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25, 2012

  • T. Vicente

    [三談氣象預報]
    (再談)

    其實每次颱風過境,天文台都要被人罵的。
    但很多人其實沒想清楚,他們罵的事很多並不是天文台的錯。如果把「李氏力場」當笑話還好,如果真的變成陰謀論就太過分。

    很多人以「三號風球下已雜物橫飛壓傷人」作為「天文台太遲改掛八號」的理由,但其實他們沒想過,有沒有雜物被吹倒,跟八號風球與否根本沒直接關係。
    看數據,在當日下午五時,作為市區測風站和掛風球參考的各站(這已是上次因應公眾質疑「維港標準」後,跟氣象迷一起修訂過的新標準)之間,除了長洲和西貢之外,其餘的持續風力都不及烈風。證明先前未掛八號風球並沒錯誤。

    何況像這次的「吹跌木板」之類的事件,其實就算在「強烈季候風」下也一樣吹得跌的(強烈季候風本身已是強風至烈風級,而且曾有製造108km/h陣風的記錄)。
    更有甚者,如果突然來一場無法預測的石湖風,還試過把貨櫃場的吉櫃吹翻壓死人呢。

    亦有人聲稱「為了安全」,寧要掛「不夠風的八號」,都不要「KO人的三號」。
    但如果經常出現「不夠風的八號」(正如林鴻鋆台長時代就被批評濫掛八號),自然就會吸引更多人在八號風球下出街玩樂(以為沒風的嘛﹗),然後就出事囉。這樣大家多假期,但一點也不見得更安全了。

    另一個批評合理得多,就是指天文台沒提早「預告」八號,讓大家提早一兩小時放工,於是所有人迫作一團。但反過來看,其實我們小時候本來就是沒預告的,只是近年遙測科技先進,足以預測某些行徑較穩定颱風的走勢,所以才會出現提早幾小時宣佈「將轉掛八號」的事。但今次颱風的走勢是非常飄忽特別難測,很難要求每一次都做得到。

    同樣的事在第二天再發生,天文台在上午十時改掛三號,大家又罵天文台「太早」。
    如果願意上天文台網站看數據的話,在上午十時不要說持續風力,就算連「陣風」都不及烈風水平,繼續掛八號還有甚麼根據﹖連平日不時批評天文台的氣象迷都覺得這次天文台沒問題(地下台長甚至是天文台前員工,不能說他不專業吧),那些不看數據的人還有甚麼根據可以罵人﹖

    正如跟朋友談天時說到,方某總習慣在大家怒罵時跑出來質疑,阻礙別人罵人自然也會成為被罵的對象了。不過我只想講,大家在要求天文台做到自己的期望前,要先清楚幾點﹕

    1. 「陣風」跟「持續風力」是兩回事,天文台掛風球是看持續風力,但有時吹翻物件的是陣風,如果你要求因為預期陣風夠強就要掛八號的話,唯一後果就是由年頭到年尾經常要掛八號

    (除了現在的三號風球很可能變成八號,就算非傳統風季出現的強烈季候風也預期會出現烈風程度的陣風,更不要說無法預測風力的石湖風。)

    2. 如果繼續用持續風力為準,那就無法避免間中會因為陣風突然變強,而在三號風球之下出現意外。而對於身處高危行業的人(如貨櫃碼頭或戶外工作者),三號風球時其實已經應該收工

    (還是那句,從來沒一條法例說「八號風球放假」,這只是僱主僱員之間為安全計的安排。)

    3. 想市民安全回家,問題核心其實不是「幾時掛八號」,而是有幾多時間「預告」八號,讓市民有秩序回家不用塞成一團。其實天文台在近年已盡量提早預告「未來幾小時將掛八號」,只是這次的颱風實在太飄忽,沒辦法提早肯定「必掛八號」應予諒解。

    最簡單就是設想如果你自己是台長會怎樣做。
    因為韋森特曾經在南海北部轉了個圈、還停留不動,行徑難以預測,所以事實上天文台在中午還只宣佈「黃昏可能改掛八號」,而不敢肯定說「將於X時改掛八號」。
    如果你在下午提早宣佈「五時會掛八號」,然後颱風突然轉向偏西,香港風力變弱怎麼辦﹖如果你仍然說「安全最重要」,這種話我也會說,但多掛幾次「沒風的八號」,除了被指責之外,更大的問題是日後再掛八號大家都當沒事出街玩,失去警告效果。
    (至於為何天文台預測的路徑偏西,而最後實際路徑偏北,除了天文台向來較保守之外,我想只能說香港近來流行「向西」吧﹖)

    4. 其實天文台的工作是「看天」,你們上班下班是勞工處和老闆的事。所以與其要求天文台不顧現實的風暴數據,提早掛八號押後除下,倒不如要求老闆多寬容一點,讓員工提早分批回家和上班。甚至要求勞工處把指引改為立法

    像大家質疑近年為何颱風都是晚上過境,讓大家無法享受「颱風假」。
    你不敢去怪上天要颱風晚上過境,就去罵天文台長為何不在日間掛八號﹖
    你不敢去罵老闆不讓你提早收工押後上班,就去罵天文台長﹖

    方某多次強調,天文台掛風球本來就不是為了決定大家上班下班的,要不然勞工處不會要求僱主個別決定(這是勞工處的職責)。如果八號風球等於不用上班,為何現在的人又可以打風時去飲茶睇戲﹖(小時候打風真的全市停頓呢,大家只能留在家裡吃罐頭)

    這種心態有如因為小朋友體溫過高不宜上學,家長卻去罵溫度計「為何量得那麼高」一樣無聊兼無補於事。

    -----

    更離奇的是,東涌線因為青馬大橋停用和東鐵因為有大樹倒塌而停駛導致的爭議。

    乘客無法回家,心情不好、邏輯混亂還可以理解,鄭家富說港鐵應該出動接駁巴士、沒接駁巴士就找外判公司一說,就實在無理之至。(我在電視上聽到他這番話,簡直嚇了一跳,就算幾尊重佢對民主既堅持都係咁話)

    正如一個當時在現場的人事後這樣說﹕(雖然我認為他把刁民說成暴民是太誇張了)

    「我同朋友曾經出閘望過出面,除左用『惡劣』同『恐怖』之外,真係冇其他形容詞用得,小學開始老師教『打風嘅時候要留喺安全嘅地方』!我肯定o個班暴民一定覺得有樹幹嘅電纜、會行行下停電嘅列車、成街樹支(枝)垃圾桶亂咁飛嘅接駁巴士係最安全啦!」

    在這個情況下,無論是港鐵接駁巴士還是外判巴士,在街上行走都是太危險。如果有巴士在趕往車站期間、甚或接走乘客時遇上意外,那又是誰的責任﹖鄭家富會不會說港鐵虐待員工草菅人命﹖

    林忌說困在車箱內容易大病發作,應該立即找消防員把乘客救出來。首先在沒月台的地方讓乘客下車本來就是不容易的事,何況在那個雜物橫飛的時候,讓乘客在無掩蔽的地方走只會更危險。最安全的做法仍是等待工程車把列車拉回月台,讓乘客留在車站暫避。
    除非真的有人急病發作,否則在路軌上疏散乘客應是最後一著。在車箱裡再悶,也可以打開通風窗,在颱風之下總沒理由「太焗」的。

    至於東涌線,既然青馬大橋因大風關閉,就算有巴士也開不過。要求接駁巴士簡直是多餘。
    如果閣下因颱風下仍要工作而坐上那班列車,算是不幸。
    如果是因為八號風球下還去玩,太晚回程坐上那班車回不了家,除了抵死之外我想不到其他形容。

    在這種情況下,我想不到港鐵有甚麼好做的,下次或者準備睡袋給大家用吧﹖
    (批評港鐵出工程車太慢這點,在下不予置評,因為不熟悉鐵路運作。至於批評消息混亂,這方面總是永遠「可以做得更好」的。)

    ---

    補﹕

    世澤﹕十號風球搞到乘客滯留:東京人會怎辦

    CK人在中環﹕偏遠的太古城

    離經誌﹕風暴下的港鐵 爭拗中的燦民

    (方按﹕)我不認為港鐵維持服務是合理期望。事實上十幾廿年前我拿的地鐵指南(地鐵站派的)中,已說明在強風下架空路線會隨時停駛,烈風下會停止服務。換言之地鐵從無保證過在打風時一定會維持服務的。
    只是因為一向地鐵都盡量在打風期間維持服務,而又幸好沒有出甚麼問題,所以大家誤以為地鐵「奉旨」要開而已。

Comments (6)

  • 我相信天文台純以風力定警告訊號十分合理。問題是人們心理上直接把惡劣天氣應變與警告訊號掛鉤,和貪方便地相信「三號風球無危險,八號風球有假放」,不注意實際情況如何多變。於是,自己、老闆或者政府的惡劣天氣應變出問題,就怪責天文台的警告訊號有問題。

    我認為,港鐵經過這件之後,應想一想以後可以如何令滯留乘客舒服一點,大家情緒也會平靜一點。睡袋也不錯,而車站設施也可下點工夫,具備臨時收容功能。當然,各位乘客也別忘記,一眾職員也陪着大家一起滯留。

    最後,我希望天文台和電子傳媒多說明細節,例如講明預測有幾肯定(和幾不肯定),形容陣風可能有幾強之類。市民手上有多點資料,就能夠好好下判斷。

  • 而家熱帶氣旋分級有6級,韋森特是強颱風,應作S.T. Vicente

    今網上討論區留言多無的放矢,正所謂"無知者無恥",其實渠地應該多讀些氣象資料,唔一定係氣象書或論文,至少睇下天文台教育資源啦。

    七十年代時,曾有颱風使"黃家"香港天文台在早上十時二十分掛五六七八號風球,當時之混亂比今天肯定有過之而無不及。

  • @chairrex - 七十年代的人沒現在那麼多要求嘛 :p
    @beanchung - 所以我以前已經話應該要用概率預報,天文台其實做緊不過冇公開講。不過正如餅兄和Rex的說法,d人唔識野你畀d咁複雜既野佢,佢可能更容易誤解……(雖然我認同多公開資料是好事,天文台把各種數據放上網據聞都是那個經常被鬧「掛風球手緊」的林超英主催的。)

  • 天文台在3:45左右已發出八號預警,不是沒有。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