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8, 2013

  • 干支問題求教

    問個問題,求高人解答。

    立春轉生肖這一點,我不懷疑(因為於日常生活無關重要)。甚至有個大陸人寫了篇文批評說每年都要解釋一次,立春就是轉干支﹕

    “干支纪年以每年立春为界转换,而非起止于正月初一”

    這下子我就有點疑惑了。

    因為相對於公曆而言,立春的日子是相當固定的(都是那幾天),但農曆月日是不固定的。好像這個壬辰龍年就說是「雙春兼閏月」,但如果到立春就轉干支,那即是說每個干支年都只有一次立春,又何來有「雙春」呢﹖

    而更大的問題是,因為農曆年的日數也是不固定的(視乎有多少個朔望月),如果逢立春就轉干支,豈不是可能同一個干支年裡有兩個相同的日子﹖

    舉個例﹕
    上一個大年初一是2012年1月23日,立春是2月4日(農曆正月十三),換言之正月頭十二日都不是「壬辰年」而是「辛卯年」嗎﹖
    這一次大年初一是2013年2月10日,立春也是2月4日(農曆十二月廿四),那麼即是「壬辰年」只有「正月十三」到「十二月廿三」的日子﹖
    再上一個大年初一是2011年2月3日,立春仍是2月4日(農曆大年初二),即是「辛卯年」在2011年有一次「大年初二」,到2012年又有一次「大年初二」﹖(因為初十三才立春)

    那麼告訴人家「辛卯年正月初二」即是指哪一天﹖2011年2月4日﹖還是2012年1月24日﹖
    這樣紀年不是很混亂嗎﹖日後的人怎麼分得出「辛卯年正月初二」是指哪一天﹖

    如果以中央研究院的中西曆轉換軟件,他們是不會理這一點的,2012年1月24日仍是稱「壬辰年正月初二」。

    抑或是,曆法上的干支名稱仍是按「正月初一」起計,只是占卜星相上按立春計﹖這樣不會令大眾混亂,但正是上述那位作者反對的說法。而且跟他提及的《清實錄》記載,似乎不合。那麼我就不懂得解了。

    我不打算去註冊大陸網站的帳號,如果看倌有的不妨代問一下,看看那位仁兄高見如何。
    又或者,看倌本身有高見指教﹖

    看來,我要寫封信去太空館或天文台問問了……

Comments (9)

  • 曆法上的干支名稱仍是按「正月初一」起計,只是占卜星相上按立春計﹖

    YES

  • 就是今日年28出世,曆法上龍年出生,算命當屬蛇命。

  • @sky_woomi - 這篇正是引文所駁的文章。
    @bigbrother1984 - 但有朋友在面書指教,說正宗的曆法記載和占卜一樣都是以立春計,如果重複了頭一個叫「正月初二」,後一個叫「一月初二」。只是民間一般應用為免麻煩才簡化為正月初一起計。
    不過我沒讀過那些古籍,所以沒能驗證,只能言之聽之矣。

  • 信不信由你,中國曆法是為政治服務的,基於政治正確是集體行為,是時勢而不是科學,所以你不能用單一套標準去說這個對那個錯。有這種想法,反而最不乎實證求真的精神。

    像上述引文,明朝外交需要,在正月初一轉干支,那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如果學者可以深入調查,不妨把各種地方誌、地方筆記、卜算紀錄來對照參考。
    實際情況往往是亂七八糟,並沒有所謂的規格﹐又或者因事而異、因需而異。

    就源起而言,我所理解干支年就是以木星位置定更替(歲星紀年),而這是跟氣節(陽曆)大致相乎的,立春就是測量木星位置的重要日子。
    以干支紀年(王朝建朔)信史來說已是西漢至新朝更發生的事,期間還有所謂的超辰法爭議,就是太歲不真正十二年才走完一圈引發的問題。

    為了紀事需要,陽曆漸漸變成主流,但對於農業、卜算、遠程行商的人來說,各種星曆(也就不止歲星紀年法)影響深遠,不是你皇帝老爺子說改就跟你改的。

    二十四史從來都把曆法授時獨立成章,按道理不難研究。就是耍懶查一查維基百科,都能補充不少說法。
    但我就經常看到各種學者以十分奇怪的一種方法說了算思維,企圖為多變的歴史一槌定音。

    錢穆、牟宗三都分別提過「律曆」的問題,我以前研究過術數,所以格外認同,古中國歴不是星曆,而是「地氣曆」,星曆是中東傳過來的,
    所謂的「地氣曆」,乃是跟黃河源的乾旱期、溫泉活動關係更大,這是古人為了紀綠和預防旱災、洪水泛濫所集結出來的智慧,但其實卻不大適合用於紀年。
    就易經而言,遠古時期只有旱川二卦,即火山爆發和洪水治理。到了伏羲畫八卦的時候,多了幾種不同的災變,如火山爆發(離),地震(艮),
    風災(巽)、水浸(兌)、決堤(坎)、天火(震),川卦亦在商周之易轉為坤卦,其實是反映了河道治理水平提升。

    星曆是經過許多年的中西交流,才漸漸由海路(越、齊地帶)和陸路(秦、趙地帶)傳入的,大概在春秋戰國時才流行起來。

    是故漢朝打通了西域,國力足以加強司天監的研究和運作需要,從而引發具科學意義的爭議,應該可以理解吧。

  • @bencrox - 謝。那就實在太混亂了。

  • 干支記年法, 基本上只有計曆書, 司天台的人才會用。
    干支記月的月, 是不以月亮去看的, 而是以氣節去分的。
    干支記年, 你可以話是一套陽曆系統。
    而用陰曆月那套, 是給平民去計月份用的, 話說和生育有關。

    除非好必需需要指定那日要用干支, 基本上民間當正月初一是交年之日, 因為根本對民間, 政府文書等都無影響。
    農耕只需看節氣, 哪日交年對農耕都無影響。
    而平時最多只用 年干支和日干支, 月干支是很少會用到。
    年干支和日干支是不斷60遁環計, 而月干支是會受節氣影響,
    你見有些文學作品會用干支記年日, 但不會記月干支, 只會記陰曆月的。
    而文學作品除了干支記年, 通常都會加入年號, 那麼就算交年定錯位, 後人都可換算正確。

  • @wanleung - 但怎麼能沒影響呢﹖因為民間理解的「年」和官方(甚至術數先生)的「年」有出入,到了文字記載就會亂了呀……
    當然,古代的確有一點好,就是至少有年號,那就簡單得多。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