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13, 2011

  • 張韻琪代表綠色和平講野,硬係講d令人費解的邏輯,例如「核廢料循環反而製造更多核廢料」﹕

    此「循環再用」根本就不是將核廢料循環再用,而是將核廢料內部分有用的物質提煉,再製造容積更大的核廢料

    除非假設沒核廢料循環技術,就會停止核能發電,否則應該不會推得出這種結論的(繼續核能發電,沒循環技術製造的廢料和污染總多於有循環的吧)。

    (一般想法﹕如果繼續核能發電,沒有循環技術就要開採新的鈾礦,而且所有舊燃料棒都要丟棄。有循環技術的話,至少舊燃料中的部分核素可抽出來再用,開採新礦的需求少了,棄置的廢料也會少了吧﹖
    也許張小姐的邏輯是﹕沒核廢料循環-->快點終結核能發電-->核廢料減少﹖
    但要評論循環技術,正常的邏輯不是拿繼續核能發電和停止核能發電比較,而是假設繼續核能發電,以有循環技術和沒有循環技術比較吧。)

    綠色和平成日玩呢種避重就輕講d唔講d、煽動恐慌的把戲(同上次驗菜淨驗菜葉一樣),其實同政府玩弄民調並無分別,遲早令人失去信心。

    又或許是我誤會了張小姐,那麼張小姐那番話根據何在,麻煩有識者指教。

    (延伸﹕在Julian那邊的討論,這樣玩「狼來了」遲早會把自己的公信力破壞殆盡。)
    (又﹕張小姐說核廢料循環技術會增加核擴散風險,這點倒是公認的。)

    ---

    後話﹕有趣的是,我到綠色和平找找看有沒有更詳細的解說,但找到一篇﹕

    核電費狂加留後路 廢料處理隨便講 綠色和平推網上簽名反環境局擴核 (2010年 10月 25日)

    立法會議員何秀蘭議員問及核廢料的處理,環境局副秘書長劉利群向議員親口表示:「九成的乏燃料可循環再用,然後美國、瑞典及芬蘭就採用永久封存的形式處理。」惜劉利群口中的科技根本尚未出現,以現時循環再用乏燃料技術最先進的法國為例,亦僅能再用8%的乏燃料,而且成本非常昂貴,商業上並不可行,大亞灣亦未掌握相關技術。

    人家沒技術你就說「沒技術」,現在有技術了,你又說人家「製造更多廢料」﹖那麼有沒有技術有何重要﹖反正你都是反對的了。

Comments (9)

  • 所以每個機構該有自己的風格,不要全埋吹水唔抹嘴的堆

  • @小奧 - 死啦,我號稱吹水添架 :p

    @zeuscho - 個問題係,無論有冇循環技術,果d舊燃料棒本身就是高強度放射性廢物黎架啦。又唔係原本低放射性、處理完先高放射性。o係舊燃料抽走部分未用核素再用,點解會「增加」廢料﹖

    (或者有人話「咁循環過程都會產生廢物啦」,但就算沒循環過程,核電廠也需要新燃料棒。製作新燃料棒本來也會產生廢物,那麼用新燃料越少,這方面製造的廢物自然也減少。最終計總量不見得「多」了吧﹖)

    等於話「回收膠袋會增加廢物」一樣咁離明。

  • 不同意你的說法。我想你有點斷章取義了。

    「此「循環再用」根本就不是將核廢料循環再用,而是將核廢料內部分有用的物質提煉,再製造容積更大的核廢料」

    藍字的部分不是一個結論,「再」字在此句中有"next step"的意思;何況原文後面仲有一句「結果是更多更難以處理的輻射污染。」。「結果」一詞往後的,才是全句的結論,即多更難以處理的輻射污染。

    我想張小姐的logic是:

    由於核廢料容積(容器所能容納的物體體積)增加  >>>  如果用同一容量的容器儲存需要,就需要更多容器 >>>  容器數目增加 >>> 要更多地方存放  >>>增加核擴散風險

    所謂的「更多更難處理的核廢料」是指「需要更多容器儲存的核廢料,所以問題更難以處理」;出現
    誤解的可能原因是一般讀者不會在閱讀時清晰地出現「容積」與「質量」的分別。

    不過仍同意一點:係寫得好差。如果唔係我留意到「容積」而又知「容積」與「質量」的分別,我都有機會誤讀,佢有責任解釋得清楚d。

  • @mrsamso - 你咁樣講,我都係唔明。容積點解會因為循環技術「增加」﹖輻射污染點解會「越來越多」﹖

    反正我也沒討論過「多少」在這裡是指甚麼,考慮「容積」或「質量」並無分別,除非有人告訴大家﹕再處理後的廢料容積就是會增加。那麼他就要解釋一下為何會這樣,因為這是一般回收中不會發生的現象。

    又﹕在下以前讀的核電討論,再處理技術令核擴散風險增加的原因,並無人提及「核廢料容積增加」(誰去偷核廢料,而且多少也一樣被看管的),而是因為原本「鈾礦--->分離工廠--->核電廠--->廢料存放」的流程,多了一個「核電廠--->再處理廠--->核電廠、廢料存放」的loop,而且燃料棒要被拆散才可以處理,於是中途被偷的可能性便增加了。(當燃料裝了棒,以往用到丟棄都不會再拆出來,整枝被偷走的可能性較低。)

    至少在維基看不到有說再處理的缺點是「廢物容積增加」諸如此類的﹕
    http://en.wikipedia.org/wiki/Nuclear_reprocessing
    或者你也看看我有沒有看漏了。

  • 其實核廢料的問題係真係越循環越多垃圾

    fongyun 兄唔明其實係因為唔明咩係核廢料 其實係指有因為有放射性而不能回收的物料.

    一次性的燃料棒只係一支燃料棒SIZE的廢料

    任何形式的回收第一支燃料棒的殼和支架都冇可能再用. 殼和支架的物料都是高放射性. 要係地質穩定 無地下水處 挖個大地窖擺 仲唔係一埋ok, 係要俾能源去維持其低溫. 因為放射性衰減係會產生熱既...

    所以再利用比率越高產生出來的廢料越多. 比起上來可能比用來造核彈一次炸清仲麻煩.

    其實係GREEN PEACE立場來看. 以現時地球來說 地球人維持現下既生活方式 用咩能源都係苟延殘喘. 公害不在物理本身. 而在於使用的規模.

    改變生活方式 或者 面臨不得已的人口減少. 就是人類的未來

    大概就係咁...

  • 另. 現有的化學提取回收核燃料的方法都要海量的淡水....物理方法?沒有...

    講番大陸近日宣稱可令核能發電延壽至3000年的回收辦法. 個方法肯定係人唔敢想既 (高達八成會爆炸..笑)

    核擴散其實係指核武擴散. 應該包埋利用高放射性原料做既骯髒彈 (貧鈾彈唔知算唔算..)

    不斷回收再用核燃料的結果就是技術提升.. 像伊朗一樣都遲早會有核彈..

  • @持書者 - 你解左都好似冇解過喎。

    鬼唔知核廢料係咩,自己睇書都知啦。個問題係點解循環技術(相比於新燃料棒製程)會製造「更多」的廢料嘛。

    > 任何形式的回收第一支燃料棒的殼和支架都冇可能再用. 殼和支架的物料都是高放射性.
    就算你唔回收都一樣架啦,呢個正是我一開始就說過的因素。
    已用過的燃料棒組件,是無論如何都會變成高放射性核廢料的了。回收不回收都一樣。如果在其中抽取核素再利用,為何會有「更多」廢料呢﹖難道會多得過完全由鈾礦提煉製造的新燃料棒﹖
    (就算不用循環技術,核電廠要運作就要換新燃料棒啦。就算不建新的核電廠,現在那些還要繼續用。)

    > 所以再利用比率越高產生出來的廢料越多
    你呢句其實係咪中左我正文估綠色和平既思路﹖
    (冇循環技術--->核電快d玩完--->少d核廢料 vs 有循環技術--->核電用耐d--->多d核廢料)

    但咁樣唔係公平既比較,我o係正文已講過點解。正路的比較應該是以使用核電時,有循環技術製造出來的核廢料量和沒有循環技術製造出來的核廢料量作比較。
    等於你唔可以話﹕「呢部錢七慳油過新車,因為佢郁d就死車,咁你就唔會渣車出街啦﹗」

    綠色和平建議風力太陽能之類我從冇唔贊成,要政府出減排目標我都贊成。問題係佢地好似一味靠可再生能源黎排斥核電,好似冇討論過「可行性」。例如大家力推的風力發電廠應該放在哪裡,對生態造成多大影響之類。

    > 不斷回收再用核燃料的結果就是技術提升.. 像伊朗一樣都遲早會有核彈..
    依家講緊中國,一早就有核彈。唔好唔記得「攞你命3000」都係中國發明的(:-p)。
    不過大陸講果d「高新科技」,當然係聽下就算。我呢篇文只係話張小姐講唔通。

    (貧鈾彈基本上唔係當骯髒彈咁用,而係取其堅硬之特性。骯髒彈是不需要攻堅,純粹用來製造污染。
    雖然伊拉克那邊一直有說貧鈾彈殘留污染……但這個本來就不是用彈目的。)

  • VERY complicated, can't understand...  :P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