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17, 2010

  • Few words about the poll

    我不想在這裡討論公投後帶來的爭吵,或者各方如何「抽水」詮釋結果。這裡只嘗試玩玩數字。
    以下數字只是個人分析和估計,如有錯誤絕不出奇,請勿當成真實數字看待。

    以下資料在選舉委員會網站連結得來。(以下「泛民得票」只計算我認得是泛民的參選人)

    2010年﹕(五區補選)
    投票率﹕17.1% (約 579 000)
    泛民得票﹕500 787 (港島 106 279、西九 63 824、東九 88 696、新界西 115 801、新界東 126 187)
    (只計五位辭職再選議員和大專2012候選人)
    泛民得票率﹕89.4% (總有效票數 559 966)

    2008年﹕
    投票率﹕45.2% (1 524 249)
    泛民得票﹕895 839 (港島 184 020、西九 131 066、東九 132 453、新界西 244 270、新界東 204 030)
    泛民得票率﹕60.1% (總有效票數 1 490 359)

    2007年﹕(港島補選)
    投票率﹕52.06% (321 938)
    泛民得票﹕175 874 (另何來 1593 票未計入,不知應否當她是泛民)
    泛民得票率﹕54.8% (總有效票數 320 715)

    2004年﹕
    投票率﹕55.64% (1 784 406) (港島 57.62%, 356 365 人)
    泛民得票﹕1 071 367 (港島 210 945、西九 164 100、東九 186 116、新界西 280 448、新界東 229 758)
    (另黃宏發 23081 票未計入)
    泛民得票率﹕60.5% (總有效票數 1 770 160) (港島 59.6%,總有效票 354 095)

    2000年﹕(港島補選)
    投票率﹕33.27% (208 672)
    泛民得票﹕108 401
    泛民得票率﹕52.1% (總有效票數 208 024)

    2000年﹕
    投票率﹕43.57% (1 331 080) (港島 42.03%, 263 564 人)
    泛民得票﹕754 350 (港島 127 958、西九 136 257、東九 103 863、新界西 229 283、新界東 156 989)
    (另黃宏發 44 899 票未計入)
    泛民得票率﹕57.2% (總有效票數 1 319 694) (港島 49.1%,總有效票 260 788)

    亦即是說﹕
    2010年全港補選投票率是2008年選舉的 37.8%、泛民得票則是上次的 55.9%,得票率比上次+29.3%。
    2007年港島補選投票率是2004年選舉的 90.4%、泛民得票則是上次的 83.4%,得票率比上次-4.8%。
    2000年港島補選投票率是2000年選舉的 79%、泛民得票則是上次的 84.7%,得票率比上次+3%。

    2007年補選是陳方安生對葉劉的「世紀大戰」,投票率特別高,不能作準。看再上一次的2000年補選(那次由余若薇勝出),補選投票率大概是對上一次選舉的七八成。
    如果把這個期望放到是次補選,大概會是31.6%到36.2%左右,而實際的投票率比這還低一半。不過要留意的是,2000年補選是「正常」的補選,兩大陣營都有參與、拉票,而政府也沒有出甚麼陰招去淡化投票、也不會安排「山卡啦」的投票站,而是盡力去鼓勵市民投票的。
    換言之,政府宣傳、選舉安排和兩大陣營對決的拉票氣氛,對投票率影響接近一半。

    但這樣說未計入辭職議員本身的聲望影響,因為在泛民中也有不少支持者不喜歡個別辭職議員,自然也會影響投票意欲。
    泛民在歷次選舉中得票率大概都有五至六成,這也是坊間認為泛民和建制派「六四開」的由來。2004年那次選舉泛民高於六成的得票率,可能有2003年七一效應的加持。不過再之後的2008年選舉,泛民得票仍然佔總票數接近六成。
    補選影響了總數投票率,同樣影響泛民的得票。不過觀乎過往幾次補選,泛民的得票都大約在對上一次選舉的八成以上。而這次補選投給泛民的票卻只有上一次的五成六,餘下那四成四(約三十八萬多票),部分可能補選本身就不吸引,或因為政府安排不當,亦可能因為對個別辭職議員不滿而不投票。

    不過我想計另一條數﹕因為現在投票率低,泛民溫和派大有成為「罪人」之勢,那麼如果泛民溫和派全力拉票,結果又會如何﹖
    簡單一點,假設上一次選舉(2008)泛民的總得票數就是泛民出盡全力可以拉得到的票源。而根據往績,補選時泛民通常可以取得上次得票的八成多(這裡高估一點,當 85%)。假設泛民溫和派出動可以把85%票爭取回來,那麼即是得到 761 463 票,投票總人數會變成 839 676,總投票率 24.9% (總登記選民人數 3 373 342)。
    這個估計數字較現實數字高了7.8%,接近港大民調早前預測的投票率(也許不少泛民支持者聲稱打算投票但最後沒投),不過仍未及一些人提出「三成投票率」的期望。(我另外計了一條數,假設不只「八成五」,而是上次投給泛民的票全部回來又如何﹖結果你自己也可以計,不過總投票率只是變成 28.9%。)
    簡單點說,結論是就算泛民溫和派全力拉票,「三成」也是一個可望不可即的數字

    再用這個「假設情景」玩數字,這個「泛民全力拉票」的估計投票率就是上一次(2008)的 55.1%。和2000年補選投票率是上一次的79%比較,中間還差二十幾個百分點
    又,如果我們假設,在一切情況正常(建制派參選、泛民溫和派拉票、政府不玩陰招)之下,這次補選的投票率本來像2000年補選,有原來的79%。套用2008年數字,即是說投票率應有35.7%,換算今日登記選民總數,即是有 1 204 283 人投票。
    (如果泛民在2008年所得票有85%再投給泛民,即是說泛民得票率將是63.2%﹔如果泛民2008年的票全部再投給泛民,得票率是74.4%。但其實在前兩次補選中,泛民得票率跟上一次相差不大。換言之如果一切正常,泛民得票率應該接近2008年的59.6%才是,63.2%的得票率比這高3.6%左右,應該可以達到。)

    如果套用這個數字(1 204 283 人),減去這次投票人數,即是說估計至少有約六十二萬五千人受這次補選的特殊影響(政府冷處理安排、建制派杯葛、泛民溫和派冷淡)沒投票
    在這六十二萬多人當中,把估計泛民可得票數減實得票數,泛民溫和派冷淡導致的票數損失應該是二十六萬左右(佔泛民估計可得票中約34.2%,泛民2008年總得票的29.1%),而餘下那超過三十六萬人不是泛民本身可以拉動的(二十六萬肯定是高估,因為在政府和傳媒冷處理下,泛民是否有能力單獨拉回85%的票,根本就很有疑問。)

    再對比2008年選舉公民黨和社民連所得的票數,公民黨總得票 206 980、社民連總得票 153 390,兩黨共得 360 370 票。
    假設兩黨支持者完全忠誠支持公投運動,即是說這次投票有 140 417 票是來自兩黨以外的泛民支持者。如果因為公民黨有路線爭拗,假設只有八成支持者投票,那麼來自兩黨以外的泛民支持者有 181 813 票。

    作個比較,現在泛民溫和派「終極普選聯盟」成員在2008年選舉中,民主黨總得票 345 897、民協總得票 42 211、職工盟總得票42 366、街工總得票42 441。總得票 472 915。
    (換言之,支持其他零星泛民候選人的約有 62 554 票。)
    上述估計因為終極普選聯盟冷淡對待公投而導致損失的二十六萬票,如果假設全部都是終極普選聯盟的支持者(這假設雖不中,亦應不過分),則只佔他們2008年原有總得票的 55.0%,即是說餘下那些是純粹自行決定投不投票的。如果估計終極普選聯盟積極拉票同樣可以拉動原有票源的85%,即是說他們今次最多可以拉動的票源是四十萬多一點,而減去因為沒拉票而損失的二十六萬票,餘下「溫和派沒拉票但支持者自行投票」的有十四萬一千多票相當接近上述「假設公社兩黨支持者完全忠誠,來自泛民其他支持者票數」的估計
    (估計中餘下那些沒投的七萬幾票,就算這次補選如同2000年那次,也一樣不會出來投票的。)

    這些計算相當匆忙,如果有錯請看倌指正。

    -------------

    後話﹕

    1. 這次泛民得票,又是那個傳說中的「五十萬」。究竟這五十萬人和零三年七一上街那五十萬人,有多大重疊﹖

    2. 監獄內的投票率遠遠高於外,是否只有失去了自由,才知道投票權的可貴﹖
    (不過我倒想知道,眾多在囚人士究竟投了給誰﹖)

    3. 剛剛見到林忌也寫了篇分區得票分析,這一句說得中的﹕

    公投之戰的最大教訓,就是泛民的「死忠派」,對形勢的判斷和現實有極大的距離;以往不少人對此都說過意見,希望他們明白走「大眾市場路線」的重要性,要不就被當作耳邊風,要不就認為是有目的地唱衰。

    就正如世澤那邊一位網友的看法﹕

    無論如何解讀變相公投的成敗也好,既然明知係一場強弱懸殊的長期政治抗戰,對忍辱負重求談判的人,不應再動輒遭指罵「河蟹投共」。

    雖然,普選聯的反應也相當核突。

Comments (6)

  • 究竟這五十萬人和零三年七一上街那五十萬人,有多大重疊﹖
    I wasn't here in 03.7.1 as I was studying abroad, but I have voted yesterday.

  • 轉發你的一些觀點到人人網~=]

  • @Sintaneel - thanks! 請務必留意這只是個人估計。

  • 十萬人不反對長毛擲蕉

  • 忍辱負重求談判的人,不應再動輒遭指罵「河蟹投共」...
    我不認為普選聯是忍辱負重求談判。一開始民主黨是贊成五區公投﹐ 只因一個年齡和智慧成反比的老人﹐ 就忽然變面。最大問題是﹐ 為何普選聯被多次問及516是否投票﹐ 他們支吾以對﹐ 蔡耀昌更加得到一個新花名﹕ 泛民林公公。
    普選聯都對五區公投冷處理﹑甚至白眼﹐ 請問點可能不被人罵﹖

  • @yellow_lynx_cat - 對於普選聯對公投撥冷水、甚至迴避投票,我認為惹人罵是合理的。因為大家有不同看法/做法很正常,但不必互相指責。而且既然支持民主,就算只當補選,去投票也是應份。普選聯是太畏縮、太怕強勢的中共拿藉口不跟他們談,這一點我就算不怨恨,也覺得很核突。他們大可以幹得漂亮一點,同時借公投作為談判籌碼,但他們似乎沒有這智慧。

    但我的印象是,罵普選聯,並非始於他們對公投撥冷水,而是始於他們懷疑公投成效、不願參加公投。就像那位網友所言,不參加公投、尋求談判,就已經被指罵說是投共了。社民連不跟其他泛民先協商了再提出,獨自提出然後指其他不參加的人不是真正追求民主(陶君行直到政府公佈方案後才在明報公開呼籲支持者不要再炮轟普選聯,然後陸逐有民主黨議員自行宣傳五一六投票)。這又如何呢﹖

    是否所有人都要走同一條路才算最好﹖質疑公投是否等於不支持民主﹖
    我有個曾經搞學運、走在行動最前線、成為警署常客的大學師兄,也質疑搞公投的意義。難道他不支持民主嗎﹖想出賣民主嗎﹖我絕不認為。這根本只是兩條路線的分歧。

    就算我們不講這些(反正社民連和其他泛民的恩怨早已不缺,大家都覺得對方不對),只講最短線的政治利益和謀略。公民黨和社民連本身的票源不多,公投運動正需要爭取普選聯的支持者參與,那麼不斷罵普選聯,其實是在爭取、還是在趕客﹖
    有一些泛民支持者(如區區在下),會看到投票的必要,不理這些爭執來投票。但有一些泛民支持者卻會因為對社民連的態度反感而不願投票。當然,「晦氣」不投票是不智,但如果社民連有高遠目標,應該放下姿態盡量爭取溫和派選民支持,還是罵他們死蠢大快我心﹖如果社民連越激烈越令溫和選民疏遠不參加公投,是否令親者痛仇者快﹖

    如果社民連只打算以「更堅定民主鬥士」的形象去挖民主黨的票源,那罵人是可以的、而且似乎很成功,社民連的支持者亦可以罵得很痛快﹔但如果是有心團結所有泛民支持者跟他們一起參與公投的話,策略就很需要調整。普選聯做甚麼,社民連不能控制,但社民連自己如何反應卻可以控制,他們也可以告訴支持者應該如何做(正如陶君行後來所做的)。這正是那位網友(和在下)的期望。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