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

  • [生活小報告(續)]

    5. 也許方某已練成絕招,房裡風扇的旋鈕竟然給我扭斷了…… (雖然已用了很多年 )

    於是要出去買,因為房裡堆了很多書(和玩具),買到以前那部風扇是老媽得意之舉。因為那部「忠臣家電」的風扇設計很特別,下面是平板,扇機靠兩枝鐵舉在半空,旋鈕不在平板上而在扇機下。所以放書很方便。

    看了幾間店,老媽立即被一個煮食爐牌子的風扇吸引。這部本來是坐地扇,而且直徑比較小,但用了鋼葉,所以風力似乎不錯。不過噪音多了一些。那個座像軚盤,老媽說用來放電筒正合云云……

    6. 究竟一碗飯有多少錢是用來交租的﹖

    在長發,很久沒吃某家的肉臊飯。竟然完全走樣,以前的糖醋排骨真是一條條的,現在變成排骨粒。素來不愛吃剩菜的方某也沒吃完,老媽問到叫她自己吃一粒試試,因為實在太實、有如咬柴。連飯也是半生不熟。

    這個三十八元正的糖醋排骨肉臊飯餐(連紫菜花枝丸湯一碗),究竟有多少錢是用來交租給領匯﹖有多少錢是留來買材料的﹖

    晚飯時間比較擠,有人搭檯叫菜,那個口音不正的姐姐覆述提及「夜香奶茶」。
    我一時頭腦轉不過來(跟柴骨搏鬥中),還在想有甚麼新口味叫「夜香」。

    待她把飲品送來,再說一次「夜香奶茶」,我才想到她本來是說甚麼,和有甚麼好笑……

    7. 近來經常轉了去暗淚台看紀錄片,省得不用跟老媽再看那些無聊肥皂劇
    (哎…心戰也算不錯的,然後師奶紛紛表示睇唔明……)
    近幾星期,除了看女皇鑽禧特輯外,老媽特別喜歡看那些澳洲小廚神比賽。

    對於除了白飯之外甚麼都不懂得煮的方某來說,這些小朋友的確非常厲害。
    不過聽到一集說那幾十個入圍者已是過千人的初賽中挑選出來,那麼在整個澳洲找到幾十個厲害的小朋友,應該也不算過分。
    (有人說香港搞這個比賽可以找到甚麼「港孩」﹖我想如果那找一千人來初賽,要找到十幾廿個程度相若的,也許不至於不可能吧﹖)

    小朋友經驗總是有限,遇上困局評判(兩位大廚)也會伸出援手,教他們如何補救。在香港會否被人投訴偏心了呢﹖
    至於總理客串做評判,當然很好,不過在民主國家不至於出乎意料就是。

    -----------------

    [繼續入口]

    譚蕙芸:深水埗露宿者講「人話」

    他回顧,露宿生涯裏,不少警員和露宿者有「默契」,遇到有人投訴,警員會叫他們「拍硬檔搬吓個位」,食環署每月洗地也會預早通知。想不到今次有人趕盡殺絕﹕「掃場那幾天天氣最凍(其後幾天寒流襲港,最低氣溫只有12℃),不少露宿者都是60幾歲老弱傷殘,那幾天才來收東西,禦寒衣物一件不留,不是想逼死我們麼……佢即係當我們露宿者好似垃圾,不單是我們的日用品,連我們個人都係(垃圾)」。

    (方按﹕一個不讓最弱勢群體活得有尊嚴的社會,其他人遲早都不會有尊嚴。)

    獨立媒體﹕2012六四特刊:怕/不怕滲透?教協在民主運動中的定位

    大部分教師在政治及社會文化議題上都不算激進,甚至有點保守,而這多少決定了教協的政治立場,跟「中共滲透」等的陰謀理論似乎沒有太大關係。由華叔開始的教協領導層很早便意識到,不能脫離會員的想法,走得太前;同時,教協本身也對各種政治批評少有回應,因此,這可能便注定了教協是溫和民主派的堡壘。當然,批評者也許會認為是借口。

    獨立媒體﹕訪問:一位普通黨員,一位在港內地生幹事

    有沒有可能操縱上證指數﹖上證指數周一下跌64.89,巧合還是人為操控﹖

    (討論六四收市數字之謎)

  • Jin's soundtracks

    [仁之音樂]

    第一輯和第二輯各有一個音樂專輯,不過兩個都未買到。

    第一輯﹕日曜劇場「JIN-仁-」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高見優、長岡成貢)
    (amazon)

    曲目﹕(在網上找到的英文譯名,看來都是機械直譯的)

    1.JIN-仁- Main Title (髙見優)
    —配合片頭,更顯大時代的歷史感。

    2.南方仁のテーマ (髙見優)(Minakata's Theme)
    —南方仁專用,中後段就是他跌下樓梯穿梭時空的配樂

    3.哀恋歌 (長岡成貢)(Sorrow Love Song)
    —其實是野風的專用配樂,華麗之餘帶點哀傷,切合她花魁的身份。

    4.ヒダマリの町 (長岡成貢)(Sunny Town)
    —有時角色在談話時就用這個。

    5.江戸の街 (髙見優)(Edo's Streets)
    —通常危機過去,眾角色走到街上就是用這首。

    6.医術-起承- (髙見優)(Medicine - Developments)
    7.医術-転結- (髙見優)(Medicine - Changing Ties)
    —其實兩首是一起用的,根本就是中文的「起承轉合」,用在手術場面。
    「医術-起承-」的前半很暗淡,之後越來越高昂。
    「医術-転結-」一開始就很緊張,是手術途中的必備音樂,後半回復平和象徵手術順利完成。

    8.暁の時代 (長岡成貢)(Daybreak Time)
    —大時代、進步感強的樂曲。

    9.あの夕陽の向こうに (長岡成貢)(Beyond that Sunset)
    —不知為何令人想起橘咲的炸豆腐。

    10.咲の想い (髙見優)(Saki's Feelings)
    —橘咲專用,音樂也很纖細,點滴的鋼琴聲襯托少女的複雜心思。結局「咲の手紙」(咲的信)不是用這段音樂,但我認為配襯極了。

    11.桶町千葉道場の男 (髙見優)(The man in the dojo at Oke-machi, Chiba)
    坂本龍馬的配樂,聽起來還有點西部片風格,跟他本人一樣突然兼奇怪。

    12.市井の人 (髙見優)(People of the Streets)
    —就是喜市和大人們在街上擺賣的影像,輕鬆而蓬勃。

    13.封入奇形胎児 (髙見優)(The Enclosed Freak Embryo)
    —身為故事轉接的靈魂,連那個腦瘤也有專用配樂呀 ,神秘兮兮的。

    14.突然の黒い瞬間 (長岡成貢)(Sudden Moment of Darkness)
    —腦瘤導致南方仁頭痛欲裂的音樂,鼓聲象徵頭痛。如果沒記錯的話,打鬥也有用這首音樂的。

    15.暗闇と寂光の間で (長岡成貢)(The Space Between Darkness and the Lonely Light)
    16.闇との契り (長岡成貢)(Vow in the Darkness)
    —兩首都有點鬼祟。

    17.歪みと曲線のワルツ (長岡成貢)(The Distorted and Curved Waltz)
    —也是談話時常用的配樂。

    18.大坂の蘭方医 (髙見優)(The Dutch Doctor of Osaka)
    —聽起來有點印度風味,跟蘭方醫本來應該沒甚麼關係,應該只是取異國風而已。

    19.異邦人 (髙見優)(Stranger)
    —事有懸疑蹺蹊的音樂。

    20.Dr.Minakata (髙見優)
    —又是以南方仁為名的音樂,不過感覺比較「現代」,用得也比較少。

    21.夕陽ケ丘 (髙見優)(Yuhigaoka - The Hill of the Setting Sun)
    —其實是主題曲的色士風版,取此名因為通常是每集結尾主角到山上,看日落下江戶景色的配樂。

    22.新月の夜に (髙見優) (Night of the New Moon)
    —其實是南方仁配樂的鋼琴+弦樂版。不過為何改這個名,可能是指南方仁進入的幕末時代黑暗有如新月之夜。

    有位網民「任孤行」也寫了篇不錯的評介,值得一讀。

    第二輯﹕日曜劇場 JIN-仁- 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ファイナ (高見優、長岡成貢)
    (amazon,連封面也有玄機,由黃昏到朝陽)

    曲目﹕(紅色是第一輯已有曲目)(有些在網上找到譯名)

    1. 幕末 (BAKUMATSU) (做這片段的人還很有心思,以封面造出逐漸破曉之象)
    —又是一段很日本的音樂,開首以不斷的鼓聲襯托幕末風雲色變的局勢,後半變得開寬有如面對海洋,象徵國家終於走上維新開放之路重獲新生。

    2. 神の許し (於後半部)
    —不知該怎樣形容。

    3. JIN - 仁 - Main Title
    (跟第一輯一樣)

    4. 南方仁のテーマ(piano & strings ver.)
    (南方仁配樂的鋼琴版)

    5. 有明の月
    —「幕末 (BAKUMATSU)」前半部的鋼琴版。也是常用的一首配樂,平淡而柔和。

    6. 夜が、明ける (試聽見上一句的後半部)
    —「幕末 (BAKUMATSU)」以笛聲引領的版本。

    7. JIN - 仁 - Main Title (vocal ver.)
    (主題曲的弦樂聲樂版,調子比較低沉)

    8. 咲の想い(orchestra ver.)
    (橘咲配樂的另一版本,聲音比較響一點。)

    9. 多紀元琰
    多紀元琰就是那個不喜歡蘭方醫帶來威脅,甚至派徒弟跟隨南方仁探情報,但發生冤案時又很公正地對待南方仁一眾的漢方御醫、醫學館首領。他說漢方醫自己也有尊嚴,用不著出詭計害人,叫南方仁的追隨者小心西洋醫學館裡的奸人。

    10. 戦 (IKUSA) (試聽見上一句的後半部)
    —又是戰鼓雷霆的音樂。

    11. 錦の御旗
    —錦之御旗是指當時代表天子討伐幕府的「官軍」所用的錦旗,因為繡上天皇的菊花御紋得名。也是首戰樂。網上有人說因為這首曲隨坂本龍馬出現,所以又叫「坂本龍馬の曲」。

    12. 南方仁のテーマ
    (與第一輯一樣)

    13. 明日への道 (通往明天之道)(原曲)
    —「幕末 (BAKUMATSU)」後半部的鋼琴版。

    14. JIN - 仁- Main Title(piano & strings ver.)
    (主題曲鋼琴版,調子平和)

    15. ほととぎす (網上機械翻譯為「小杜鵑」)
    —「有明の月」的結他版。

    16. 哀恋歌
    (與第一輯一樣)

    17. ヒダマリの町
    (與第一輯一樣)

    18. 歪みと曲線のワルツ
    (與第一輯一樣)

    19. JIN - 仁 - Main Title(guitar ver.)
    (主題曲結他版,感覺比較輕鬆)

  • Jin (5)

    [仁醫之結局]

    (Jin (1)Jin (2)Jin (3)国の為 道の為)

    在網上找到影片檔,追回仁醫第一輯各集,星期六深夜也看了那個離奇的結局。

    有些人認為第二輯勉強加了太多歷史人物,又不停賣弄「歷史修正力量」(這名詞只讓我想起日本的歷史修正主義)。這聽起來的確很累贅,但如果要把人送到過去,而今天的「歷史」又沒受影響,唯一方法就是強調歷史有自己的進程,會抹殺所有個人的「出格」

    而偏偏故事去到結局就要打破這個「唯一方法」(歷史的確改變了),南方仁的同事用「平行宇宙」解釋整個故事。
    但究竟這個是否更好的解釋﹖我懷疑。

    首先,在下略為解釋一下兩種不同世界觀下的分別。

    如果不採用平行宇宙,只有單一宇宙解釋的話﹕

    南方仁在這劇情中,等於回幕末轉個了圈(looping)。在這設定中,歷史必然被改變了。原本的「船中八策」變成「船中九策」,友永未來也變成橘未來。友永未來原本在劇情開始時(2009年10月)就已經是植物人,變成橘未來在稍後才因為腦瘤入院。

    (有一點值得留意的是,在劇中多次出現的十圓銅幣,其實不是南方仁帶來的。因為故事開始的2009年是「平成二十一年」,銅幣上印的卻是「平成二十二年」。如果你有留意劇情的話,這其實是那個出現一集就要死的佐久間象山老人,童年時時空穿梭到2010年帶回來的。南方仁就是見到那個繃帶布做的小袋和這個銅幣,才發現對方也接觸過未來的事。)

    如果採用劇中的多重宇宙解釋的話﹕
     

    多重宇宙並不需要改變歷史,在這個只有「船中八策」的A宇宙,南方仁是遇上由某(Z?)宇宙來的南方仁,而自己就被扔到另一(B)宇宙的幕末。他在B宇宙影響坂本龍馬,促成了「船中九策」,但並沒有改變原本A宇宙只有「八策」的史實

    然後這個「A宇宙南方仁」,又再時空穿梭,到了B宇宙的現代,遇上實行「船中九策」後的「另一個日本」(既有東西醫學融合,又有全民醫療保險),再遇上橘家收養野風女兒的後代橘未來。同樣地,沒有改變A宇宙裡的是「友永未來」的事實。

    (這一點似乎也解釋了,為何南方仁回到幕末後,會發現照片中的友永未來逐漸褪色甚至消失。並不是因為「改變了歷史」,而是因為他離開了原本「友永未來」存在的那個宇宙。
    雖然在下會認為,若是因為如此,應該他一跌進B宇宙幕末的時候,照片中的友永未來就應該消失了,因為她根本不存在於這個宇宙。)

    而這個「A宇宙南方仁」企圖在「B宇宙的現代」拿磷霉素回「B宇宙的幕末」救橘咲的行動,卻「意外」地把「B宇宙的南方仁」送到另一(C)宇宙的幕末。在「多重宇宙」的設定中,這種「某宇宙的南方仁把這宇宙的南方仁扔到另一宇宙去」的劇情會多次(甚至無限量)重複,直到某一個(Z?)宇宙的南方仁來到這個(A)宇宙才完成整個「超特大循環」。

    注意,在這個無限多個宇宙中,雖然都有南方仁的存在,但每一個宇宙的歷史其實都有點不同,就像A和B宇宙不同一樣。

    (當然,我們也未必要假設有無限個宇宙,只有兩個宇宙,A宇宙的南方仁把B宇宙的南方仁趕到A宇宙,後者再把A宇宙的南方仁趕到B宇宙也可以的。)

    這個「多重宇宙」的設定雖然非常複雜,但看來可以避免了「改變歷史」的問題﹖

    其實不然,看倌只要看看南方仁「回到現代」後,發現自己在幕末的歷史中完全不見了,發現青霉素完全變成緒方眾學生的功勞、「仁友堂」的名稱來由也變成「無解釋」。甚至橘咲在絕望下寫下,再由橘未來交給南方仁的信中,透露當南方仁消失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忘記了南方仁的存在。

    老媽看到這一幕,就說「哪有可能突然全都忘記了﹖﹗」

    是囉。如果連南方仁都忘記了,誰還夠膽去拿一支來歷不明玻璃瓶裡的液體,當藥物注入橘咲體內﹖甚麼都忘記了,偏偏「要找玻璃瓶裡的藥」就沒忘掉﹖

    其實忘記還不算最離譜,更搞怪的是,明明是「B宇宙南方仁替A宇宙南方仁」開刀,當時(甚至「A宇宙南方仁」醒後)竟然沒人發現這一點有古怪。而當「B宇宙南方仁」抱著腫瘤和藥物消失(回到幕末)後,這裡的人都忘記了有那個怪腫瘤的存在,甚至連開刀的醫生都變成另一人﹗所有的轉變竟然「無縫」地完成了。

    當然,這樣聽起來是十足胡扯的,不過如果不這樣寫,就會變成有「兩個南方仁」的局面。其他人只要看看歷史書和照片就知道「幕末那個南方仁就是現在的南方仁」,整個故事就「穿幫」了。為了確保「時空穿梭」不為人所知(這才有故事可說,人人都知就沒甚麼稀奇了),南方仁在幕末的存在唯有被完全抹掉。而現代曾經出現「兩個南方仁」的事實都必須完全被漠視。

    如果「歷史修正力量」連這也做得到,怎麼我們不乾脆假設南方仁就只是改變了本宇宙的歷史﹖
    因為怕「祖父悖論」,改變歷史令南方仁無法出生嗎﹖
    「歷史修正力量」既然可以令所有人失憶,難道就不可以令改變了的歷史不偏離到連南方仁也無法出現嗎﹖反正為了要完成這一段「改變歷史」的「歷史」,南方仁是命定要出現的。

    當然,這裡出現了一個矛盾﹕如果歷史已改變,就算南方仁照樣出世,他再被扔到幕末,也不再需要「改變」甚麼歷史了。那麼究竟他是有改變﹖還是沒改變歷史﹖
    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套用多重宇宙設定是比較方便的。

    不過,在多重宇宙設定中,因為每個宇宙有點分別,倒還有一堆「小問題」會出現﹕
    1. 「A宇宙南方仁」是受西醫訓練,B宇宙卻是東西醫學融合的,他的醫術會不會被人質疑「為何你只懂西醫」﹖
    2. 「A宇宙南方仁」跟A宇宙的友永未來是未婚妻,另一(Z?)宇宙的南方仁來到A宇宙之前,跟Z宇宙的未來是甚麼關係﹖如果不是未婚妻的話(正如南方仁在B宇宙跟橘未來也不是未婚妻),那麼他在A宇宙該如何自處﹖會不會變成「被視為始亂終棄」式人物﹖
    3. 「B宇宙南方仁」到了另一(C?)宇宙會帶來甚麼改變﹖令C宇宙也有「船中九策」﹖那麼「某(Z?)宇宙南方仁」來到我們A宇宙的幕末,但我們還是「船中八策」的世界,是否太奇怪了﹖

    時光旅行的題目,果然還是難以自圓其說喔……(茶)

    ---

    當然,這個「所有人都忘了南方仁」的劇情,雖然令男女主角永別,而且令南方仁成為「孤獨的時光旅人」(時光旅行的故事似乎有不少都是這樣),這一點的確是令人傷感。不過如果我們宏觀地看歷史,這卻是相當「現實」的情節。試問世人曾有那麼多人生存過,有多少個會被記起﹖過去的人和事,絕大部分都被遺忘﹔今天我們和我們所作的事,絕大部分同樣會在歷史中被抹殺掉

    就是這一點,孔夫子面對河流的心情,和陳子昂應該差不多吧﹖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捨晝夜。」《論語.子罕》(9.17)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在這一點而言,劇情雖然誇張,但背後的道理卻是人人皆同,南方仁被遺忘並沒甚麼特別(就只是發生得太突兀了,可以當成戲劇效果)。

    或者,作者(或編劇)想反映的是﹕

    時光可以抹殺所有人和事,除了「愛」。

    就算南方仁的存在被遺忘掉,橘咲對他的愛卻沒有消失,反而藉著一封信流傳下來。

    不過我看最慘的恐怕不是主角南方仁和橘咲,而是橘夫人和恭太郎,因為從來沒人(包括觀眾)關心橘家的命運 究竟橘未來口中繼承診所的「弟弟」是誰﹖野風的後人還是橘家的後人﹖

    野風生的安壽是女嬰,就算橘家收養了,按道理她嫁人時總要改姓。橘家在歷史上並沒有留下盛名(你看橘未來說恭太郎致力推動醫療保險這「第九策」,但醫療史書中只記緒方的學生們而沒有提及他,可見他的影響力很有限),應該沒有要求別人入贅的資格吧﹖

    就當安壽讓人入贅了,似乎後來也要幾代生子,才能讓現在的未來姓「橘」。如果橘家絕後,只留下野風的後代,這不是太可悲了麼﹖何況橘家身為中級武士(劇中他曾指揮下屬)也有少許家財,總不至於無法為恭太郎成家繼後吧﹖如果連恭太郎也無法成家,安壽就更不可能讓人入贅吧﹖
    所以假設恭太郎有後,跟野風的後人一直在同一家庭中生活,以兄弟姊妹相稱,似乎比較合理。雖然多代(由幕末到現代,應有五六代人了)都相處融洽似乎也不容易,但至少比橘家絕後看起來合理一點。

    倒不如說「沾染了龍馬的血和細胞」令南方仁可在腦中跟他對話,更屬胡扯。佐分利那句「是幻聽嗎﹖」比較接近現實吧﹗

  • Jin's ED (2)

    [仁醫的收場曲(2)]

    平井堅的《いとしき日々よ》。感覺比較行雲流水,沒MISIA的《逢いたくていま》那麼震撼,不過詞意看來也不錯。如果說《逢いたくていま》是女主角(綾瀕遙飾演的橘咲)的歌,那麼這一首就是男主角(南方仁)的歌了。

    反正依在下看,根本「あなたに咲く花よ」(為你盛放的花)這一句,就是借「咲」作雙關語來影射同名的女主角吧﹗
    兩首歌都頗配合兩位主角的心情,他們就是心愛對方,但始終沒結果。

    いとしき日々よ
    平井堅

    作曲︰平井堅
    作詞︰平井堅|松尾潔

    たとえ時がうつろうと
    tatoe toki ga utsurou to
    縫いあわせた絆は決してほどけない
    nuiawaseta kizuna wa kesshite hodokenai
    ああ あなたの声は忘れれば忘れゆくほどに
    aa anata no koe wa wasurereba wasureyuku hodo ni
    焼きついてた
    yakitsuite'ta

    あなたの手を 強く握ることも
    anata no te o tsuyoku nigiru koto mo
    あなたを抱きしめることも
    anata o dakishimeru koto mo
    許されない運命(さだめ)だと知ってても
    yurusarenai sadame da to shitte'te mo
    その笑顔に その涙に
    sono egao ni sono namida ni
    そのひたむきな想いに触れたかった
    sono hitamuki na omoi ni furetakatta
    心から…
    kokoro kara...

    いとしき日々よ サヨナラは言わないで
    itoshiki hibi yo SAYONARA wa iwanaide
    あなたに会いたくて もう一度会いたくて
    anata ni aitakute mou ichido aitakute
    届くまで叫びつづける
    todoku made sakebitsuzukeru
    忘れはしない この体が消えても
    wasure wa shinai kono karada ga kiete mo
    あなたに吹く風よ あなたに咲く花よ
    anata ni fuku kaze yo anata ni saku hana yo
    あなたと追いかけた明日よ また会いたくて
    anata to oikaketa asu yo mata aitakute

    今も胸に残るよ 世界で一番美しい夕陽が
    ima mo mune ni nokoru yo sekai de ichiban utsukushii yuuhi ga
    ああ その瞳には 不安より大きな希望が輝いてた
    aa sono hitomi ni wa fuan yori ookina kibou ga kagayaite'ta

    ただ近くで見つめあえるだけで
    tada chikaku de mitsumeaeru dake de
    幸せのすべてを知った
    shiawase no subete o shitta
    道のさきに哀しみが待ってても
    michi no saki ni kanashimi ga matte'te mo
    その願いを その言葉を
    sono negai o sono kotoba o
    そのひとすじの光を守りたかった
    sono hitosuji no hikari o mamoritakatta
    いつまでも…
    itsu made mo...

    その笑顔に その涙に
    sono egao ni sono namida ni
    そのひたむきな想いに触れたかった
    sono hitamuki na omoi ni furetakatta
    心から…
    kokoro kara...

    いとしき日々よ サヨナラは言わないで
    itoshiki hibi yo SAYONARA wa iwanaide
    あなたに会いたくて
    anata ni aitakute
    もう一度会いたくて 届くまで叫びつづける
    mou ichido aitakute todoku made sakebitsuzukeru
    忘れはしない この体が消えても
    wasure wa shinai kono karada ga kiete mo
    あなたに吹く風よ あなたに咲く花よ
    anata ni fuku kaze yo anata ni saku hana yo
    あなたと追いかけた明日よ また会いたくて
    anata to oikaketa asu yo mata aitakute
    いとしき日々よ いま歩きだそう
    itoshiki hibi yo ima arukidasou

    (歌詞取自小奧,拼音取自kingrpg)

    這個聲稱是正式譯本,取自日本KTV論壇,另一個平井堅中文論壇有全碟翻譯本﹕

    即使歲月流逝
    時光間發生的一切也無法放下
    啊啊 越是想要忘記你的聲音
    卻越是深深烙印在心中

    緊緊握住你的手
    緊緊的擁抱住你
    就算這些都是命運所不允許的
    笑容裡 眼淚中
    都無法直接觸碰到
    無法從心底接觸到…

    那些真愛歲月啊 請不要與我告別
    好想要見到你 再見你一次
    呼喊直到你能聽見
    請你不要忘記 就算我會完全消失
    吹拂你的風 為你盛開的花朵
    與你一同追尋的未來 好想再見你一次

    留在心中的 世界上最美的夕陽
    啊啊 在眼底 比不安還巨大的希望正閃耀著光芒

    只是靠近 在身邊尋找
    就是幸福的全部
    哪怕路的盡頭等待著我的只有悲傷
    這份心願 這句話
    只想專心守護著這道光
    直到永遠…

    笑容裡 眼淚中
    都無法直接觸碰到
    無法從心底接觸到…

    那些真愛歲月啊 請不要與我告別
    好想要見到你 再見你一次
    呼喊直到你能聽見
    請你不要忘記 就算我會完全消失
    吹拂你的風 為你盛開的花朵
    與你一同追尋的未來 好想再見你一次
    那些真愛歲月 一同向前走吧

    另一個(mayateacher)看來是自己翻譯的,好像為了意譯,有些字似乎沒譯出來﹕

    縱使時過境遷
    牽連的羈絆也決不能鬆開
    啊啊~越是想忘記你的聲音
    就越是深深的烙印在心中

    即使知道 緊緊握住你的手
    將你擁抱在懷
    都是不被容許的命運
    卻還是衷心的想觸摸
    那笑顏、那淚水中的
    專一的思念

    美好的日子喲 不說再見
    思念著你 想再見你一面
    直到傳達到為止 我會不停的呼喊

    永不忘記 即使這身體消逝
    向你吹拂的清風喲 為你綻放的花朵喲
    與你追逐的明日喲 還會再見的

    如今殘留在胸中的 是世上最美的夕陽
    啊啊~那瞳孔裡的 比起不安 巨大的希望正閃閃發光著

    可是,只有在近處才能看見
    與知曉所有的幸福
    儘管道路的前方等待著的是悲傷
    無論如何 我都想守護
    那願望、那語言裡的
    一道光亮

    衷心的想觸摸
    那笑顏、那淚水中的
    專一的思念

    美好的日子喲 不說再見
    思念著你 想再見你一面
    直到傳達到為止 我會不停的呼喊

    永不忘記 即使這身體消逝
    向你吹拂的清風喲 為你綻放的花朵喲
    與你追逐的明日喲 還會再見的

    美好的日子喲 現在正向你走去。

    另一個看來分別更大的譯本,取自巴瑟畢特

    いとしき日々よ (心愛的日子啊 - 仁醫2片尾曲)

    即使時間變幻
    縫在一起的牽絆再也無法解開
    你的聲音越是要忘記
    就越在心底燃燒

    也曾緊緊地握你的手
    也曾抱著你
    儘管知道這是不被允許的命運
    仍然渴望觸碰 那張笑臉 那些淚水 那樣單純的心意
    從心裏

    心愛的日子啊 不要言別
    想要再見到你 再一次見到你
    一直一直呼喚著直到傳達給你
    就算身體會消失 也定不會忘懷
    還想要再看一看 吹向你的風 為你綻放的花
    與你一起追逐的明日

    世界上最美的夕陽 如今還留在我心裏
    那雙眼裏 比起不安有巨大的希望熠熠生輝

    只是在身邊靜靜凝望
    幸福所有的意義便了然於胸
    即使(只能)在道路的盡頭悲傷地等待
    也想要守護 那個願望 那些話語 那縷微光
    不論何時

    渴望觸碰那張笑臉 那些淚水 那樣單純的心意
    從心裏

    心愛的日子啊 不要言別
    想要再見到你 再一次見到你
    一直一直呼喚直到傳達給你
    就算身體會消失 也定不會忘懷
    還想要再看一看 吹向你的風 為你綻放的花
    與你一起追逐的明日

    心愛的日子啊 如今只能一步一步離開

    問題來了﹕

    1. 「サヨナラ」(sayonara)本來就是日文,為何要用片假名﹖

    2. 究竟這裡的「その」應該譯成「這」還是「那」﹖(正式的版本是「這」,其餘兩個都是「那」)
    如果以在下所學「その」應該是指聽者(第二人稱)那邊的東西,但中文一定要叫「那」嗎﹖指著人家的東西叫「這」也不是不可以的。不過無論是「這」或「那」,似乎都表達不到日文意指聽者的笑容、淚水、思念、願望、言語,也許中文乾脆改用「你的」會更好﹖

    3. 究竟最後是「一起向前走」、「向美好的日子走」、還是「日子一步一步離開」﹖這三個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 kuni no tame, michi no tame

    《仁醫》中我最愛看的角色,如果不計男女主角的話,大概就是造型很像忍者亂太郎那個八方齋緒方洪庵老師(武田鉄矢飾)。他有求於人時通常都會加一句﹕

    (來源)

    「国のため 道のため」 (為了國家,為了正道)
    kuni no tame michi no tame

    (補﹕掛在「仁友堂」診所裡的牌子,寫的是漢字﹕「国の為 道の為」)

    雖然如果說成是「口頭禪」就不太恭敬了,畢竟他所求的確是為了醫術、為了病人。
    在下看全劇最捨不得他死的角色,反而不是坂本龍馬(主角整天說他會死反而令我想看他怎樣死 ),而是緒方老師。

    他不怕被人低貶、懷疑,去推廣新療法(種痘—是史實)、推崇南方仁這個來歷不明的醫師,甚至把他當成老師,不惜犧牲自己的名利去保護他。
    生命的盡頭,他說穿了南方仁是「未來人」的事實(雖然說是秘密,但很多人都看出了 ),說自己隻身到江戶也比不上南方仁來到古代世界那麼孤獨寂寞。最後他聽到自己的癆病在未來世界可以治好,就含笑而終了。他最關心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萬民的健康福祉。

    (後來在網上找,原來喜歡他的也不止在下一個,有很多人都為之感動。例如。)

    當我要在網上找這一句時,竟然見到有個日本的針灸師寫了篇這樣的文章。當然在下不懂日文,但看機器翻譯,大意是說「為了國家」其實是指「為了世上的人」,然後再用主角南方仁的「仁」字去說儒家,再提到孔子那句「朝聞道夕死可矣」……

    (又﹕一個「国」字也有兩個音,這裡是訓讀「くに / kuni」,又有音讀「こく / koku」。)

    (又又﹕說起「灸」,曾在地鐵上見到一個女生向另一個寫「炙」字,然後告訴她讀「灼」。我想總不能錯得那麼過分吧,又不好意思主動走去搭訕,最後待她們要下車的時候—因為我在車門邊,告訴她們這個是「炙手可熱」、「膾炙人口」的「炙」。她們的表情大概就是見到怪叔叔的樣子……)

  • Jin's ED

    [仁醫的收場曲]

    先講第一首,MISIA的《逢いたくていま》。

    相比起 soundtrack,我對收場曲的興趣沒那麼大。沒時間去研究哪個譯本比較好,只是抄完拼音再執已經很晚,所以先貼了。

    逢いたくていま

    作詞︰MISIA
    作曲︰Jun Sasaki

    初めて出会った日のこと 覚えてますか
    haji mete deatta hi no koto oboetemasuka
    過ぎ行く日の思い出を 忘れずにいて
    sugi yuku hino omoi dewo wasu rezu ni i te
    あなたが見つめた 全てを 感じていたくて
    anata ga mi tsu me ta subete wo kanji te i ta ku te
    空を見上げた 今はそこで 私を 見守っているの? 教えて…
    sora wo mia ge ta imawa soko de watashi wo mimamotte i ru no? oshi e te…

    今 逢いたい あなたに
    ima aitai anata ni
    伝えたい事が たくさんある
    tsuta e ta i koto ga taku san aru
    ねえ 逢いたい 逢いたい
    nee aitai aitai
    気づけば 面影 探して 悲しくて
    kizu keba omokage saga shi te kana shi ku te
    どこにいるの? 抱きしめてよ
    doko ni i ru no? da ki shi me te yo
    私は ここにいるよ ずっと
    watashiwa kokoni i ru yo zutto

    もう二度と逢えないことを 知っていたなら
    mou nido to a e nai ko to wo shitte i ta na ra
    繋いだ手を いつまでも 離さずにいた
    tsuna i date wo i tsu ma de mo hana sa zu ni i ta
    『ここにいて』と そう素直に 泣いていたなら
    『kokoni i te』to sou sunao ni naite i ta na ra
    今も あなたは 変わらぬまま 私の隣りで 笑っているかな
    imamo anata wa kawara nu ma ma  watashi no tona ri de waratte i ru ka na

    今 逢いたい あなたに
    ima aitai anata ni
    聞いて欲しいこと いっぱいある
    ki i te ho shi i ko to ippa i a ru
    ねえ 逢いたい 逢いたい
    nee aitai aitai
    涙があふれて 時は いたずらに過ぎた
    namida ga a fu re te toki wa i ta zu ra ni su gi ta
    ねえ 逢いたい 抱きしめてよ
    nee aitai daki shi me te yo
    あなたを 想っている ずっと
    anata wo omotte i ru zutto

    運命が変えられなくても 伝えたいことがある
    unmei ga kae ra re na ku te mo tsuta e ta i ko to ga a ru
    『戻りたい…』あの日 あの時に 葉うのなら 何もいらない
    『modo ri ta i…』a no hi a no toki ni kana u no na ra nani mo i ra nai

    今 逢いたい あなたに
    ima aitai anata ni
    知って欲しいこと いっぱいある
    shitte ho shi i ko to ippa i a ru
    ねえ 逢いたい 逢いたい
    nee aitai aitai
    どうしようもなくて 全て夢と願った
    do u shi yo u mo na ku te sube te yume to negatta
    この心は まだ泣いてる
    kono kokoro wa ma da nai te ru
    あなたを 想っている ずっと
    anata wo omotte i ru zutto

    (拼音根據優美客、漢字根據也許你忘了。前者也許抄大陸的版本,連葉字也變了簡體,後者有些音是拼錯了的。)

    遲點再比較一下哪個譯本較好。不懂日文很難看得出,各譯本的主被動語態都有分別,例如是「抱你」還是「讓你抱」、「想知道你的事」還是「想讓你知道」……

    先來一個看來不錯的,來自罌粟香,比較像說話﹕

    《現在想見你》

    初遇的那天 你還記得?
    我一直沒忘記 那些過去的日子
    凝視著你 想要感覺這一切
    抬頭仰望天空
    告訴我 這時候 你是否依然守護著我?

    現在想見你
    好多話想告訴你
    很想見你 好想見你一面
    悲傷的找尋著你的面容
    你在哪裡? 好想抱著你
    我會在這裡 一直等待著你....

    若早知無法再見
    無論如何 我都不會鬆開那緊握的雙手
    如果毫不掩飾的流著淚說“想在你的身邊”
    現在 你仍會像平常一樣 在我身邊微笑著?

    現在很想見你
    想聽 所有關於你的一切
    很想見你 好想見你
    任時間在淚水中流逝
    想見你一面 好想抱著你
    我持續對你的思念 直到 永遠

    即使無力改變命運 仍然有很多話想告訴你
    “想回到那時候” 如果能實現這個願望
    回到那天 其他 什麼都不需要

    現在 很想見你
    想聽 所有關於你的一切
    什麼都不能改變的我 只能許下這樣的願望
    心 依然流著淚
    我會持續對你的思念 直到 永遠

    也許你忘了的譯本,有點像直譯﹕

    《現在想見你》

    關於初次相遇的那天 你還記得嗎
    一直沒忘記 那些過去的日子
    凝視著你 想要感覺這一切
    抬頭望著天空 你到現在 依然守護我嗎?告訴我...

    現在 好想見你   
    有很多事情想告訴你  
    好想見你 好想見你  
    若能注意到你的面容 找尋著 悲傷著  
    到底在哪裡呢? 好想抱著你  
    我會一直在這裡 一直

    若是當初知道 已經無法再相見
    牽著的手 永遠都不會放開
    「在你身旁」 如此誠實地哭泣著
    至今你都不曾改變過 一直在我的身旁微笑

    現在 好想見你  
    好想聽到很多關於你的事  
    好想見你 好想見你  
    眼淚流下 時間 白白地過去了  
    好想見你 好想抱著你  
    我會一直思唸著你 一直

    命運無法改變 但還是想傳達給你
    「好想回到當時…」如果能實現這個願望 回到那天的話 其他我什麼都不需要

    現在 好想見你  
    好想知道很多關於你的事  
    好想見你 好想見你  
    無可奈何 只能許下這些願望  
    這顆心 正在哭泣  
    我會一直思念著你 一直

    另外兩個大陸的譯本,至少我看到他把呼喚聲「ねえ」譯出來了。

    一個是百度MISIA吧,我覺得他(jt002744)那句「啊 想见你 好想见你」應該真的把「ねえ 逢いたい 逢いたい」的心情寫出來了﹕

    《此刻想見你》

    还记得我们初相遇吗
    曾一起走过的那些岁月 我珍藏着这回忆
    只是想要 感受你曾凝视的一切
    仰望青空 告诉我 此时此刻 你在为我守望吗

    此刻 想见你
    想告诉你的事有很多
    啊 想见你 好想见你
    我清楚地意识到 心中苦苦追忆的脸庞 令我苦涩满怀
    你身在何处 好想紧拥你啊
    我在这里 永驻

    若我知道 我们不能再相见
    紧牵在一起的手 就永不分开
    若我还在这里 无助地隐泣
    现在 你是否依然未变
    多希望在我身边有你的笑颜

    此刻 想见你
    想对你倾述的事情 郁满心头
    啊 想见你 好想见你
    泪眼模糊 时光无情虚度
    啊 想见你 好想紧拥你啊
    想你 永远

    即使命运无法改变 我还是想告诉你
    想回到从前 那一天 那一刻
    若夙愿得偿 我已无所希冀

    此刻 想见你
    想让你知道的事情 郁满心头
    啊 想见你 好想见你
    无力回天 这全是我的美梦与祈愿
    我的心 依然在下雨
    想你 直到永远

    另一個是百度知道的﹕

    《再見你一次》

    你可还记得 我们初次邂逅时的情景?
    那些往日的回忆 依旧在我心底
    我多想感知 映在你眼中的一切
    仰望天空 此刻你是否就在那里
    守护着我呢?告诉我…

    现在 我好想见到你
    还有太多的话 想要告诉你
    啊 我好想见到你
    猝然回神 悲切地追寻着你的身影
    你在哪里呢?将我紧紧抱住吧
    我会在这里 一直都在这里

    要是知道 我们再也无法相见
    我决不会松开 紧握着你的双手
    “别离开我”
    当时若能这样哭着表露心声
    此时的你 是否还会像往常一样
    在我身边 尽情欢笑着呢

    现在 我好想见到你
    还有太多的事 想要问你
    啊 我好想见到你
    泪眼婆娑 时光只是徒然流逝
    啊 我好想见到你 抱住我吧
    我在想念着你 一直都在想念你

    即使命运无法改变 我也要让你知道
    “我想要回去…”回到那一天那一时刻
    倘若真能实现 我将别无所求

    现在 我好想见到你
    还有太多的事 想要知道
    啊 我好想见到你
    无力挽回 多么希望这一切都是梦境
    我的心灵 依旧不停地抽泣
    我在想念着你 一直都在想念你

  • Miss Potter: the birth of Peter Rabbit

    冉匪金句,誠斯言也﹕

    1.「怎样交接朋友,不只是待人接物的问题,且可看出此人的做人底线,更可看出他是否君子和而不同,同而并不乡愿的交友之道。和而不同,和则欣然,异亦不以敌我视之;同并不是人为的迁究,否则同只是为了重利害、轻是非,便与乡愿无别了。价值观相同是成为朋友的重要条件,但并非唯一条件。」

    2.「观点之不同争论,在我看来,不是为了异举以鸣高,不是为了翻案而耸人视听,不是为了惊视回听以获得注目,争论只不过是一种求得更近于事实的可能罢了。如果我们为了赢得一个所谓正确观点的胜利,不惜一切手段,即通常所谓不惜一切手段,达到最高目的,那么我们必须自负到认定自己的观点必然没有错。」

    ----------------

    一直沒時間寫,上星期五(不是剛過去的星期五)在明珠台看了《Miss Potter》。

    事旦台譯成《彼得兔的故事》有點哄人之嫌,雖然方家的 Peter Rabbit 在片中也有出現,但電影其實是說其作者 Beatrix Potter 的故事。
    (不過,如果不提彼得兔,至少我也不會去看了……有幾多香港人認得牠的作者呢……)
    (又,方某其實沒讀過那些彼得兔的故事書。)

    整個故事簡單的說,可稱為「英國剩女奮鬥出頭史」,一個熱愛畫畫、對跟貴族攀附聯姻興趣缺缺的剩女,創作了有趣的童書小故事(彼得兔)。出版商本來看不起、沒興趣,碰巧出版商家初出茅廬的小弟認為有興趣,於是就跟女主角一起盡力做好。彼得兔和其他故事大賣,每本彩色印刷賣一先令(十二便士),也足以讓女主角名利雙收變富婆。

    女主角稍後跟出版商小弟墮入愛河,但家人不看好。最後協議女主角到避暑渡假地「過冷河」,之後還沒有冷下來的話才讓他們一起,未料出版商小弟卻因病逝世。

    女主角接受不到打擊,最後離開倫敦到避暑地。當時英國正在「發展」,鄉郊田園被買下來「發展」成住宅(喂,這段很香港呀﹗)。女主角揮鉅款逐個農莊買下來保留,作自己畫畫的背景,後來跟童年時認識的「農莊哥哥」一起。死後還把這些地產捐給信託基金,變成半世紀前的「保育先鋒」。

    看維基,電影沒有說的是 Potter 不單創作童書,而且對科學繪圖也有一手,還對真菌很有研究。

    又,女演員似乎要表現出主角的內向,但演得有點作狀的說……

  • [電視小語]

    昨晚看完 Discovery channel 的「聖戰﹕日本帝國的興起與滅亡」(Seisen: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Japanese Empire)。不錯,有很多舊時的新聞片,還有三十年代美國駐日武官的彩色攝錄片段。影片概略地介紹了日本由維新興起、日俄戰爭(甲午戰爭很簡短帶過)開始,到戰敗投降的經過。

    片中套用了很多不同日本人的個人記述,譯成英文後,找回日裔人士用「不日不英」的英語讀出,效果相當奇趣。

    不過片中說1936年確立「軍部大臣現役武官制」,這說法雖然沒錯但不準確。因為日本在1900年已確立這制度,只是日俄戰爭後的1913年曾廢除過。1936年軍人政變後再以這制度操縱政局。

    (這其實是個頗畸形的制度,因為武官要聽從指揮,於是陸軍參謀本部和海軍軍令部可以靠不批准武官出任海陸軍大臣來拖垮內閣。
    海外議會制國家兵權歸內閣,首相可以指揮。日本因為明治維新在幕府將軍手上奪回兵權,所以兵權不由內閣干預,參謀本部和軍令部都只向天皇負責。再加上日本向來有武士「下剋上」的情況,結果就是內閣無力控制軍方,而軍方也難以控制前線將領,大家為了攬權就不斷任意擴大戰事,結果把整個日本拖入深淵。初時裕仁天皇見連戰皆捷,樂於放縱軍方,最後戰局無法收抬、還吃了原子彈,日本幾乎滅亡,才不得不繞過軍方出面宣佈投降。)

    其實當時懷疑戰爭者大不乏人,不過既有憲兵隊,又有特高(片中沒提及),社會在操弄下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也就不容得任何人公開質疑了。

    ---

    原來除了「1942星州淪陷」和「再見樟宜」外(這兩個節目在未來幾日還會不時播放,錯過了的看倌可留意),Discovery channel 還同時播出多個有關新加坡的節目,包括介紹萊佛士開埠和樟宜機場工程的。這星期六日有很多節目等著看。

  • Jin (3)

    回去看《仁醫》(第一篇第二篇)第一集﹕

    「我現在正在江戶時代,在這個做手術被認為是殺人的世界,沒有好的工具、沒有藥,在這裡盡情的做手術。很簡單的手術,雖然沒有失敗,但這樣的手術讓我一籌莫展。原來一直以來,手術的成功並不是因為我醫術高超,而是別人給我的,藥物、技術、設備、知識。沒有了這些,我只是個庸醫,一個連縫針如何減少疼痛都不知道的庸醫。14年的醫生生涯,我沒有意識到這些,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如此無力。」

    有看過漫畫的朋友說漫畫版的主角沒那麼重的無力感。

    我倒是喜歡這一句的意思。太多人認為自己厲害,忘記了自己的成功背後有社會和多少人的支持。人把自己看得太大,很容易就會自大狂,甚至會肆意傷害別人。
    可是就像那個曾經去過未來的老伯(佐久間象山,真實歷史人物)向南方仁說,你以為自己真的會改變歷史麼﹖你做了的事,上天最終都是把它們的影響抵銷掉。當下盡力去做好你自己該做的事就是了。
    把眼光放得寬點,見到天地之大、歷史之長遠,就不用把自己和眼前看得太大。
    (古人有更生動的說法,如莊子的觸蠻之爭。)

    無線正在做第二輯。真難以理解為何要那麼晚才播,殺人盈野的 the Pacific 也沒那麼晚呀。

  • 1942: the Fall of Singapore

    [1942 星州淪陷]

    昨晚 Discovery Channel 的特輯,有澳洲電視台、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等參與。

    原本說分上下兩集,還以為是一星期播一集,怎料是連環直落(那麼分集來做甚麼﹖),而且後面還有一個「再見樟宜」(Sayonara Changi)特輯。於是由九時一直看到凌晨十二時……

    Discovery 的觀眾應該知道,扣除廣告後,一小時的節目大概剩下不到四十五分鐘。這個特輯連播兩小時,有多少是內容可以自己計。

    這兩集的節目,名稱其實對馬來西亞不太公平。雖然當年新加坡才是英國東南亞殖民地的中心,但畢竟日軍入侵時也在馬來亞打了55日才去到新加坡。這個特輯的上半集,全部都是講馬來亞的戰事,下半集才講攻陷新加坡、日佔和重光的事。所以看起來叫「the fall of Malaya and Singapore」比較貼切。

    (此處用了兩個名稱,因為「馬來西亞」是現今國名,但馬來西亞是戰後才成立,由戰前馬來聯邦、馬來屬邦、檳城和馬六甲結成的馬來亞聯合邦、新加坡和婆羅洲的沙巴和砂勞越組成。具體說明可看以前的書介。戰前並沒有「馬來西亞」這回事,現在的西馬就叫「馬來亞」。)

    整套片的內容,就是看日本人「好打得」、英國將軍有多顢頇、蘇格蘭兵有多勇(他們永遠殿後,還要吹著笛撤退)、澳洲人有多狼狽(跟香港的加拿大兵一樣,很多都是新兵,片中說有些澳洲新兵連子彈上膛也未學懂)、印度兵有多靠不住、馬來人有多傻(抱怨英國人引入太多華人印人,想借助日軍搞獨立,但引來更兇殘的殖民者),華人則「甚麼都不是」無依無靠走投無路,反抗是死不反抗也是死。

    (又,邱吉爾對新加坡原來跟香港一樣,本來就是想不理。後來才分別由澳洲和加拿大增兵,由這些自治領的人去替死。
    不過分別是澳洲政府乃自動請纓,因為對他們來說,新加坡失守後,日軍就會打印尼,很容易攻陷後下一個就是澳洲。)

    片中提及對華人的「肅清」行動,我想如果加入李光耀的奇蹟逃脫,可能更精彩。不過歷史片扮誰都可以,如果找人扮李光耀,怕拍得不好會被人告誹謗吧﹖

    (一位日本老兵提及當年有份執行「肅清」的坑殺行動,見到有人從泥中伸手出來,還要拿鏟打他。他忍不住一邊打一邊哭起來,結論是﹕戰爭真的很恐怖。)

    片尾解釋了片名的由來﹕如果說1492年哥倫布登陸美洲,開啟了歐洲殖民時代的序幕﹔那麼1942年新加坡淪陷,就開始了殖民主義的末日。

    雖然連日本的歷史學家(當然不是歪曲是非的那些)也承認日本從來都不是真心想扶助東亞諸國獨立(這只是排除白人自建帝國的藉口),但事實是,黃種的日軍打敗白種殖民者,令白人統治有色人種的「天命」威信全失(尤其是大家見到殖民者跑得狼狽,又對這塊土地沒歸屬感和責任感),於是戰後大家都要求把握自己的命運,各國紛紛獨立。(見另一篇書介)

    「再見樟宜」(Sayonara Changi)特輯是在樟宜監獄拆卸重建之前,一批當年被囚禁在這裡的軍人和平民,獲邀回來緬懷和聚舊。對於平民來說,這個監獄是地獄﹔但對於那些被送去修築泰緬死亡鐵路、死過翻生的戰俘來說,三個人睡一人房、兩個睡地下的小監倉,已經是他們的天堂。

    一個婆婆重遊舊地,碰巧在監倉裡見到一隻死麻雀,想起很多俘虜跟牠一樣為自由而死,悲哭起來。

    片中一位澳洲老兵激動地說﹕那些喜歡戰爭的人,都沒有親身下過戰場。戰爭會突然間奪去你朋友和同袍的性命,最後只有少數人得以倖存。
    方某曾說,那些鼓吹戰爭的人,就把他們丟進戰場好了。讓他們自相殘殺,給其他人留點和平。

    ---

    下星期三同樣時間還有「聖戰﹕日本帝國的興起與滅亡」(Seisen: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Japanese Empire,聖戰 Seisen 剛好與「先生」Sensei 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