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1, 2006

  • [今期注意(2006年9月)]

    我說過因為反應不好,不會勉強自己去寫這個題目。但是有東西要介紹,還是會寫。

    開學時節,介紹一篇跟教育有關的文章﹕

    《科學人》雜誌2006年9月號

    通往專家心智之路〉(網上有摘錄)
    〈曾志朗、沈君山對談﹕探索專家的心智〉(網上沒有)

    這是本月《科學人》雜誌的文章,介紹心理學家對「專家」的研究。
    作者認為專家之所以「專」是因為對形態(pattern)的認知比普通人多,所以無論記憶和思考行內的事情都快人一步(但對於外行的事情沒有優勢),而不是因為天生異稟。
    這種才能是可以靠訓練得來的,而如果小朋友在開始訓練時得到多點成功的機會,就會有比較高的動機繼續訓練下去。

    作者所引述的研究,認為現代國際象棋棋手之所以越見進步,並不是純粹因為練習得多的結果,而是因為現代棋手訓練比較集中於辨識「形態」的緣故。
    另一個有關職業足球員的研究,發現少足隊入隊截止日後首季出生的球員,成績通常比較好。科學家認為是因為入隊時間限制,令這批球員平均年齡比其他隊員略大、體型和體力都有優勢,於是容易得到成就感,鼓勵他們繼續訓練下去。

Comments (5)

  • 篇文有無講如何改善我們 pattern recognition 的能力,例如 mind map 等?

  • 沒有特別提及。
    如果以文中的國際象棋為例子,他們認為多讀棋譜比多下棋更重要,因為多讀棋譜就能記住重要的 pattern。

    高手在弈棋中比低手優勝,最重要的不是推論多幾步(雖然電腦是靠這樣打敗棋王),而是靠一眼認出重要棋局的能力。因為他們不需要花多少腦汁,就想到正確的下一步該怎麼走。而低手就沒有這種知識,所以花了很多時間都想不到正確的步法。

    同樣的道理可以應用於其他專業,但實際所用的方法當然有不同。

  • 我現在才知道Scientific Americian 是有中文版本的.....

  • 那是因為妳沒有留意敝日記的介紹﹕
    [書海潛遇(18)](四月十七日日記)、[書海潛遇(12)](去年大除夕日記)

    否則至少妳會早幾個月知道的。

    妳們學校大概是訂英文本的吧﹖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