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1, 2007

  • sing06a

    [星加坡遊記2006﹕(1) 序章]

    本遊記以舊遊記為藍本,所以看倌宜乎對照參看。

    預期分期﹕
    1. 序章
    2. 吃食
    3. 路見
    4. 科學館
    5. 博物館
    6. 回程

    ---

    廿三日一早冒著冬風出發,到機場才吃早餐。在啜飲熱朱古力的時候,抬頭望見鑲上區徽的升降機。
    P1000087a

    我心中響起的卻是﹕
    (Only Human—電視劇《一公升眼淚》主題曲)(播放完畢)

    在悲哀的對岸 據說可以找到微笑
    在悲哀的對岸 據說可以找到微笑
    好不容易到達後
    在那裡究竟有甚麼在等待我們?

    並不是為了逃避而踏上旅程
    而是為了追尋夢想
    在那個遙遠的夏天

    縱使因為預見未來而失去鬥志
    現在也像逆流而上的孤舟一樣
    繼續向前走

    在痛苦的盡頭 據說幸福正在等待
    我還在尋覓 隨季節變換而散落的向日葵

    緊握著拳頭等待朝陽來臨
    在透紅的手後 眼淚悄然落下

    孤獨也能習慣的話 依靠著月光的指引
    展開那雙失去羽毛的翅膀高飛
    繼續往更遠的地方前進

    雨雲散退後 濡濕的路上閃耀生輝
    就像在黑暗中引導我的強光
    讓我可以更加堅強地繼續前進
    (http://www.hkug.net/1lite/music.html)

    整程飛機,又是在氣流當中。不過這次不發覺南海有暴雨區。
    可是在飛機上就讀到前天(22/12)的《聯合早報》,說東南亞多國大雨成災,不單印尼水浸,馬來亞新山和新加坡也有水浸……老媽還說想去新山,之後還是免了。

    (新山和新加坡的關係,有點像深圳和香港,也是物價較低但治安也較差的地方。)

    一旦跟老媽去旅行,即是把幾天都給了她,甚麼(尤其功課)都做不到。怎料聖誕過後,突然在電視新聞見到台灣地震,網絡大癱瘓。(《聯合早報》社評還批評說「網絡海嘯」的 DJ 缺乏危機意識,誇大形容。)
    對於反正都要「癱瘓」一星期的我,不知是否算「好運」。(因為回來之後,服務大多回復正常,只是連接外國網站有點不穩定,例如 xanga……)

    ---

    向來說《聯合早報》是值得看的(雖然我很少看),所以在那邊反正無所事事,就每朝讀報。

    《聯合早報》是當地唯一中文大報(其他都是八卦奇聞式小報),這是政府控制傳媒的結果,不贅。
    (不過不要說只有香港人愛看報,彼邦的人也常看報。四舅父家就訂了中英大報各一,間中家人還會買小報回來。)
    而且《聯合早報》比香港的報紙好看(除了簡體字……)。香港報紙厚得恐怖(好像有分到「H」疊的),非常費時,令我胃口全失。《聯合早報》只有四大疊﹕頭版、「早報中國」(兼論壇版)、「現在」副刊、分類廣告。每疊都是十幾頁左右,就算像方某那麼慢條斯理的,看完還不用一小時(當然不會連廣告也看),簡直有如香港的免費報章。

    不過彼邦的邏輯跟香港不儘相同。這天的報導令我大吃一驚﹕
    P1000154a(十一月廿九日《聯合早報》本地新聞)

    令我震驚的不是有醫生非禮病人、或者有人用「捏胸」的方式虐待女傭……而是,各位在這裡看到的照片都是被告。他們的樣貌竟然不遮不掩就刊登出來。
    雖然香港的狗仔隊很可怕,但法庭要求還是很清楚﹕被告未定罪前,不得刊登樣貌(未檢控前甚至連全名也不提及),以免影響陪審團,亦避免當事人遭受「公審」。
    彼邦法律制度,與香港一樣源自英國,但大律師與律師已合一,而且取消陪審團(這是李光耀堅持的,見《李光耀回憶錄》)。雖然沒有影響陪審團的問題(他們相信法官可以抗拒先入之見吧),可是如果被告罪名不成立,但因為樣貌已經公開而遭受歧視的話,不是很委屈了嗎﹖

    更奇怪的是,被告自己也不像香港的「同行」百般遮掩,好像沒事人似的。在那麼小的地方,樣子被登了出來,還混得下去嗎﹖(當年星洲政府以「裝設隱蔽攝影機、報章頭版公刊樣貌」對付在升降機小便的人,就是這緣故。)

    其實新加坡人和香港人都是一樣的夜郎自大,以下就是個例子﹕
    P1000146a(十二月廿八日《聯合早報》讀者來信)

    「翻新」是新加坡特有的方言詞彙。不說我也不知道﹗
    原來香港人(甚至中國人)一直在講「新加坡特有」的詞語,嘿嘿……

    補記﹕在彼邦見到某八卦雜誌標題是「鞏俐最高峰」,封面當然是《黃金甲》劇照。

    (我﹕當然「最高峰」啦,她束得那麼高﹗)

    ---

    彼邦現在在做甚麼電視劇呢﹖

    現在「優頻道」(第八頻道)播放的劇集,包括「首播」的《衝上雲霄》(2003年)和重播的《大長今》……
    不過他們的《大長今》沒有用國語版或廣東版的主題曲,而是用《大長今》原版的主題曲—《蒼龍》。
    (蒼龍—《大長今》主題曲)(播放完畢)

    (The legend becomes history—《大長今》插曲)(播放完畢)

    The Legend Becomes History
    作詞:林世賢/作曲:林世賢/Guitar:陶春浩 李相烈/Violin: Craig Eastman

    Lifetime is the ends to remember
    Still i say wonder why
    Wonder why, we're born into this lives to die
     
    Sigh lie as I bleed from the future
    He's a ray of the light
    Ray of light, like the first dream of sun from the sky

    See, your love is a peace of mine
    Life is a vale of tears the moon
    Scatters great flakes of the crying

    Love is a lost sea in history goes
    The legend becomes history

    廣告說新年後播放的兩齣「首映」劇包括《青出於藍》和《金枝慾孽》(都是2004年的劇)……

    我有點懷疑當地觀眾聽到「三水漁農業職工會尹兩燦慈善基金尹丁寶瑞紀念中學」時,會不會搞不清楚這是學校名﹖
    彼邦學校與香港不同,校名大多很短,和人名差不多(比起名字特別長的馬來人,就更短了)。四舅父家附近的兩所學校就叫「靜山小學」和「安達遜中學」,一般校名都是這樣。
    以在下截至現時所知,世上只有香港的校名才會動輒超過十個字的。(當然故事特別誇張,但在下讀過的小學,校名不計「上午校」也有十六個字。)

    (故事中那所學校是私校。但就算是香港的私校,也不會有那麼長的名。一般私校的名字都很短,因為太長的話,人家記不起名字,就不會光顧了。)

    非廣東話人聽不明「尹兩燦」(搵兩餐)和「尹丁」(搵丁=搵笨)的諷刺意味,不在話下。

    在這 BT 時代,無線不是還打算靠這樣賺兩次錢(租售影帶影碟+電視台轉播權)吧﹖

Comments (4)

  • 睇完你篇xanga - 新加坡遊記,令我更喜歡香港!

  • 仲未睇完

  • 1. 論新加坡式中文,最馳名莫過那些邏輯和句法與英文幾乎一樣的中文。我在《經濟日報》和《聯合早報》用這種中文寫文(根本南洋人就是這樣寫文多),被人問:「原來我是在香港受教育,不是新加坡嗎?」囧死。

    2. 講真,《聯合早報》雖然精簡,但營養還是很充足。不過《聯合早報》那充滿南洋特色的訃聞版,對我這種印尼人是頗為受不了。

    3. 南洋人的厚臉皮,也是香港人想像不到。否則怎會有人,厚臉皮得在電梯小便,在香港,還不成街坊笑談?

  • 1. 我讀《聯合早報》,倒不覺得比讀香港報紙更礙眼。

    2. 前半同意,後半沒留意。

    3. 不同意﹕香港的電梯曾幾何時一樣有尿味。
    現在尿味消失是因為安裝了攝錄機。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