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9, 2007
-
頹了幾天(倒不是沒做事),應該要開始做功課了。
跟著幾天,打算去歷史博物館、和藝術館,有興趣的朋友可聯絡我。
--------------
(苦惱的旋律—電視劇《一公升眼淚》插曲)(播放完畢)
(透明的世界—電視劇《一公升眼淚》插曲)(播放完畢)繼續關注三月二日的憤青。
回應摘錄﹕至於柴玲,我想香港有很多親中人士都有同樣的誤解(我沒亂說,我有三年時間跟親中人士討論),以為支持民運的人就要支持民運領袖。這恰好是傳統左派的盲點,因為他們正正有「愛國 = 支持共產黨 = 支持領導」的想法。
對於大部分支持民運的人而言,隨著所知越來越多,我們都同意這批民運領袖的決定很有問題,某些民運領袖在外國的行徑甚至令人握腕。但這絕無減損民運本身的價值,亦無法令共產黨屠殺的罪孽稍減分毫。
我們反對共產黨,是因為共產黨多年來所做錯的事、為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這並非近年的繁榮所能彌補。究竟那幾位民運領袖品質如何,與此無關。(補充一點﹕否則日本也大可推卻「慰安婦」的責任。
因為那些女人是漢奸捉來給皇軍的。日軍雖然開「慰安所」,但不是他們抓人當「慰安婦」。那麼日本人就沒有責任了喔﹖﹗)至於我是否看不起內地人,這點看倌大可閱讀有關留言,自行判斷。
我對內地人有優越感,是事實(從不否認)。但我不認為自己看不起人。(又﹕聲稱人家要提升,不也是一種優越感嗎﹖)
我倒覺得,內地那些憤青,是資訊封鎖之下的不幸。
如果在香港長大、到外國留學,思維還跟憤青一樣,那才是枉讀書。如果所謂有「實學、國際視野、自我反省」的能力,就要變成他那樣。
那麼老子的「棄聖絕智」倒是沒說錯了,我寧願當不學無術的井底之蛙。
讀書讀到是非不分、連良知都丟失了,不如不讀。讀書,是大腦的「知」(工具理性)。
是非,是心的「良知」(道德理性)。《菜根譚》有云﹕「惡人讀書,適以濟惡」。(老毛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Comments (6)
以前看司馬遼太郎所寫的《宛如飛翔》﹐最愛就是看西鄉隆盛如何演繹南宋心派陳龍川的名句:
「推倒一世之智勇,開拓萬古之心胸」
順道說說﹐前幾天看到有三聯新版的《陳龍川傳》﹐我未看過內容﹐不知道寫得如何﹐辜且試看何妨?
網上有試看嗎﹖
well... 唔知喎﹐去三聯找找先
單以內容計﹐應是重編鄧廣銘在民國時間的論文﹐在中大大學圖書館有
UL DS751 .S8234 1994 鄧廣銘學術論著自選集
估計內文已經涵蓋此次新版內容。
我在中大和城大的電子圖書館帳號﹐只能試讀鄧氏治隋唐史的部份著作
﹐但鄧氏畢生精力在治南宋文人事跡﹐所以網上有的資料不足以窺全豹
﹐或許遲點我打夠書釘﹐或入了貨﹐再介紹下吧。
然則﹐司馬遼太郎的《宛如飛翔》﹐是很易在公共圖書館借到的。他文
風是悶了點煩了點﹐但若對明治維新歷史、以及日本一二戰時期的作家
有興趣﹐其一系列書藉總借得細味。《宛如飛翔》既講維新中期的趣事
﹐亦講薩藩武士之沒落和西南戰爭﹐觀點宏博﹐氣象萬千﹐是套好書。
SUPPORT Universal Suffrage is a wish....maybe an endless HOPE for H.K. What do you think ?
方兄﹐有個冒昧的請求﹐你看可不可以把棋王國聯合報所附的展覽表﹐整理匯編在 google calendar 以便分享?
現在坊間是有這樣的電子月曆﹐但未及你所整理的齊整耶。若方便的話﹐我可以輔助編纂。
to real: to realize a hope, we need faith, and a ever hustling drive against adversity.
Universal Suffrage is not the terminal, but a pass we have to come across for life.
"Beyond the barricade is there a world you long to see?" ~ Les Miserables, Hugo.
我也不認為普選是「目標」,所以我從不堅持要某一年開始普選。
我們的目標是「民主」,普選只是民主的手段。按基本法的方式普選特首,也不一定是民主的。(關鍵在於那個「提名委員會」的組成)
當然,我認為應該有一個清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餅﹕當然好,你教我。我一直都想多宣傳博物館的節目。
其實我做的並不完全,因為篇幅問題,所以經過選取。
我不知道你怎麼搞一個公開的月曆。
還有那些展覽跨越那麼長時間,怎樣處理﹖
不同博物館的節目,是否需要有所分辨﹖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