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18, 2012
-
上星期跟老媽去好景一帶找店子,結果找不著。
見到仁安大廈商場的冷氣陣,上面被蓋著,即是所有廢熱都會排放到這個裡似天井的空間裡,夏天這樣困住不會熱死人麼﹖
然後去試試花園餐廳,地方很窄而且人很多。我那個龍利魚扒飯倒沒甚麼,只是份量很多。老媽那個三文魚扒卻是「不新鮮」。決定不會再去。
---
星期五去了教育局開新高中檢討會,其實以圖書館主任為目標,應該不太能問到對考試制度的意見。因為就算有些圖書館主任要教考試班,也不是教同一科。
出奇地發現同工都很「斯文」(包括在下),就算教育評議會的人出來帶頭,也沒煽起變成訴苦大會。也難怪教育局吃定我們的。
難得碰到倫弟,當然要吃頓晚飯。
一段跟當晚討論無關的twitter出口轉內銷﹕
讀架是把書架分別編派給各組的全年任務,其實靠學生的話每一格一年才讀到一次有多大作用,只旨在讓他們熟習書籍編排方式而已,要不然做了幾年圖書館連書放在哪都不知道豈不丟人。何況讀架可訓練專注細心,我認為這一點無論對心理成長和將來考試都重要。
只要我有空,就會在學生讀完架後檢查挑錯處。不是要刁難他們,其實學生讀架錯了三兩本已算正常,而是指出他們心不在焉才會讀錯。很多時考試題目往往也不是真的難解,而只是在細微處裝陷阱,自以為是不細心審題,就會答錯。讀架表面上也是易事,只是數字和字母排序,但粗心就一定出錯。
---
星期六去了青衣IVE看開放日,反正就住在青衣,都從沒進去看過,所以就去看看裡面是甚麼樣子﹕
(IVE同學的模型作品)
幾年前試過下班時在車站碰到自己的學生,因為剛好她進了青衣IVE。現在應該早就畢業了吧。未知是否安好﹖
然後跟老媽去黃金買記憶卡和WIFI router。其實後者是在下自己出的主意,因為見她用手機上網慢得很,不如在家裡給她用WIFI好了。後來發現原來router要駁在電腦和modem之間,即是只要一開電腦就一定要開(有些朋友覺得這很奇怪,因為他們長開,方某則為了慳電關電腦就跟著關)。然後林忌說router也有防火牆功能,但我又不太想不用WIFI時卻無端額外製造電磁波……所以還在想是否應該把router和電腦分開接駁在modem上……
買完後去了上次也吃過的那間越南餐廳吃飯,價錢算大眾化,味道也不錯。雖然份量對我們還是略多。
---
後話當然也是呼籲大家齊齊去今日下午三時,立法會廣場的教協撐小班集會。
有些同工提及學者反駁說小班沒用。不過很明顯那些研究裡的「小班」是歐洲標準的小班(十幾人,芬蘭甚至少於十人),而教協聲稱要的「小班」已有廿五人,只是歐洲標準的「正常班」大小。所以「廿幾人減至十幾人沒效果」的外國小班研究,用來討論香港「三十幾人減至廿幾人」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只是我不敢妄下判斷說這些學者是「教育局友好」還是「未搞清楚教協講的小班和研究中的小班是兩回事」。
其實我覺得教協那個「小班」是不必要的(因我向來認為降低師生比例後如何運用可交校本自決),就算是爭取「廿五人一班」,也不必叫「小班」,大可叫「中班」。強調這「中班」是歐洲標準,突顯現在「大班」的荒謬。
Comments (3)
對於一個盡責稱職的教師來說, 付出同樣的時間與心力, 雨露均霑, 學生在廿多人一班的學校自然比在卅多人一班的獲益更多, 這是簡單的數學. 教師與個別學生接觸的時間現時極不足夠, 在此情況下, 每班人數減少, 教學的效果必然大幅度增加. 歐洲人烟稀薄, 拿那裏的研究作為參考, 無異問道於盲, 為甚麼不參考日韓台灣上海等人口稠密大城市?
@Anonymous - 東亞基本上還是行大班。不過如果跟大陸大城市相比香港可能更尷尬,因為那些城市班中人數雖然多,但老師的課堂節數卻比香港少。
The education system is HK is SOOOOO rotten and sick already!!! The students are so pity......
*SIGH*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