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15, 2009
-
很高興在一年後,見到這個網誌﹕香港歷史留白
不高興的是,這個政府,總是漫不經心。1. 之前曾聽過朱處長的演講,請高興可以在網上看到閣下的文章。
http://fongyun.xanga.com/652922983/public-records-and-archives/
在下是學校圖書館主任,由於圖書館和檔案館都致力於保存資料(雖然性質有不同),所以對檔案學也有點興趣。2. 政府輕視專業,亦不止於檔案館。
公共圖書館的規模比檔案館宏大,但內裡也是差不多。需知道政府的圖書館館長,也不需要讀過圖書館學,只要是大學畢業生就可以應徵。
當然,有不少館長會在職進修(據稱有部分由康文署資助,但得不到資助的要自己付錢),這是他們對專業有要求,但亦可見政府並不視圖書館為一門專業。
(否則最低限度也應該向所有沒有圖書館學歷的入職者提供帶職進修吧﹖警務處會否聘請了警員然後等他自己學警務﹖)3. 回下面一位網友,教育界當然一樣,要記得教局高官飯焦也曾說「考基準試不及格的老師,可以轉為圖書館主任」,引來學校圖書館主任的極大不滿。
近年來教育局表面上對學校圖書館是多了重視、多了資源,但從飯焦一席話中可見,事實上政府仍是把圖書館主任視為可有可無、誰做都可以的職位。
4. 正是因為政府有這樣的傾向,才縱容某些學校竟然讓圖書館主任的教擔多得無法兼顧圖書館工作,又以為圖書館請個文員就可以勝任有餘之類。
而直到現時為止,學校圖書館主任仍然不是一個專業職位,甚至連職級也只是最低級的「文憑教師」,理論上連大學也未讀過的人就可以當。
政府有一般職系的員工很正常,有時由這些員工掌管專業部門(尤其在部門初設或重組時),也並非罪過。但外行領導內行只能是權宜之計,長遠如是就沒有益處。
相關文章﹕mystery - teacher librarian、mystery 2、answer of the mystery、librarians in HK
---------------
其他出口轉內銷﹕
Tommyjonk﹕書中自有鯪魚肉
當然沒甚麼好去反對他的,因為學王維基話齋,間學校同學生早被視為「地底泥」,絕處求生並無不可。(而且其他學校也用不著這招,拿罐頭叫我的學生交功課﹖佢地睬你都傻。)
問題是,如何能把他們做功課的「外在動機」轉化為「內在動機」﹖
派罐頭無不可,問題是如何讓這個計劃順利fade out。
否則就算他可以六年供應罐頭,學生升中後會可能不會繼續努力。Kursk﹕已經沒什麼可以寫了
我回去上夜課,提早去飯堂吃晚飯時,幾乎以為自己去錯了北京大學。
裡面的人有七八成是國語人(有冇一成來自台灣﹖),一成外國人,本地人比例不超過一成(連飯堂職員)。
當然,晚飯時段跟午市會有很大差別,但這也反映了大學有多「內地化」。最誇張的「內地化」並非在本科,而是在研究院。內地生幾乎被視為「廉價勞工」,因為他們在香港沒家人沒故友,可以全天候工作。
(聲明﹕我沒反對招收內地生,只認為把「內地化」當成「國際化」是騙鬼之詞。)
Comments (12)
香港的學生收大陸的學生已經太多了!我那時被誤會跟他們一樣,直到後來談話中被發現我是「異類」呢!不管是 MPhil 還是 MA,都真的很恐怖!!!有時對他們有優待才不忿氣呢!
香港大學研究院的確是以內地人為主,聽聞這是和錢銀有關的。不過詳細情況就真的不知道,不竟我還在港大的時候只是一個小小的研究生。
很多內地研究生都以實驗室為家的,正如你所說他有他們在香港沒有太多朋友或親人,根本沒有別處可去,留在學校或可以上網。
老頑童們的筆記 - 館員的專業能力?
http://oldlibrarian.blogspot.com/2009/04/blog-post.html
「各項能力都不是頂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熱忱 (passion)”,有了服務的熱忱、做事的熱忱,就能自動自發的思考和學習,一切都好談。」
「洋洋灑灑的一大堆能力,遠不及”熱忱”和”使命感”二項」...
>很多內地研究生都以實驗室為家的,…。
其實當年大部分研究生都是以實驗室為家的。唔信?你問下徐校長。
今日d港生不願讀高級學位;就算讀,都係少爺兵。唔係人哋行得快,係我哋自己企喺度,唔願行遮。難怪溫總說不進則衰。
@mum - 事實不一定如此...... 我們要考 MPhil,預了要做廉價勞工,可惜還是比不上南下大軍的勢力。當然,我不是說他們沒有可取之處,可是,校方給大家的印象很清楚,是有「計劃」多收大陸學生,信不信由你。
@Frostig - 都唔使「信不信由你」
如果你睇文學院個development plan (p.9) http://arts.hku.hk/aboutus/Faculty_of_Arts_DP.pdf
就見到下面呢段野: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ostgraduates will be increased. This is already an area of
strength in the Faculty, with overseas students making up 21% of intake and Mainland students
19%, the highest proportion in the University. We aim to increase that to 25% each of overseas
and Mainland RPG students by 2012."
佢地將「提高海外/內地學生比例」當作目標同selling point!
@Frostig - 搏與唔搏係唔同,好易睇。
講個實例。我世侄劍記畢業,高才生也,曾到MIT做交換生。佢話英同美的學生冇得fight。M之拉記常客滿,宿舍就幾乎日日通頂唔熄燈;反之,劍記d宿舍晨咁早就烏燈黑火,至於拉記就要睇季節啦。
香江咁多誘惑,d細路可以完成大學都算有d定力。至於話多收內地生,d大學都唔想。本地的尖子,幾乎清一色medical, BBA& Law;讀理工的,小小得罪講句,有心有力的,真係少之又少。完成學士都咁難,讀PhD,得咩?
不過呢d係已發展大國之症候群。當今大國如英美,本地生願意修讀數理工者,買少見少,揾人教都唔容易。早前曾見加州大學概嘆將來理工學院應搬到中、印開辦,否則無叻人讀;紐約州學校聘請數理科教師日見困難,須補貼房屋津助。至於英國,除了醫科及法律,精英學生一般都不會選取數理工,連Imperial College都要加開商學院才可止到咳。
你做admission,你會點做呀?內地生好嘢黎架。
@mum - 你這麼說,我不同意。好像你說晚上很早睡覺,我倒覺得是好習慣。坦白講,每個人讀書的/生活的節奏、模式、規律、風格不一樣,不可以這樣比較。好像有些人喜歡去圖書館或者自修室讀書,我卻不行,在自修室完全沒法投入,寧可躺在床上溫習更入腦。還有,我考試前如果可以都不會開夜車,寧願早早睡,清晨一早起來(最早是約三時)最後衝刺...... 難道,你憑我「晚上不開夜車、少流連圖書館」就可以「看出」我不勤奮?!我強調,我不是說中國學生不好,不過真的要看「手神」(眼光?!),有些人見人憎兼無能,懶惰又自私,收了回來可以怎辦?香港也有好學生,每科總有有心人(當然也有力),我覺得不妥當是「內地生優先」,不是說他們一定不好。不過話分兩頭,就算怎樣差,平均來說,來港的中國學生已經比出外的好何止千倍萬倍!我自己在外國讀本科,回港讀 MA,看得見到外國的中國學生比來港的差很多(平均而言,我也認識很好的中國學生),品格、成績、努力程度...... 等等等等都是。我在香港聽過最恐怖的都只是自己房間的廁所,明明本來很乾淨他偏要蹲上去弄髒,屢勸不改,還把浴室的地面弄得可以有多髒就有多髒而已。(要記住,是「自己房間的廁所」,不是公廁!!!同房怎麼跟他說都沒用...... 灰。)反正,我遇過不同國家的學生,其實,亞洲學生文化上比較「勤力」,香港學生尤其懂埋首苦讀,只是大家教育方法、學習方法、節奏不盡相同而已......
@mum - P.S.: 數理工?我講文學院 Tim Ar?每個系都有有心人的啦!不過,有沒有「勁人」不是重點,我想提醒不要一面倒以為 X國的學生一定更好才是重點!
@mum - 勤力是好,但不是勤力就等於好。
教授們的這種思維,正是把研究生當成實驗室廉價勞工多於未來科學家。
懶這點我也認,我腦裡沒有最低工資但有最高工時的概念。我會努力去做但不會把工作當成生命的全部。當然,像《小熊維尼的道》所說,閒散本來不是壞,但總是不受歡迎的。
> 要記得飯焦也曾說「考基準試不及格的老師,可以轉為圖書館主任」,引來學校圖書館主任的極大不滿。
不是飯焦說的(似乎想起教育政策的不滿都入她數),而是另一位教育署副署長。
@birdy - 多謝提醒。想來以圖書館主任協會對飯焦之厚愛,她也應該沒說過這種傷害感情的說話。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