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25, 2013

  • Reading promotion in 2 schools

    謝教授講解 PIRLS 2011 研究結果後,就是分組聽介紹。

    在下聽的兩組,見解剛好相反,相映成趣,亦不乏值得思考仿傚之處。

    ---

    A. 基督書院是中文科主任和圖書館主任一起介紹。他們是收 band 2 生為主的學校,老師認為學生聽話,願意看書但不懂選擇。只看流行書對想像力和語文能力都沒幫助。所以除了自由閱讀的計劃外,在初中各級推行指定閱讀書籍的計劃。

    1. 中文科的指定閱讀書籍計劃,由中文科老師選取一些他們認為學生可能不會留意到的好書。規定一年讀五本,由圖書館購買、全班一人一本(我想他們是幾班輪流用吧)。他們的書單分別是﹕

    中一﹕
    傅佩榮《聽傅老師講論語》、《幾人相憶在江樓—豐子愷漫畫》、《幽默是一種智慧》、《追蹤錯別字》、阿濃《中國人的幽默—古典今趣

    中二﹕
    傳佩榮《聽傅老師講莊子》、《余光中幽默文選》、《張曉風精選集》、董啟章《練習簿》、《世說新語

    中三﹕
    傅佩榮《聽傅老師講孟子》、龍應台《目送》、梁實秋《雅舍文選》、《新說文解字》、《小狼小狼

    另外,對於一些讀書較快、程度較高的學生,每級另設一本「加辣版」﹕

    中一﹕張曉風、林治平《如果你有一首歌
    中二﹕李怡《細味人生一百篇
    中三﹕小思《豐子愷漫畫選繹

    初中學生課外看這些書,當然很可能不求甚解,只是水過鴨背。但這書單也不是讀了就算,因為高中中文科的選修課程,同樣會延續、重新有系統地讀部分書籍﹕

    小說與文化﹕《世說新語》(暑假讀)、《唐代傳奇》選五、《聊齋志異》選三、《三言二拍》選二、《水滸傳》選讀、《西遊記》選讀、老舍《月牙兒》、魯迅《祝福》、白先勇《我們看菊花去》、西西《像我這樣一個女子

    文言﹕《桃花源記》、《陋室銘》、《賣油翁》、《湖心亭看雪》、《六國論》、《師說》、《馬說》、《曹劌》、《廉藺列傳》、《出師表》、《蘭亭集序》、《論仁論君子》、《孟子》選三、《莊子》選二、《荀子.勸學》

    文化專題﹕《聽傅老師講論語》、《聽傅老師講孟子》、《聽傅老師講莊子》、《雅舍小品》、《目送》、《張曉風散文集》

    中文科推廣閱讀既有硬售亦有軟銷。
    硬售就是課程要求的評核。初中指定閱讀書籍要交報告,但老師強調「評閱首重交流」,並不是去捉病句或錯別字。而且「交流不忘指導」,引導學生思考和寫作,發展與日後公開試考評要求相應的能力。到了高中,則為校本評核的一部分。

    2. 至於軟銷,則分為兩部分。首先是很多學校都有的老師推介和伴讀課節,學校每天午讀時段,要求老師跟學生讀同一本書。
    另一方面,則由師兄姐或級中人際關係較佳的同學帶動同儕推介。

    3. 學校多年來都把「推廣閱讀」列為學校重點關注事項,而各科都有閱讀報告要交。圖書館主任其中一項工作就是負責協調,避免各科的閱讀報告功課一起出現。

    中文科亦聘請外界機構,負責閱讀技巧課程,對象是中四級學生。老師需與機構合作擬訂課程內容,令所教技巧與課堂相呼應。

    至於英文科的閱讀計劃,因應班別程度不同有不同要求。對於弱班只要求閱讀短篇小說集的一兩篇文章,以建立成功感。而學生每年最少需作一次閱讀分享。

    4. 學校的大規模閱讀推廣,一年一度於初中周會中舉行。節目是仿傚NOW節目《撳錢》的「閱讀大作戰」,有八條問題(題目聽起來跟當年港台讀書王差不多),全部答對的同學可均分大獎﹕一千元書券或一千粒朱古力之類 。比賽由老師親自主持,除了師生互動之外,亦可以視乎同學反應即場「加料」。
    老師表示,為免學生中途改答案,所以要求同學在答題紙上的答案插孔,情況有點像玩 Bingo

    可以想像這樣的比賽反應應該不錯,而且老師認為好處是同一模式可配合不同科目內容。例如同樣的方式用來搞科學問題比賽也可以的。

    至於高中周會,亦有類似節目,不過問題就不是問書籍內容,而是跟老師扯上關係。例如問某位老師讀書時喜歡看哪類書(答案可能很出乎學生意料之外),或者某老師喜歡的作者寫過哪本書之類。是跟老師的分享搭配的有獎問答遊戲,例如老師可解釋一下自己為何喜歡那類型的書籍,或者跟心愛作家見面的經歷。

    同樣的周會活動策略英文科也有使用。

    5. 這些計劃不限於中文科,是人人有份的。而且圖書館另有「閱讀馬拉松」計劃,同學參加圖書館活動可獲印章(為免學生遺失,印章頁乾脆印在手冊中),每集齊五個可換小禮物、集齊32個又可以換大獎之類。由於各科都會有類似的活動,所以後來就直接把所有計劃合併,例如學生參加某科閱讀活動、或者某次閱讀分享做得好,其他老師可直接給印章。甚至臨時指定某日是「最紅星期X」(擺明是抄信用卡推廣策略 ),借書有印章之類。

    由於獎品要不時更新,因此圖書館主任變成頻密前往深水埗「入貨」的人。

    6. 大規模活動的另一炮就是「話劇比賽」,因為學校派出話劇組的兩組同學參與教協「閱讀嘉年華」話劇比賽。試後再在校內向其他同學公演。

    7. 除了大規模活動外,圖書館亦邀請不同老師(甚至校友或退休老師等)在圖書館作分享環節。老師可跟學生分享他們喜歡的事,不一定是讀書,化學科老師也試過把圖書館變成實驗室作示範。以擴闊學生視野為目標。

    8. 前述學校每天有午讀時段,以自主閱讀培養興趣為主、指定文章擴闊視野為副。午讀文章是由各科組負責選取的。

    9. 圖書館亦與視藝科合作。例如在豐子愷展覽期間,學生參觀後的分享篇章就跟豐子愷畫作印在同一張海報上,貼在教員室門外當眼位置,吸引學生借書。

    而且,圖書館主任也發揮「老薑攝石人」式精神,四處見縫插針「黐」別人的壁報作閱讀宣傳。例如學務組有塊壁報作「考試日期倒數」,他就在空白處加貼考試參考書的推介。

    10. 早會亦經常做「一分鐘」閱讀推廣宣傳。

    11. 正如閱讀馬拉松、四處貼宣傳和早會宣傳,都是試圖令圖書館宣傳鋪天蓋地,令學生無時無刻不受閱讀訊息影響。

    12. 圖書館另與校園電視台配合,以二次創作(如廣告改拍)宣傳閱讀。

    ---

    B. 另一間德信中學是男校,所以分享提升男生閱讀興趣和能力的方法。

    1. 該校圖書館主任認為,傳統的閱讀都是工具性重,要求得到一些「教訓」。男生通常喜歡看一些資訊性的書,其實本質上跟女生喜歡看時裝雜誌沒分別。

    男生通常對情感表現不在行亦興趣不大,喜歡看的電影通常是戰爭災難片。他向學生推介小說時就試過有學生直接答「冇拖拍做乜要睇愛情小說」。(當然男生並非不看小說,當然大家知道他們通常喜歡的是武俠小說或科幻小說)

    所以大家只要觀察大熱電影(如鐵達尼號、珍珠港、阿凡達之類),會發現通常都是「災難+感情線」,大概是片商為了同時吸引男女觀眾而設。

    老師引用龍應台的《目送》為例,有一段提及龍應台送兒子上機的情節,恰好與校內學生暑假短期遊學的經驗相對照。龍應台的兒子安德烈就跟這些男生一樣,都不喜歡母親擁抱,亦不明白為何母親要一直望著他。於是就很難理解書中的某些引喻。

    老師同時播放了一些同學閱讀分享的內容,給大家了解一下男生的讀書感受﹕

    我在茶餐廳品嚐到愛》是個感動故事,不過學生分享的內容集中於茶餐廳的食品歷史或者術語。

    再見了.可魯》對女生來說很催淚,不過除了留意導盲犬的工作外,某男生的感受就是「從前有隻狗,後來牠死了」。

    (至此,老實說我認為這一節分享其實只需要女教師參與,大部分男同工應該都會理解 )

    老師總結,認為男生相對於女生而言,對人情世故通常不太著重,而且專注力較短暫,喜歡硬資料多於情感。簡單點說,是「永遠的大孩子」。

    2. 因此,要鼓勵男生閱讀,應更開放包容。不要總認為閱讀一定是語文科活動、或者追問學生「學到什麼」。於是,其校舉辦的閱讀活動,也是比較動態的,例如叫學生設計遊戲給其他學生玩。而且獎品要即時滿足(例如食物之類),要等待兌現的書券可能也太慢了。

    男學生已是如此,要鼓勵男老師照顧學生同樣有難度,所以學校乾脆編排課節讓老師帶同學去參觀書展。

    3. 學校設立的班級圖書館,是老師帶學生到圖書館選借一批書放在課室,有時也有同學拿自己的書回去分享。但很少要求讀了的學生寫報告,以免阻礙他們享受閱讀。

    課內的閱讀活動,選書有指定、但內容多元。同一批書(幾本)在班中輪流讓同學看,令同學有所期待,而學生反應不好的,日後會換走。
    由於同一批書在班中流轉傳閱,為免有學生失了書拿同學的還,所以每本書都要獨立編號,指定在某段期間給某同學讀。

    4. 學校同樣著重師生分享時段,邀請不同老師作閱讀分享。學生亦可自選課外書分享,形式由學生主導。

    5. 老師認為,不應把教科書凡內容視為必教、經典文章亦不代表是必讀(與上一間學校觀點恰好相反),閱讀並非為了覆蓋考試範圍。所以老師應了解學生特質,就他們的能力和興趣選取材料,只要能夠建立出所需的能力就好。

    老師舉聞一多的《也許》為例,指要讓男生理解那些比喻涉及的情感,也不容易,要多點預備才做得到。甚至會順便介紹喪葬禮儀,引導學生回想自己經歷過的場景。

    當然,分享個人經驗有時會很敏感,亦可以選取他人的經驗代替。
    亦可善用流行曲,不過建議同工真的找一些「現在」流行的歌 。他用的例子是蘇打綠《小時候》和報紙上「小琳琳的故事」,讓學生理解父子/父女情。

    老師甚至試過播《殭屍先生》教《子不語》的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