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2, 2012

  • Japanese AV acteress

    日本AV女優﹕女性的物化與默化》王向華、邱愷欣主編,香港﹕上書局,2012

    其實在下想說的第一句評語是「中伏」,因為當你見到前言和結語提到馬克思主義,而且不止有馬克思主義,還要加毛澤東思想的時候,會令人懷疑自己去了哪個年代﹖
    要批判資本主義,在下絕不反對(把資本主義定於一尊反而恐怖),馬克思恩格斯都算了,但「毛澤東思想」只會令人覺得是「革命指導思想」,怎麼會用來批判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運作﹖毛澤東出名搞經濟搞出場大饑荒的呀。(編者還說自己是毛主席的粉絲…囧)
    不過萬幸的是,書中內容提及的其實只是剩餘價值和剝削勞工。方某學養不精亦沒接受國民教育,看不出有甚麼「毛澤東思想」。

    雖說「中伏」但也不是一無是處,其實在下之前也買了王向華編的另一本論文集。這次介紹女優的面試過程和女優背景、選角、拍攝、影片審查之類,我都有興趣的。

    不過我覺得要批判資本主義,其實哪一行都可以,用AV切入反而容易離題。不知是否因為書中作者多是女生的緣故,書中不時質疑女優們很「從容」、「專業」地出賣肉體。明顯是被社會對色情行業的「成見」影響了分析。
    當然方某並不是說「出賣肉體很輕鬆、大家隨便脫衣服」,但對於要加入這一行,已經有這種「覺悟」的人,做到從容專業有甚麼值得質疑﹖道理等於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被人當面痛罵而不改容,但如果你要當官員/政客的話,最好先練好唾面自乾。女優入戲是「職業」需要,跟一般女生跟人造愛的心情完全不同,認為她們應該要遲疑或含羞反而是錯誤期望(「含羞」當然會,劇情需要的話)。

    如果說「物化」,「物化」對所有職業幾乎都適用的。大部分公司請人一樣是以履歷和一些指標(如學歷、考試成績)來選人,甚至有些加上心理測驗。這些心理測驗其實都是用來分析應徵者是否適合做這工作、或者適合做哪些崗位,本質上跟AV監製問女優的性心理,希望知道她適不適合拍AV、適合拍哪些AV,是沒分別的。
    如果說女優主動地迎合男性的性幻想,去搏取演出機會。那跟師長和傳媒不時教年輕人「你們應該如何如何,才找到工作」,如此主動迎合僱主心理,又有何分別﹖
    女優為了賺錢或成名,很「專業」地脫衣服、跟一個自己不愛的人性交,做出導演期望的表情動作﹔其實跟一個教授為了追大學的quota,寫一大堆自己都不想寫的論文出來,或者一個售貨員為了佣金推銷自己也不愛用的貨品,並無分別。(道理就等於,我在堂上教學生做的事,難道都是我喜歡做、喜歡教的麼﹖)

    所以,用AV來批判資本主義,反而容易離題。因為「賣肉」這回事成見太大,讀者若然不是很容易變成「獵奇」,就是很容易挑起部分讀者對「性行業」的厭惡感,以為「資本主義之害」就是在這些「賣肉」的「卑賤行業」,而未必省察到我們每個人、每個行業,都是被籠罩在同一種邏輯之下。只差在你賣的是體力、腦汁、還是健康和尊嚴……

    那麼,編者何時有興趣介紹一下他們自己這行(學術界)是如何被資本主義剝削的﹖

    ---

    之前提到一場講座請了本書中主要訪問對象,Alice Japan的選角監製小堀芳一先生,席中他似乎說過自己的意見在書中被歪曲了。我沒有去也看不到現場紀錄所以無法肯定,不過整本書只有其中一章(女優面試)有很多小堀先生的說話,在下似乎不覺得裡面有多少是「意見」,只是過程紀錄也很難歪曲成怎樣的。難道還有另一本書﹖
    亦有可能是翻譯上的問題,或者提問者複述時有偏差﹖我不肯定。(請見文末有關討論)
    (如果有機會我也有興趣看看小堀先生寫的那本書)

    這裡順便介紹網上隨便找到的一篇讀後感﹕冰兒世界: 亂點一通: 《日本AV女優: 女性的物化與默化》
    在下尤其同意這篇的第六點,為了保障私隱,女優的履歷變成以第N號稱呼,會否又是另一種「物化」﹖像某些書刊般,以假名代替會否更好﹖

    (方某人其他書介)

    ---

    筆記或挑骨頭﹕

    書中多次提及「Arisu Japan」,雖然這是片假名拼法,但人家的英文名是「Alice Japan」,明明在書中的照片都見得到。

    p.19 「ビニ本」的英文譯 binibon,但「本」原來應該讀「hon」,這是否變韻﹖(請見文末有關討論)

    p.46 作者整理了五百多份應徵女優的面試問卷,藉此分析女優。但這樣可靠嗎﹖求職者對僱主本來就容易避重就輕(如果不是乾脆說謊的話),何況是一般調查都難問到真話的性問題﹖
    雖然這限制作者在文末(p.68)亦有提及,不過這始終影響了內容的可靠度。

    p.49 「這些應聘者當中,有兄弟姊妹的佔67.7%,值得注意的是『長女』和『么女』在其中各佔48.5%和47.4%,說明了只有極少數的女優是夾在中間的孩子。……至於對『么女』現象的解讀則比較困難,或許她們缺乏父母的適度關注,又或許她們想擺脫父母兄姊的操控。」

    一般而言,心理學認為的剛剛相反,中間孩子(middle child)才是最有可能被父母忽略的人。就算我們傳統上都有「孺仔/女拉心肝」的說法,最小的兒女通常才是最得父母寵愛的,所以作者說她們缺乏關注應不成立。更大的可能是,她們被寵慣了愛獨斷獨行,所以更夠膽參演AV來表現自己。如果再對比一下問卷中她們參演AV的原因應有幫助。(請見文末有關討論)

    p.51 「第一次接觸AV影片之後覺得『好厲害』(日語﹕sugoi)的只佔22.9%。表示『驚訝』的佔19.4%﹔表示『噁心』的佔18.7%﹔表示『不就這樣嘛』的佔12.7%。換言之,只有少數應徵者對AV有正面的第一印象。在表示『噁心』的群體裏,有6%的人早在十三歲時發生性行為﹔曾從事風俗業的亦佔38.9%。這兩項指標都要高出表示『驚訝』或表示『從來沒有看過』的人群裏的同類指標。單從這些數據,我們無法推測出,那些對AV感到『噁心』,到以後甘願走上AV女優之路的女性,完成如此巨大的轉變期間,需要遭遇何種經歷和思想交戰。」

    首先,不覺得好看的人佔多是正常的,因為絕大部分的AV都不是以女性為目標。(道理等於男人看愛情片通常不怎麼感動一樣)
    其次,「第一次」因為限制很大,所以當事人之前對性的認識和「這AV的內容」對觀感影響很大。如果「第一次」是碰巧看到一齣重度SM片,恐怕正常而言無論男女生都會覺得噁心的。換言之,如果不知道她們對「頭幾次」或「最初幾年」看AV的感覺,很難把單一次經驗跟之後的事扯上關係。
    所以,「第一次覺得噁心」之後反而有更多人很早就有性行為、或者流落風塵,都很難推斷到甚麼。(你怎知道,說不定她看的第二齣就令她很著迷呢……﹖)

    p.71 「所以我覺得AV女優們是一種很悲慘的生物—韋瑋」

    既然說AV把女性物化,怎麼你自己又說得那麼「非人化」呢﹖

    p.96 「有啊,就是象棋社團。」

    我想作者是搞錯了,因為日本人應該不大會下中國象棋(有,但不多)或國際象棋(西洋棋),更加不像會在學校成為社團活動。這裡女優說的應該是「」,即圍棋/圍棋社。(﹕請見文末有關討論)

    p.101-102 「複印護照其實是一件非常侵犯個人隱私的事情……相對於未滿十八歲的人來說,她們確確實實地認識到自己是一個合法的『商品』,可以在AV業界中進行買賣。」

    其實你在香港找任何一份工作,僱主都要影印身份證的,因為要避免聘請到非法移民和童工。如果複印護照是侵犯隱私,那麼找工作本身就是要被侵犯了,AV不AV都沒分別。

    p.106 「導演(日文稱為監督)」

    我原本有點誤會。監督在日文的確是指導演,監製在日文另有稱呼

    p.106註 「本文乃是研究的初步成果,嘗試對日本AV拍攝過程作出些微貢獻。」

    妳只是去旁觀,又不是去協助拍攝。
    我想應該是「對日本AV拍攝的研究作出些微貢獻」吧﹖

    p.113 「導演此時告訴我們女性的子宮其實是最敏感的地方,可以利用手指去震動子宮內膜。」

    先不理這個理論對不對。導演的手指明明是伸進陰道去了,怎麼在陰道內震動子宮內膜﹖
    如果像後文說導演用手拍女優的下腹,這樣刺激子宮似乎還近一點……

Comments (9)

  • p.19 「ビニ本」的英文譯 binibon,但「本」原來應該讀「hon」,這是否變韻﹖

    ﹣﹣﹣﹣對,語言學上稱為連濁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0%A3%E6%BF%81

  • 那場講座我也有去呢~ 依稀記得席上客問的問題好像是說, (你說的)書內以資本主義評論女優(這行業?)不好, 問小堀先生是否與他的新書<<面接>>的解說方向(很正面地評論, 也很尊重他們的「米飯班主」, 盡力保障她們的私隱等等)有矛盾. 小堀先生說他從來沒將女優行業與資本主義扯上關係, 可能是編輯加工了或翻譯出錯.
    [免責聲明: 仔細對答內容真的不記得了, 上述純粹為印象^^!]

  • @Ng Ka Lun@facebook - 你這兩個說法都很合理,我反而沒想到。尤其將軍又有叫人日本象棋。
    @路人 - Thanks!
    @Ki_StarrySky - 謝謝﹗那即是誤會了。因為書中很清楚記述了小堀先生尊重女優為「米飯班主」,批判資本主義是編/作者自己的意思,並沒有說成是小堀先生的意思。

  • 翻譯有避重就輕情況,日本人語意隱晦,其實那刻小堀先生對王向華一書指選女優如賣豬肉(有位馬來西亞教授問,國籍是後來何式凝提醒的),其回答語氣用字是非常否定,如同被屈(全然...ありません),由是星期六書展講座真的沒有去。

    當日最失敗是事後才知道,唯一看來知道我在問甚麼的,原來就是沈西城(汗)

  • @galileo_c - 嚴格來說不應說他「被屈」,而是他非常不同意王向華的說法,因為王向華沒說過這是小堀先生的意思。
    誰是沈西城﹖

  • 在《日本AV女優﹕女性的物化與默化》一書中,其中兩個章節的作者註明是小堀先生及另一姓邱的人。由於沒有註明是翻譯之作,我之前仲以為小堀先生識中文。

    當天研討會,我有去聽,小堀先生話佢唔識中文,知道了《日本AV女優》那書的內容後感到很震驚,他還說他交給王向華的原稿,跟書中的內容完全不同。他更一再強調《日本AV女優》一書與他無關,只有《面接-AV女優之真實人生》才是他所寫,內容是他真正的想法。

    完場後,買左小堀本《面接》,叫佢簽名時,同佢講左兩句,佢竟然自爆冇同王向華簽過出版合約。嘩,嚴格來說真的不應說他「被屈」,應說小堀先生「被騙」、名字被人利用作宣傳。怪唔之得他真係嬲到冇去星期六王向華的書展講座。

  • @路人甲 - 那麼我明白了。那兩章註小堀先生的名是不正確的,因為明眼人看內容常常提及「我」約了小堀先生、「我」和小堀先生怎樣怎樣之類的句子,都會理解成「小堀先生是第三身而非作者本人」。按行文理解,邱小姐應是唯一作者,小堀先生充其量只是受訪者或資料提供者。(至少我一直是這樣理解,尤其我沒留意原來小堀先生原來在作者欄出現了)
    王向華和邱愷欣都是學者,在「作者」這方面實在沒理由犯這種低級錯誤。而且就算作者欄沒小堀先生的名,並不會造成甚麼影響。這實在是很離譜的事。

  • 我個friend話我知,小堀先生下個月又來香港開talk,好似仲帶埋女優。如果可以直接問女優問題就好了。

  • @一明 - 謝通知。不過其實很難問到真實想法,畢竟這是公關活動……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