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13, 2007

  • magazine 200712

    [今次注意 (2007/12)]

    等不及所有雜誌,先要寫一篇文罵人。這次罵的是環保人士。
    《明報月刊》2007年12月號,今期有個藍天專號。

    本來,我跟環保人士無仇無怨,對於環保主張,大抵也是贊成的。
    環保,本來就是因為人類破壞環境而出現的思潮。這當然是好事。

    就算經過環保人士再三強調,還是有很多人沒理會自己帶來的問題。
    最恐怖者有如家母的某些工友,她們竟然認為,就算耗盡自然資源、為下一代帶來浩劫也沒所謂,那是下一代的事。(這倒不是晦氣說話,因為她們對教養子女的心態也是一樣,總之給了零用錢,就任由他們自生自滅的。) 所以她們不會跟隨「環保」建議、不會考慮減少浪費。
    如果套用《南京大屠殺和日本人的精神構造》(津田道夫,商務出版,見書介)的說法,這是一種「令人恐怖的虛無主義」(p.79)。

    因應「環保」的需要而採取一些措施,是必須的。讓下一代和其他生命可以延續下去,這是我們的責任。
    可是,當環保由思潮變成一種「主義」、一種「宗教」,就會變成可怕。
    因為很多宗教的常見副作用,都出現了。

    —開始泛道德化,把所有事情都以教條分成「黑」與「白」
    —開始有優越感,認為「信」者高人一等、「得救」了
    —開始濫用科學來支持自己的信仰 (即是偽科學)

    甚至到了一個地步,就像宗教分裂,最堅定的「信徒」甚至覺得現有的概念也不夠純正,要更「原教旨」一點。
    這不是開玩笑,熟知環保者應知有「深綠淺綠」之分。「深綠」之士如周兆祥者,甚至不想被稱為「環保人士」,因為他們認為「環保」只是技術層面的頭痛醫頭,他們只會以「綠」自稱。

    你只要看看這一期周兆祥的〈綠色的一天〉,就可以感受到為何我說這是「信仰」。
    在這篇文章中,他就明言﹕阿祥不是「搞環保」的人,那是公眾的一場誤會。
    (當然啦,他們覺得「搞環保」不夠格,他們是「綠」的。)

    當然,他要活得「綠」一點,其實沒問題。呼籲大家「綠」一點,也不一定有問題。可是,如果人人都要學他,會變成怎麼樣﹖

    「盡量自己種葉菜(包括芽菜、通菜、白菜、生菜等)、水果(大蕉、柳橙、四季桔、柚子等)、香料(薄荷等)、小麥草、花(金銀花沖茶、荷葉蓮造沙律、洛神花造果醬等),要買的話,盡量光顧本地有機農產、不買罐頭和急凍產品。」

    我不需要說其他話,你只要想想﹕如果全香港市民都學他,要多少農地﹖
    在下沒數據,但恐怕把全香港變成農地,都未必養得起一百萬人。(幾十萬也許可以﹖)
    當過講師,有錢買一塊農地做現代農夫,那很好,但是就可以指著別人說「你不夠綠」﹖
    周兆祥吃的米也是「本地有機農產」嗎﹖我不懷疑,但所有香港人都可以這樣做﹖

    又當然,對於這些「綠色」人士而言,城市本來就是地球的腫瘤。因為城市大量消耗資源,而且還要靠外來輸入物資支撐,進一步消耗資源。
    那麼,為何周兆祥還在香港﹖如果搬到大陸深山住(到大陸要遠離城市也不容易),那就連米也可以自己種,不假外求啦﹗
    除非我們廢除城市,疏散所有人,否則就要接受城市帶來的好處和壞處。
    (城市當然也有好處。沒有城市,哪有大學﹖誰請他當講師﹖讓他有機會嘗試過「綠色」生活﹖一個基層小市民,有地方、有時間自己種菜種生果嗎﹖買得起「有機」產品嗎﹖)

    如果說城市是地球的腫瘤,倒不如說人類是地球的癌細胞
    這樣的話,最「綠」的人肯定不是這些「綠色人士」,而是那些鼓吹集體自殺的邪教、或者打算把人家殺光的奧姆真理教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德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
    人類在地球一天,就一定會消耗資源、破壞環境,只是或多或少。人類死光就最「綠」了。

    真正的公眾道德,只有「大家都可以做到」的才算。推崇一些不可能所有人都做到的事,就只是在滿足個人的道德優越感而已。他說﹕

    「不過,比之於非洲的印度絕大多數的姊妹弟兄的綠色生活方式,阿祥還是好慚愧的,應該還可以更簡樸、更道德。」

    那就去非洲或印度吧﹗
    如果那邊的「姊妹弟兄」可以跟周兆祥互換身份,我相信他們簡直會笑得脫骹。人家一窮二白,你卻視之為「有道德」。
    (又﹕見到沒﹖說他們「泛道德」,不是亂蓋的。)

    -

    更有趣的是,我竟然發現有一句這樣的話﹕

    「一直拒絕看電視(包括自己有份演出或製作的節目),家裡不安裝電視機……閒來的消遣是與家人和寵物相處……閱讀、寫網誌、行山……」

    「不看電視」這點,長久以來就是周兆祥的標誌。他為何反對電視﹖在廿幾年前的《廢除電視》(山邊社出版)已有說明,主要說是說電視「洗腦」。還套用了西方有關「潛意識廣告」的研究作為「洗腦」佐證之一,儘管這種廣告立即被法例禁止(),所以沒有實際運用過。(又,有人聲稱潛意識廣告是假的,但有爭議。)
    不過,如果你看過另一本書《綠色生活貼士252》(聚賢館,1991),你會發現他反對電視的另一理由,是「有輻射」。

    基本上,「有輻射」是一個悠久的傳言。最原始的版本是「電纜致癌」,後來很多電器都被說成「有輻射」,電視是最著名的例子。(多看電視容易近視,也許是真的。但這跟「輻射」無關)
    其實,「電纜致癌」本身就是濫用科學,把沒有證實的關聯說成因果關係(見在下有關《巫毒科學》的書介)。不過,有趣的地方不是偽科學,而是原來「怕輻射」的周兆祥不看電視、卻用電腦
    如果說電視機有輻射,那麼電腦顯示屏不也有輻射嗎﹖
    (還是真空管顯示屏有輻射,LED就沒輻射﹖)

    (又,「她」甚至告訴我,連光管也「有紫外線」,所以在室內要作防曬云云……我真的不知好氣還是好笑。只是不想吵架才沒辯下去。
    事實上,光管發光的原理就是先在管內激發紫外線,然後轉換為可見光。但紫外線是在光管裡面的,射出來的是可見光。如果光管發出紫外線的話,那麼坐在室內的人,應該也會曬黑、曬傷才對。但我從未聽過有這種事,而多年來大部分時間在室內的方某,也只會走出戶外才曬黑。)

    (最後多加一句﹕把靜坐冥想說成「接收宇宙訊息」,覺不覺得有點像那些「新紀元運動」的東東﹖)

    ---

    順便批評一下我向來不大認同的綠色和平。他們的盧思騁寫了一篇〈外國藍天特別藍﹖—外地環保經驗的啟示〉。
    這篇文章,對於大部分論點我同樣沒異議,但有一點看了令人哭笑不得﹕

    「農民最能貫徹可持續性

    ……大部分的農民群眾的生活模式與意識,往往是最能貫徹可持續性與大自然融合的,發展過程中保障農民的自主性與利益不被少數人剝奪,同樣是兌現「生態文明」的必經之路。」

    這跟美國人製造「原住民會保育」的神話沒有分別。
    我並不是說農夫比工廠更污染,但如果農民就是「可持續」和「與大自然融合」,那麼請盧先生給大家解釋﹕黃土高原因何變成黃土﹖肥沃月灣為何變得不肥沃﹖

    黃土高原被深耕而水土流失,肥沃月灣則因為灌溉不良而成為鹹田。
    這兩處地方被破壞時,還是人類文明的早期。「合成殺蟲劑」、「化肥」、「基因改造生物」這些環保人士嗤之以鼻的「萬惡科技」代表物,還要等很多個世紀後才會出現呢﹗
    古代農民所作的,其實大抵就跟現在所謂的「有機農業」差不多(不包括「刀耕火耨」一類顯然破壞環境的方式)。真的可持續﹖

    印地安人並非不會破壞環境,只是沒有現代科技加持,破壞速度很慢而已。
    白人有先進科技,轉眼間就把環境破壞了。
    相比而言,白人自然比較破壞環境,但不代表印地安人就懂得愛護環境。
    同樣道理,農業破壞環境慢於工業,也不能說農業比工業環保。
    那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同樣地,我批評這一點,並不是要求取消有機農業。但我們要清楚,除非人類大幅減少,否則我們要取得大自然的資源,就一定會對環境做成一些破壞。我們所能做的,只是盡量減少影響(尤其是不可逆轉的影響)而已。

    ---

    某些太「原教旨」、泛道德化的環保信仰,會令「環保」(或綠色)和「現代社會」產生對立,對而令不少公眾以為「為富不環保、為環保不富」,於是視環保為「倒米」。
    但其實,「環保」並不一定與民為敵、與「富」為敵。

    上期《科學人》的〈為人類而保育〉(Peter Kareiva, Michelle Marvier)就提倡一種新的保育準則。
    《科學人》2007年11月號

    傳統的保育準則,是「熱點」標準,選取最多物種(術語叫「生物多樣性最高」)集中的地方,加以保護。一般方式就是宣佈為國家公園(=香港的郊野公園),不讓人類侵擾、或者只容許最少量的人類活動。
    「熱點」標準無可厚非,因為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太嚴重,物種滅絕的速度亦太驚人。所以為了保存現有的物種,必須重點保護某些地方。保護物種集中的地方,就最有成本效益。

    不過,這個準則也會帶來問題,因為人類活動被大大限制,會影響周邊居民的生計(他們本來就依靠這些資源謀生)。當他們發現環保人士要求保護動物,等於影響他們生計的時候,他們自然不會支持、甚至把保育視為仇敵。盜獵之類的事件亦不會終止。
    當然,套用香港學生辯論的論點、高唱「生態旅遊」,亦是解決方法之一。不過,並非每處地方都適合生態旅遊。需要保護的地點,並不一定可以套用相同的方式。

    〈為人類而保育〉所提倡的,就是增加一套準則﹕計算生態系對人類的服務和利益。
    有些地方,未必是生態「熱點」,可是這些生態系統受破壞,對人類會造成大損害,那麼就自然可以說服當地居民保護這些地方。
    最簡單的例子,是紅樹林。無論是美國的卡特里娜風災,還是南亞海嘯中,都發現因為紅樹林受破壞而削弱了對風暴潮和海嘯的抵擋能力,於是令我們蒙受更大的人命和財物傷亡。這些損失可以量化(以美元計),而且很有說服力。當地居民會樂意協助重建和保護紅樹林,因為他們知道紅樹林對自己有益。
    對於其他生態系統,亦可以作類似的計算。生態系對人類的服務,有很多是我們沒留意的。
    環保組織除了協助居民保護生態系外,還可以教導他們如何利用生態系、而不損害它們(至少,在它們可以自我修復的限度內使用)。

    這個「自私」準則,並不排斥「熱點」或其他標準的使用。(兩者覆蓋的範圍並不相同)
    但訴諸人類的自利,比單純「講道德」更能動員人們參與、支持,我們沒理由不利用這一點。
    除非,你只想滿足自己的道德優越感、令自己高人一等。

    這種思維,對於香港的「環保/保育人士」亦應該有所啟發。
    講環保、講歷史、文化、社區、傳承,都沒有錯﹔可是對於「唯利是圖」的香港人,「利誘」會更有效。
    在講環保、保育的時候,如何令大家認為「於我有益」,而不單純停留於「道德呼籲」,這是環保人士/保育人士必須注意的。
    你站在街上叫喊,他們只會認為你是「做騷/搗亂」。但如果你說得出「停車熄匙可以省下多少錢」、「保留XX古蹟可以創造$XX港元收益」,那麼就更容易爭取市民支持了。
    不過,首先要放下那種道德優越感,願意去「市儈」地作經濟計算才成。

    保護生態或古蹟,不單止計算實質收益,亦可包括其他得益﹕例如充當教育設施的價值—教育是投資嘛﹗

    更何況,在下介紹《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時就已經引述過﹕

    「經濟學其實與 GDP 的關係不大。經濟學談的是誰得到什麼,以及理由為何。所以空氣乾不乾淨和交通順暢與否,也是經濟學的一部分。……因為要讓生活變得更好,必須是從一個真正有意義的角度來衡量。人生絕對不僅僅是錢而已,這一點,連經濟學家都知道。」(p.128-129)

Comments (19)

  • 周兆祥正如他自述根本不是環保份子, 反而更像一個隱士. 如果他有緣的話說不定會做一個裸形外道行者(一種赤裸身體、披頭散髮的苦行人)

  • 由思潮變成主義,甚至是信仰,確實恐怖。因為人為了要達到目的,往往會不擇手段,將一些本來好或中立的東西扭曲,作為己用。

    想起之前跟同事討論關於使用膠袋的問題。同事質疑,發明膠袋是為了配合我們生活模式轉變所需,為何現在要我們回復從前使用鹹水草的日子?若是使用鹹水草是好的或合用的,又豈會被淘汰?

    環保人士常常要我們效法貧困地區居民的生活,或是回復從前的貧苦日子,我覺得於理不合,也行不通。大家只希望自己的生活不住改善,除了極端份子,哪有人會希望生活倒退的?不過,也是該反省一下濫用資源所帶來的惡果。

    另有一疑問,周兆祥還是大學講師?他不是已辭了浸會的工嗎?

  • 深綠面對的困局,是像有人說過:貝多芬作能能彈美妙的歌曲;一旦他做了國家元首,他就會帶來災難。但深綠一日未成為官方思想,其實對社會更好:為社會提供另類的思想。

  • 人類對地球而言, 的確是病毒 ...
    所以最環保的, 就是不要再生兒育女了

    就像我家樓下的街貓一樣
    閹了一乾二淨

    最綠了 ~

  • 我想問,周兆祥過往有否解釋過,作為深綠的他,為什麼會生育兒女?我不是想挑戰他,我只是好奇,他既然認為人給自然界帶來這麼大的負擔,那他為什麼要作為此添多一筆呢?

  • 1. 我是說他「當過講師」,他早就退休了。

    2. 鹹水草不見得不好,只是膠袋太便宜、太方便,所以取代了鹹水草。
    問題是,現在有很多東西,價格並不真正反映我們付出的全部代價。
    例如,大量捕魚會令日後漁獲減少,但濫捕這一刻的魚就很便宜,所以大家會吃,吃到沒魚為止。

    所以政府打算開徵「膠袋稅」,由政府施加「代價」,這我是贊成的。
    又例如,「碳排放額度交易」就是另一種以經濟手法推動二氧化碳減排的方式。

    3. 不過有一點亦不假﹕就是如果要「可持續」的話,現有的過度浪費生活方式,不能繼續。
    所以要「真環保」的話,過得「窮酸」一點無可避免。
    可是,對於最窮困地區而言,其實只要資源分配公平的話,他們應該可以過更安全、舒適的生活。
    他們窮,是因為資源被發達國家挪用,供我們這些「文明人」大量浪費。

    4. 「深綠成為國家指導思想」,可看看李逆熵的科幻小說〈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載於《挑戰時空》,教育圖書出版。

    5. 點解生兒育女﹖
    當年未夠綠掛﹖可能依家同好多父母一樣後悔緊。

  • 你說中了一個事實:環保就是一種宗教,但你沒留意的是,我們的現代知識系統本質上也是宗教。作為理科人,這種感覺比較弱,但如果你有讀管理的話,你就會發覺,所謂的"理性"、"管理",甚至西醫,其對一般人的運作原則就是要他們對專業人員建立盲目的信任。

    我們的所謂"理性"、"管理"、"現代化"、"科學",只是現代化了的咒語系統罷了。

    例子:數學對一般人其實沒有多少用,但我們被制度化地灌輸"數學是有用的!"。這就是現代化的咒語系統了。

    如果環保不以信仰的方式傳播,那它根本不可能在現代社會存在。

  • 1. 如果你是說「對西醫系統的盲目信任」,那麼我想說,西醫不是要來「信」的。否則我們不需要搞「循證醫學」。
    當然,如果從知識論的角度而言,所有的「知」最後仍有「信」的成份。但「知」的信和盲目的信是兩回事。

    如果你是說「對西醫個人的盲目信任」,那就更說不通。一個負責任的病人,應該要多接收、辨別不同的資訊作出決定,醫生給予專業意見,但你有權不跟從(後果自負)。「醫生說這樣就這樣」是民智未開時的無可奈何。

    有些「文化人」喜歡以「我們的所謂"理性"、"管理"、"現代化"、"科學",只是現代化了的咒語系統罷了」來貶抑科學。
    這種說法,實質上把科學和巫術等同。但這只是暴露了他們不知道「可否證性」對科學有多重要。
    可以驗證、可以推翻,是科學和形而上學的重要分野。

    2. 至於數學有甚麼用,這就是我要介紹《幹嘛學數學》的原因。

    3. 環保是「弱勢」的時候,的確需要一些「熱心信徒」去傳播。
    但環保本身不只是信仰,是人類繼續生存的實際需要。「你需要喝水」並不需要信仰。

  • 我的壞習慣就是老是寫漏了東西。

    我指的信仰並不是說科學無意義,而是對一般人來說,他們信科學的原因其實和中世紀信教沒有太大分別。對擁有科學知識的人來說,科學當然不是宗教了,但一般人對科學的信賴,其實就是透過教育制度給予它無可挑戰的權威。社會成員不會是一成不變,個個一樣的,但他們的分別遠沒有中世紀時大,原因就是教育制度。

    "對知識分子來說,科學是甚麼"和"對一般市民來說,科學是甚麼"是兩回事。

    我自己也是理科人,我無意貶抑科學,我只是指出現代學術系統和宗教的相似之處罷了。

    不是數學的話,空氣成份如何?

    http://space.uwants.com/index.php/641599/action_viewspace_itemid_247849

    這篇本身是功課,就是寫教育制度如何將"可持續發展"變為新一代的現代咒語。

    不過,這是交給管理學的功課,竟敢質疑他們的信仰的結果就是低分了。

  • 又漏了:更邪惡的就不說了。

  • 我記得老豆好似話過,佢同周生係中學同學(唔同級?),話周生中學時代已經係騎呢人士……

    「環保人士」呢個term實在用得太濫,話佢係「new age隱士」仲貼切囉。

    http://www.simonchau.hk/Chinese_B5/spiritual/newage.htm

  • 咁好多人都好騎呢……如果有人訪問我既中學同學,相信佢地都會話我好騎呢。

    佢都話明自己「唔係」環保人士囉﹗

  • 你好. 我是henry.
    本路人純粹某年某月bookmark了貴xanga, 今晚臨考試又不想溫習然後進來討論交換意見.
    不是來找悔氣唱反調甚麼的. 若有所誤會, 請見諒.
    對於閣下之文章有少許意見

    1. 如果你是說「對西醫系統的盲目信任」,那麼我想說,西醫不是要來「信」的。否則我們不需要搞「循證醫學」。
    當然,如果從知識論的角度而言,所有的「知」最後仍有「信」的成份。但「知」的信和盲目的信是兩回事。

    不論是行醫者還是病患者, 他們相信的, 不是信知識是否正確. 而是信那系統完善與否.
    事實上, 無論哪方醫學都未能對人身作出全面解釋, 所謂的醫學知識只是日新月異推翻又推翻的數據和假設.
    所以信是要信, 但只能信任那套思考模式能帶領到認識人的整體的全部.

    如果那邊的「姊妹弟兄」可以跟周兆祥互換身份,我相信他們簡直會笑得脫骹。人家一窮二白,你卻視之為「有道德」。

    我認同自己種葉菜水果有益健康
    我認同現今生活致病源致癌物隨處皆是
    我認同罐頭急凍農藥whatever人工的東西都是對身體有害
    我也認同我現在此時此刻還未睡覺對著這部發光的耗電物體是慢性自殺
    要追求最健康的生活, 返回自然裡居住是不二法門
    我很希望你明白這不是道德不道德的條文

    我認同周氏用字一般, 但我不能認同簡樸生活是甚麼可恥的事

    我了解每人去自己種自己食物個個返回深山住的可行性是何其低

    不是對地球負責, 不是對社會負責, 不是對下代負責, 不是對誰人負責
    而是對自己負責
    每事皆有因果, 離開自然破壞自然, 那結果也是自己受.
    天地間自有一套平衡的方法.
    不論你是廢除電視推翻社會隱居園林斷電斷水斷煤氣斷差餉
    抑或你這一刻如何破壞如何殘殺如何滅絕如何濫用. 你總需付出.
    時辰未到而已.

    若要替周氏的行為扣帽子的話, 我會覺得他那是「假道學」更為貼切
    又或者說 是「胡說扮博學」好了

  • 方sir,我知道每個人都有三幾個騎呢中學同學,一屆幾個咁……所以你都真係幾特別架! XD

    樓上位仁兄,我認為周生唔係「假道學」(因為我諗佢真心相信佢所講……),而係「泛道德」同「亂up當秘笈」。本來環保問題好多都係instrumental reason,例如種有機菜係唔想污染水土,咁你權衝過後,利大於弊就做,弊大於利(e.g. energy cost倍升)就唔做。但佢就將呢樣升上神,然後拎住個神主牌鬧人。我最最頂佢唔順係佢fall in love with other people's misery,即係好似昏君見到人民冇飯開食粥水時,好羡慕咁話「你就好啦,可以食粥水清腸胃兼減肥」。冇人話「簡樸生活是甚麼可恥的事」,但「凡係簡樸生活就仆到去歌頌」就係一件有時低B甚至麻木不仁事。

    至於「亂up當秘笈」,「自家種的瓜菜就一定更好」就係一例。resource inefficiency方sir基本上已經講(仲有labor inefficiency)。更健康?你又知你後園地下水、土壤冇重金屬、化學品污染(諗下新界有幾多貨櫃場、廢車場……)?

  • 漏:
    「佢都話明自己「唔係」環保人士囉」
    咁你又當佢係「環保人士」之一咁插…… -_-;

  • 歡迎交換意見。

    1. 「信=信系統」,不錯的說法。
    我突然想起﹕程序正義﹖

    2. ivyst代我答了,那就是我的意思。

    我唔係話食粥唔好,而係人地窮到得粥水食,你就讚人「生活健康」﹖如果人地有得揀,會唔會仲餐餐食粥水﹖我唔認為。
    佢地食粥水,唔係因為關注健康,只係因為冇錢開飯。

    我亦冇反對周兆祥過「綠色」生活,只是反對把這與道德掛勾。
    因為對大部分人而言,根本冇選擇,亦無法過周生既「綠色」生活。

    3. > 咁你又當佢係「環保人士」之一咁插

    佢話自己唔係o者,對我黎講,淺綠深綠皆是綠嘛。
    正如天主教徒同新教徒,o係我眼中都係基督徒。

  • Well, I have written an essay to explain why the word 'Ecotourism' is meaningless...... (Just a piece of homework.)  

  • 其實真的有一個極端'派別'的'環保'思想是覺得人類滅絕就是解藥......    當然認同的人不多,不過細看下他們的理論的確也不無道理...

  • 旅遊本身,就是不環保的。(生存本身,也是不環保的)

    但如果不讓人看看大自然,又怎樣打動他們支持環保呢﹖
    總要有一點取捨,安排一下如何在最少破壞之下讓更多人看到大自然,是為生態旅遊。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