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y 12, 2006

  • 前文提及科學界的自我更正機制,鼓勵資訊流通、互相詰問,以辯清真相。
    所以科學上的錯誤始終會被發現和修正,而科學理論亦因而出現孔恩所謂的「範式轉移」。
    (但有些生物學家認為生物學並無範式轉移,如麥爾,參見《看﹗這就是生物學》,[書海潛遇(7)],十月十一日日記。)


    宗教雖然也聲稱求真,但如果要套用科學界的方式,不見得可行。
    宗教之所以為信仰,因為宗教本來就是討論現世無法肯定的東西。信和不信都沒有確鑿無疑的證據(有就不是宗教,而是科學了﹔又,此處特指物質世界之證據,自由心證或所謂心靈感應不在此論),所以才要講「信心」搭夠。
    所謂的神跡,你和我都未見過﹔我不信、你信,這就是信仰。
    當然這不是說教徒不講道理,因為教徒決定「信」一個宗教,自然有他的理由(正如佛家說「各有前因」)。我只是強調這些理由無法像科學現象般予以驗證。



    (科學是不需要「信」的,正如你不需要「相信」有萬有引力一樣—套李天命的說法﹕不信者即管從高樓大廈跳出去。
    如何解釋萬有引力,不同理論的優劣也可以靠觀察判定。
    當然,科學家有時也講「相信XXYY」作為不肯定的解釋,但這「信」跟宗教的「信」不同,那只是因為資料不足或者未有經得起考驗的理論,不涉及道德,亦並非教條。
    只要發現新事實,科學家是隨時可以「棄信」的,教徒就不可以了。)


    由於宗教講的東西,無法靠觀察物質世界作驗證,於是唯有強調以「信德」為中心。(壞處就是容易變成教條,握殺人心。)
    只要讀讀基督教的歷史就會發現,幾乎每一次對聖經有不同的解釋和演繹,就會演變出另一套教義,教會就此分裂。



    (維基提供的那幅基督教會分裂圖,令我想起演化樹。可見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所謂之文化演化,並非毫無道理。見 [書海潛遇(8)],十一月一日日記。)


    這並非單單基督教才有的事,無論是一神教的回教,還是多神教的佛教道教,都是宗派林立。對經典解釋有一點不同,就足以製造一個宗派了。
    (分別只是基督教和回教拿起刀劍互相殺戮—北愛天主教和新教徒、回教什葉派和遜尼派至今如是—而佛道則頂多口誅筆伐而已。)
    (又﹕曾經聽聞六祖慧能被北宗追殺的,不過不知是真是假了。)


    科學界又如何﹖其實一樣。
    按照孔恩範式轉移的說法,如果遇到一個未能確實解釋的現象,各路英雄自然就會推銷自己的理論,直到其中一個理論能夠通過事實檢驗,擊倒其他競爭理論,被天下學者「奉為正確」為止。這個有「正確理論」的常態時期,會持續到新事實浮現和累積到原理論無法有效解釋為止。


    這裡又回到科學和宗教的分別,科學上的宗派(正式而言叫「學派 / School」)可以靠觀察物質世界決勝負,宗教就無法這樣做了。因為宗教本來就是依靠「信德」的,於是大家所信不同,既然無法等到上天堂看誰是誰非,就唯有分家了。



    看《向世界出發》,喇嘛「辯經」的場面,是寺院裡的宗教教育,在外面是難得一見的。
    (不過佛教鼓勵辯經明理,也是事實,自古如是。並非六祖慧能或者一休小和尚的專利。佛教一向有「正信」和「迷信」的劃分,而信佛不一定得救—因為脫離輪迴是要靠修行和覺悟的。當佛祖是救世主,只懂燒香禮拜、善男信女,只不過是迷信而已。)


    如果走去問牧師/神父「若然係三位一體,點解耶穌同時又係自己老豆」,不怕被當成「踩場」了嗎﹖
    再不然,像家英哥的那句「點解佛祖話眾生要救﹖唔可以唔救﹖」,效果相同。
    (對神學毫不知情如我,如有識者打算解答這類問題,無任歡迎。)


    那是不是代表教徒只需「講個信字」,無需理會客觀事實呢﹖我不認為如此。
    宗教信念,雖然著重彼世而非現世,但既然與此世有所交集,亦應該尊重物質世界的客觀事實。與物質世界相容的信念,不一定是正確的宗教答案(否則以科學代宗教就成了),但與現實不相容的信念,卻肯定不是正確的答案。(連此世也不符合,怎可能幫你過渡彼世﹖)


    既然信仰不能夠違背客觀世界,就必須與此世對話。
    接受古人有犯錯的可能,把信仰中不符合事實的修正或放棄,保留人性感情的核心(前文提及有些基督徒習慣歪理詭辯,似乎忘了耶穌所教最重要的是「愛」,應該罰抄哥林多前書13:13一百次),才有可能貼近真正的最高境界。
    必要時,要有放棄信仰的準備。孫子教落﹕置諸死地而後生。只有這樣才能放開懷抱,勇敢地面對自己的不足,才能成就好的信仰。


    萬丈高樓從地起,不修好地基,是不可能「摩天」的。
    從大自然當中我們學懂,不要鄙視卑微低賤的東西。


    -------------


    講左咁多,好像是攻擊宗教的樣子。
    我曾經相信耶穌,但後來因為跟個人世界觀的發展合不來,最後決定放棄。
    (所以我對待傳道人,向來比面對 sales 客氣……雖然我同樣不想被煩。結果反而是,我一旦遇上傳道人,就會很痛苦,因為花上太多時間了。)


    如果你要問我現在的信仰,我會說是原始儒家。(絕對不是宋明理學那種違背人性的東東,亦不是儒教這種假託宗教。)
    我認為原始儒家與自由主義可以並存,而且雖然「非民主」,但不是「反民主」。


    問我是否對儒家和自由主義了解透徹﹖
    我想連專研的哲學家也不敢這樣說。
    不斷認識、不斷發展,但又不違背初衷,這就是信仰。


    我從沒說過我是純粹理性的人,亦不認為有純粹理性的人。


    -------------


    有關於教徒和思考方面的問題,有一位教徒的著作很值得看﹕


    劉紹麟《打倒符碌—做個有料大學生》,守沖社(香港),1998-9(1)
    (見 [書海潛遇(4)],八月十日日記)
    (又,近年由香港學生團契重新出版「升級版」)


    由他來說,比我說更有說服力。

Comments (13)

  • 按:猶太教有經師答義的傳統﹐回教也有經義學法則﹐深刻的宗教修行﹐絕不限於佛教喇嘛寺。

    諸教皆有「正信」與「迷信」﹐只是中國較早引入佛教詞彙而已。

    另﹐有關猶太和中國的同源說﹐撇除八族原母(非洲某處的人猿足印)﹐而單論猶太和中國人的近似性﹐其實還有很多有趣(但多數不科學)的著作﹐我喜歡當作小說看。例如﹐大陸作家蘇三﹐曾提出周穆王去見的西王母﹐就是追求所羅門王的示巴女王﹐那個寫法我覺得很有趣。

    又按:我們的認識模式﹐本就存在扭曲性﹐只是我們對於扭曲或多或少可以覺悟。科學或其表面驗證的方法﹐只是其中一個取捨模式﹐並非更指向甚麼「絕對的真理」。

  • 有一個朋友不斷叫我信 主,
    他說 現實社會, 有文明的公平+Le Chatelier principle
    令因果巡環 (你打我一拳, 我打返人一拳) 一傳十十傳百.
    人做過的錯事, 會不高興, 會怕,

    信主就不用怕. 那你的人會很強, 工作, 人際關係都要順利, 你就覺得很安樂, 很開心.
    宗教 某方面是一種修行, 一套思想方法, 一個協助人將"community"變productive的工具...
    不同宗教 用不同aspect去令community productive啦

    science 嚴格黎講是觀察得來的經驗, 定下 方便預計的規則, 一個協助社會變productive的工具...
    有讀bio, physical, chem的人, 堅信某hypothesis的話, 他是在讀science...
    但那hypothesis不被歸納在science這個definition.

    如果discuss both terms in terms of "faith", 科學是沒有faith包括在內, 姊姊是沒有陰莖的.
    但in terms of 將社會變productive, 兩者其實是姊弟, 感情還不錯...

    in terms of 真, truth, 不知道.
    聽上去天堂的世界有點無理, 但沒問題呀, 好多東西, 並非我們"能想像到"的. (not 並非我們想像到的)
    (oh... 可以開個唱啦)

  • 也去無常就無真.

  • 補充﹕

    1. 我說的是佛寺內的辯經,在寺外難得一見。
    並不是否認其他宗教也有辯明經義的傳統。

    2. 之所以會有這些謬論,是因為他們對中國傳統根本不熟悉。
    「西王母」本來就不是甚麼王母娘娘,而是一隻怪獸。
    (如果佢地話示巴女王本來就係隻怪獸,咁咪解得通囉。)

    3. 又,以神話解神話,足見其漿糊腦袋。

  • 力為﹕他說的只是「信仰的好處」。
    是不是基督教,甚至有沒有神,並無關係。

  • 好!

    科學和宗教,本來可以河水不犯井水,不明白為何總有傳教士喜歡用科學「引證」宗教信仰。最大問題是這些傳教士根本不明白科學,只懂將某些科學術語斷章取義,或者扭曲其本意,來達至所謂見證「神存在的証據」。其實宗教本身講過「信」字,信與不信根本無邏輯可言,亦不能推論而得。我本身唸科學,但從來不會用科學理論去挑戰宗教,雖然真的有太多可犯駁之處。講到底宗教都只是人對美好事物的嚮往,無用求「真」。

  • 『「西王母」本來就不是甚麼王母娘娘,而是一隻怪獸。』

    這句話太看重山海經了吧?穆天子傳對西王母之邦﹐亦有所記載﹐並無怪物之談。你說人家根本不熟悉中國傳統﹐似嫌有過。

    算如今研究山海經的人﹐也有主張為怪物既有想象者﹐也有部族圖騰的意味。

  • 題外話…「心理學」可以不信的嗎?

    我常說自己不信心理學… 這個說法對不對?

  • 我讀古書少,不如大家睇下維基點講西王母﹕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5%BF%E7%8E%8B%E6%AF%8D

    我的看法是﹕山海經早過穆天子傳。

  • 山海經成書時間﹐現在多是估計是戰國時才結集。穆天子傳是同期的﹐而穆王西征的故事﹐春秋諸子多有提及﹐也在有詩、誥為據。如果圖騰之說可以成立﹐兩書更無衝突。

  • 穆天子傳不是晉朝的嗎﹖

    就算按維基的說明,西王母也是大抵來自巫女,所以才有怪獸的形象,後來才演變為「王母娘娘」的形象。

    至於一個巫女會不會同時是部落領袖﹖不出奇。
    但我們都肯定的是,席巴女王不會穿得像巫婆吧﹖

  • 晉朝有的是《注》…

    另﹐跟你不同﹐我不知道示巴女王會不會穿得很像巫婆…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