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12, 2008

  • 過年前影的﹕
    P1000381
    我總覺得那些水點很像顯微鏡下的肝臟切片。(畫外音﹕變態﹗)

    ------------

    年初一,去拜年。
    剛剛結婚的堂弟(就是上次大病,一下出賣校友會、學校和親戚的那次)同時當了爸爸,興奮非常。竟然把利是也放到我手上……

    我﹕你俾我架咩﹖我大過你架喎……
    他﹕冇所謂啦﹗
    我﹕……(有錢收我就唔講野了 )

    然後被老媽拉去看《長江七號》。

    識我者應知方某絕少入戲院,所以一向沒想過去看這個。
    聽聞不少人覺得失望,但可能因為我沒希望,所以反而覺得不錯—好笑感人之餘亦有反思位。(刁民的意見)
    不過,如果你只想看早期的無厘頭周星馳,那就真的沒必要去看了。

    「第二個她」說,店舖大多有開。我的觀感剛好相反。
    我覺得市道好轉,反而有很多人「賺夠」,決定新年休息一下。連報販也有不開檔的。
    所有店舖都開門,應是前幾年經濟最差的時候。
    (由此可見,無店可行也是好事來的。)

    ---

    去海港城看戲,當然是貴的。
    倒是買了票後沒事做,乾脆就走去玩具反斗城看看。
    老媽還在猜人家開不開門,但既然小朋友有「利是」,玩具店怎麼會關門呢﹖是日,其門若市。

    看著那些「嬰兒玩具」的時候,我倒是領悟了另一樣東西。

    這一代的父母和社會,為小朋友帶來太多刺激。
    過度刺激(over-stimulation)是會令人麻痺的。
    試想想,由嬰兒開始就早晚看著聲光活動玩具的人,怎麼可能忍受不動的東西﹖

    於是,我們發現學生的 xanga 很難看。因為不是文字和底色太突兀,就是四處有閃動的東西……
    但他們很習慣,因為他們從小就是看這些。比卡超那些令人痙攣的閃光,也不過如此。

    為何學生對課堂越來越缺乏耐性、為何那些學者會提倡把課堂搞得有聲有色有活動(於是變成演大戲),這就是原因了。

    現在潮流鼓勵家長給嬰兒刺激,說刺激他們的創意、思考云云。
    我倒覺得把嬰兒「悶」一下,會更有好處。
    一顆躁動不安的心,不可能進行深入的思考。

    ---

    年初三,拜神拜祖先。
    晚了起床出門,於是拜了很長的隊。
    (真不明白為何警方會讓私家車和旅遊巴士上圓玄學院。老圍路擴展了,不代表不會塞車的。)

    究竟那麼多人去拜太歲,是為了甚麼﹖
    拜任何神佛都只為「搵著數」。中國人對宗教的實用主義,我實在不知道該說是好還是不好。

    我覺得,在上面對著祖母的神主牌,好過在下面元辰殿跟人擠來擠去。
    反正我從來不信。

    下山從來都是走路,一路可以走到綠楊新村。走路挺好的。

    ---

    星期一,去文化博物館(第二次)。
    因為原本是答應跟老媽去的,但後來她提及了,我就「有異性冇異性」(老媽都是異性)的陪了她去。於是新年再跟老媽去一次。

    去兩次也好的,因為上次只顧瞥著「她」,有些錄像都沒看。其實那些錄像介紹了不少音樂行業背後的運作。

    這展覽其實並沒有甚麼出人意料的東西,反正就是為大家提供一點回憶的題材吧了。
    「她」聽陳百強聽得很入迷。當然我不是說陳百強不好,但如果選八九十年代的代表,我還是會選張學友和Beyond。尤其後者的歌詞,是香港樂壇少有既具政治文化意含,又能廣受歡迎的作品。

    不過,我覺得有一首歌很容易被忽略了。
    每次提起香港,大家都會想起《獅子山下》(尤其梁錦松公開引述之後),但其實還有一首地位應當相同的﹕


    奮鬥       詞:黃霑 唱:甄妮
    電視劇<奮鬥>主題曲

    無論歷盡幾次浪,無論受盡多少風霜,
    無論再要奮鬥幾次,才共你到得彼岸。

    為你實現萬千美夢,令你樣樣事心願能償。
    寧願奮鬥到百千次,創出幸福快樂鄉。

    同我兩手相牽,發千分熱千分光。
    燃亮著我的愛,為你照前方。
    同你披荊斬棘,為你衝破前途路障。
    獻出千般愛心與痴情,一切都奉上。

    為何我會這樣說﹖
    如果你是香港歷史博物館的 fans,你也許會記得,舊館(九龍公園)的《香港故事》展覽,最後一個展廳講戰後發展。這展廳最後部分就是在環形螢幕上播放片段,展示香港戰後的事件(如制水、颱風等)和景況(風景和不同的人臉),作為整個《香港故事》的結尾。

    有點像新加坡博物館的第一展廳,但就沒有那麼《心繫家國》。

    陪伴這片段播放的音樂有很多段(如果沒記錯,也包括《獅子山下》),但片段最後一首歌,正是這首《奮鬥》。當你聽到「獻出千般愛心與痴情,一切都奉上」時,就是這片段的結尾,整個展覽亦看完,你可以從出口離開了。
    被選為最後一首歌,就是作為整個展覽的「點睛」之歌,總結和代表香港的歷史

    在文化博物館展廳的牆壁上,這首《奮鬥》是眾多代表「香港」歌曲的其中一首。
    完全沒有人提及它曾經如此重要。

    --------------

    「大部分兒童都曾被獨留在家」
    廢話。邊個未試過呀﹖你屋企請左工人呀﹖

Comments (12)

  • 我估你好多學生都覺得你xanga好難睇.....

  • 唔使估,係事實。

  • 1. 有這聯想不代表是變態, 只代表想像力和聯想力都豐富一點而已
    1a 我覺得張相似黃金糕的橫切面多一點 (抱歉網路上的相片大多是縱切面)

    2. 派利是要看輩份的嗎? 我還以為總之結了婚的就要派出去, 輩份較高的不收利是純粹因為尷尬呢...(當然我也見識過同事快50歲仍擺明車馬問其他同事要利是 ="= )

    3. 就算未有五光十色的嬰兒玩具, 自從電視開始流行, 青少年的專注能力已經慢慢下降...(可以完全不用經大腦思考就有齊所有內容的影像喎...), 現代的電玩更不用說了. (所以長大之後便慶幸父母當年堅拒不買遊戲機給我和妹子 ^^ ) 
    3a. 能看方兄的xanga而覺得有趣的人, 證明是上一個年代的人

  • I suppose that is the lid of your cup or mug. Then I suppose you see the dissection of a liver every time you open the lid. Well, this is really...

  • 1. 方大似乎蜜運中/ 好事近了...... 恭喜恭喜~~~

    2. 我反而覺得整體上仍是多商店營業,小時候農曆新年,連垃圾也沒人清理,酒樓也大多不開......

    3. 我反對一味的催谷一味的動,正如一味的靜也沒法刺激思考。關鍵還是老套得可以的老話,一切講求平衡。

    不過年輕一輩的Xanga真的太「炫目」了......

    4. 宗教的「實用」意義似乎在各種宗教亦然,有點像心靈的「期票」:信者,修煉者,可達彼岸/ 天堂/ 「nip」(打不到這個字)槃。

    要真正追求心靈上慰藉、哲學上思考的宗教思想,似乎端在信者的個人修養。當代中國人還是對實用主義感興趣些。

  • @Ki_StarrySky - 1a. 妳也喜歡吃黃金糕嗎﹖好呀。

    2. 利是該給後輩的吧﹖
    3. 不談電視,因為方某也是「電視撈飯」之輩。
    3a. 那難怪看拙著的學生不如想像中多了。

    @wkalfredchan - 你是正常人。

    @hystericireul - 1. 沒關係,只是你沒看之前的文而已。

    2. 應該少過舊年既。
    4. 也不只是「當代」了。

  • 「奮鬥」是該擁有跟「獅子山下」同等地位的。

    每次遇到挫折,就會想起這首歌,另一首是林子祥的「莫再悲」。

    這個 mv 斷了尾,聽了讓人覺得有點遺憾。

  • 我好鍾意「奮鬥」,應該比「獅子山下」遲少許的,對嗎? (因為小時候對「奮鬥」的印象深得多)

    相比之下,更喜歡甄妮的「東方之珠」,道出了香港這個移民社會的奮鬥故事,還有社會的陰暗一面。

    極目望困惑而傍徨,可喜的是眼前繁盛現狀
    新的生活新的奮鬥,鬥志化為强勁力量
    此小島外表多風光,可哀的是有人仍住陋巷。

    若以此小島终身作避世鄉,群力願群策東方之珠更亮更光
    念舊日信念何頑强,幾經風暴雨狂還冒巨浪
    新的迫害新的引誘,有正有邪何處是岸
    小島中路本多康莊,可哀的是有人仍是绝望。

  • 栗/庫大﹕謝補充。

  • 「大部分兒童都曾被獨留在家」
    廢話。邊個未試過呀﹖你屋企請左工人呀﹖

    證明現時的福利及新聞單位的人員家中都有工人/不用工作的媽=_=

    3a. 能看方兄的xanga而覺得有趣的人, 證明是上一個年代的人

    小子今年剛剛二字頭... = ="

  • 3月15日有座談會
    http://hk.heritage.museum/chinese/public02_c.htm#7
    在下已請假出席
    方兄有興趣嗎?^^~

  • @syaoran_tsubasa - 我對音樂興趣沒那麼大。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