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30, 2016

  • 建豐二年﹕新中國烏有史

    陳冠中《建豐二年﹕新中國烏有史》,香港﹕牛津,2015

    為圖書館而買,已讀完一段時間的書,只因為搬屋沒時間寫感想。

    國民黨贏了內戰、中華民國繼續統治中國大陸,這個跟現實完全相反的情況假如實現,會如何﹖無論這樣的假設是否有實質可能,對於非常厭惡中共的人來說,自然是「很想要吧」的想像空間。
    一般形容這本小說為「政治寓言小說」或「架空歷史小說」。不過方某心中倒另外有兩個形容詞,我們應該說它是本FF小說(Final Fantasy,用在這裡大概可稱為「終極幻想」﹖)、還是YY小說(大陸網語,指意淫)﹖就視乎看倌站在哪一邊看了。

    作者嘗試做邏輯推演,估計假如這個情況真的發生,究竟中國會變成怎樣。他利用幾個歷史現實中的人物為「角色」側寫這「另一個可能的中國」。在他眼中,國民黨治大陸應該會比共產黨好一點(這點正常人都看得出,至少沒了文革和政策造成的大饑荒、又有來自美國的輕工業訂單)。可能是為了簡化推論,所以作者假設了很多國際事態都照舊發生(否則遠離現實太遠可能也會令讀者覺得太離譜),例如韓戰和越戰照樣發生(可是沒有中共提供炮灰,蘇聯還會否同意北韓南侵﹖這點在下有點懷疑),只是國民黨治下的中國取代了日本,成為美國頂住蘇聯的盟友,於是東亞局勢在這方面有點轉變,例如日本不再是美國東亞頭號盟友所以戰後復甦慢了點、北越似乎也無法徹底消滅南越之類。對香港讀者更有興趣的,可能是他對香港的描述。因為中國於國民黨治下可直接跟美國往來,所以香港無國難財可發、角色比現實歷史較黯淡,經濟也沒那麼好,早就變成依靠大陸遊客生存。當然,在這樣的歷史裡,香港政府也未必會坐以待斃﹖但官員死抱轉口貿易拒絕工業化這一點,在現實歷史中如是,在那段平行歷史中恐怕也差不了多遠。

    另一方面,維基百科轉述蘋果日報報導,有人質疑假如國民黨贏了內戰、天下大治,蔣介石怎可能還依靠《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繼續連任至死﹖
    可是,中國政治向來是看實力多於看法律條文。如果蔣介石真的贏了內戰,聲望與權力大增,連直接修改憲法廢除連任限制也有可能呢。更何況小說早已留了伏線,中共中央就躲在海參崴、餘黨散落北韓、新疆、金三角各地(現實中國軍也有餘部留在金三角),不時在邊境生事。雖然沿海地區太平盛世經濟勃發,但邊境不穩已令蔣介石有足夠藉口,讓他控制的國民大會把「剿匪用」的臨時條款一直延續至死。(大陸沒有丟失,當然就不可能有萬年國會,但是「共黨威脅」會令黨禁繼續存在,於是國民大會自然只能由國民黨人主導了。)
    別忘記了,現實中八十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中共早已停止支持馬共顛覆活動之後,更太平的新加坡還聲稱一批人是「共產主義者」而動用內部安全法令不經審訊拘留之。那麼蔣介石以共黨威脅為由繼續連任,又何足怪﹖
    當然,蔣介石獨裁的特色就是沒有毛澤東那麼全面掌控,總有些人(如胡適)會提異議。可是,現實中胡適也會給面子,並沒有真的跟蔣介石鬧翻(反正鬧得大的那些就被網捕了),所以小說中的自由派知識份子也可能跟蔣介石有種「鬥而不破」的關係。而且蔣介石亦一直要給美國人面子,所以對自由派的打壓也不會像毛澤東那麼徹底。

    其實更有趣的比較,可能是蔣經國對習近平。兩個都是元老之子,都對美國不爽,他們的治國方式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相似﹖假如說蔣介石受制於美國人,對自由派的打壓不如毛澤東般無限制,那麼展示自己不是美國傀儡、甚至刻意試爆核彈的蔣經國(小說裡啦。雖然現實中台灣一樣有核彈計劃,只是被美國發覺制止了),會不會也為了展示自己不聽美國話,於是反而加強對自由派的打壓﹖
    小說裡的蔣經國,是一個有清廉民主共和理想,實務上卻要依賴特務政治鞏固權力的人。他依賴的這些人跟不上時代潮流,老是在製造冤案破壞他的愛民形象。現實中的蔣經國的確亦由抓特務政治開始掌權,以清廉和實幹見稱,任內開始政府本土化和解除解嚴、結束憲禁報禁,但他手下的特務又不停在迫害黨外人士,甚至搞出江南案這類政治謀殺。
    習近平則為元老習仲勳之子。習仲勳以支持改革、反對六四鎮壓聞名,兒子卻似乎很懷念老爸被整的文革歲月,登位後政策越趨保守(例如加強打壓維權律師、為香港政改定下極狹窄限制的人大八三一決定)、在外交軍事上亦「敢於亮劍」四方挑釁,離鄧小平韜光養晦越來越遠。
    在展現出「不怕美國」這方面,蔣和習似乎有點像,但在開放政治方面,無論出於真情或假情,蔣經國當然好得多。但如果蔣經國不是在需要美國保障安全的台灣,而是安坐中國大陸,掌握蘇式特務的他,又會否同樣「經寬政緊」甚至越收越緊﹖

    另外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別字,麥阿斗一篇中提及「鵝比」,作者指為「鵝脾」之誤。但這「鵝脾」也是現實中食肆經常寫的別字,因為「脾」乃五臟之一,大腿實應為「髀」。

    (方某人其他書評書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