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3, 2010

  • Journey to the West 5

    [續西(環)遊(行)記五]

    其實我已經轉貼到連自己也厭(畢竟明天也要上班了)。但我實在不想,有朝一日連自己也要衝上去罵警察。認識在下的應知道,我向來都是溫和派,只是思想開放自由,但行事一向都很保守。

    不過,我越看越悲觀。只有自恃控制了朝廷鷹犬和傳媒的第二代人還可以老神在在。

    給你看一幅相﹕
    (「這是一個警告」群組。雖然有些相識參加了,但老實說我看得心寒。)

    庫大﹕但願我的估計是錯的

    「我見到近幾年的年輕一代的抗爭,比以前的更有機動力,反應更快,更難預計。這個時代是什麼時代?這是政改希望近乎幻滅的時代,這是堅尼系數和青年失業率創開埠新高的年代;這是人人手上都有手機,facebook可以一夜之間召集過萬人,youtube比無線新聞有更多年輕人看的時代,年輕人就算不比以前的 60至90年代前人激進,他們對於政府來說只會愈來愈難對付。

    另外,年輕人對警察的敵視,根本就不是無端發生的。由葉劉時代用胡椒噴霧對 付和平靜坐開始,到後來圈圈功在中聯辦門外練功也被捕,到示威者動不動就被屈襲警(不是本人的主觀判決,連法官也曾指責過警察屈示威者),到示威者被「剝 光豬」搜身侮辱,到警察袖手旁觀看著公安越境綁架示威者,這一切都不是無緣無故的恨

    根據經驗,最能刺激示威者的,不是什麼人,正正是警察,例如對示威者近距拍攝、把遊行路線設計得像迷宮、用廣播指令示威者散去、用人鍊強行迫開示威人群,這一切都很容易刺激本身已帶著滿腔怒氣的示威者(如果不為劉曉波、小圈子選舉等問題而忿怒,幹嗎要示威?)。

    最後,我想說的,也是最不想說的,就是根據我的經驗,最能引發最動的,就是防暴警察,他們的警告牌、廣播,還有慣用的以警棍敲打防暴盾的威嚇聲音,不但不能嚇退示威者,反而更加刺激(挑逗)他們那時候,流血衝突就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原本樂見高鐵落成的 Bignarnex 也不得不寫一篇﹕我的人,將要發動一波戰爭

    「根據之前留意新聞,再加上短短幾天的觀察,我把我的看法歸納為以下的幾點:

    1. 高鐵、五區總辭、第四代、貧富懸殊顯然已經不是個別事件
    2. 香港目前的經濟增長,其代價基本上由中、下層與年輕一代來支付
    3. 我有足夠理由相信一定的中產人士與基層市民一樣,同樣希望看見社會資源獲得更公平的分配。
    4. 雖然沒有保證,但有相當多的人相信普選能夠改變目前的貧富懸殊及社會發展方向
    5. 對高鐵的反對聲音,除了為了保護菜園村之外,還有反對豪花669億讓高鐵開進西九龍的大白象方案。我的猜測是,市民都認為這個數目需要用於在社會上更為迫切的地方
    6. 我無法知道反對高鐵的人是否無懼香港因為沒有高鐵而被邊緣化。但我更清楚感受到的,就是他們並不渴望與中國內地有高鐵或其他討好他們的聯繫。」

    其實不論是五區總辭還是反高鐵,發聲的人都是在就貧富懸殊等等的問題要求一個被聆聽的機會。……在民怨沒有降溫的情況下,想發聲的小市民就只得尋找別的途徑。因此,不論是反高鐵還是元旦遊行都有助他們達到目的。」

    「其實,這幾個月來,我也嘗試理解香港的階級戰爭達至民主化的可能性。只是,究竟誰才是手執權力的那些所謂的Political elite和Governing coalition?是香港政府加上一眾財團?還是中國政府加上香港的親中勢力?這方面的模糊,再加上香港一國兩制的特殊情況,令我無法把實況放進任何的 model之中。我當時的想法,就是不管泛民是怎樣的衝擊港府高層,也無法對中央造成太大的改變,因為它不會容許香港獨善其身得到民主。

    然而,如果今後衝擊的對象變成了中央,誰是當權的elite就變得分明,故事的寫法也就有點不同了。除了硬碰之外,這也有望觸動中共裡面一些比較開明的份子(政治學上稱為Softliner),令難以攻破的石牆出現一道泄水的裂縫。當然,香港實行普選依然會對國內政制造成衝擊。然而,如果衝擊的不再是要聽命於中央的香港官員,或者整件事來得更簡單直接。

    世澤﹕警方欠數太多

    「現在香港確實進入『後組織年代』,即是沒組織,上次禮賓府之役,由於人數不多,還可以找來陳士齊教授協助談判,但這次真的『乜人都有』,在前線坐下有陳巧文,在電車路坐下的,有不知何來的年青人,後來是連公民黨的曾國豐都坐埋一份,那你說怎麼辦」

    (方曰﹕當然,在個人立場而論,我會希望他們保重身體。但之所以出現混亂,不是因為這批年青人,而是因為警方的無理安排。)

    另一篇是沈旭輝的說法﹕第四代自問自答

    我不認為近年的社會運動反映第四代比舊世代激進,反而從前世代的激進青年更有宏觀規劃,例如六、七十年代的真的想過奪取政權,八十年代的都以歷史角度切入社會、認為自己在創造歷史,現在被標籤為激進的一群反而沒有那麼大的氣魄,有了更多浪漫激情,主觀目標是喚醒社會對不公義的覺醒,不是要參與覺醒後如何將之管治的後續。」

    (方曰﹕套點「呂大樂」吧,那只是因為第四代一開始就知道「世界不是他們的」,而第二代自以為「是」。)

    「正正由於他們的行動強調非組織性、由下而上、人人平等,難以解答一般人的問題,例如下一步怎麼辦、不成功怎麼辦、下一波運動在哪裏等,所以就是訴求得到共鳴,行事作風也不會成為主流;就是同一批人在網絡把自己說成是主流,在日常生活,他們也會把網上的自己說成是非主流。筆者身邊不少第四代完全不理解這類行 為的目的與邏輯,這些人包括了傳統精英,更包括不關心社會的絕大多數。然而,『發展不是硬道理』一類新觀點卻逐漸主導新一代意識形態,對行動人士而言,這 已是成功。」

    「近來從他身邊的人得知,政府高層終於明白世代困局的廣泛影響,開始想針對解決,短期內有這樣的改變,自然有八十後示威的功勞。值得注意的是,梁振英近來也不斷在媒體寫文章解釋世代困局,我曾問他為何有這樣體會,他慨嘆說香港輿論領袖始終相信自由市場可解決世代問題,而不理會學者與社會工作者的研究,所以必須從不同方向導讀。當然,他的觀點與左翼文化人的世代論不盡相同,但也反映世代論爭已進入建制核心的視線。」

    練乙錚﹕深層次矛盾是沒有謎底的謎面

    「儘管溫總看到『香港現象』(誰也可以看到),甚或看這現象看得比香港很多人全面,並可能由此得出『香港有深層矛盾未解決』的結論,但現象歸現象,他不可能比香港人更清楚知道現象下面最需解決的深層矛盾是哪些。道理很簡單,他沒有管治一個像香港那樣經濟高度發達、社會意識遠較大陸開放的國際化城市的經驗。可以治大國的人,不一定能夠明白某城裏某戶人的家事矛盾,遑論提供辦法解決。江澤民『握錯了手』,胡溫還要來一次『面授機宜』麼?」

    (西遊記之)

Comments (3)

  • 方老師,宜家重有人肯舉牌警告流血,一時三刻未必死得;如果塊牌出現多一排,有日忽然又唔見咗,先至重得人驚。

  • 第二代自以為「是」… 也不盡然,只是國際歌唱得多,感覺正面一點吧。
    試問若世界不是他們的,推論下去,他們要麼一直跟世界作對下去,直至毀滅了?

    我也不妨坦白講,從來沒有接觸過陳巧文或他的同道,一開始看報導,不以為然,
    現在倒是越來越恐懼。據看過的東西,陳或已是當中較優異的。
    但我嗅到極不好的氣息,從未在當世從政或搞社運的人曾讓我有此(感恐懼的)評價。
    (套 kursk 那句,但願是我錯吧?)

  • @bencrox - 

    你的恐懼,跟恐懼癌症差不多。我昨晚類比一下,發覺現在抗議的人的行動原理跟癌細胞很相似。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