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8, 2012
-
方某加上拾荒老媽,家中有如亂葬崗,倒是幸好沒甚麼蚊蟲滋生(所以方某常教訓老媽說不能對付家裡的簷蛇,牠隨處便溺也「包容」
一下算了)。前幾天,突然有蟑螂從門外飛進停在書櫃上,老媽雖然拍蒼蠅蟑螂之類手勢特佳(手腳遲鈍的方某自不能相提並論),也無法在那個位置直接拍死牠。於是兩人拿來吸塵機把牠吸掉。
問題來了,「包容」了一隻蟑螂的吸塵機怎麼處置呢﹖
老媽﹕由d塵焗死佢然後丟了紙袋囉。
方﹕蟑螂咁易死,就唔會由恐龍時代生存到今日啦。
這部 Rowenda (方某常戲稱此牌子為「盧旺達」
) RS005 吸塵機,用了多年。替換紙袋 ZR745 剛剛去吉之島也買不到(在網上只找到他們有售了)。吉之島的售貨員介紹另一種替換紙袋,但要先把原吸塵機紙袋的硬卡紙板拆下來留用……我那個袋裡就有一隻(應該未死的)蟑螂,怎可以拆了前面的板……﹖(再不然先隔著袋踩扁牠,然後才拆……)
恐怕只有找香港總代理問問了。
---
坐巴士出教協買禮物給學生。有人下車後就坐下她留下的空位,鄰座的女人望著在下低聲不知說甚麼,一看就知道是有問題的人。方某整程車都沒碰過她,只有她整理衣衫時撥到在下。到她下車的時候,瞪著在下說「低能架」,然後再回過頭多說一次。
倒沒甚麼憤怒(這種人見得不少),只嘆香港病人何其多。
-------------------
[入口加工]
區家麟的好文﹕在like與share之前
「首先,每當在討論區、社交網站裡,看到觸動人心、挑動情緒、匪夷所思的事情,要分享要吹水前,請先停一停,諗一諗,抱一點懷疑精神。」
「當然,大家上網瀏覽,消磨時間,在社交網站聊聊天,難道要事事查證,豈非太傷神?只需要有疑點時,不要like不要share,不要加入談天令論線置頂、循環傳播,就已足夠。」
「尤其是面書裡溝通,屬『朋友』關係,這種人際傳播的方式,人們較少心理防禦,早已證實比大眾媒體裡的訊息,更具即時的說服力,網絡流言的殺傷力不能輕視。」
「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所著的《烏合之眾》,尖刻地描繪『群體』的愚昧。在群體裡,人的個性消失,個人的才智被削弱抹平,只剩最低層次的智力。人處身群體裡,每個人都是無名氏,責任感蕩然無存,而且法不責眾,個人最原始的本能,可以不受控地發泄。一些網上討論區,大有潛力成為無名群眾宣泄之處。」
「一片散亂胡言與disinformation之間,群眾或許真的會認為,世界就是紛紛擾擾,只有紛紜的觀點,沒有永恆的真理;只有眼前的利益,沒有普世的價值。如此這般,正中下懷。」
道長繼續解畫﹕加法的政治
「於是就不能不先研究建制派組織樁腳的方式了。要想理解建制派的群眾基礎,最好的樣本就是看他們怎樣動員支持者走上街頭,參加己方策劃的活動,例如上個星期立法會門外那群反拉布的市民。在理解對方的前提底下,我比較不傾向簡單粗糙地斥責那些人『出賣良知』『腦殘無知』,反而願意把他們看成是我們的『fellow citizens』,有着和你我一樣的理智感情,有着與你我相當的利害趨避,這樣才能進入對方的世界,來日方可溝通乃至於說服。
不嫌土氣套一句共產黨的經典戰教,『團體(結)大多數,打擊極少數』,與其分散焦點痛罵拿了三百塊錢去演戲的臨記,何不集中精神追究主事者的無恥?我甚且要同情那些臨記平日的謀生困苦,念及社會貧富差距的懸殊。更何況罵人不一定會起到平常所說的『罵醒』神效,往往卻令那些挨罵的市民越罵越走,越是挨罵越想相互取暖;加不成,反倒算成了減法。」
(所以方某之前討論時說,我們要先搞清楚梁文道先前那篇文究竟寫給誰看。雖然我覺得那篇寫得不好、不太清楚,但目標讀者應是泛民支持者。如果只顧批評那些「臨記」,除了讓大家「感覺良好」之外還有甚麼作用﹖他是想大家代入那些人的想法、了解他們,然後才有可能去爭取他們。)
「觀察建制派組織群眾的方式,我覺得最有趣的特點恰恰在於他們用了最不政治的方法去搞政治。插花班、書法、八段錦、社交舞……所有活動所有團體都跟政治無關;但一遇到什麼事,同樣的活動和團體就成了意見書、大集會以及選票的基礎了。這才是他們真正的成功之道。蛇宴月餅旅行團只是表面,而且民主派一樣供應;他們那些群體的情感聯繫一樣是民主派想要擁有的,只不過民主派永遠做不到那麼鞏固那麼深入。
想像一下這些市民的心情,他天天在某個場所上課,與兼具同學和街坊身份的人們成了朋友,總是和這個場地的某先生某姑娘閒話家常,偶爾談到政治,但那絕對不是全部。對他來講,競選期間拉拉票,這叫做幫朋友。去一次慶回歸大滙演,則是好玩有益有建設性的群體交誼,說不定還能滿足一下在公開場合展示所學的成就感。政治不是他的關懷所在,政治只是這所有人倫關係的外衣。」
周思中:遊玩時玩得開心,不必掛念我
「統識的操作已毋須在『共同敵人』前聯結最大的力量。恰恰相反,現在的操作就是無限擴充敵人的邊界,草木皆兵人人自危。效果上,任何的歇斯底理都被允許,因為自我是弱勢,是被圍堵的最後良心。」
林輝的訪問,我對其他政治八卦都沒興趣討論,唯獨想引這金句﹕
「同埋依家嘅社會運動成個生態唔同咗,冇乜信任。以前梁文道會批評支聯會,我哋會批評舊派社運人唔夠激進,但你唔會當佢哋係敵人嘛。但依家鬧完,你仲衰過我真正嘅敵人!毛澤東都話要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依家係聯合主要敵人打擊可以成為你朋友嘅人。」
周保松﹕為民主辯
「政治參與的重要,並不在於我的投入客觀地令世界變得更好,而在於我因此有一份“在家”的感覺。“在家”之意,是說這個世界我也有份,我可以和其他人在平等權利下,一起改變和塑造屬於我們的政治共同體。……
我相信,渴望在家和渴望平等尊重,是現代人最深的精神需要。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人就很難活得有尊嚴。精英制只看到人的差異,並將政治建立在差異之上,卻看不到這種政治對人帶來的傷害,看不到民主背後有著更深更廣的對自由平等的堅持。」信報的文﹕希臘是高福利國家嗎?
「事實是,希臘的福利水平遠低於歐盟平均水平,更低於真正福利國家──北歐的水平。在希臘社會,福利支出佔GDP的比重為20.6%;而法國社會福利開支佔GDP 的34.9%,英國佔25.9%,德國佔27.6%,歐盟27 國平均社保支出總額佔GDP的26.9% 。北歐丹麥的社會保障支出更是佔GDP 約33.3%,這些都遠遠超出希臘。」
(方按﹕不過北歐經濟比希臘好得多,直接比較似乎不適合。)「希臘高負債是由2004 年奧運會的虧損所致,希臘人口只有1100 萬,這樣一個小國家,卻要承辦一場奧運會,其財政負擔可想而知。雅典奧運會最初的預算為46 億歐羅,這是2000 至2004年希臘財政總收入200億歐羅的25%。」
(方按﹕所以在下一向反對香港政府發債,債一發了只會越發越多。)「希臘面臨債務危機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極端多黨制無力管理社會的困境。西方多黨制一般分為一黨獨大制、兩黨制、溫和多黨制和極端多黨制四種,北歐國家主要是社會民主黨一黨獨大制;英、美是兩黨制;德、法是溫和多黨制;而出現主權債務危機的「歐豬五國」(葡萄牙、意大利、希臘、西班牙和愛爾蘭)基本上都是極端多黨制。」
「極端多黨制國家社會管理能力極差,其主要表現為黑社會橫行,地下經濟發達,偷稅漏稅嚴重。因為政黨動員力不足,沒有黑社會的支持,政治人物難以上台,在意大利,黑社會已經成長為第一經濟支柱。」「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國家福利愈高,抗經濟危機的能力反而愈強。因為經濟危機時,福利國家不會產生過度的需求萎縮,因此不會發生大規模經濟衰退。現代社會經濟危機發生的次數沒有減少,危害程度沒有降低,卻沒有出現早期資本主義那種災害性局面,其根本就在於現代國家都健全了各種福利和社會保障制度。
當前希臘面臨的最嚴重的經濟問題是經濟持續衰退,而導致這一問題的不是因為福利過高,反而是因為缺乏福利保障而導致的消費低迷。
當面臨困難時,最主流的民意就是『散夥』或『各顧各』,但歷史證明這樣沒有好結果。哈佛大學教授弗里德曼(Benjamin M.Friedman)在其代表作《經濟增長的道德意義》曾經描述過一種情形,那就是經濟愈好時,人們表現得愈有愛心,而經濟愈困難時,人們表現得愈自私自利,但這並非真正的民意,有時只是民眾的氣話或是牢騷。」(朋友按﹕如果說歐元完全沒有「共同財政政策」也不對,因為當年有規定赤字不能超過GDP百分之三,但這一條連德法兩國也曾經違反過。)
(方按﹕雖然朋友說,固定匯率對出口強國有好處,而不利於進口國。問題是希臘恐怕依賴旅遊業多於工業——就連同屬歐豬國的意大利,雖然跟希臘一樣多古蹟,但工業也多一點。我想除了方便發債外,希望省除兌換麻煩能吸引多些其他歐洲遊客來光顧,也是如意算盤之一。)出口轉內銷@世澤﹕中大校友評議會常委會禮義廉化
問卷第九條基本上是一條連中學生通識IES也不應該出現的廢問題。
「你是否贊同新高中課程教學目標除了擴闊國際視野外,還應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對本國文化認同及國民身份認同?」
這條問題是問甚麼﹖至少我不清楚,因為一條問題應該只問一件事,但它問了三件事﹕
「你是否贊同新高中課程教學目標除了擴闊國際視野外,還應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你是否贊同新高中課程教學目標除了擴闊國際視野外,還應引導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對本國文化認同﹖」
「你是否贊同新高中課程教學目標除了擴闊國際視野外,還應引導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對國民身份認同?」
(後兩項文字上很核突,應該是「認同本國文化/國民身份」但可猜到意思)一條問題問幾件事,根本就連「問卷ABC」也會講明不應做的事,出這種問題是丟中大的架。
更何況,這三項是有矛盾的,沒理由同時引導到「獨立思考」和「認同感」,正常人都知道獨立思考的結果可以包括「不認同」,不然就不叫獨立思考了。
如果我答「贊同」你同時引導「獨立思考」和「認同感」,那是不是告訴人家我的邏輯思維有問題﹖
陳曉蕾﹕三十年防蚊心得
「開風扇意外地有效,風速每秒鐘超過七米,蚊子蒼蠅和鱗翅目等昆蟲都不會飛近。「所以有些餐廳食店會在門口裝『風閘』,就是利用風力防蟲。」他說。比電風扇耗電多達二十五倍的冷氣,倒不能嚇到蚊子,像白紋伊蚊便不介意低溫,可以捱過冬天。」
(方按﹕其實你試過在冷氣房見到蚊就會明白)「有些農夫沒蚊咬是因為吸煙,蚊子受不了尼古丁」
(方按﹕這不對,吸煙的老爸跟不吸煙的在下一樣被蚊釘,發出甚麼氣味是遺傳。)出口轉內銷@小城科學﹕愈骯髒愈健康﹖
我想如果網主順便介紹外國醫生做的「養寄生蟲醫敏感」實驗,對讀者理解更有幫助。(當然這不是鼓勵讀者去吃寄生蟲卵)
回 C.M.﹕有「哪種」科學是跟哲學沒關係的﹖又,我看不出衛生假說跟「對潮流的抗拒」有何關係。
其實在免疫學而言,免疫系統的兩部分(分別對付寄生蟲、細菌和病毒)是要平衡的,它們互相抑制對方。所以衛生假說認為因為某類病源體接觸得太少而令系統失衡,的確是說得通(至少表面上合理)。當然一個科學理論要得到證明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Comments (4)
沒辦法,生活節奏太急促,工作壓力太大,很容易精神出問題。
@栗姐 - 今期《黑紙》張敬軒說,香港有齊令人抑鬱的因素。
不出奇。不過要記得世間無樂土,就算離開了香港,只要心態不變,一樣不快樂,一樣抑鬱。(依舊覺得是個人心態問題,外在環境的影響有限。)
GREAT quotes!
笑了:‘如果我答「贊同」你同時引導「獨立思考」和「認同感」,那是不是告訴人家我的邏輯思維有問題﹖’
Hahaha!!!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