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 Dream chaser & Kingmaker

    見到《大太監》,只令人想起《造王者》。
    《造王者》戲不怎麼樣(反正改到七彩),鄭則士好像演得太誇張了,黎耀祥還是那副一臉忠相。倒是古巨基那首主題曲很不錯,尤其是那句「無視那誣蔑我的判罪」,很有氣勢。

    當然更少不了的就是後來被剪接到學民思潮反國教的事上面﹕

    (其實這首歌如果配搭劉曉波和其他維權人士也是絕配)

    追夢者 (《造王者》主題曲)

    作曲: 鄧智偉/葉肇中 / 填詞: 張美賢 / 主唱: 古巨基

    我沒有 放不低的散聚
    捍衛我 要堅守的壯舉
    我沒有 過不到的畏懼
    無視那 誣蔑我的判罪

    紛擾的世界總會有唏噓
    誰亦有維護理想的血淚
    消去的證據 未曾磨滅著過去
    和我面對 雨打風吹

    仍執著一個信念無論結果撐下去
    血脈未靜似水 怎會絕望疲累
    一些過去 一些面具
    放下埋進土裏
    自尊教我面對 劫難亦是無懼

    仍想像總會有日能讓你知我是對
    趁著陣陣雨水 准我靜靜流淚
    得失進退 千秋萬代
    那管天崩山粉碎
    曾歷劫未怕艱辛 日後再聚

    紛擾的世界總會有唏噓
    誰亦有維護理想的血淚
    消失的證據 未曾磨滅著過去
    和我面對 雨打風吹

    仍執著一個信念無論結果撐下去
    血脈未靜似水 怎會絕望疲累
    一些過去 一些面具
    放下埋進土裏
    自尊教我面對 劫難亦是無懼

    仍想像總會有日能讓你知我是對
    趁著陣陣雨水 准我靜靜流淚
    得失進退 千秋萬代
    那管天崩山粉碎
    曾歷劫未怕艱辛 日後再聚

    回望最壞那一天 伴著有誰

  • 慶祝中國的真正國慶﹗

    《中華民國國旗歌》

    山川壯麗、物產豐隆;炎黃世胄,東亞稱雄。
    毋自暴自棄、毋故步自封,光我民族,促進大同。
    創業維艱,緬懷諸先烈;守成不易,莫徒務近功。
    同心同德,貫徹始終,青天白日滿地紅。
    同心同德,貫徹始終,青天白日滿地紅!

    ---------------

    上星期六,帶了老媽去家樂坊地庫的豚組。

    本來先前去丼丼屋沒幾款烏冬,見到這間有多幾款,怎料老媽都不大有興趣(牛肉的多),於是叫了個二人餐。老媽要求下另外叫了芝士年糕和炸蕉雪糕,之後會後悔的,因為二人餐份量原來多到不行。

    慢慢磨芝麻,事後我這個芝麻控覺得芝麻味還不夠,儘管我已經用上化學堂的耐性磨了很久……

    我想最值得一讚的似乎是,菜的份量真的很多。(以健康角度而言一般食肆給的菜量都偏少,要不就你另外加錢叫碟油菜)
    那大碗沙律不知為何有隻半熟蛋(我覺得半熟蛋比較適合撈飯吃…),然後我又不知道沙律中已有醋,幸好一問之下侍應詳細解說,說檯邊那支醋不適合再加。
    (缺點是﹕檯旁的調味料沒貼上名,少吃的人就要用猜的,不時要問侍應又搞得像大鄉里出城……)

    三文魚刺身六件,其實都是老媽愛吃,所以全部由她消化,我沒興趣。
    老媽盛讚那些山葵有纖維,是鮮磨的(情況就像薑茸)。一般店子的山葵多數都是像牙膏那種,應該是先磨粉後加水的,吃起來沒那麼鮮。

    正盤上檯,令人震驚﹕那堆椰菜像山般高。我笑說吃菜都吃飽了。
    老媽為免椰菜就這樣吃沒味道,乾脆全部倒進未吃完的沙律大碗中攪勻。

    不過吃下去就知道菜多是應該的,因為這個二人餐有一大塊吉列白豚、吉列魚柳、吉列魷魚、吉列蠔、吉列蝦各兩件。對於胃口本來就不算大的兩母子,這個餐會吃到膩……一定要拿菜間著吃,那僅僅四件醃酸瓜更是不可或缺。

    (後話﹕美式餐廳那些醃酸瓜,味道濃到慣吃酸的在下都幾乎受不了,但相比起酸味不濃的日式酸瓜,用在這個容易吃到膩的餐似乎更恰當。)

    味噌湯普通,只是為了證明是黑豚煲的,裡面有幾塊薄豬肉,吃起來就跟平日煲湯的豬肉一樣。我想丼丼屋那款有酒味的味噌湯好喝得多。

    幾款吉列,其餘沒甚麼意見,唯獨就是老媽覺得那些白豚肉質太老,在下同意。結果我又吃了大部分的吉列白豚。(回家後在開飯網找資料,也見到相同的投訴,可見不是一時失手。同文亦投訴吉列蠔不多汁,在下同意如果多汁會更討好。)

    終於把主菜、配菜和芝士年糕都解決了之後,叫侍應上甜品,最大的危機才來。

    首先上的是牛奶布甸……原來這個餐有甜品的麼﹖怎麼連在下都沒留意到﹖﹗
    最慘的是……這個牛奶布甸味道真的很濃……濃到化不開。嗜甜的朋友或許喜歡,但知道方某不嗜甜的朋友,應該想像到我相當勉強地「解決」了這杯布甸。

    然後,炸蕉年糕沒上來。
    漏了單﹖我不知道,但反正我極度需要有時間給食物「落格」,他慢慢來正好。
    我就慢慢談天、一邊看四周的豬形圖案設計,等「落格」。

    前後有兩個侍應望到我沒在吃東西,張望了一下。但後一位來問,我才知道原來他們以為之前叫上甜品不包括那客炸蕉雪糕。

    (看倌應該猜得到,之所以會叫炸蕉雪糕,完全是因為那隻馬嬲跟著出來……)

    炸蕉無可無不可,如果在新加坡吃似乎會大塊一點,不過沒所謂。反而我覺得,我們選配的紅豆,其實不適合配雲呢拿雪糕,如果提供紅豆選擇的話,應該配抹茶雪糕。尤其吃吉列吃到膩了,應該吃點味道澀一點來甜品來「清掃」一下。

    同理,店子提供玄米茶,平常飲我會嫌太「行」太「鞋」的,但吃這些油膩的菜色,就剛剛好了。

    之所以說後悔,是因為如果知道正餐份量那麼多,就不會再加了。這餐吃完要撐掉走的。

    ---

    開飯那篇文有人提及銀座梅林,如果有機會經過或許會一試的,但沒有烏冬很難帶老媽去……

  • Plastic pellets 2

    [繼續轉貼]

    昨天竟然懵到忘了貼連結﹕

    Johncoal大呢篇真係要推﹕睇書人睇誠品

    (同場大大介紹的《越讀者》也是正物來的)

    ---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近日有很多反對聲音,在下真的看不出跟狼英的「禁區變內地人自由出入區」的野望有何關係,不過這個計劃本身問題也夠大的了,

    把那麼多公屋建在偏遠地方(尤其是古洞和坪輋/打鼓嶺),根本是重蹈把窮人趕去天水圍變「天水圍城」的覆轍。他們根本連坐車去市區打工的錢也沒有。

    所以在下選擇參與張超雄的聯署反對﹕新界東北大興土木,為誰發展,誰可得益

    ---

    先前膠災事件,陽光時務訪問本地學者說膠粒無毒,引起質疑,還有人(據聞是星屑醫生,不過我不知他是否第一個)找到論文指膠粒會吸附毒素(詳見拙文)。

    難得他們有跟進,再找學者回應質疑,值得一讚﹕

    (浸會大學生物系系主任)(港住)教授相信,黏附在細小膠粒的污染物濃度會很低。濃度較高的污染物,大多會吸附在淤泥或海床部份。這些污染毒素即使能進入魚類體內,亦大多會積聚在脂肪較多的肝、膽和『魚腩』部份。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陳竟明亦認同,與膠粒比較,污染物更多會附在藻類與沉積淤泥,比如珠江河口一帶。香港海域由於水體流動快,水中的二噁英與農藥成份的濃度並不高。

    黃教授指,東京大學論文的末段,清楚提到須要進一步研究,才能發現究竟魚類吞下膠粒,當中有多少比例的污染毒素能自膠粒進入魚類的消化系統。因此,現階段無具體證據確立膠粒墮海,會令毒素進入食物鏈的說法。陳竟明則指,毒素會黏附魚身的脂肪組織,但並無證據顯示它會在魚類身體內釋出毒素。」

    這個回應自然也受質疑是淡化事件。我不會這樣想,因為﹕

    1. 兩位教授提出了另一個因素,就是香港有恆常的半鹹水沖刷,這可能令海中的PCBs濃度減少。當然這點是否真確要看有何數據支持,報導裡沒提

    假設香港海水裡面的PCBs是ng(納克/奈克)級,那麼濃縮一百萬倍就變成mg(微克)級。如果魚吞了1mg(事實上現在找到吞下膠粒的魚, 通常都是一兩粒而已),除以一條魚通常超過一公斤,有毒物含量也是 ppm (百萬份之一)級數(甚至更低)而已。

    2. 事實上魚吞了膠粒後會吸收多少毒素,的確是沒人知道,但通常不會是全部。
    又因為有機毒素通常集中在內臟,所以政府也只是呼籲市民不要吃魚內臟而已。如果只說食物安全,這一點應已足夠。
    (但時間長了會否像教授講黏附脂肪,亦值得關注。)

    3. 但在下於前文亦有另一保留﹕就是當膠粒被陽光分解成膠屑後,吞下的機會反而會增加。因為吸附毒素和分解都需要時間,所以盡快打撈是重要的。(據知PP分解非常慢,這一點對打撈反而是好處)

    至於食物鏈累積,我反而懷疑香港人常吃的「港魚」究竟經過幾多級攝食(trophic level),累積是要經過很多層才會去到有害程度。

    政府嚴格來說沒說大話,因為他們說的是「短期沒毒,長期才會影響食物鏈」,這點應該沒錯。其實就算魚內臟,在短期內也不會積累到足夠的毒素(有也是以往積累的),不想吞膠粒落肚的話去腸就可以。
    問題是政府能否減少膠粒「長期」滯留影響生態

    反而,周澄可能因為是讀文化的緣故,未必熟悉生物學,所以似乎沒有(如上述)追問下去拿多點資料。這反映了香港傳媒向來缺乏科學記者的問題。不過,反正其他傳統傳媒都不見得有跟進這一點,周小姐和陽光時務值得一讚。

    ---

    三份絕妙「國民教育」材料,值得大推﹕

    1. 納稅人的錢哪去了﹖

    2. 精英移民地圖
    (「貧賤,是不能移的﹗」)

    3. 陽光時務﹕迫在煤劫——透過數字看最後一片草原
    (很多人以為「乾淨煤」很環保,事實上只是對用家很乾淨,這點宜多加宣傳)

  • [純粹進口]

    抄人﹕「康文署最新推出的「香港公共博物館」網站,現已啟用! 網站羅列博物館的相關資訊,包括展覽資料、精華片段、博物館節目,更有結合博物館和鄰近景點的建議行程等。」

    (鄙人﹕唔該佢快D出埋節目日曆,等我可以收山 )

    南方周末﹕直播「二戰」的年輕人

    果殼網﹕跨性別者能獲得高潮嗎﹖(跨性女篇) (變性手術)

    三段不錯的 TED 影片,描述取自網頁介紹﹕

    逃離赤柬政權﹕Sophal Ear講述了關於他的家庭從柬埔寨逃離赤柬政權的動人故事。詳細描述了他的母親為了拯救孩子,而展現出的智慧與決心。

    儲存種子的目的﹕Jonathan Drori發表了簡短的演說,鼓勵世人保存多元物種,也就是保存植物的種子。他提醒我們植物延續了人類的生命,所以他成立了千禧種子銀行,目前有超過30億顆種子儲存在內。 http://www.ted.com/talks/view/lang/zh-tw//id/556

    利用手機短訊報導危機 (Erik Hersman)﹕GoogleMap mashup程序令肯尼亞人能夠通過手機發短信跟踪報導2008年大選後的暴力事件。隨著系統的進一步發展,它繼續在其他國家地區拯救生命。
    http://www.ted.com/talks/view/lang/zh-tw//id/523

    ---------

    出口轉內銷

    1. 如果說道德不是儒家發明而是自然產生(我同意),你指責的道德宗教化和集體主義,同樣不是儒家發明而是自然產生的。

    2. 再加多句,亂倫這方面,被禁的主要原因恐怕還不是遺傳問題(否則日本埃及之類就更不會容許貴族亂倫,只嚴懲平民亂倫),而是「倫理」問題(「亂倫」這名字充份反映了這點)。

    遠古是不需要禁止亂倫,因為還沒有家族觀念。到人類有家族之後(尤其是父系社會後),所有人的身份都是看「夫妻」和「父母子女」之間的關係而定位,而更重要的是確立了繼承權。
    亂倫會直接令親屬關係混亂,繼而令繼承出現混亂,令家族紛爭不止。

  • Jin's ED (2)

    [仁醫的收場曲(2)]

    平井堅的《いとしき日々よ》。感覺比較行雲流水,沒MISIA的《逢いたくていま》那麼震撼,不過詞意看來也不錯。如果說《逢いたくていま》是女主角(綾瀕遙飾演的橘咲)的歌,那麼這一首就是男主角(南方仁)的歌了。

    反正依在下看,根本「あなたに咲く花よ」(為你盛放的花)這一句,就是借「咲」作雙關語來影射同名的女主角吧﹗
    兩首歌都頗配合兩位主角的心情,他們就是心愛對方,但始終沒結果。

    いとしき日々よ
    平井堅

    作曲︰平井堅
    作詞︰平井堅|松尾潔

    たとえ時がうつろうと
    tatoe toki ga utsurou to
    縫いあわせた絆は決してほどけない
    nuiawaseta kizuna wa kesshite hodokenai
    ああ あなたの声は忘れれば忘れゆくほどに
    aa anata no koe wa wasurereba wasureyuku hodo ni
    焼きついてた
    yakitsuite'ta

    あなたの手を 強く握ることも
    anata no te o tsuyoku nigiru koto mo
    あなたを抱きしめることも
    anata o dakishimeru koto mo
    許されない運命(さだめ)だと知ってても
    yurusarenai sadame da to shitte'te mo
    その笑顔に その涙に
    sono egao ni sono namida ni
    そのひたむきな想いに触れたかった
    sono hitamuki na omoi ni furetakatta
    心から…
    kokoro kara...

    いとしき日々よ サヨナラは言わないで
    itoshiki hibi yo SAYONARA wa iwanaide
    あなたに会いたくて もう一度会いたくて
    anata ni aitakute mou ichido aitakute
    届くまで叫びつづける
    todoku made sakebitsuzukeru
    忘れはしない この体が消えても
    wasure wa shinai kono karada ga kiete mo
    あなたに吹く風よ あなたに咲く花よ
    anata ni fuku kaze yo anata ni saku hana yo
    あなたと追いかけた明日よ また会いたくて
    anata to oikaketa asu yo mata aitakute

    今も胸に残るよ 世界で一番美しい夕陽が
    ima mo mune ni nokoru yo sekai de ichiban utsukushii yuuhi ga
    ああ その瞳には 不安より大きな希望が輝いてた
    aa sono hitomi ni wa fuan yori ookina kibou ga kagayaite'ta

    ただ近くで見つめあえるだけで
    tada chikaku de mitsumeaeru dake de
    幸せのすべてを知った
    shiawase no subete o shitta
    道のさきに哀しみが待ってても
    michi no saki ni kanashimi ga matte'te mo
    その願いを その言葉を
    sono negai o sono kotoba o
    そのひとすじの光を守りたかった
    sono hitosuji no hikari o mamoritakatta
    いつまでも…
    itsu made mo...

    その笑顔に その涙に
    sono egao ni sono namida ni
    そのひたむきな想いに触れたかった
    sono hitamuki na omoi ni furetakatta
    心から…
    kokoro kara...

    いとしき日々よ サヨナラは言わないで
    itoshiki hibi yo SAYONARA wa iwanaide
    あなたに会いたくて
    anata ni aitakute
    もう一度会いたくて 届くまで叫びつづける
    mou ichido aitakute todoku made sakebitsuzukeru
    忘れはしない この体が消えても
    wasure wa shinai kono karada ga kiete mo
    あなたに吹く風よ あなたに咲く花よ
    anata ni fuku kaze yo anata ni saku hana yo
    あなたと追いかけた明日よ また会いたくて
    anata to oikaketa asu yo mata aitakute
    いとしき日々よ いま歩きだそう
    itoshiki hibi yo ima arukidasou

    (歌詞取自小奧,拼音取自kingrpg)

    這個聲稱是正式譯本,取自日本KTV論壇,另一個平井堅中文論壇有全碟翻譯本﹕

    即使歲月流逝
    時光間發生的一切也無法放下
    啊啊 越是想要忘記你的聲音
    卻越是深深烙印在心中

    緊緊握住你的手
    緊緊的擁抱住你
    就算這些都是命運所不允許的
    笑容裡 眼淚中
    都無法直接觸碰到
    無法從心底接觸到…

    那些真愛歲月啊 請不要與我告別
    好想要見到你 再見你一次
    呼喊直到你能聽見
    請你不要忘記 就算我會完全消失
    吹拂你的風 為你盛開的花朵
    與你一同追尋的未來 好想再見你一次

    留在心中的 世界上最美的夕陽
    啊啊 在眼底 比不安還巨大的希望正閃耀著光芒

    只是靠近 在身邊尋找
    就是幸福的全部
    哪怕路的盡頭等待著我的只有悲傷
    這份心願 這句話
    只想專心守護著這道光
    直到永遠…

    笑容裡 眼淚中
    都無法直接觸碰到
    無法從心底接觸到…

    那些真愛歲月啊 請不要與我告別
    好想要見到你 再見你一次
    呼喊直到你能聽見
    請你不要忘記 就算我會完全消失
    吹拂你的風 為你盛開的花朵
    與你一同追尋的未來 好想再見你一次
    那些真愛歲月 一同向前走吧

    另一個(mayateacher)看來是自己翻譯的,好像為了意譯,有些字似乎沒譯出來﹕

    縱使時過境遷
    牽連的羈絆也決不能鬆開
    啊啊~越是想忘記你的聲音
    就越是深深的烙印在心中

    即使知道 緊緊握住你的手
    將你擁抱在懷
    都是不被容許的命運
    卻還是衷心的想觸摸
    那笑顏、那淚水中的
    專一的思念

    美好的日子喲 不說再見
    思念著你 想再見你一面
    直到傳達到為止 我會不停的呼喊

    永不忘記 即使這身體消逝
    向你吹拂的清風喲 為你綻放的花朵喲
    與你追逐的明日喲 還會再見的

    如今殘留在胸中的 是世上最美的夕陽
    啊啊~那瞳孔裡的 比起不安 巨大的希望正閃閃發光著

    可是,只有在近處才能看見
    與知曉所有的幸福
    儘管道路的前方等待著的是悲傷
    無論如何 我都想守護
    那願望、那語言裡的
    一道光亮

    衷心的想觸摸
    那笑顏、那淚水中的
    專一的思念

    美好的日子喲 不說再見
    思念著你 想再見你一面
    直到傳達到為止 我會不停的呼喊

    永不忘記 即使這身體消逝
    向你吹拂的清風喲 為你綻放的花朵喲
    與你追逐的明日喲 還會再見的

    美好的日子喲 現在正向你走去。

    另一個看來分別更大的譯本,取自巴瑟畢特

    いとしき日々よ (心愛的日子啊 - 仁醫2片尾曲)

    即使時間變幻
    縫在一起的牽絆再也無法解開
    你的聲音越是要忘記
    就越在心底燃燒

    也曾緊緊地握你的手
    也曾抱著你
    儘管知道這是不被允許的命運
    仍然渴望觸碰 那張笑臉 那些淚水 那樣單純的心意
    從心裏

    心愛的日子啊 不要言別
    想要再見到你 再一次見到你
    一直一直呼喚著直到傳達給你
    就算身體會消失 也定不會忘懷
    還想要再看一看 吹向你的風 為你綻放的花
    與你一起追逐的明日

    世界上最美的夕陽 如今還留在我心裏
    那雙眼裏 比起不安有巨大的希望熠熠生輝

    只是在身邊靜靜凝望
    幸福所有的意義便了然於胸
    即使(只能)在道路的盡頭悲傷地等待
    也想要守護 那個願望 那些話語 那縷微光
    不論何時

    渴望觸碰那張笑臉 那些淚水 那樣單純的心意
    從心裏

    心愛的日子啊 不要言別
    想要再見到你 再一次見到你
    一直一直呼喚直到傳達給你
    就算身體會消失 也定不會忘懷
    還想要再看一看 吹向你的風 為你綻放的花
    與你一起追逐的明日

    心愛的日子啊 如今只能一步一步離開

    問題來了﹕

    1. 「サヨナラ」(sayonara)本來就是日文,為何要用片假名﹖

    2. 究竟這裡的「その」應該譯成「這」還是「那」﹖(正式的版本是「這」,其餘兩個都是「那」)
    如果以在下所學「その」應該是指聽者(第二人稱)那邊的東西,但中文一定要叫「那」嗎﹖指著人家的東西叫「這」也不是不可以的。不過無論是「這」或「那」,似乎都表達不到日文意指聽者的笑容、淚水、思念、願望、言語,也許中文乾脆改用「你的」會更好﹖

    3. 究竟最後是「一起向前走」、「向美好的日子走」、還是「日子一步一步離開」﹖這三個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 Jin's ED

    [仁醫的收場曲]

    先講第一首,MISIA的《逢いたくていま》。

    相比起 soundtrack,我對收場曲的興趣沒那麼大。沒時間去研究哪個譯本比較好,只是抄完拼音再執已經很晚,所以先貼了。

    逢いたくていま

    作詞︰MISIA
    作曲︰Jun Sasaki

    初めて出会った日のこと 覚えてますか
    haji mete deatta hi no koto oboetemasuka
    過ぎ行く日の思い出を 忘れずにいて
    sugi yuku hino omoi dewo wasu rezu ni i te
    あなたが見つめた 全てを 感じていたくて
    anata ga mi tsu me ta subete wo kanji te i ta ku te
    空を見上げた 今はそこで 私を 見守っているの? 教えて…
    sora wo mia ge ta imawa soko de watashi wo mimamotte i ru no? oshi e te…

    今 逢いたい あなたに
    ima aitai anata ni
    伝えたい事が たくさんある
    tsuta e ta i koto ga taku san aru
    ねえ 逢いたい 逢いたい
    nee aitai aitai
    気づけば 面影 探して 悲しくて
    kizu keba omokage saga shi te kana shi ku te
    どこにいるの? 抱きしめてよ
    doko ni i ru no? da ki shi me te yo
    私は ここにいるよ ずっと
    watashiwa kokoni i ru yo zutto

    もう二度と逢えないことを 知っていたなら
    mou nido to a e nai ko to wo shitte i ta na ra
    繋いだ手を いつまでも 離さずにいた
    tsuna i date wo i tsu ma de mo hana sa zu ni i ta
    『ここにいて』と そう素直に 泣いていたなら
    『kokoni i te』to sou sunao ni naite i ta na ra
    今も あなたは 変わらぬまま 私の隣りで 笑っているかな
    imamo anata wa kawara nu ma ma  watashi no tona ri de waratte i ru ka na

    今 逢いたい あなたに
    ima aitai anata ni
    聞いて欲しいこと いっぱいある
    ki i te ho shi i ko to ippa i a ru
    ねえ 逢いたい 逢いたい
    nee aitai aitai
    涙があふれて 時は いたずらに過ぎた
    namida ga a fu re te toki wa i ta zu ra ni su gi ta
    ねえ 逢いたい 抱きしめてよ
    nee aitai daki shi me te yo
    あなたを 想っている ずっと
    anata wo omotte i ru zutto

    運命が変えられなくても 伝えたいことがある
    unmei ga kae ra re na ku te mo tsuta e ta i ko to ga a ru
    『戻りたい…』あの日 あの時に 葉うのなら 何もいらない
    『modo ri ta i…』a no hi a no toki ni kana u no na ra nani mo i ra nai

    今 逢いたい あなたに
    ima aitai anata ni
    知って欲しいこと いっぱいある
    shitte ho shi i ko to ippa i a ru
    ねえ 逢いたい 逢いたい
    nee aitai aitai
    どうしようもなくて 全て夢と願った
    do u shi yo u mo na ku te sube te yume to negatta
    この心は まだ泣いてる
    kono kokoro wa ma da nai te ru
    あなたを 想っている ずっと
    anata wo omotte i ru zutto

    (拼音根據優美客、漢字根據也許你忘了。前者也許抄大陸的版本,連葉字也變了簡體,後者有些音是拼錯了的。)

    遲點再比較一下哪個譯本較好。不懂日文很難看得出,各譯本的主被動語態都有分別,例如是「抱你」還是「讓你抱」、「想知道你的事」還是「想讓你知道」……

    先來一個看來不錯的,來自罌粟香,比較像說話﹕

    《現在想見你》

    初遇的那天 你還記得?
    我一直沒忘記 那些過去的日子
    凝視著你 想要感覺這一切
    抬頭仰望天空
    告訴我 這時候 你是否依然守護著我?

    現在想見你
    好多話想告訴你
    很想見你 好想見你一面
    悲傷的找尋著你的面容
    你在哪裡? 好想抱著你
    我會在這裡 一直等待著你....

    若早知無法再見
    無論如何 我都不會鬆開那緊握的雙手
    如果毫不掩飾的流著淚說“想在你的身邊”
    現在 你仍會像平常一樣 在我身邊微笑著?

    現在很想見你
    想聽 所有關於你的一切
    很想見你 好想見你
    任時間在淚水中流逝
    想見你一面 好想抱著你
    我持續對你的思念 直到 永遠

    即使無力改變命運 仍然有很多話想告訴你
    “想回到那時候” 如果能實現這個願望
    回到那天 其他 什麼都不需要

    現在 很想見你
    想聽 所有關於你的一切
    什麼都不能改變的我 只能許下這樣的願望
    心 依然流著淚
    我會持續對你的思念 直到 永遠

    也許你忘了的譯本,有點像直譯﹕

    《現在想見你》

    關於初次相遇的那天 你還記得嗎
    一直沒忘記 那些過去的日子
    凝視著你 想要感覺這一切
    抬頭望著天空 你到現在 依然守護我嗎?告訴我...

    現在 好想見你   
    有很多事情想告訴你  
    好想見你 好想見你  
    若能注意到你的面容 找尋著 悲傷著  
    到底在哪裡呢? 好想抱著你  
    我會一直在這裡 一直

    若是當初知道 已經無法再相見
    牽著的手 永遠都不會放開
    「在你身旁」 如此誠實地哭泣著
    至今你都不曾改變過 一直在我的身旁微笑

    現在 好想見你  
    好想聽到很多關於你的事  
    好想見你 好想見你  
    眼淚流下 時間 白白地過去了  
    好想見你 好想抱著你  
    我會一直思唸著你 一直

    命運無法改變 但還是想傳達給你
    「好想回到當時…」如果能實現這個願望 回到那天的話 其他我什麼都不需要

    現在 好想見你  
    好想知道很多關於你的事  
    好想見你 好想見你  
    無可奈何 只能許下這些願望  
    這顆心 正在哭泣  
    我會一直思念著你 一直

    另外兩個大陸的譯本,至少我看到他把呼喚聲「ねえ」譯出來了。

    一個是百度MISIA吧,我覺得他(jt002744)那句「啊 想见你 好想见你」應該真的把「ねえ 逢いたい 逢いたい」的心情寫出來了﹕

    《此刻想見你》

    还记得我们初相遇吗
    曾一起走过的那些岁月 我珍藏着这回忆
    只是想要 感受你曾凝视的一切
    仰望青空 告诉我 此时此刻 你在为我守望吗

    此刻 想见你
    想告诉你的事有很多
    啊 想见你 好想见你
    我清楚地意识到 心中苦苦追忆的脸庞 令我苦涩满怀
    你身在何处 好想紧拥你啊
    我在这里 永驻

    若我知道 我们不能再相见
    紧牵在一起的手 就永不分开
    若我还在这里 无助地隐泣
    现在 你是否依然未变
    多希望在我身边有你的笑颜

    此刻 想见你
    想对你倾述的事情 郁满心头
    啊 想见你 好想见你
    泪眼模糊 时光无情虚度
    啊 想见你 好想紧拥你啊
    想你 永远

    即使命运无法改变 我还是想告诉你
    想回到从前 那一天 那一刻
    若夙愿得偿 我已无所希冀

    此刻 想见你
    想让你知道的事情 郁满心头
    啊 想见你 好想见你
    无力回天 这全是我的美梦与祈愿
    我的心 依然在下雨
    想你 直到永远

    另一個是百度知道的﹕

    《再見你一次》

    你可还记得 我们初次邂逅时的情景?
    那些往日的回忆 依旧在我心底
    我多想感知 映在你眼中的一切
    仰望天空 此刻你是否就在那里
    守护着我呢?告诉我…

    现在 我好想见到你
    还有太多的话 想要告诉你
    啊 我好想见到你
    猝然回神 悲切地追寻着你的身影
    你在哪里呢?将我紧紧抱住吧
    我会在这里 一直都在这里

    要是知道 我们再也无法相见
    我决不会松开 紧握着你的双手
    “别离开我”
    当时若能这样哭着表露心声
    此时的你 是否还会像往常一样
    在我身边 尽情欢笑着呢

    现在 我好想见到你
    还有太多的事 想要问你
    啊 我好想见到你
    泪眼婆娑 时光只是徒然流逝
    啊 我好想见到你 抱住我吧
    我在想念着你 一直都在想念你

    即使命运无法改变 我也要让你知道
    “我想要回去…”回到那一天那一时刻
    倘若真能实现 我将别无所求

    现在 我好想见到你
    还有太多的事 想要知道
    啊 我好想见到你
    无力挽回 多么希望这一切都是梦境
    我的心灵 依旧不停地抽泣
    我在想念着你 一直都在想念你

  • The Fantastic Flying Books of Mr. Morris Lessmore (2011)

    這片段據聞獲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很有趣,但我不明白開場的大風代表甚麼。

    (徐承恩兄指教﹕短片開頭的那個地方,應該是新奧爾良的法國區。那場風災應該是在暗指卡特里娜。而在美國人的想像中,卡特里娜大概會叫人想起「這個文明崩壞的亂世」。)

    (網友 wanleung 指教﹕那場風跟綠野仙蹤開首的一樣。)

    ----------------

    昨晚吃了朱古力超多的蛋糕,再去吃晚飯。在超級市場見到慣常買的那款梳打餅、和某牌子花生都賣光了。
    雖然說近日「豬狼鬥」加特首「貪」方便事件導致花生價格高企 ,但看超級市場的標價又不覺得很便宜。何況被買光的只有這牌子,其他牌子還有很多,有點奇怪。

    今天放學,過了半小時,好像就見不到幾個老師和學生。

    這兩天搞甚麼……日本鬼子又打進來了嗎……﹖

  • Jin (2)

    看到這張星期日網民圍拍名店抗議的照片……
    (來源)

    ……這時候我正在聽《仁醫》的主題曲。

    我想我喜歡這個歷史感重的片頭和音樂,多於戲本身。沒有看第一集,不過見到這段引子太好了﹕

    我們總以為,許多事情是理所當然。
    以為下定決心,就能夠到達地球的另一邊﹔
    以為對方能夠了解自己的心意﹔
    以為可以每天平凡又充裕地生活﹔
    以為夜晚的漆黑可以被遺忘。
    但是,如果突然有一天,
    這一切都消失了。
    鳥兒般的自由、
    令人滿足的生活、
    明亮璀璨的夜空,
    這一切都消失了。
    如果獨自一人被扔進漫無邊際的黑夜,
    你能夠在那裡找到光明嗎﹖
    你能抓住光明嗎﹖
    或者能否用你的雙手,將光明送入那黑暗的世界﹖

    畫龍點睛地點出了這故事的意義所在。
    我們呢﹖我們是否願意張開雙眼去看那黑暗,去尋找和發放光明﹖

    如果現在讓我們回到英國人開發九龍半島的初期,在廣東道上走的是哪些人﹖

    (來源)

    如果幾百年後還有「香港人」的話,他們回望這一天的照片,又會有何感覺﹖

    ----

    後話﹕《仁醫》真的沒逐集看,畢竟半夜才播太不配合在下的節奏。(場面又不是像鋼之煉金術師那麼可怕,幹嘛不早點播﹖)
    星期六晚又看了兩集,就盤尼西林都給他造出來,實在太扯了。當然,這齣戲好看之處並不在於醫學技術(雖然那些道具比事旦台迫真沒錯),而正正是這種「歷史的突兀感」。

    主角就像坂本龍馬所說,太沒私心了,有如佛祖的存在。不過這並不是因為他沒有私心,而是因為他從來不屬於「這一個世界」,也不覺得自己是這個世界的人,所以自然也就很疏離了。幾乎連人家買兇斬他也不懂得避的地步。
    (亦因此他願意把所有名位留給緒方,因為後者才是「真正的」歷史人物。)

    在下當然也不是沒有私心,只是太熟悉這種感覺了。

  • [雜錦]

    昨晚看《星期二檔案》,一邊看一邊想罵人。一討論到「性」,所有邏輯都會亂龍。

    說討論「未成年發生性行為」的問題,但搬出來的都是「未成年性侵犯」的問題。
    一個少年從小學開始就性侵犯同學,又有人是被鄰居性侵犯,然後性生活亂來,這關「過早發生性行為」甚麼事﹖分明就是性侵犯者的心理不平和被性侵犯者的心理創傷﹗

    (註﹕如果撇除了性侵犯,兩個人穩定地拍拖,然後未成年就發生了性行為,是否仍然就導致那些濫交呀、無法信任別人的問題﹖你找個這樣的例子再來說。)

    還有個少女,男朋友說「找個地方休息下」就跟他上了時鐘酒店。
    你要我相信香港有女生會不知道上時鐘酒店是做甚麼的﹖你說她容易信人﹖被人欺騙﹖我說她是一直在「自欺」呀﹗
    這是她的性觀念本身有問題,並不是以感情為基礎,以為靠肉體可以綁住男人(當然這也是社會風氣教壞她的,你試試打開報紙雜誌就知道)。而且還不介意「跟不熟悉的人性交」,只要是「靚仔」就好了,因為可以在朋友面前「威」。她自己說的,這又是男人的錯﹖(儘管那些男人的確利用了她這種錯誤觀念而得到性行為的機會)

    然後就說到「男孩未滿十四歲無性能力」的法律推定。其實我並非反對廢除這些推定,但我們要搞清楚推定背後的目的﹕

    正如「衰十一」以法律假定了女孩未滿十六歲就不能對性行為表示同意(=同意也不算數),為何﹖因為她們像弱智人士般智商有問題﹖
    當然不是,是因為當時的「大人」認為太年輕的人,沒辦法想清楚性行為的後果,所以不能作出「真正」的決定、亦不能為這樣的決定負責任(=免除對方的責任)。

    這種假設當然永遠有例外,但法律為方便計,劃了一條「死線」。

    同樣地,「男孩未滿十四歲無性能力」的推定,並不是指小男孩有性侵犯的「特權」。而是因為訂立這推定時的社會,認為太年輕的人根本不認識「性」,也不明白自己在做甚麼。所以就算他真作了性侵犯的行為,也不算數。

    有些人可能會辯說,「少女」要特別保護,因為女人會懷孕、男人不會。
    如果這真是法律假定的目的,那麼現在避孕措施那麼普及,那個「未成年少女」定期吃避孕藥是否代表男人不用負責﹖男方正確使用避孕套是否不用負責﹖甚至男方或女方本來就不育是否可以免責﹖
    顯然不是,那麼在現代社會,「女人會懷孕」並不是對男方採取歧視性刑責的合理理由。

    簡單點說,如果我們認為未滿十四歲的男孩已經明白「性」是甚麼一回事,和可以為性行為負責任。那麼未滿十六歲的女孩更不可能不明白「性」是甚麼一回事和負責任了。這畢竟已不是維多利亞時代。

    如果我們只取消「男孩未滿十四歲無性能力」的推定,而不取消「女孩未滿十六歲無同意性行為能力」的推定,那若然不是把性罪行當成一種純粹「以牙還牙」的懲罰(不理你明不明白自己在做甚麼,總之做了就罰)的話,就只不過是一種把男人視為「背負原罪次等族群」的大女人心態。

    (與「男人」相近,碰巧在元朝最低等的叫「南人」。
    蒙古人和色目人殺漢人和南人只罰錢,漢人南人殺蒙古人、色目人者,滅族。)

    正如在下早說,廢除這個推定不是不行,但麻煩一併﹕
    1. 廢除「只有男人強姦女人」的假定,讓女人也可以犯強姦罪
    2. 如果「與未成年少女發生性行為」是有罪,那麼「與未成年少男發生性行為」也應該有罪,沒理由兩個都未成年但只告男的﹔
    3. 更重要的是,「與未成年少男/女發生性行為」,如果另一方年齡相若、不涉及欺騙或性剝削的話,根本就不應該受刑罰。至少也應該改為告訴乃論

    只鼓吹一面倒加強男性的責任、女性則可以繼續扮無知不負責任(就如節目中的那個少女)。情形就像傳媒大亨一邊抄網民的作品當「報導」賣,一邊要求加強版權法罰則來懲罰小市民的二次創作一樣無恥。

    ---------------------我是男性原罪的分隔線---------------------

    朋友們開完音樂會後,玩到出街,誰知一首《年少無知》就出事﹕

    (其實呢首歌夾中國笛係幾搞笑的 )

    當事人寫了這段如果,活著能坦白。依我看如果現場那麼少人也要投訴的話,難怪在西洋菜街的要「踢走」了。

    Arnold呢個樣其實好鬼似結局版陳豪﹕
    (師姐也很有演員相的說)

    Kursk 很悲哀地總結說這是個容不下一首「年少無知」的香港

    警察出場阻止街頭jam歌呢D咁影響社會治安既行為。香港既街頭,只容得下信用卡同寬頻推銷,卻容不下人們jam一首歌。

    《天與地》批判既就係一個咁既社會,真係好諷刺。響非法concert一齊"un"既警察,只會響劇集出現。

    (當然啦,如果我是警察見到舊機場有上千人在開concert,我也不會有心情跟你搖滾。不趕人也要小心留意有沒有人打荷包、非禮之類……)

    香港,本來就應該像片中的,想聽的停下聽、不想聽的繼續行。想 jam 歌的也可以隨時拿一把口琴出來。

    Sammy Fung 改了《天與地》結局佘詩曼的一句對白,說﹕

    街頭,不是一百個人做同一樣sell信用卡、寬頻;街頭,是一百個人做一百樣不同的事之餘,又互相尊重。

    不過我倒想起子華哥名句「搵死o者﹗犯法呀﹖」,背後沒說的那句是﹕只要你不是「搵食」,就犯法。

    William Tai Wong插了句﹕

    咁同警察講, 其實你們是做市場問卷調查不就行了...

    十分的黑色幽默。
    不過正中現實,對政府而言,「搵食」的並不值得害怕,示之以利害即可。人到無求不為搵食的才難以掌握。(就像學校一樣,某個學生是緊張成績的話,會比那些無所用心、無心向學的好應付。)

    ---------------------我是表演阻街的分隔線---------------------

    進口惡搞﹕梁振英專訪答問全文

    問﹕為何用35歲作為分界線?

    梁﹕因為香港和外地都有這樣經驗,當一個人到35歲仍然單身,他很可能是終身單身

    (來源)

    死死團新聞發言人表示﹕這是對廣大毒男剩女的惡毒詛咒﹗武裝起來的廣大死死團員是不會放過他的﹗我們隨時有能力把戴德梁行夷為平地﹗(雖然它現在好像已清了盤 )

    (來源)

    ---------------------我是開口夾著脷的分隔線---------------------

    純粹進口﹕劉sir—[男人的浪漫]《天與地》:香港電視劇最後的樂與怒

    "實際上未至於驚天動地的顛覆,只重拾了一些久被埋沒的港劇精髓,正如很多人提到的「意識流」,以前電視劇也常用鏡頭代替對白說故事,今日看慣現代劇的卻視作另類手法,就像九十年代的人批評八十年代搖滾/重金屬「樂隊彈得太多、歌手唱得太少」,也如僅重視詞的K歌聽得多,就難叫聽開歌手演唱的仔細留意樂手奏得怎樣。新一代港產劇喜歡任何事都由角色親口說出交代清楚,不理畫面單聽聲音都會明白,養成觀眾依賴出腸「歌詞」的惰性,有日發現電視原來真的需要坐下看,反倒適應不到。"

    "通通挑戰著典型港劇/無線劇底線 - 應說是「愚民」的思維。難怪普羅大眾評價甚底,並在收視率反映,某程度上好評都來自早就不會死守電視機前的群體。如此現象更顯現在香港劇集觀眾的反智心態,其實以前港產劇都有不少偏意識流的處理方法或深度對白,其中相信部份批評《天與地》的人當年也有追看、會喜歡,甚至一些「愚民」們追捧的美劇、日劇、韓劇更喜歡用鏡頭代...替對白或對白堆砌文字,何以舊時可以、外地劇可以,《天與地》反而有問題?"

    "一般人也不會理解得到師奶思維,像警匪片殺人放火畫面不會鼓吹暴力,官廷劇勾心鬥角劇情不會誤導價值觀,歪曲倫理劇的男女關係也不會影響心智發展,唯獨言明「當中有人吃人情節」實則探究哲理,卻鐵定「叫人殺人」、「教壞細路」。再加諷刺是,假如人吃人情節是出現在一套典型師奶口味心計官廷劇中,拍得更駭人也好,現在不滿《天與地》的觀眾們都不會作任何投訴,甚至轉而讚賞拍得好看相當震撼。This city is really dying。"

    "沒有機關算盡的勾心鬥角,還要原來大吵大鬧的三人幾句說話幾幕戲即和好如初,難怪師奶們看不明白,而不明白就是不好就要批評。相反男觀眾又有幾位未試過同樣的跟好兄弟們一笑泯恩仇?"

  • When heaven burns

    戲感覺普通(雖然有些瘋傳位是不錯,但網上論戰也不關我事),歌詞係唔錯。

    年少無知 (電視劇【天與地】片尾曲)

    作曲:黃貫中
    填詞:林若寧
    編曲:黃貫中、劉志遠
    主唱:林保怡、陳豪、黃德斌

    林:年少多好 頑劣多好
    不甘安於封建制度裡 迷信上街真理會達到
    旗幟高舉 群眾聲討
    不惜犧牲一切去上訴 權貴的想法太俗套
    只可惜生活是一堆挫折 只可惜生命是必須妥協

    陳:年少多好 貧困多好
    一蚊積蓄足以快樂到 廉價結他抒發我暴躁
    財富得到 年歲不保
    捐輸不必講究有回報 人世間總會有異數
    只可惜生活是一聲發洩 只可惜生命是一聲抱歉 怕追到

    合:如果 命運能選擇 十字街口 你我踏出的每步更瀟灑
    如果 活著能坦白 舊日所相信價值 不必接受時代的糟蹋

    黃:年少多好 朋友多好
    一番爭執不會有被告 遊戲競爭不會記入腦
    年歲增長 無法修補
    青春的詩總會老 時間多恐怖

    合:如果 命運能選擇 十字街口 你我踏出的每步無用困惑
    如果 活著能坦白 舊日所相信價值 今天發現還未老
    如果 命運能演習 現實中不致接納 一生每步殘酷抉擇
    留守 過去的想法 我會否好像這樣 生於世上 無目的鞭撻

    如果要為這齣劇找個優點,我想就是懂得自嘲,很有幽默感(只是電視台沒有)﹕
    (當大家都瘋傳這一段話的時候,豈不正是被說中了麼……)

    -------------

    最後一句令人忽發奇想,想改編一個演化版。不過才力不足,改起來始終有點夾硬﹕

    童年的終結

    雷有多好,熱有多好。
    原生湯在水裡種,蛋白質都產生到。
    核酸多好,酶有多好。
    合成無需等到老,自己可以複製到。

    只可惜萬事都在水裡漂,只可惜生命與否沒界線。

    原始多好,細菌多好。
    一粒細胞足以生存到,廉價養料生到變無數。
    葉綠體好,粒線體好。
    食物自己可以生產到,氧氣唔再有毒呼吸到。

    只可惜生命是單打獨鬥,只可惜基因只有一套。怕走寶。

    如今,自然能選擇,環境適應令生命的特徵千變萬化。
    如果,聚合來演化,更多的結構出現,生命迎來更多的姿態。

    動物多好,植物多好。
    繁殖方式多到你唔信,覓食法子足以用到老。
    年月耗損,難以修補。
    所有生物都會老,病死真恐怖。

    如今,自然能選擇,就讓新生,修補和改變基因重來計劃。
    如果,活著留今日,就是基因的價值,不怕挑戰無落伍。
    如今,人類能選擇,別對物種太決絕,莫讓萬物面對困惑。
    留心,最美的演化。你會否好像這樣,惡待萬物,隨便的糟蹋﹖

    (其實在下只是由最後一句想起,亦覺得只有這一句才像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