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3, 2008
-
nationalism without liberalism
在內地傳媒能夠寫這樣的東西,的確是篇好文章(指意念,不是指修辭),對於民族主義的問題有很詳細的分析。世澤兄和家強兄沒介紹錯。
奧運年的中國民族主義—南風窗 趙靈敏
……而在中國,體育和政治的這種不可避免的糾結被人為地放大了。……建國後,為了洗刷這一恥辱,體育比賽中的勝負作為一個泛政治化民族化的象徵性符號,負載了過於沉重的強國夢想。
從來也是這句﹕動輒說人家「政治化」的人,其實自己才最政治化。
……中國人在今年一系列與奧運相關事件的表現,很大程度上不過是「拔劍而起,挺身而鬥」的「匹夫之勇」﹕成千上萬的人義憤填膺、摩拳擦掌,就因為有傳說家樂福的股東支持藏獨,所以要抵制,而沒有人追問證據是什麼,證據是從什麼地方得到的。這些事件固然快意恩仇,但影響不了西方世界,也樹立不了中國的大國形象。
……對外國侵略的仇恨和對過去的輝煌記憶,使中國人在面對外國的不友好姿態時再也很難保持必要的清醒和冷靜。……
在梅麗爾.斯特里普主演的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方按﹕穿Prada的惡魔)中有一個精彩場面,時尚女王指著一件藍裙子向助手解釋時尚工業的真諦﹕今年的流行色早都事先定好了,先在天橋上展示,再掛在時裝店裡,最後在打折時堆一成堆出售。你以為你買的裙子是你自己挑的,實際上是別人早就定好的。儘管很多人聲稱,他們的「愛國」是自發的,但在很大程度上,那也不過是思想的「藍裙子」。其實許多人對此心知肚明。
很多時候世澤兄和林忌隨便指斥為「五毛黨」的,我覺得只是這種穿了「愛國藍裙子」的人而已。
穿藍裙子的人,見到你不穿,還衷心以為你「不入流」呢﹗……從心理層面上看,在「愛國」的旗子下,卑微的人可以瞬間變得「很強大」。它可以讓人們暫時忘卻自己的卑微與痛苦,在宣揚極端民族主義口號的過程中發掘體驗到虛幻的「偉大」和「英勇」。為了這一「感覺上的強大」,民族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代價,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抗美趕美超英、跑步進入共產主義,都讓我們「強大」過,但恐怕,最大的代價是讓我們離「強大」不是越來越近,而是越來越遠。歷史的吊詭之處在於極端民族主義一方面是弱者的正義,另一方面又常常妨礙著弱者擺脫貧弱的地位,是使弱者難以變強的主義。
我們又得反過來想﹕為何有那麼多人需要「虛幻的偉大」﹖正因為他們是沒有制度保障的小人物。
在一個有制度保障個人的社會、一個制度尊重個人的社會,個人已經有足夠的價值,不需要依附集體以求「偉大」的感覺。這正是民主、法治和自由的重要。有沒有留意不少人(例如施永清、甚至某些「市場原教旨」)說「香港人越來越社會主義」。
香港人明知自由經濟是香港的基石,為何竟然會傾向社會主義式的干預﹖
很簡單,因為現有制度只會保障大商家,已經無法保障小市民了。小市民自然會有所反彈。
他們只能在水裡抓稻草,就像內地同胞一樣,自然管不了民族主義或社會主義的長遠後果。
試想想,二三十年前大家都可以在經濟增長中分享成果,會有人支持社會主義嗎﹖(左派除外)如果那些「市場原教旨」真的想維護自由經濟的話,他們需要做的不是抨擊「香港人傾向社會主義」,而是認真去面對、體認和建議如何修正現制度的漏洞,減少壟斷、提升香港社會的階級流動、令資源可以公平分配。
北歐是福利主義最強的地方,「市場原教旨」夠膽說他們不是自由民主的國家嗎﹖今次火炬傳送,看看部分香港人的「熱情」直比內地,除了「文化影響」外,我認為也與上述心態有關。因為香港人心理上覺得自己變成「弱者」了。
……美國做世界老大,付出了多少代價﹖它的國民在國外某些地區就是敵對分子獵殺的目標﹔無論它走到哪裡,抗議示威如影隨形。美國還不照樣是美國﹖
中國這幾年在物質上某些層面已經達到了世界大國的地位,可是在精神層面上,做好了做世界大國的準備嗎﹖如果我們只想享受身為大國的好處而似乎不願承擔隨之而來的誤解和指責,那我們就還不是一個合格的大國。……近代中國人追求民族獨立和追求個人自主同時起步的,民族主義和民主是一對雙胞胎。
……但救亡壓倒了民主的現實,使中國的民族主義始終缺乏對個人自由的尊重和對權力的有力制約,時常淪為政治權力的附庸。……很明顯,就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你是否認同也好,至少包括了「民族、民權、民生」。
沒有「民族主義」(與今日的含義略有不同),不足以保國。
不立「民權」,不足以保個人自由。(然而孫以「國家自由」凌駕個人自由,實乃敗筆)
不講「民生」,不足以保人民生計。(香港「反壟斷」政策入此。然孫之國營範圍太廣,亦屬不當)
中共講民族、民生,而不講民權,正是一大缺失。由是觀之,「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確有其必要。(當然,我們不見得需要緊跟孫中山的所有說法,連他說錯的也照跟,但顧及「民權」這部分肯定是正確的。)有學者認為,民族主義在現代中國有不小的負面作用,其負面效應主要表現在﹕第一,在為民族解放運動提供推動力和為國家提供凝聚力的同時,往往又拒斥、壓抑自由民主思想﹔第二,在反對帝國主義的壓迫和侵略的同時,又和排外主義相聯繫﹔第三,它常常導致認同對象的錯置﹕它用文化主義代替政治原則,使保衛國家落腳於保衛傳統文化。
中國的民族主義,經常以民族的偉大事業需要付出代價作為理由,無視和敷衍人民的疾苦……
所以要搞三峽工程,就遷了百萬人,隨便找個地方安置就算了。
另外,民族主義總會樹立一些全民族的偉大目標要求大家去努力為之奮鬥甚至不惜犧牲。……只要它需要,隨時都有值得每個人為之獻身的偉大目標,並聲稱那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不管任何時候,只要有人膽敢走出來爭取個人自由與權利,就是破壞民族的根本利益,就是與全體人民為敵。
這一點到現在都一樣,自由主義還要被誣蔑,可見民智之不開。(而且還不是指那些沒讀書的,而是連知識分子也服膺於集體主義洗腦,那才可怕)
還有就是以民族罪人的名義打擊異見分子。由於民族主義已經營造了一個全民族休戚與共的統一防線,任何對現實存在的不滿和變革的要求都被視為與人民為敵,是自絕於人民,必須對其實行毫不手軟的專政。如果這些人與外國什麼組織有聯繫,那更是民族的敗類。以致於那些對現存社會持有異見的人不得不時常表示自己與任何外國組織無關,更不敢接受援助了——因為人民永遠不會支持一個出賣民族利益的人或組織的。
所以「漢奸」滿天飛,而且連香港也漸漸變成這樣,不問因由地亂罵一通。
最有趣的是,中共本來就受蘇俄「共產國際」控制。但也因此,所以跟俄國簽了約,確認被侵佔的國土,也不敢向人民說清楚。因此,中國民族主義必須要回答一個問題﹕當「民族」這樣的集合體被高高地供奉起來以後,作為這個集合體的無數細小部分的個人,又有什麼樣的價值﹖在預想的新的民族國家當中,個人會有怎麼的位置呢﹖不解決這個問題,人民就可能會是在極端民族主義狂熱下任統治者宰割的群氓。
想起廿三條一役民建聯那句「沒有國哪有家」的宣傳沒有﹖
事實上應該是「沒有家哪有國」才對。
就算不講「民有、民治、民享」那麼偉大,人民都死光了,你去統治誰﹖……顯然,若要避免民族主義的危害,就應當承認民族主義客觀存在的同時,用民主法治的制度和自由、權利、正義等價值和保持對外部世界的全面開放來約束、馴服民族主義,把它的作用局限在一定的空間之內,這樣才不致出現民族主義情緒失控的局面。因此,要熱愛民族熱愛國家,請先鍛造自由民主。……
如果沒有自由主義,民族主義的民主只會變成法西斯。
一百年來,中國人選擇了「救亡壓倒啟蒙」,於是中國的現代化始終蹺了「啟蒙」這一課。我們要先讓中國人補上「自由主義法治」這一課,國家才有資格成為世人尊敬的大國。
Comments (8)
「振聾發饋」!
但不知道有多少中國人能夠看到這篇文章?
@chris -
南風窗是年發行量達四十多萬本,比沙士前的高峰期已縮減了一半,但仍具有一定影響力。
該篇文章在國內可以看到,也有不少轉載。實則,類似文章並不難在國內雜誌找到,過去半年內,
我至少在六本不同的國內刊物,讀過評析奧運的政治本質,以及申奧以來的民粹現象的文章。
只是,若以發行量計,南風窗還是比較其餘的大。
再者,發行量再大一點的三聯生活,甚至龍頭老大南方周末,文章內容的批判性,實則都比香港
一般雜誌要強。何況,好些香港文化人,都早在國內雜誌混飯吃了,反而不易看到他們在本地刊
物刊出長文。
形勢比人強。
穿 Prada 的「惡魔」嗎?
當然是「沒有國,哪有家」啦,傻的才會亂掉過來!
所以我經歷了這些年,終於明白「反民族主義」才是世界和平的關鍵!
記得八十年代時,曾聽某講師說過:內地出版的書刊,只要開首唸些『黨八股』,內裡的卻前衛得很(大概是「六四」之前的事吧)。「早」在零二年左右,毓民先生已經大聲地說:「內地傳媒不斷地衝擊官方底線,但本港的同業則相反,不斷地向底線撤退。」前兩年買了一本內地談「博奕論」的學術書,末段大談法治對社會公平的重要性,信乎?
方兄應多看些電影吧,或者找找『也苦』的電影版看看也可以。
很多現在執筆的「市場原教旨」主義者,多數已經「上岸」,三(數)餐無憂,當然不會批評那個較深層次,又間接幫了他/她們一把的不公平制度。
@Frostig - 1. 謝指正。
2. 妳把話倒過來說啦……
@currymutton05 - 1. 我也讀過一開始就講唯物辯證的性學書—劉達臨的《性與中國文化》
講法治不出奇,畢竟當權者也不否認。但這篇文說政府操弄民意耶﹗
2. 在下確實很少看電影……甚麼是「也苦」,我只知道「也斯」。
也苦.hk 是也……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