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6, 2007

  • [無恥的社會基因]

    功課不理,遊記也未寫好,剛剛碰到一件事不吐不快。

    今晚在外吃飯時,鄰桌有兩位女生在談天。甲女生以「趣聞」的口吻告訴乙女生﹕

    她班裡有一個人稱「敗家仔」的男生,由於經常「認叻」,故為全班所排擠。
    某天她上學時,才記起輪到她作讀書介紹,但她毫無準備。
    於是她向這男生求助,借了他手上的書。但發現整本書全是字(=沒有圖畫),完全不明所以。
    於是男生向她透露這本書的內容(據稱乃類似《三國志》的故事),然後她就在堂上宣講。
    由於那本書太「男性化」,再加上她缺乏自信(根本不了解內容),變得裝腔作勢,於是被其他同學識穿嘲笑云云。

    我並不打算指責她「對閱讀課缺乏準備」這一點。
    認識在下的人,也許會猜到我的自憐情緒又被觸發起來。

    很明顯,我也可以猜到,我在中學同學口中,大概也跟她口中被排擠的人差不多。
    而且更明顯的,是在下「事實上」已經受過長時間的排擠。
    (不單止經常表現自己足以被視為「認叻」,當時我還堅持糾正其他人犯規/做錯的事,惹人討厭當然是意料中事。)

    現在的我,並不痛恨他們排擠別人的作為。
    正如之前說過,演化講究中庸,不合於眾者,被排擠是很自然的事。
    (更何況,我不認識他們,也不知道被排擠的人有沒有其他不是之處。)
    我所驚訝(或不齒)的,是她的無恥,而且對自己的無恥不知不覺。

    既然因為不喜歡某人而排擠他,那麼為何又要請他幫忙﹖
    (而且接受了別人的幫忙,似乎沒有令她對這人另眼相看或改變態度)

    這種無恥,在家母的工友之間倒是常見。
    家母由於讀書較多,而她們大多沒怎樣讀過書,所以她們經常以「讀書無用論」指桑罵槐。但偏偏到需要用英文的時候,她們又會請家母解決。公事文件固然如是,連她們私人的英文信件,也照樣找家母代讀。(如果讀書真的無用,又何必找家母﹖)

    我以為家母的工廠情況特殊(有位老闆聲稱「從事各行各業,從未見過一所公司的人事關係有那麼複雜」),但今日親身所見,原來這種「無恥」已經遍佈各處,雖小朋友亦不免。

    以前為教授出戰各小學,見到所謂「融合教育」下弱能學生被輕蔑欺負,還可以認為是人類天性(欺善怕惡)使然。
    但「蔑視恩人」,怎樣說也不是天生的吧﹖對於幫助自己的人仍然輕蔑,我不得不認為這是社教化的後果。

    碰巧,正在讀正兄向學生推介的《萬曆十五年》。
    暫時不打算再寫一篇書評,所以請看正兄的那篇。可能因為在下沒修歷史、土法煉鋼,反而感受不到正兄的壓力(我覺得這本書很易讀)。

    《萬曆十五年》的重點,除了大歷史角度外,還經常提及文官的「陰和陽」。國家系統口頭宣講的道德規範和現實生活的「潛規則」根本不適應,官員的私欲亦不能浮現。所以在文章中出現的言辭,和官僚真實之差距,有如精神分裂。
    但這些在當時(甚至現在的大陸官場)都被認為不是問題,反而言行一致如海瑞者,才被認為不入流。(當然,海瑞堅持無法實行的主張,這是另一問題。但言行一致是其優點。)
    我們之所以有那麼多偽君子、衛道士,難道不是因為這緣故﹖

    經過那麼多年,實質整個中國都已經陷入這種氣氛,所以任何打算辦實事的人都會遭遇問題——尤其如果他們講實話的話。而且在小朋友身上,就已經看到——他們也不認為「無恥」有問題。
    可以想像我對這種現象如何悲哀。

    忘了在那個電視節目,有美國人說羨慕中國人處事圓滑。
    也許他沒到過中國辦事,不知道這種「圓滑」有多討厭。
    在下這種直來直往、「不圓滑」之至的人,「理所當然」是要被排擠的。

    匿怨而友其人,
    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論語.公冶長第五》

    ---

    P.S. 如果你留意電視劇,中國女性要求的男人,其實也是「圓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