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10, 2007

  • 不看人家的文章,我也沒發覺今天是所謂的「敬師節」。

    庫大Tommyjonk 還在抗議政府無視這幾年入職教師的資歷。
    另一邊箱有老師說不知自己為何在敬師節出世。(不知她想不想連結,所以不連)

    於是上網查,看了幾篇文章(),都沒說過為何九月十日是中共的教師節
    (某些文章只有一句﹕「根據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精神……」)
    民國用的九月廿八日,至少有一個理由﹕孔子誕辰

    中國,果然還是在中華民國。

    我不認為所謂的「敬師節」有甚麼意義,正如我不認同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一樣。
    是否敬師,除了教師本身的操守貢獻,還要視乎整體社會氣氛,並不是一年搞一次活動可以達到。
    如果真的要搞甚麼,我寧願紀念孔誕。
    不需要做很多事,找學生講一個孔子的故事,再一起向孔子像鞠躬好了。

    抱歉啦,不要在這篇文後面說方某人「辛苦了」之類的問候說話吧﹖
    難道我答你「為人民服務」不成﹖

    (無聊一句﹕教帥節與其九月十,不如改為九一一吧﹖)

    ---

    星期天罵完那些口出狂言的「維園阿叔」,忽然想起,通識常常說要「多角度思考」。
    如果反過來要幫他們「反社工/教師/醫護」,應該說甚麼﹖

    我突然想起《我在政府部門的日子》的一段,不單反社工,用來反誰都可以﹕

    留意末尾﹕(注意—這是新加坡英語,不是正規英文)

    神媒開價﹕「Five thousand﹗」
    葛米星﹕「有 guarantee 冇﹖」
    神媒﹕「少年呢,plasma 電視機就有 guarantee,問神是看緣份。」
    范文芳﹕「I don't know about 緣份,but five thousand no guarantee,how can like that﹖」

    神媒﹕
    「病看不好,還是要給醫生錢﹔官司打輸也要給律師費。我跟他們一樣,professional 耶。
    Professional 就是講﹕工照做,盡量做,不包好,錢照收。這叫做 professional﹗
    阿女呀,妳是長得很帥,但是冇腦耶﹗」

    很難說他的話不是事實吧﹖

    (但係媒人婆真係唔包生仔架喎…… )

    ---

    又來出口轉內銷,在教主那邊的留言

    慘得過每次有人出面投訴,就會有人以「我地都係咁啦,咁巴閉你轉工丫笨」回應。
    包括星期日討論社工問題的城市論壇。

    就像黃子華話齋,香港人最鍾意睇人地折墮。
    自己好地地,睇人折墮可以幸災樂禍。
    自己都折墮,就更加要人地陪自己一齊折墮,等自己感覺冇咁慘。

    -------------

    狄娜說,她不想跟以色列人做生意,因為他們隨便說人家是恐怖份子就毀人家園,而且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

    我真的很奇怪,竟然還有國家可以跟她做生意。

    六四的賬到現在還「未解決」,妳怎麼還跟大陸做生意﹖
    歐洲哪個國家沒屠殺過手無寸鐵的人,妳又去參加衛星計劃﹖

    (話說回頭,雖然常找狄娜的碴,但也要還她一個公道。
    特輯開始時在下寫了篇文章,罵她不敢提江澤民認許俄羅斯佔領國土。
    後來才看到某報道,其實她有提過,只是被無線剪掉——電視台嫌她說得太長。
    所以這裡也要「平反」一下。

    隨後我們也見到,她每一集的旁白都說得像喘不過氣來的樣子,想把所有東西都塞進那少許時間之內。
    作為「口水多過茶」 的老師,我對她不期然有點同情。)

    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

    -------------

    繼續讀舊文﹕

    Greensleeves﹕轉貼- 論盡明光社--明光社處事的缺點和惡果
    進一步揭露死光人的偽善。

    思.狼.雜記﹕中國國情與政治制度 - 余非
    可以與在下的批評文章(三月二日日記)一同閱讀。

Comments (10)

  • 不只無視這幾年入職教師的資歷,而且連幾千元back-pay也無厘頭地被奪取。

    「我地都係咁啦,咁巴閉你轉工丫笨」的確是對的--對那些可以轉工的行業而言。教師和社工投身這一行,一開始就犧牲了轉行的機會,他們要爭取合理待遇,只能跟單一對象(政府)討價還價。

  • 回樓上庫大:「教師和社工投身這一行,一開始就犧牲了轉行的機會,他們要爭取合理待遇,只能跟單一對象(政府)討價還價。」我覺得,凡是「對人」的「專業」工作,本來就是獨特的行業,獨特到別的「對物」工作都不認同其「工作能力」,所以是無法轉行。(p.s. 所以通常成功轉行的,有不少是從事保險或投資顧問 -- 都是「對人」的工作!) 

    回方兄:我是從這裡看到香港敬師節的資料的 -- http://www.hkedcity.net/article/rotc_info/info/ 

    對我而言,敬師節一直都是教統/育局為了營造「提高教師團體士氣」的效果而出現的產品 -- 筆記簿、相架、書(個案分享)......每一次收到的時候,都在想這批(甚少人用的)「紀念品」價值多少,然後若果將這筆錢用來回歸教育界的實際需要時,可以幫到同工們幾多......

    補充資料 -- (剛找到的)孫局長於教師節慶祝活動的演辭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709/07/P200709070182.htm (又是一個諷刺 = = )

    p.s. 小女子只是發發牢騷,沒甚麼值得看的內容,還是別加連結了^^!

  • 我不是來搗亂,但我想問一句為什麼經驗和資歷變成為一定要加薪的條件。

    我自己在私人機構工作,升職和人工不會和經驗有必然關係。

    我見過有人十年無加過人工; 公司也會因需要而加底薪請人。

    如果公司認為那人有能力,會以高於其他人的薪金來請人甚至挖角。

  • 在一些講求經驗的工作,如醫生,年資以及考試的學歷與其應付的臨床以及行政工作的能力有直接的關係。越多的專科資格,以及越多的臨床經驗,會提供不同層次的服務。而年資以及學歷資格對臨床服務質素的影響,在頭十年的分別就最明顯。老實說,一個剛畢業的醫生和一個已經工作了兩年的醫生,其臨床觸覺以及所能提供的服務,已經有非常明顯的分別。是故,在醫護爭取調整薪酬的同時,我們非常強調對薪酬系統對年資以及考試學歷的認可。

    所以,「經驗和資歷是否一定要成為加薪的條件」,就要看年資以及學歷對服務提供的層次會有否影響。對很多私人機構,那個分水嶺未必很明顯,有時一個剛畢業的畢業生,比年資稍長的同事,可以為機構帶來更大的利潤,又或提供更多貢獻。如是者,有關私人機構就會用其他的方法來計算人工遞增的方法。

    在我認識之中,「年資」以及「學歷」的確對老師以及社工的工作有很大的影響。一位剛畢業的老師/社工以及一位有四五年經驗的老師/社工,所能提供的服務,無論是層次抑或範圍,都有所分別。同樣的情況,也適用於醫管局的護士以及專職醫療同事。

    問題就是,現在的薪酬檢討中,會造成不少已有三四年年資的人與剛畢業的人同等薪酬,這樣的安排又怎會教人不氣結?

    再講遠少少。

    不少公營系統以外的人會認為公職人員的薪酬過高,甚至可能會說:「如果你認為你有能力,你不滿意現在的薪酬水平,你大可以離開。」請放心,醫生以及護士的逃亡潮,已經把這一點完全實現出來。拿醫生為例吧,我同年畢業但一早往外發展,不留在公營醫療體系的朋友,他們的年薪比我加了人工後的年薪依然高出十至二十萬,還未計算他們的工作時數以及進修的要求與我們的分別。是故,要逃亡的人始終都會繼續逃亡離開醫管局。如果薪酬只是選擇去留的其中一個原因,以忘記留在公立醫院工作,能為貧民服務的成功感,政府在醫療體系的薪酬的吸引力其實遠遠不足。

    最近某一新界西北醫院某一部門有十八名護士集體離職前往私人醫院發展。十八名護士等於可以提供一個病房又或接近三四十張病床的服務。這個影響,究竟那些相信「市場自然調節」的朋友是否明白呢?

    社工和教師有所不同,他們在私人市場的空間非常狹少,你很難有一個「市價」去評定他們的貢獻。而且,當一切均是「市場導向」的時候,這些講人講心的行業傳統價值,會有什麼的改變和影響?有人批評私家醫生見錢開眼,有些名教授,只願救助有錢的病人。當市場導向市場價值成為社工和教師行業的取向,老師就只會教學生應付考試,因為學生的分數能夠成為老師能力的「客觀」反映,那時還有老師向學生教導德智體群美嗎?當社工也來講求市場導向,服務對象就成為社工手頭上的「彈藥」甚至武器。他們為「客戶」處理福利事宜時就不再講求社會公義,而是問究竟做到幾多的業績。這是我們願見的社會嗎?

    這幾年,認識不少社工以及老師離職,當初滿腔熱血還許未變成滿腹牢騷,但當社會未能夠以一個合適的價格來回報他們工作的貢獻,甚至極不友善看待他們的服務的時候,受害的永遠不是那些坐在一旁高唱:「我地都係咁啦,咁巴閉你轉工丫笨」,而是更多更多弱勢社群的身心。

  • 1. 謝庫大補充。

    2. 其實有很多工作都是對人的,例如銷售。
    我倒覺得,社工老師和商界的分別,主要在於目標。
    從商的目標簡單得多,就是賺錢。
    做社工或老師,工作上的考慮點跟商界分別太大,(而人習慣了一種模式就很難轉變)這才是他們無法轉職的最大原因。

    非牟利機構高層,可以借營運經驗轉職(例如高官退休進入公司),一般員工也不難(反正任何公司都需要書記、會計、雜務員),但那些中間的「專業」人員反而比較難。

    3. 多謝 yau 的質疑和胡兄的澄清。

    或者我可以從另一角度去討論,這是以前所作的討論。
    先不說其他職業,老師要依靠年資定薪水有兩個理由。
    a. 因為這就是公務員的標準,老師是政府支薪的(儘管不一定是政府僱員),薪酬制度亦比照公務員。
    b. 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老師的「整體業績」沒有客觀標準。

    我們已多次提到,商界的標準是很簡單的﹕賺錢。
    營業部門賺到錢的員工,就加薪﹔後勤員工效率高(等於為公司省錢),也加薪。

    可是,老師的「業績」是甚麼呢﹖
    最「客觀」的可能是考試成績(或者準確一點﹕所謂的「增值率」),但我們是否想老師只催谷成績﹖很明顯不會。
    更何況,有誰會認為「九反學校」的老師應該受最低待遇﹖但他們的學生成績幾乎肯定差,不變壞人已是萬幸。
    反過來,如果看學生「好壞」,有甚麼客觀的指標﹖犯罪率﹖
    但學生犯罪與否,不完全是老師的責任吧﹖(正如病人死了,不一定是醫生的錯)

    現在學校考績最重要的,是教學表現。
    但很明顯觀課是很「主觀」的事,尤其在辦公室裡,誰會認為校長的親信不會「秤先D」﹖
    (從教育學而言,觀課是有標準的,有些指標也可以量化—例如師生對話次數。但最終的判斷上仍屬主觀。)
    如果你是老師,你會同意以「觀課」作為釐定薪酬的手段嗎﹖

    說來說去,我們都沒有一個客觀、令人信服的「老師評薪標準」。
    亦由於胡兄所言,人生經歷對這些人本工作的影響甚鉅,所以以資歷評薪,便不可避免了。

    4. 想知道市場導向的教育界會變成如何,看看那些「名師補習」的廣告就知道了。

  • 我作為一個「需要」公共醫療體系的市民, 真的很怕聽到那些自己不長進、卻向公立醫院醫生護士們說:「我地都係咁啦,咁巴閉你轉工丫笨」。

    因為我就是怕那些有能者、富有經驗者真的死心了, 決定良禽擇本而棲。那我們的公共醫療體系怎麼辦? 整個社會怎麼辦?

    不過, 或者我不用太擔心, 很多人不是這樣聲稱麼: 好的醫生走了, 醫管局若要維持服務水平, 自然要按著「自由市場法則」, 提升薪酬及待遇, 從私人市場挖角囉。這些公立機構和私人市場為人才競爭嘛, 有甚麼問題喎下嘛? 私營機構都係咁啦下嘛? 大家挖黎挖去之嘛~~

    Well, 很多很成功的大企業, 才不來跟你這一套: 先講人才穩定, 先行提供好待遇, 因為根本不想有外人來挖, 更不想員工有「好你對我唔夠好我就走」的心態, 這些對企業的成功有直接的打擊, 企業的精力也根本不應花在挖角遊戲上。

    所以, 我不明白為甚麼會有市民能夠對醫生們說出「唔滿意走丫笨」之類的說話。若他們真是走了, 損失的是我們市民。事實上當他們每日工作中都為待遇不快樂時, 我們市民已經在損失了。

    而且損失的不止是要實在地使用公共醫療服務的人。那些有錢睇私家醫生的人, 要記住自己之所有得選擇, 在於自己生活在一個穩定及普遍健康的社會。自私地講一句, 若果窮人因沒有好的醫療, 個個都有病, 生活在同一個社會內的人, 也不能獨善其身。而且有錢人都可能有需要用上公立醫院急症室吧。

    何況有錢都可以有良心的。為了讓窮人有好的醫護人員照顧, 請支持後者甘心樂意留在公共醫療體系吧。

    btw, 在私人機構裡, 有遠見的員工, 都不會單單為一時待遇不好就要要蟬過別枝的。動輒嚷著對現有待遇不滿就走‘卻無膽無牙力無理據令現有僱主挽留自己的人, 坦白講, 以我在私營機構工作的經驗看, 叻極有限。所以, 這類人請別再向公立醫護人員、社工及扎鐵工人指指點點了。不如先想一想, 如何把自己的奴性化為動力, 提升自己價值, 至終有一日能好像這些專業人士般, 可以直著背要求僱主給自己合理待遇。

  • 歡迎。

    妳的意見很好,黃霑也曾提及,香港的廣告界忽略培養人材,只懂互相挖角。除了把人工推高之外,甚麼都解決不了(因為人還是那一批)。

    至於有錢人用公立醫院急症室,那是肯定的。
    因為當有危疾的時候,私家醫院基本上是不願意接受的,他們不想「醫死人」。所以那些大明星、有錢人,不少最後還是在公立醫院去世的。因為只有公立醫院不分貧富、冇得揀症,見病就醫。(當然,這樣服務當然比不上私家醫院周到,做人應該知足。)
    就正如公立學校不能說不教哪個學生一樣。

    很多時候,願意投身公營機構的人,未必介意薪酬低一點。因為工作穩定有所彌補、制度有保障。但現在的趨勢是公營機構崗位也不穩定、制度亦不再。既然沒有鐵飯碗,要求大碗飯勢在必然。

    不過,無論說公立員工「冇料跳槽」、還是「有牙力要求挽留」,也不如認清公立服務大多「只此一家」的事實。
    醫護老師社工之所以嘈,不是因為他們無力跳槽,而是他們的工作根本無槽可跳,所以只能選擇「公開要求」的方法。
    情況跟紀律部隊要求加人工一模一樣。

    沒有人說過「警察唔滿意人工低,跳槽丫笨」,因為他們知道警察無槽可跳。
    而他們不知道對於醫護、老師、社工這類職業,公私之間的鴻溝,其實太大。

  • 私家醫院不是不收急症:

    1.有很多人發燒頭痛都覺得自己是天大的急症,在公立醫院會大吵大鬧的他們,去到私家醫院急症室就會很受重視。

    2.私家醫院夜晚緊急開刀又或做檢查,醫生收費是白天的三至四倍。

    3.在私家醫院的深切治療部住一晚,單是床位費都要幾萬元。很多名人住不夠一個一星期,畢生積蓄就已被榨乾。

    在反智的年代,在憎人富貴嫌人貧的年代,遲些有些人就會對要求加薪的警察說:「嘈什麼嘈,唔滿意跳槽去做保安員啦。」

    對救護員就會說:「你們都不是醫生,嘈什麼嘈,你們只慬駕駛救護車,唔滿意就轉行做速遞員啦」

    對要求加薪的消防員,就可能叫他們轉行做花王,都只不過是開水喉而已;海關關員就做賭場入口的檢查搜身員,性質都有點相似…

    如果類似的言論真的出現在網絡,甚至最後成為社會的主流,我想,那時候真的要想想,是否需要移民離開這個無人性,只慬中環價值的香港了。

  • 謝謝你的連結,不過這種轉載還是連到原文較好,小弟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對於這個topic,只能夠嘆一聲悲哀。因為自己在外地作為社工,薪酬雖然比其他行業少一截,至少還養得起自己,可是想到未來結婚組織家庭就灰得不得了。只是香港的同業們更慘啊,對於一個需要社會支持甚至推動社會的行業,竟然反被社會discourage,還要一沉百踩。

    決定要回流了,但我不會再做社工......既沒尊嚴,又不能養家。罵我沒種也得這樣說.....

  • 1. 謝胡兄補充。

    2. 因為你引的原文,應該也是轉貼,所以我覺得沒別要了。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