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9, 2012

  • 1942: the Fall of Singapore

    [1942 星州淪陷]

    昨晚 Discovery Channel 的特輯,有澳洲電視台、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等參與。

    原本說分上下兩集,還以為是一星期播一集,怎料是連環直落(那麼分集來做甚麼﹖),而且後面還有一個「再見樟宜」(Sayonara Changi)特輯。於是由九時一直看到凌晨十二時……

    Discovery 的觀眾應該知道,扣除廣告後,一小時的節目大概剩下不到四十五分鐘。這個特輯連播兩小時,有多少是內容可以自己計。

    這兩集的節目,名稱其實對馬來西亞不太公平。雖然當年新加坡才是英國東南亞殖民地的中心,但畢竟日軍入侵時也在馬來亞打了55日才去到新加坡。這個特輯的上半集,全部都是講馬來亞的戰事,下半集才講攻陷新加坡、日佔和重光的事。所以看起來叫「the fall of Malaya and Singapore」比較貼切。

    (此處用了兩個名稱,因為「馬來西亞」是現今國名,但馬來西亞是戰後才成立,由戰前馬來聯邦、馬來屬邦、檳城和馬六甲結成的馬來亞聯合邦、新加坡和婆羅洲的沙巴和砂勞越組成。具體說明可看以前的書介。戰前並沒有「馬來西亞」這回事,現在的西馬就叫「馬來亞」。)

    整套片的內容,就是看日本人「好打得」、英國將軍有多顢頇、蘇格蘭兵有多勇(他們永遠殿後,還要吹著笛撤退)、澳洲人有多狼狽(跟香港的加拿大兵一樣,很多都是新兵,片中說有些澳洲新兵連子彈上膛也未學懂)、印度兵有多靠不住、馬來人有多傻(抱怨英國人引入太多華人印人,想借助日軍搞獨立,但引來更兇殘的殖民者),華人則「甚麼都不是」無依無靠走投無路,反抗是死不反抗也是死。

    (又,邱吉爾對新加坡原來跟香港一樣,本來就是想不理。後來才分別由澳洲和加拿大增兵,由這些自治領的人去替死。
    不過分別是澳洲政府乃自動請纓,因為對他們來說,新加坡失守後,日軍就會打印尼,很容易攻陷後下一個就是澳洲。)

    片中提及對華人的「肅清」行動,我想如果加入李光耀的奇蹟逃脫,可能更精彩。不過歷史片扮誰都可以,如果找人扮李光耀,怕拍得不好會被人告誹謗吧﹖

    (一位日本老兵提及當年有份執行「肅清」的坑殺行動,見到有人從泥中伸手出來,還要拿鏟打他。他忍不住一邊打一邊哭起來,結論是﹕戰爭真的很恐怖。)

    片尾解釋了片名的由來﹕如果說1492年哥倫布登陸美洲,開啟了歐洲殖民時代的序幕﹔那麼1942年新加坡淪陷,就開始了殖民主義的末日。

    雖然連日本的歷史學家(當然不是歪曲是非的那些)也承認日本從來都不是真心想扶助東亞諸國獨立(這只是排除白人自建帝國的藉口),但事實是,黃種的日軍打敗白種殖民者,令白人統治有色人種的「天命」威信全失(尤其是大家見到殖民者跑得狼狽,又對這塊土地沒歸屬感和責任感),於是戰後大家都要求把握自己的命運,各國紛紛獨立。(見另一篇書介)

    「再見樟宜」(Sayonara Changi)特輯是在樟宜監獄拆卸重建之前,一批當年被囚禁在這裡的軍人和平民,獲邀回來緬懷和聚舊。對於平民來說,這個監獄是地獄﹔但對於那些被送去修築泰緬死亡鐵路、死過翻生的戰俘來說,三個人睡一人房、兩個睡地下的小監倉,已經是他們的天堂。

    一個婆婆重遊舊地,碰巧在監倉裡見到一隻死麻雀,想起很多俘虜跟牠一樣為自由而死,悲哭起來。

    片中一位澳洲老兵激動地說﹕那些喜歡戰爭的人,都沒有親身下過戰場。戰爭會突然間奪去你朋友和同袍的性命,最後只有少數人得以倖存。
    方某曾說,那些鼓吹戰爭的人,就把他們丟進戰場好了。讓他們自相殘殺,給其他人留點和平。

    ---

    下星期三同樣時間還有「聖戰﹕日本帝國的興起與滅亡」(Seisen: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Japanese Empire,聖戰 Seisen 剛好與「先生」Sensei 倒過來)。

Comments (4)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