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13, 2011

  • the end of the Pacific

    昨天說,雷霆戰海(The Pacific)大結局了。因為播BBC的冰原影集,所以遲了半小時開始,到凌晨才結束。(好眼訓……)

    在戰後說說各人的走向也好,不用每集都那麼血腥。雖然 Basilone太到夫家交還榮譽勳章那一幕還是讓人很心痛。

    老媽尤其欣賞的是,片末把片中演員和現實人物的照片相比較,和介紹現實人物的「後事」(原來兩位主角20082001年才去世)。因為這齣戲本來就是根據兩位主角(Eugene Sledge, Robert Leckie)的自傳改篇的。
    既然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篇,留一段來向前輩致敬亦很應該。有些演員跟現實人物的樣子也有點像,選角應記一功。

    (結局介紹後事片段)

    戲中 Leckie 回國,的士司機送他回家後,說不收車資,理由是﹕

    司機﹕我曾經在諾曼第跳傘,但至少也在巴黎、倫敦渡過假。你們卻只有在森林裡與瘧蚊為伍,這筆錢我不收了。

    (方按﹕其實傘兵折損率也很高,跟陸戰隊一樣是高危兵種。這比較是指出太平洋戰場遠比歐洲戰場殘酷。)

    Eugene 回國後報讀大學,被收生小姐問及在軍中學過甚麼(可以繼續進修的),聽起來頗「不知人間何世」,人家每天在泥漿中殺戮,還有甚麼課程可學﹖
    這段對話劇中部分改寫了。原文如下(取自維基)﹕

    "Lady, there was a killing war. The Marine Corps taught me how to kill Japs and try to survive. Now, if that don't fit into any academic course, I'm sorry. But some of us had to do the killing — and most of my buddies got killed or wounded."

    這句是很沉重的,因為他們所屬的陸戰隊第一師各部是戰場先鋒,在太平洋戰場損失慘重。有些戰役中,部隊有一千幾百人,到陸軍來接手的時候只剩下一百幾十(本劇網頁甚至提供了互動地圖和教材)。所以 Eugene 接受不到自己生還是很正常的事,他的同袍死了太多人了。
    (當然死得更多的是日軍,他們根本沒「投降」的觀念,往往明知無望之下也要頑抗至死為止。亦因此我們無法知道這些戰役中日軍的心情、想法和經歷,畢竟已沒有生還者去寫了。劇中沒描寫日軍的觀點是一個遺憾。)

    Basilone太原來終其一身,並無改嫁。他們結婚後七個月,Basilone就戰死於硫磺島。

    不看那段真人比較,也不知道原來劇中那個吊兒郎當的 Merriell "Snafu" Shelton 真有其人。
    (劇情﹕Eugene 還是新兵時,嘗試用罐頭上的開罐器但開不到,這位前輩仁兄用開山刀開罐頭,然後給他交換吃。怎料 Eugene 稍後就見到他用同一把刀挖戰死日軍口中的金牙,胃口盡失。此君可不只挖金牙,而且無聊時還向戰場上炸剩一半、裝滿雨水的頭顱擲小石……)
    Eugene 竟然把同袍醜事都統統寫出來了。

    如果價錢合理的話,我也有興趣買他們的 soundtrack

    (主題曲,片頭以炭筆碎裂的效果對比戰火橫飛予人很深印象)

Comments (7)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