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8, 2007

  • 「反審查」廣告欄﹕成立 Anti-censorship blogring,歡迎 Xangans 加入﹗

    獨立媒體﹕聯署(請廣傳): 勿讓香港成為一元禁色死城

    今日你投訴左未大行動﹕跟進行動

    獨立媒體﹕香港沒有成人﹖—flickr過濾與淫審

    圖書館協會(both HKLA & HKTLA)班人仲未睇到單野有幾嚴重﹖
    唔該佢地取消左份 Code of Ethics 啦﹗
    反正咁大個 CENSORSHIP 擺o係面前都唔理既話,仲講咩 ethics of librarians﹖﹗
    (參考四月十一日日記)

    --------------

    忽然見到一些嚇人的東西,先講。

    教育城介紹了一本書﹕
    學習秘笈──提升自我學習能力要訣》作者:游達裕、陳啟明﹔出版:匯智出版

    我當然有興趣看看(可能要買嘛),怎料見到這樣的說話﹕

    不過,研究大腦的專家指出,腦袋的潛能非常龐大,現時人類僅使用約十分一的大腦功能,有九成尚未運用。

    我們的大腦有大概一千憶(方按﹕億)(100,000,000,000)個活細胞,每個活細胞可以與其他細胞構成二十萬(200,000)個接連。根據史丹福大學羅拔.奧斯丁(Robert Ornstein)在《奇妙的大腦》《Amazing Brain》一書中指出,每個活躍的神經細胞與其他細胞連接的數目,比宇宙的原子數目還多。每個細胞能處理的訊息,更能媲美一台高效能的電腦。

    ……充足水分可促進這些電流的流通。所以當思考不靈活時,喝水是有幫助的。

    我不是要批評「九成尚未運用」的迷思。
    這一點已經有點「傳奇」,我不知道從何而來,但幾乎所有人都這樣說。似乎要有識者做一番考古功夫了。

    問題是他所引的東西﹕「每個活躍的神經細胞與其他細胞連接的數目,比宇宙的原子數目還多」﹖

    用很簡單的邏輯思考就可以推翻這說法﹕
    1. 神經細胞的連接,是由原子組成的。
    (我們可以假設突觸當中的空隙沒有原子,但突觸兩端一定有原子,是嗎﹖)
    2. 就算無視生物學知識,把突觸當成一個電路焊錫接點般的實體,這個接點至少也有一個原子。
    3. 所以,接點的數目將受限於原子數目。
    4. 如果「神經細胞連接的數目多於原子數目」,必然會產生矛盾(沒有足夠的原子去形成接點),所以並不成立。

    就算把全宇宙的原子都變成神經細胞連接起來,連接的總數也不可能多於原子數目。
    (除非我們假設一粒原子可以形成多於一個連接,則連接的數目可以多於原子數目……但我們似乎已是討論化學鍵,不是神經突觸了吧。)

    他是否計了一條 2*10^5 ^ 10^11 = 2*10^(5*11) = 2*10^55 的數﹖
    但就算 2*10^55,也不至於多於原子的數目吧﹖(見維基百科的計算)
    (而且還是全腦的神經細胞連接加起來,不是單一神經細胞的連接)

    我的數學不好,不過我的質疑本來就不需要基於數學,所以就算計錯數,也沒所謂。

    事實(fact)問題出錯並不奇。
    令我驚訝的是,作者竟然沒有發現這個邏輯漏洞。

    ---

    第二個問題,是「充足水分可促進這些電流的流通。所以當思考不靈活時,喝水是有幫助的。」
    這犯了過度推論的毛病。跟那些賣「乜A物A」的奶粉廣告,別無二致。

    1. 促進電流流通的,本來就不是水,而是電解質。
    (作者不知道純水的導電率很低嗎﹖這是科學科的常識喔﹗)
    所以倒不如叫人補充電解質,而不是喝水。

    2. 就算「同情地理解」,作者可能是討論缺水的情況。細胞脫水,當然就不能正常運作,就算有電解質,這個人仍然無法思考。
    但這樣不等於「思考不靈活都是因為缺水」和「喝水可改善思考表現」。
    至少我未聽過有人做實驗,研究「飲水前」和「飲水後」的思考表現。(蒸餾水公司看到這一句,應該想到未來的贊助對象吧﹖)
    對於這一點,相信胡兄會有更多話說(尤其是循證醫學方面)。

    飲水當然好,也許離開崗位飲水,已經是一種休息,令後來的表現改善。
    但不能把不同的知識,在不知道「關聯」和「因果關係」的情況之下胡亂連接起來。
    (就像坊間聲稱「電磁波致癌」一樣,科學家到現在還沒有共識。)

Comments (2)

  • 睇完你的簡介已經非常擔心此書的質素。

    Robert Ornstein的確是史丹佛大學的教授,不過人家是心理學學家psychologist,至於是否腦神經生物學家neurobiologist就不得而知。他本身是多本非常暢銷的普及心理學讀物作者。他的研究興趣是如何啟發大腦潛能,以及情緒管理的書。我未看過那本《Amazing Brain》,很難去對引文作評論,亦不便對該書作書評,網上評論指這本書頗受大眾歡迎,因為作者由淺入深,以常人的語言去解釋腦部知識。我希望這只是作者本身的錯誤理解。

    至於飲水那問題,「思考不靈活時,喝水是有幫助的。」最重要是讓腦部暫時休息,用中國人的術語,是讓腦部有機會和時間「茅塞頓開」。腦部液體和血管液液體相隔一層叫blood-brain barrier,最重要是保持腦部生理環境的穩定。如果飲一杯水就足以令腦部電解質的電流流通情況改變,我們一早就已經不是死了就是瘋了。而事實上,老實說,在正常狀態下,一杯水真的改變不了太多身體內的電解質成份。臨床上,有些電解質的濃度甚至擁有很大範圍的遊離。

    簡單以言,這本書的作者根本就是吹水,教壞細路,玩弄邏輯。不過,通常這些書就最受無知人士的歡迎。方兄只是隨便找書中兩個例子,當中已經錯漏百出,我還是勸各位圖書館老師入此本書作為書藏時三思而後行。

  • 1. 我係睇教育城既試讀,o係十幾頁中間見到呢幾句,嚇了一跳。
    不過單睇十幾頁,我又唔夠膽下定論說「作者亂寫」。不過肯定很不小心。

    作者簡介係「社工」,唔識生醫學冇所謂,人唔可能乜都識。不是自己專業的「fact」有錯可以原諒,但那「原子」說法根本單憑邏輯就可以看得出有問題。這也錯等於說作者思考懶惰,沒有想清楚說抄(或誤會)。

    2. 你講完我先醒起忘記從「體內平衡」(homeostasis)的角度去談。
    (看來我跟生物科越來越遠了……)
    都話,飲水係好事,不過唔係咁樣解o者。

    3. 講思維或思考方法的書,太容易出問題了。
    當年看過李天命在《明報月刊》怎樣四處橫批,睇到驚。
    (黃露曾大讚 de Bono 的書,但李天命就批此人胡說八道……)

    就算不看邏輯問題,我們對神經的了解還不多,行外人很容易犯胡亂推論的錯。
    其實談創意不用講神經嘛﹗不懂神經學,就不要拉來「充科學」好了。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