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9, 2009

  • Pride & Prejudice

    [出口轉內銷之傲慢與偏見]

    1. To 粗 or not to 粗

    世澤—立法會粗口風潮

    民主可以拖,粗口立即要處理,原來粗口緊要過民主。咩野叫本末倒置就係呢種

    特首擺明係送個人情畀社民連﹕

    「我地辯論時緊張,說話就會失音以及失準,主席喝住我地果陣,就更緊張、更加失準。」

    延伸﹕電鋸—仆街、聞見思錄—喜劇、鬧劇、悲劇

    後話﹕社民連的手法,無論掟蕉或以罵聲中斷會議,向來我都不贊同。不過與一個不民主的政體相比,擾攘一下實在是「濕濕碎」。如果有人能夠容忍不民主、破壞法治、鄙視公民自由、政商界私相授受,但不能容忍有人「搞事」、「爆粗」,我只能說這是輕重不分。
    後話二﹕與特首的「9up」相比,「仆街」更不可能算粗口。當然方某從來都不贊成用這些粗鄙語就是。

    2. 恭維與歧視

    刁民—女人的自我歧視

    個研究細節睇唔到,呢度好難討論科大教授係咪過分概括。(定係被傳媒過分概括)

    不過如果研究男女各自擅長甚麼都算歧視的話,那麼醫院有「婦科」而無「佬科」大概就是對男性的歧視。

    至於那些女教授或者這裡版友說擔心「性別定型」,其實也跟研究無關
    假如有個研究結果是「十六歲時男生普遍比女生高」,如果有人(因此)以為「男人都比女人高」,這個是研究者的錯﹖還是「以為」者的錯﹖

    同情地理解「男生精於邏輯思維,女生擅於組織與表達」,應該只是指兩性比較的情形(統計分析),並不是說每個男女都如此。
    這個結果很符合一般的看法,亦可能是事實(如上述,看不到細節無法判定研究是否有問題),但那其實沒有排除「有女生擅於邏輯思維、男生擅於組織表達」的可能。就正如「男生普遍高於女生」不等於「女生統統是矮人」一樣。

    說「父母看完會覺得女生不適合讀理科」是很奇怪的,當然有些父母會這樣想,但升學本來不是看自己的成績嗎﹖
    如果你個女精通數理,其他女生係點關你咩事﹖
    會產生誤解的父母,是需要開解,而不是不讓他們接觸這些「可能導致歧視」的資訊。(就當成「不讓小朋友接觸色情資訊」一樣)

    當然,說到最後,其實有點像中大學生報事件,還是debriefing的問題。
    既然這些描述容易引起敏感,那就留意多加解釋好了。

    延伸﹕電鋸—政治正確與集體虛偽

    「這根本就是對女生的恭維。現在社會講求是 Right Brain , Left brain 的邏輯思維大部份已交給電腦。女生具有組織與表達能力,反而是在現代社會更易生存。」

    3. 跳彈炸

    世澤—TATP的恐怖處

    我諗都係好奇心居多,同陳易希自稱細個拆左屋企個鎖冇分別,只係佢地玩既野太過危險。

    需知道好多香港細路(其實,包括大人)都係唔識死兼冇腦的,搞出禍之後只會話「我都唔知會咁架」

    ---

    (註﹕「跳彈炸」是《炸彈人》港版主題曲首句)

Comments (18)

  • 其實個科大男教授exactly講咗乜,啲女教授又exactly抗議乜,都未攤出嚟講清楚,好多人就各執一詞鬧鬧鬧,傳媒又只係捉住吵吵鬧鬧𠴱part大造文章,Larry Summers單嘢又係咁,嘥氣……

  • 又,一個講完「9 up」居然唔敢認嘅特首,比一班成日開會爆粗嘅議員更得人驚……

  • 議員講粗口會教壞細路,然。

    特首講粗口仲唔認賬,悻然?

    撇開教育和文化水平問題,許多市民對於施政方法和政制發展,好議案好說話寫光說光也是沒用。
    除了爆粗發洩,他們還能怎地?為市民喉舌者,不爆白不爆。

  • @ivyst - 如果說「9 up」可以是「有口音」(學新移民乎?不要公然恥笑他們發音不準啊!),那麼以後社民連直到以該怎麼做啦?!  

  • P.S. 我們一直都不是認為「父母」會被誤導。坦白講,就算我當年,何時填了選科表交了家裏都不知道啦,跟他們有甚麼關係?!  

    問題是,在今時今日,男孩子想選修文科(或者已經選修),有多少個那麼幸運可以不用被一大堆「問號」包圍?應該不多了!還有,香港到這時這刻大多數的人都還是覺得,「正常男孩都應該選理科,女孩子多數都是讀文科比較適合」,連本來理科較強,選了理科的女生都會覺得「自己數理總不夠男還厲害,要更努力或者多『背』past paper 或者例題」等等......  這,不是邏輯的問題,而是社會的廣泛想法影響到大家都先入為主地認同某些想法。更恐怖的是,很多「類別定型」是 self-fulfilling 的!

  • @ivyst - 所以我都唔攻講誰對誰錯。就像色情物品一樣,輔導人們怎樣使用資訊,比是否讓人發表/接觸資訊更重要。

    由那一次開始,我才發現原來曾蔭權處於陳唐山的水平,而香港政府就跟台灣外交部一樣。

    @bencrox - 其實我覺得搶預算案遠遠比粗口更粗暴,不知為何好像爆粗被當成更大件事似的。

    @Frostig - 性別定型是普遍問題,不應該因為這樣而排斥一個學術上男女之別的討論。

  • @fongyun - 對於真正並長期施行的暴力﹐比如中共和土共的拑制式統治,媒體都會很快丟淡,因為講無可講,新聞道德水平跟民間道德水平相掛勾,持續力亦然。

    越雞毛蒜皮的事,比如是非八掛,媒體反而容易抄作聲音。

    真正操起來不用多久便走火,口頭來操來操去,卻可以沒完沒了。

  • @fongyun - 我不覺得一個「研究男女童學術能力但卻無意找出原因/提出解決方法使情況變得平衡」的所謂「研究」有何重大意義......  如果研究結果是觀察他們的學習過程以希望幫助男孩增強溝通、表達能力和幫助女孩更好地掌握邏輯推理,那才花時間精力去研究啦!  

  • P.S. 尤其是結果如此老生常談,根本只是在加強性別定型。  

  • @bencrox - 

    心態不就是跟娛樂圈一樣嘛,關注這些小問題,不會影響搵食。

  • 社民運-->社民連
    陳奕希-->陳易希

    請問debriefing何解?

  • @Frostig - 我不認為實不實用、或者人家會怎樣看結果,是否定研究的理由。

    @smileooooooo - thanks。

    應該是要加點解釋,讓人家清楚你說這些話的用意吧﹖

  • @fongyun - 大家對於學術研究的目的或者結果的看法有異,這方面應該無有任和結論或共識。我只是認為,如果研究完一輪,結果只是告訴你,原來(例子而已)「社會上普遍認同/為一加一等於二」,我真的覺得不如花時間研究其他「未廣為人知」的資料/統計或者新的概念還好啦!(你要用研究數據去證實你的 hypothesis 是另一回事。不過好像這次的例子,不知道其他人怎麼看,我反對的原因就是那個「假說」根本不利社會發展,窒礙男女學生發展,重覆加強性別定型。)

  • @Frostig - 如果事實如此(男女就是有這分別),那麼你不說出來,也不見得有利於社會發展。

    性別定型是一個問題,但假設男女一樣也是個問題。男女平等很容易落入當中。

  • @fongyun - 我說了,是「目的」或者動機問題,如果想 address the difference AND do sth about it,那沒問題,可是如果只是便宜地說說,很無聊。好像我現在說,「Band 1中學的學生成績比Band 3中學的學生好」,有意義嗎?我說的,是這種便宜的結論,只會造就及加強更多意識形態,包括好些性別定型的想法/做法。同意影子兄說,現在男女都一起學家政和木工,是進步,是減少性別定型的一步,也幫助每個學生開發自己的潛能,(在這方面)不用再被「性別」這個框框窒礙個人發展。  

  • @Frostig - 「Band 1中學的學生成績比Band 3中學的學生好」並不全對,是稍嫌粗糙的,絕不便宜的結論。成績是指甚麼成績?是一般的文理科目的,還是其他的如圖工音體等科目,甚或全部科目的成績?如何及幾時界定學校是Band 1還是Band 3中學?是負增值後的Band 1還是正增值後的Band 3?是個别學生的比較,還是整體比較?

    就算比較一般學業成績,正增值後Band 3的上駟,相信隨時好過負增值後Band 1的一些中、下駟。

  • @mum - 謝謝!你正正道出了為甚麼評論「男生比女生在XXX方面較好」不是好的結論,「並不全對,是稍嫌粗糙的,絕不便宜的結論」。根本是同一回事。有些木工做得比一些男同學好的女生,也有家政表現比部分女同學好的男生,那就是「個人差異」。坦白講,那些比較「整體」的立論,是不會看你提出那些「上駟下駟」的,那才叫「一般而言/整體來說」。相信這樣一比較,你也看得出來這類便宜但沒有建設性的「研究結果」有甚麼問題啦?!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