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3, 2006

  • 今天拿了幾本﹕
    一是今天《亞洲週刊》、
    二是正在讀的《X染色體—命運的幕後黑手》(見三月十九日日記、[書海潛遇(8)] 十一月一日日記)、
    三是李逆熵的《無限春光在太空》([書海潛遇(13)],一月十三日日記)。
    (一﹕要講的﹔二﹕正在讀的﹔三﹕推介的—我選的好小說,竟然沒人借﹗)

    一入課室,同學一見到《X染色體》的封面,即刻大叫「鹹書」搶去……
    (未見過女人麼…… )
    翻了兩頁,然後叫「好悶」……(其實見到標題,又知道是方某的書,都應該估到裡面是甚麼貨色吧﹖)
    令我想起那本被書店當「不雅物品」包膠袋的《為什麼要做愛﹖》﹕

    (事實證明,人習慣未讀過,就下定論。)

    今天同學很不合作,不遵守「你睇一陣書,我講一陣書」的遊戲規則(這樣不是大家好過嗎﹖)。不過我還是讀了兩篇《亞洲週刊》的文章。
    一篇是平路講《斷背山》,大家一聽到這三個字,就興趣勃勃(又來了……)。不過很明顯的,我讀完之後,大家半明不白。(別說,其實對於這些文藝評論,我也是半明不白)

    接下來,我認為「用心良苦」,學生可能認為是「懲罰」的,就是讀另一篇論自殺的文章。更明顯的,當我讀到一半,已經發覺同學不留心。當然這是因為,這篇文章是「講哲學」的緣故。

    同學聽完更不明不白,我讀完倒是有疑問。
    作者指史賓諾莎曾說,自由人不會想死,只會想生。
    但是我記得讀過的《畫說哲學》([書海潛遇(16)],二月十三日日記),史賓諾莎說的是「自由人,至少想到死」。
    (我已經忘了是系列裡的哪一本了)
    我反而比較認同這個說法,因為只有想過死,有說「I quit」的準備,才算是真正的自由。(如果「求死不能」,即是被迫玩這場人生遊戲,何來自由﹖)
    (又當然,「想到死」和「計劃自殺」是兩回事,學生必須注意。)

    有同學說,方 Sir 的 xanga 令她不想看。(看來我的趕客計劃成功了 )
    長氣固然是方某的特色(或缺點),但我同時在示範「讀書」。方某好像經常縱橫文理、「講乜都得」,其實是「廣泛閱讀」(姑套此名)的結果。
    電玩《三國志》裡常出現一句說話「書讀百遍義自通」。我的理解並不是說死讀書好,而是應該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同理解。
    當你讀書多,不同書本帶來的知識,其實會逐漸形成一個網絡。一開始時,可能會覺得悶(因為不明白……其實可以先選些容易的讀),可是當這個網絡不知不覺越見複雜,到某個程度,就會自然產生出火花來。就好像「腦囪未生埋」、不懂思考的嬰兒,腦部慢慢會「駁線」,發育成大人一樣。

    所有偉大的東西,都是由簡單、卑微的開始。
    學習,也是一樣。

    -------------

    (今早看完新聞,突然想寫……)

    do...do...do...do...

    歡迎收睇今日新聞報導。

    今早衛生署人員在屯門公路拾獲一條人類屍體,
    (畫面﹕屍體在路邊、血跡四踐,身上有車胎痕跡)
    經初步化驗,證實帶有 H5N1 病毒。
    鑑於流感威脅越來越強,衛生署署長表示,如果發現社區有感染個案,會將方圓五公里的人類全部銷毀。
    (畫面﹕八九年北京天安門,解放軍以步槍和坦克車「清場」。標示為「檔案片段」。)

    衛生署署長同時表示,經過獨立委員會調查,月前「領錯遺體」事件乃由於送到殮房的遺體數目不穩定,數量太多時職員忙中有錯所致。
    (畫面﹕富山公眾殮房)
    因應這個情況,政府決定模仿按出生年期更換智能身份證,推出「中央屠宰計劃」,按年齡把長者送交集體安樂死,保障殮房有穩定的屍體供應。
    (畫面﹕胡楓幫助政府拍攝「到時候去死啦」廣告)

    署長表示,殮房的穩定運作非常重要。如果市民不想再有領錯遺體事件出現,應該支持政府的計劃。
    在計劃開展初期,為推廣宣傳,會實施「自願交出長者計劃」。自願交出指定年齡長者的家庭,將獲得全套殯儀服務,連免費骨灰龕位。署長認為,在現時骨灰龕位嚴重短缺情況之下,是項計劃將極受歡迎。
    (畫面﹕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

    如果「自願交出長者計劃」成效不理想,衛生署將要求立法禁止散養長者。未有老人院牌照的市民,不得在家中飼養長者,否則可被檢控。
    (畫面﹕某老人院)
    衛生署現正就有關計劃向業界進行諮詢。
    (畫面﹕衛福局長與殯儀業界人士會面握手,言談甚歡)

    新聞報導完畢,各位觀眾好自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