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30, 2010

  • publicity disaster in web 2.0 era

    [Web 2.0 時代的公關災難]

    姑勿論保良局的高層在想甚麼,這次冠名諮詢一開始就製造了一場公關災難。(當然,希望它的結局不是)

    建議學校改名,無論如何都一定會有反對的了。但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十年前(例如九四年冠名的第一張永慶和九六年冠名的百周年李兆忠),反對聲音不會有今天那麼集中,局方亦不易知悉。分別就在於現在有 facebook 可以聚集反對者,令反對聲音放大到足以引起傳媒注意的程度

    以前就算其實有很多人不滿,局方也不知道、行事如儀,而反對的人亦未必知道還有多少人反對。這次校方一提及冠名的事,反對的學生立即就是 facebook 開群組,然後校友見到加入助戰,再逐位校友學生人傳人傳開去,於是整件事立即變得白熱化。然後傳媒發現跟進報道,甚至有外界人士加入指罵,校方和局方就顯得處處被動、落後於形勢

    但問題並不在於 facebook 本身,而在於局方和校方一開始的處理方式還停留在十多年前,完全不配合 web 2.0 時代的新局面。

    Facebook 只不過是 web 2.0 模式的一件工具,而 web 2.0 的重點是互動、用戶提供內容和社會網絡,不再像 web 1.0 時代的單方面資訊流動(由網頁到讀者)。

    事件之所以鬧大,除了因為「改名」本身很敏感之外,還因為一開始時幾乎所有人都不清楚發生甚麼事。因為校方和局方一開始沒有提供清晰、充足的資訊。

    按局方的說法,他們本來是打算逐步開展諮詢,分別諮詢教師、學生、家長、校友的。不過校方一公開事件就鬧大了。原因很簡單,因為校方沒有在公開事件的同時就提供整件事的來龍去脈,讓大家知道只是局方知道「捐款意向」後想先聽聽大家意見而已。學生以為校方說「要改名」就嚇了一跳,然後校友見到「要改名」就悲憤莫名。大家都認為大局已定,校名突然消失了。既然你(局方)不仁,我們亦不需要跟你講義氣,於是齊齊高聲反對、不罵白不罵。

    無論是否校方跟局方之間有誤會,令諮詢進度和訊息發放不配合,這種公關手法不要說「not web 2.0 friendly」,根本連 web 1.0 也滿足不了﹗他們心態保守,以為以我為主、逐步推進,可以控制諮詢進度(…結果﹖),但實際上卻是失了控。因為他們的心態已經不符合新時代了。

    ---

    話說當我星期四去幫手準備校友諮詢會的時候,我已預先把連日收集的《校友意見彙編》(共23頁,準備這份東東令我近乎精神衰弱 )印了三份﹕一份劃了重點自用,一份交給局方,還有一份刪了部分人名的留給可能出現的記者。(因為原本有傳說學生諮詢會有記者出現,後來問老師才證實「其他諮詢會有記者」是誤傳,那些只是學校的人,校方從未安排外人參與。)

    負責跟進校友事務的 Miss L 問我印了多少份,原來她打算讓重要人物人手一份,剩下幾份給校友傳閱。於是她把我那份「局方版」拿去再影印,我就去幫她再釘合。

    中途校長露面,拿起那23頁東東問是誰搞的。Miss L 答曰﹕方富潤。
    然後校長說﹕噢,就是主席讚好的那個呀﹖

    我原本以為他說的是「校友會主席」(嚴格而言應該叫「會長」),怎料後來開諮詢會,局方的總監說﹕

    咱們主席每晚都看 facebook,留意到各位的意見。

    碰巧這陣子我常常在那邊勸大家不要對捐款人不敬,要反對改名就對保良局講好了。
    (這位主席真的會趕時髦……幸好俺沒罵他…… ……不然人家會以為校友會跟局方有仇)

    說這件事當然不是為了標榜自己有「主席認可Q o麥標記」,而是除了說「主席每晚看 facebook」的奇景,總監還說主席本來想在 facebook 開戶口與大家「真情對話」(抱歉,「真情」這兩個假大空的字是我手多加上去的),不過被企業傳訊部的職員勸止了。(保良局是「企業」﹖)

    勸止主席跟網民對話,這種保守思維不就是失敗原因了麼﹖

    當然我並非不明白「主席與網民對話」有可能出問題(情況有點像警方請鄭汝樺不要出去見反高鐵示威者),不過在 web 2.0 時代,正正是需要打破官僚架構,機構要跟小民有更多溝通和互動,讓小民有更多參與。

    在群情洶湧的時候,請主席暫避風頭未必不妥,畢竟那時出現可能被人圍罵多於對話。但現在既然熱潮已經平息,正是大家得到更多資訊可以冷靜討論的時候,我認為主席親自跟校友對話,其實更可以收到效果。無論是想吸收校友的看法,還是局方想勸大家接受它的方案。

    局方或校方最需要「戒除」的,就是認為反對改名「意氣用事」的心態。

    反對者可能是意氣用事,亦可能是深思熟慮。但如果在上者把反對者看成意氣用事,倒真的會令反對者變得意氣用事。讀過教育心理學的應該知道我說甚麼。
    有人反對改名,你應該做的是承認自己有可能「看漏眼」,引導他冷靜地討論不同方案的優缺點(結果可能發現他有道理,不過也可能他被你說服了),而不是說人家當成意氣用事。是做大事的人,就不要嫌棄小人物說話不周。

    這種家長式老派作風,最會壞事。政府已經「衰」過很多次,請保良不要重蹈覆轍。

    我認為 Web 2.0 的重點,應該是在於共同參與。只要局方有誠意讓大家一起參與策劃,讓大家覺得自己「有份」、意見得到尊重和認真回應,可以展開有意義的對話,「意氣用事」或「非黑即白」式的衝突應該可以減少的。但箇中重點是在上者要真心放下身段、走入群眾主席打算跟網民直接對話的心態,其實是值得鼓勵和讚揚的。

    這難道不是政府和所有大機構應該走的方向麼﹖

    當你還在思考怎樣開啟下一扇門
    無法回頭的故事已經開始了
    覺醒吧﹗覺醒吧﹗

    (改 Yui《Again》中譯詞)

Comments (4)

  • 我覺得如果主席跳出來在fb說話真的太有「吉士」啦.....

    ................可惜我不知道主席是誰

  • 會長可不能只代表個人意見,而組織本身無法完全由會長一人代表,除非主席本人獲得充份授權,除了自己口舌便給,還要他説的話等於整個機構的共識。這兩點是中國人的教育中很少訓練的。

    與其說保守,不如說根本是打算以慢打快,因為他們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 @OrangejuiceC - 其實有這種新派主席也是好事。

    @chemhazard - 主席不一定要跟網民對話當場就下定論,大家會明白保良局是個集體領導的機構。但「主席跟網民對話」這一點,至少已令大家知道自己的意見直接給最高層接收了,和主席對話的過程中,大家亦可以大概知道局方在想甚麼。總好過大家在胡亂猜測,引起更多情緒反應。

    當然,如果走出來說話是用孽瘤那種姿態,那就不出面好過。

  • @fongyun - 以慢打快不一定有好處,在上者快刀斬亂麻可能更有利。不過現在分批諮詢,某程度上你也可以說是分而治之、逐個擊破。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