朝補子,今次不如討論其他事。

    秀才愛上兵》分明就是《秀才遇著兵》翻炒,只是主角換了人。很多網友都喜歡後者多於前者。
    不討論主角孰優孰劣。我只覺得,《遇著兵》還算是「讀過書」的作品,編劇很明顯找了一些書本引述的東西加進戲中(例如六房書吏、清官如何應付貪官之類),這些在以前的古裝劇都沒提及過。但《愛上兵》卻只變成一套古裝片,再沒有甚麼新元素。(農官/護農這種稱謂更是離奇的可以,聽也沒聽過。)

    很明顯,《遇著兵》以明朝為背景,《愛上兵》應當一樣(網頁沒說明,但連縣名也一樣)。
    我們就討論一下劇中各人的服飾吧﹖



    (所有照片來自無線電視台網頁)

    (題外話﹕可不可以別那麼懶,造一塊「良材縣衙」的招牌很貴嗎﹖
    哪會有衙門就掛著「衙門」兩個字的﹖但我看電視十幾年都是如此。)

    官員﹕

    大概是因為「滿朝朱紫貴」這句話,所以劇中的官員,清一色紅袍。(除了馬俊偉飾演「農官」時穿藍袍外,突出他是個卑微的官員。)
    問題是,戲裡的官都在地方,根本不需要上朝。那又何需朱紫之貴﹖

    戲劇通常對官服沒分辨,但官服其實也分很多種。我們不討論當成禮服的「朝服」,就只看平日穿著的「公服/品服」好了。
    明朝知縣和巡按(監察御史)同為七品。但按照記載,品服的顏色為﹕

    「一品至四品,緋袍﹔五品至七品,青袍﹔八品、九品,綠袍。」—王圻《續文獻通考》

    「緋」即大紅,「青」即藍。所以劇中無論知縣或巡按,應該穿青袍才是。(亦即是說,劇中馬俊偉的藍袍,反而比較接近正確答案。)
    虛構的「農官」一職,應是州縣的佐雜官,估計九品,該穿綠袍。

    又,有沒有留意各官員的官服上都有一件薄得透光的袍﹖

    「近歲京師士人朝服乘馬,以黲衣(淺清黑色的衣服)蒙之,謂之『涼衫』,亦古之遺法也。」—《夢溪筆談》卷二(引自《到衙門上班去》)

    但這是為免弄污朝服的措施(朝服比較精細,弄污弄破了較難修補),至於穿日常官服是否也要這樣做,就不得而知了。

    (今次不再討論補子了,留給你自己去看吧。不過巡按那件袍的補子,怎樣看都像是一品的仙鶴。)

    師爺﹕

    師爺沒有公職,只是官員聘請協助處理公務的顧問,所以沒有特別衣著,跟普通讀書人一樣。

    書吏﹕

    「書吏」的角色只在《遇著兵》中出現過。憑記憶劇中穿灰衣,但書中記載書吏穿的是黑色長衫,頭戴一頂「前仰後俯方頂的帽子,兩旁還伸出一對小翅」(引自《衙門開幕》)。

    書吏是衙門的辦事人員,類似現在政府部門的文書主任。(他們是主管,還有手下的)
    俗語有「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官經常被調動(而且規定不得在本鄉任職),但吏卻是本地人,而且永久在同一衙門工作。所以,書吏比官員更熟悉當地情況(《遇著兵》有這情節),官員請師爺往往是為了監督書吏工作,不讓書吏欺瞞自己。

    衙役﹕

    衙役即衙門的「工人」,有很多種,主要有「三班衙役」﹕站班皂隸、捕班快手(即捕快)、壯班民壯。(除三班衙役外,尚有獄卒、仵作、甚至其他雜務人員,例如轎夫等都屬「衙役」。)
    最奇怪的是,衙門既要靠這些人辦事,又要賤視他們。除了少數類別的衙役外,大部分衙役都被視為賤役,任職的人即為賤民,子孫想考科舉也不成。
    以下按照《衙門開幕》的描述介紹。

    「民壯」其實只是找些平民負責替衙門看守、維持治安,穿著一件胸前有「某州/縣民壯」的短上衣而已。劇中沒有提及。

    「皂隸」就在左上角第一幅照片右側。即是平時看戲在堂上喊「威武」、打大板、官員出門時在身旁當護衛的那些人。
    根據記載,明朝皂隸的服飾包括一頂四方形、前高後低的「皂樣巾」(帽)、帽上插一條羽毛,穿黑袍(後來改為皂青色)。有一條紅腰帶(亦可以掛肩上當包袱),腰間有塊腰牌(身份證明)。
    皂隸站堂時手持竹板,隨官員出外時手持桐棍。桐棍是一頭黑、一頭紅、一頭方、一頭圓的,俗稱「水火棍」。
    到清朝,皂隸的帽改為一半紅、一半黑的「高圓帽」。

    「捕快」原來是兩種職位。「捕役」是負責「捕拿盜匪」的,即是偵緝刑事犯的﹔而「快手」則負責「動手擒拿」現行犯。因為性質相近,合稱捕快,角色有點像香港的刑事偵緝警察(CID)。
    我們知道 CID 有個別名叫「便衣警察」(一般巡警稱「軍裝警察」),很明顯,既然捕快要拘捕人犯,穿便服比較方便(穿制服的話,人家早就走了,就像小販管理隊驅散小販一樣)。
    所以,記載中捕快也沒有制服,只是便服以外有一個腰牌(同樣是身份證明),身上有鐵尺、繩索之類的捉賊工具而已。電視劇裡有頭巾、胸口還有個「捕」字的制服,不知從何而來。

    電視劇似乎很喜歡這樣,正如但凡清兵,胸口必定有個「勇」字一樣。
    (事實上,正式的清兵並非如此,據聞他們胸口有一塊寫上所屬部隊的布。胸口有「勇」字的大概指是「鄉勇」,因為他們的胸口有塊寫著「(某地方)練勇」的布。
    網上有另一說法,指八旗胸口有「兵」、綠營稱「卒」、鄉勇則書「勇」字。不過就算看電視劇,也沒見過八旗兵胸口有個「兵」字的。)

    ---

    以上討論內容參考自﹕

    中國古代行政制度史》,李孔懷,香港﹕三聯,2007
    到衙門上班去》,完顏紹元,台北﹕遠流,2005
    衙門開幕》,郭建,台北﹕實學社,2003

    其他相關普及書籍﹕

    師爺當家》,郭建,台北﹕實學社,2004
    官場溜滑踢》,李喬,台北﹕遠流,2005

Comments (8)

  • but anyway, 愛上兵 is really better than 遇著兵
    p.s. yumiko cannot act, neither can nikki

  • 好耐之前已經將無記D古裝劇當笑片咁睇(捉bugs果種笑)
    而家呢種年代如果睇電視唔靠捉bugs黎學野真係無乜幾多營養剩

  • 1. 《愛上兵》的好只因為有黎耀祥撐住台戲。
    講樣講動作,我都覺得周麗琪比較好。

    2. 本來就不期望香港電視劇有甚麼養份吧。
    不過令我失望的是,眼見《大長今》做得那麼認真。

  • 你好呀...我路過的

    其實我很喜歡看書

    發現這裡盡是書籍的介紹所以冒昧sub了你

  • 無線劇多數是低成本製作,難以作細緻的考據。而無線的中國服飾,均出自古裝街,且幾乎只有兩個朝代(明和清)兩種不同的裝束。因此,這些肥皂劇的時代背景只有兩種。

    @fongyun - 

    不能和大長今比較。<大長今>有外銷,但無線劇比較少。韓劇考據未必好得過中國/香港出品。如<不滅的李舜臣>,就把大明皇帝變成披頭散髮的中年人。

  • 今天的大結局,那個皇上問馬俊偉可知什麼是《大明律例》,我相信故事背景的設定是明朝。

    非常同意,黎耀祥的戲功和其他一眾歌星藝員,完全是跑贏數條街,但馬俊偉都是有進步了。

  • 《遇著兵》都有黎耀祥的,只不過係一個搞笑版,但仍然好睇
    雖然yumiko冇nikki咁靚,yumiko亦唔識做戲,但係個人真係頂nikki唔係好順,
    再加上陳豪都來一個白痴version,真係絕!
    nikki又有新戲喇 =.=

  • @draarontam - 沒甚麼冒昧啦,喜歡就來吧。

    @chairrex - 無線的外銷曾幾何時也很多呢。至於韓國那些自大狂,對於你們中國人的考證,當然就不上心了。

    @raymondwoo - 字幕都寫左果個係朱元璋。

    @siurekrek - 黎耀祥o係《遇著兵》的戲份沒《愛上兵》那麼重。如果《愛上兵》沒有黎耀祥的話,根本是不成戲的。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