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 新一期聯合報及博物館節目表

    二零一六年第三號《聯合報》已出版﹕HTML版 / PDF版

    今期嘗試加入海事博物館節目表,但節目太豐富,所以無空間所加入其他文章了。敬請見諒。
    英國公投揭示了民粹操作的醜陋,但香港卻是連普選也沒有,又有甚麼資格去取笑人家﹖提升民智仍是我們永不過時的基本任務。

    知識版﹕
    1. 節目預告
    2. 雋語錄

    ---

    今季wishlist﹕

    展覽﹕
    歷史博物館﹕海上雄獅—羅馬海軍與龐貝古城 (8/6-29/8)
    海事博物館﹕風雲變色:香港早期颱風 (15/7至25/9)、聚沙成海:海上及陸地的古絲路貿易 (17/5-31/12)
    孫中山紀念館﹕時評X幽默=辛亥革命前後的漫畫 (17/6-10/10)
    科學館﹕古怪動物園 (1/7-2/11)
    海防博物館﹕天子.公民—末代皇帝溥儀 (26/8-13/2/17)

    講座﹕
    海事博物館﹕颱風與航運 (16/7)
    海事博物館﹕拆解丙午風災 (23/7)
    科學館﹕探索中微子、物質終極結構的探索 (30/7)
    歷史博物館﹕羅馬神話及其對文化與日常生活之影響 (30/7)
    海事博物館﹕香港颱風政治經濟學 (13/8)
    太空館﹕「新視野」眼中的冥王星 (14/8)
    太空館﹕中國古天文學概述 (15/8-29/8逢星期一晚)
    孫中山紀念館﹕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德關係 (20/8)
    歷史博物館﹕古羅馬的偉人偉事 (27/8)
    科學館﹕香港的古怪昆蟲 (3/9)
    孫中山紀念館﹕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張之洞 (24/9)
    歷史博物館﹕民國時期女性的身體和健康 (25/9)

  • 新一期聯合報及博物館節目表

    二零一六年第二號《聯合報》已出版﹕HTML版 / PDF版

    世界踏入2016並沒有好轉跡象。香港固然繼續被舐共集團肆意破壞,連騷亂也無法動搖這批混混。外國繼續發生恐怖襲擊,就連台灣也連環發生斬人案,暴露了一直以來的政策缺失。

    其他民主政體或者還有希望改變政策,我們呢﹖

    新聞版﹕
    1. 醞釀修改品位法、政府組織法 (棋聯訊)

    棋聯邦政府傳出消息,將會修改品位法和政府組織法。主要為了提升屬國元首和政府首腦的相對級別,並把2012年品位法中官員和其他公職人員的關係分清。有更 多憲法中沒提及的職位都將轉為「官員」類別,而官員「品級」和其他公職人員的「位階」亦可能會兩軌合併,以免混淆。在棋聯修改有關法律後,新棋亦將隨之修 改相關法例。有關修改完成草擬後將公佈諮詢,然後付諸實施。

    為了符合罪刑法定的法治原則,多年前行憲時曾有訂立聯邦刑法的構想,政府直到現時未表示任何計劃。但有可能於修改品位法和政府組織法後跟進。

    2. 方潤之網搬遷進度緩慢 (本報訊)

    方潤之網遷入Google site將近一年,方潤搬家亦已過一季,但現時從轉移到新網頁的資料仍然不多。現時較完整的部分包括文章分享方圖檔圖書雜誌資料和博物館節目日曆。棋王國相關網頁內容最為缺乏,棋王國各類法律和推廣弈棋委員會的棋類文章仍付之闕如,就連電子版聯合報亦未有全部期數。按照方潤的工作速度可能要等到暑假才有較多資料上載。

    3. 方圖檔淘汰舊書減少數目 (本報訊)

    方圖檔圖書統計已於二月完成,搬屋後方潤清理了少數舊書,令今年中期統計圖書總數減少四十多本,是有統計的十九年來首次。被清理的主要是一批購入多年、已失去參考價值,而 大部分亦是方潤未讀的舊書。所以這些清理亦令統計中未閱讀書的數目有較大跌幅。方潤表示還未完成所有書籍的整理,所以這年內仍有可能淘汰少數舊書。

    副刊版﹕
    1. 棋藝天地—Imperial 2030大國崛起 (方潤)

    朋友的朋友帶來遊戲。其實也不新,中文版出了若干年了,只是不知好不好玩自己沒有買。遊戲規則本身算很簡單,回合的流程也很清晰。唯一常變的是究竟誰去操縱某個國家。

    看倌沒聽錯,這個遊戲並不是每人領了一個國家就玩到尾,然後看哪個國家勝出的。在下看來這個是十分「反民族主義」的遊戲,因為遊戲並不著重「國家」的崛起 (中英文都可以說改錯了名)。整個遊戲的軸心是背後操縱這些國家的玩者及其資本。一個很「共濟會陰謀論」式的資本主義遊戲。(共濟會是個遍佈全球的精英社 團,由於具神秘色彩,故出現共濟會背後操縱各國和世界歷史的陰謀論。)

    遊戲開始時每人會被分派一個國家,他就要購入本國(和另一國)指定數目的債券。無論任何時候,擁有此國債券價格最多的人就可控制國家。由於每人都買了兩國債券,所以就算玩家不夠六人,六個國家(歐盟當一國)都應該有某人控制到。

    六國由俄羅斯開始順序執行,首回合控制該國的玩家可選擇由興建工廠、(免費)生產軍備、購買軍備、調遣軍隊(和作戰)、稅收、投資者分紅任何一項行動開 始,每回合只可做其中一件事。但首回合之後,就要在「行動輪」中順序前進一至三格到指定的行動中,除非玩家自行額外付費進一步前進到其他行動。

    每次有國家通過「投資者」這一格時(就算不分紅亦然),手持「投資者牌」的玩者就可從銀行收取二百萬並任意購買一張債券,這樣可能令國家控制權易手。如果 有任何人未能控制任何國家,就會手持「瑞士銀行牌」,可以在持「投資者牌」者後購買債券。「瑞士銀行牌」甚至可以用來強迫國家行動在通過「投資者」格時必 須停下分紅。「投資者牌」開始時在控制俄羅斯者左手邊的玩家手上,執行後再向左邊傳。

    每次執行「稅收」的時候,計算國家轄下工廠和佔領的中立海陸區(這個遊戲有趣在佔領對方國境也沒有額外收入,只會妨礙對方的收入),扣除軍隊數目後就是國庫收入,但控制玩家可從中「抽水」。

    怎樣算贏﹖每次收稅都會增加勢力點數,國家勢力點數影響國債回報。有國家到達25頂點時,把玩家手上各國債券利息乘以其勢力點數加總,再加上手上現金,多者為勝。

    這個遊戲玩起來相當靈活,國家需要軍隊去佔領,但又要打仗消耗他們免負荷太重。玩家更不拘泥於一國,大可掏空甲國再拿錢去搶旁人建設好的乙國。我們那局朋友結果就是這樣贏,算是十分警世。

    知識版﹕
    1. 節目預告
    2. 雋語錄

    ---

    今季wishlist﹕

    展覽﹕
    歷史博物館﹕日昇月騰—從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 (至11/4)
    歷史博物館﹕海上雄獅—羅馬海軍與龐貝古城 (8/6-29/8)
    孫中山紀念館﹕時評X幽默=辛亥革命前後的漫畫 (17/6-10/10)

    講座﹕
    太空館﹕愛因斯坦的信使:探視宇宙的新窗戶 (2/4)
    科學館﹕「科幻中的科學」講座系列—太空探險 (9/4)
    科學館﹕中微子的變面把戲 (6/5)
    海防博物館﹕抗戰時期香港人的教育經驗(1931-45) (7/5)
    海防博物館﹕淺談先秦至南北朝時期中國的戰爭、軍制與軍旅生活 (4/6)
    太空館﹕高能量天體物理學 (25/6)
    歷史博物館﹕淺談兩個考古遺址公園:意大利龐貝與柬埔寨吳哥 (25/6)

  • 新一期聯合報及博物館節目表

    二零一六年第一號《聯合報》已出版﹕HTML版 / PDF版

    2015年是令人氣餒的一年,不單大家想爭取的得不到,不想要的又陸續有來。新年除了港大被硬塞一個仇恨自己的校委會主席,甚至還有禁書書商「被自願失蹤」。如果不是他們到了強弩之末,大概就是香港到了瀕死一刻。在此唯有祝各位出入平安。

    新聞版﹕
    1. 方圖檔圖書目錄電子化 (本報訊)

    方潤搬遷後,方圖檔開始了更新電子目錄的工作。這個電子目錄是多年前朋友代為製作的,但一直沒有採用及更新。搬遷後因為要更新所有藏書的位置,局方認為電子 化比較方便,所以一併更新了電子目錄。主要的工作是對對照紙本目錄,補記多年來新增的藏書、添補國際書號,並記錄藏書閱讀狀況。此階段工作已告一段落,稍 後將繼續按照藏書新位置,更新目錄中的位置代號記錄。

    方圖檔表示一月尾的中期統計將如常進行。

    副刊版﹕
    1. 棋藝天地—歐盟議會

    在朋友介紹中看到的遊戲,顧名思義就是要開會通過議案,看來堪稱為中大代表會指定遊戲(笑)。反正要向店家買學校用的圖板遊戲,於是就一併訂了。

    難得這個是台灣人創作的遊戲,並得到駐台灣歐洲經貿辦事處的協助。製作相當精緻兼細緻,遊戲卡牌和部件質素不錯(紙tokens在紙板上可以一按即離沒有 紕口並非易事、愛玩圖板遊戲者應有很多相反經驗),遊戲除了模仿歐盟議案程序外,附加資料亦頗詳細。有興趣的玩家也可從中進一步了解歐盟。

    遊戲分成三回合,分別對應歐盟三批加盟國。第一回合只包括歐盟前身歐共體的六個創始會員國,第二回合包括後來加入的九個西歐國家,第三回合還有歐盟東擴時加入的十三個東歐和地中海國家。

    每一回合分為兩階段,分別是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就如兩院制國家的國會兩院。入門版(只供三至五人)只採用歐盟理事會階段,不用通過歐洲議會,完整版則需通過兩階段。

    遊戲開始前,先要為玩家分配黨團卡和影響力籌碼。以政治傾向組織跨國黨團是 歐洲議會的特色,歐洲議會議員由各國直選產生,主要以比例代表制選出(包括以單選區制選舉國會的英國),所以當選者包括不同黨派代表。各國的保守派、自由 派、左翼、綠黨等議員會各自走在一起組織黨團,推動他們的共同議程。(其實歐盟理事會由各國政府派出,所以還是代表國家,不過在本遊戲中亦以黨團代表。)

    遊戲裡的黨團也頗能代表現實的黨團,例如Teals (套丘吉爾圖像)代表了反聯邦主義的保守派、套列寧頭像的Reds就代表左派黨團,Blues就是支持歐洲統合的歐洲人民黨黨團,如此類推。遊戲指定了三 人局裡會採用Blues、Purples(中間派,代表現在走中間偏左路線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和Yellows(自由派)黨團,四人局加入Greens (綠黨),五人局加入Teals,六人局加入Reds。最有趣的是七人局會加入最後一個「蘾叔Whites」,是希望所有議案不通過的搞局角色,似乎在影 射反歐洲統合和反移民的極右派黨團。這些黨團的分配亦與去屆(2014年中屆滿)的歐洲議會席次分佈相符,最多議次的黨團在三人局就出現,越少議員的黨團 就要更多人的賽局才出現。

    不過新一屆議會議次有變,保守主義升至第三大黨團、自由派第四大、左派第五大、綠黨跌至第六大,已與遊戲設定不符。讀者玩過基本設定,或者可以嘗試自己改變順序,看看對賽局有何影響。

    回合第一階段,始於「競投」會員國,玩家以暗標付出影響力,付出最多的可搶先選擇會員國,然後每人一國輪流選取到本回合的會員國分配完為止。這些國家決定了玩家黨團獲得的投票力和影響力籌碼。

    正如現實,這個遊戲裡「主席」是很重要的角色,而付出最多影響力的人就會成為新階段的主席。主席除了可以在抽出的議案中選擇哪些變成「廢案」、哪些議案先 表決和提早表決外,還可以在下一階段有人付出同等影響力時,決定誰有權先選。更好玩的是,遊戲規則明言各人談判可採用任何條件。議案利益交換可以,用影響 力籌碼買票可以,用蛇齋餅糉也可以。讓大家現身體驗政治可以有多污穢黑暗(笑)。

    不同議案涉及不同政策取向,各黨團對不同政策取向亦各有偏好。這些議案通過或否決亦可能影響他們所得的影響力,所以令玩家各懷鬼胎各自推動。

    歐盟理事會表決方式有二,最重要的議案(如設立歐元、甚至有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假想議案)要一致同意才通過,其餘議案以「條件多數決」通過。為了平衡大國和小國的需求,現實中的 條件多數決較複雜,需要超過72%國家支持(如議案由負責行政的執委會或高級專員提出則為55%),而且支持國代表的人口超過歐盟總人口65%。遊戲中則 簡化為支持的國家投票力總和超過某數字(第一回合為高於55%,到第三回合小國增加則為60%)就算通過。

    在完整版中,獲通過議案就進入歐洲議會表決。過程跟上一階段相若,只是競投會員國變成競投議員席次卡,各有不同議席數目。歐洲議會只要超過一半議員贊成就 通過。圖板上說是議員席次50%+1其實不準確,只適用於議員總數為偶數的情況—只有50%即是未「超過」一半所以要加一。奇數議員取半就有0.5,不能 加一只能「進一」。例如25人一半是12.5,即是要13人同意。

    回合結束後各黨團根據其喜好,從通過的議案獲得影響力籌碼,被否決的議案則令個別黨團額外獲得或損失籌碼。三個回合後看各政策取向的進步情況,為黨團加籌碼,最後籌碼最多者勝。

    剛過去假期的試玩局中,由於大家都不熟悉規則而且玩得有點「頹」,幾乎所有議案都很快通過之下完成遊戲。如果大家玩得著緊一點,或者加入Whites這類滋事分子,賽局可能會激烈一點。

    知識版﹕
    1. 節目預告
    2. 雋語錄

    ---

    今季wishlist﹕

    展覽﹕
    科學館﹕海洋怒吼—塑膠垃圾關注計劃 (至17/2)
    文化博物館﹕祝福的印記—傳統童服裏的故事 (至21/3)、展堂一鱗
    孫中山紀念館﹕韶光麗影—民國月份牌與摩登社會 (至30/3)
    歷史博物館﹕日昇月騰—從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 (至11/4)
    科學館﹕世界實驗—探索大型強子對撞機 (18/3至25/5)
    海防博物館﹕同禦鐵蹄—香港的抗戰歲月 (22/1至29/6)

    講座﹕
    文物探知館﹕浮選取樣的田野操作 (16/1)
    歷史博物館﹕明代外銷瓷器—從沉船出水資料說起 (27/2)
    歷史博物館﹕常青的生命之樹—漢字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28/2)
    孫中山紀念館﹕近代中國的革命軍事 (12/3)
    文物探知館﹕鳥瞰啟德—機場話舊 (12/3)
    歷史博物館﹕清帝國之在南疆:以湘西苗疆的形塑為中心 (13/3)
    科學館﹕「科幻中的科學」講座系列 (19/3, 9/4)

  • 新一期聯合報及博物館節目表

    二零一五年第四號《聯合報》已出版﹕HTML版 / PDF版

    由於藝術館和太空館先後閉館維修,博物館節目篇幅減少了。可是時局卻越來越差。當一班權貴不惜抓爛面子去有權盡用的時候,這是他們最跋扈、最令人絕望的時候。但也是他們已經褪下文明面具、剩下赤裸權力的時候。就看有多少人醒覺了。

    新聞版﹕
    1. 棋王府即將搬遷

    據悉棋王府將於本月底遷出長居二十七年的屋邨。棋王府並未公佈具體搬遷日期,惟棋王仍將駐在青衣,並繼續提供網上服務。

    新棋早期曾有學校及地方分區,以舊府為準,所以青衣南區的分區較細,而北部各區則較為闊大。十八年前棋王於邨內遷居、棋民亦陸續他遷後,區劃已不符需要, 但棋王國運動沉寂後分區工作需要亦少。後來棋王提議分區專員制一直未有具體方案,遑論落實。至於今次遷府會否同時提出新的分區方案,棋王府對此未有回應。

    2. 對外社評—中共的蠍子本能

    還記得這個童話寓言嗎﹖

    從前有隻蠍子想過河,但牠自己不懂游泳,唯有求青蛙載牠過河。青蛙覺得蠍子會用毒刺螫死牠,所以不肯。蠍子說假如自己螫牠的話,自己也會溺死,所以牠絕對不會這樣做的。青蛙被說服就載牠過河。

    怎料渡河一半,蠍子卻突然用毒刺螫青蛙。青蛙很震驚,臨死前爭扎著問﹕為何你自己會死也要螫我﹖蠍子答﹕因為這是我的天性。

    對照這十幾年的時局,有沒有想起這個故事﹖
    中共就是那隻蠍子。

    就是中共建政之前,香港雖是英國殖民地,但對中國的事同樣關心。國難當前港人出錢出力,由晚清荒災到支援抗日,無役不與。

    到了中共建政之後,儘管港人多為避共而來,但仍然關懷鄉親。由中共製造出來的大饑荒到各場天災,都有香港人在救濟。文革漸弭,港人又在支援中國改革開放。中國大陸的現代化是依賴香港走出去,香港這個現代化法治社會的模範,就像青蛙一樣載著中國到海外去。

    對於這隻青蛙,蠍子也曾經保證「一國兩制」,因為香港對中國前途很重要,不會在這裡用牠那可怕的毒刺,好讓港人願意載牠到對岸。

    可是,蠍子天性就是要螫人。中共的本性就是要控制一切。自零三年後,非旦沒有自省,保留香港與中國不同之特色﹔反而變本加厲,違反基本法,插手到每區角 落。非旦借人大釋法之名擅自添加新規,而且到去年八三一決定更違反自己釋法時訂立的規則。再到最近,就連大學自治都被梁振英有權盡用之下委任的黨羽破壞殆 盡。從此各大學不受中共歡迎的人物,都注定要面臨困難、無法自由研究和發表。

    香港大學就是香港的縮影。中共沒有現代民主政權的胸襟,管理一座西化都市的結果,就是以國家安全為名抹殺這個城市的特色,將之大陸化。中共自以為得到安 全,卻是以毀滅這座城市和中國長遠現代化的模範為代價。就像蠍子螫死青蛙後要遇溺一樣。最後那些權貴會得到利益,但沒有人是安全的。

    前人看不穿這個互害循環深陷其中,猶謂可憐人亦有可恨處。到今天那些鼠目寸光的權貴,為求蠅頭之利,助紂為虐拆毀香港這生養之地,又令香港大陸化握殺中國未來現代化之生機。誠可謂漢奸港賊也。

    副刊版﹕
    1. 棋藝天地—Zombicide

    這是朋友提供試玩的遊戲,主題是恐怖片迷至愛、在下興趣缺缺的——喪屍。

    整個遊戲有點像多年前新雅出版的科幻戰棋《危險任務》, 後者是特務團隊在前有攔阻後有追兵下殺出重圍,前者則為一隊倖存者要衝出喪屍包圍完成任務,都是在崇尚競爭的圖板遊戲中較少有的合作賽局。兩個遊戲還有一 點相似,就是都有多樣化的情境,透過多塊圖板組合和不同設定,就可用來提供不同情境、不同難度的任務給玩家完成。(當然,現在的喪屍棋子比當年的科幻戰棋 更美觀、也更昂貴了。)

    回到喪屍遊戲,一隊玩家飾演不同角色自然有不同能力。他們有不同裝備、也可以在圖板中尋找新裝備,由威力強勁的機槍汽油彈到聊勝於無的平底鍋都有。這些玩 家要合作、利用不同角色互補長短,才可以完成任務。就像我們試玩的局,有人負責破門、有人負責打喪屍、有人負責搜索裝備。最後當喪屍越來越多,我們當中 「打得」的留後吸引和拖延喪屍,把擁有「凌波微步」能力的角色送到終點,才能完局。當然現實中被包圍的人最後應該都要死吧﹖但在遊戲中算是勝出了,也算是 「不寒而慄」中的一點安慰。

    知識版﹕
    1. 節目預告
    2. 雋語錄

    ---

    今季wishlist﹕

    展覽﹕
    科學館﹕海洋怒吼—塑膠垃圾關注計劃 (27/11-17/2/16)
    文化博物館﹕祝福的印記—傳統童服裏的故事 (18/12-21/3/16)
    孫中山紀念館﹕韶光麗影—民國月份牌與摩登社會 (23/10-30/3/16)
    歷史博物館﹕日昇月騰—從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 (16/12-11/4/16)

    講座﹕
    歷史博物館﹕日據時期的香港—軍事方面的觀察 (11/10)
    太空館﹕冥王星上的新視野 (17/10)
    科學館﹕系內小行星及系外行星的發現 (17/10)
    文物探知館﹕香港精神科發展史—從西營盤說起 (17/10)
    海防博物館﹕明清香港海防 (17/10)
    科學館﹕太陽系外行星的性質及相關研究 (21/10)
    歷史博物館﹕殖民地早期新界土地政策 (7/11)
    文物探知館﹕漫談尖沙咀黑頭角訊號塔 (21/11)
    歷史博物館﹕好友對談—曾柱昭先生 (6/12)
    海防博物館﹕二十世紀以來的文字諜戰 (12/12)
    孫中山紀念館﹕民國時代的中華復興建築 (19/12)
    歷史博物館﹕好友對談—陳承緯先生 (20/12)

  • 新一期聯合報及博物館節目表

    二零一五年第三號《聯合報》已出版﹕HTML版 / PDF版

    今年暑假有博物館節,節目較多,壓縮了其他版面。所以無法討論近期政改方案否決後的時局,敬請見諒。大家恥笑建制甩轆出醜後,今年七一遊行的人數應該大減。不過如果北京以為避得開政改就大謬不然了。政制不良是會不斷激起民怨的。

    新聞版﹕
    1. 方潤之網遷至Google Site

    新浪網於六月開始停止所有電郵和網頁寄存服務。於是2009年由雅虎遷入新浪的方潤之網又面臨要搬遷的困境。現時正逐步遷往https://sites.google.com/site/fongfuyun/。由於Google Site並不支援直接上載網頁,只能逐個網頁內容加進去,所以進度較慢。暫時只有方潤圖書暨檔案局的內容較齊備,個人簡介和文章分享接近完成。但聯合報和棋王國的內容則尚待建立。Google Site並不支援Word檔案,聯合報內容亦待逐篇抄入。

    副刊版﹕
    1. 棋藝天地—Burn Rate

    Burn Rate是一個模擬科網公司的卡牌遊戲,顧名思義這些新創公司通常都是「燒錢」而且大多會倒閉收場,於是誰蝕錢最慢、別人都倒閉了你就贏。

    重點在於如何避開爛計劃,和把爛計劃塞給別人讓他出血。遊戲卡牌也包括人事、財政、銷售、工程等部門的員工,當中有人才也有庸才,人才可以幫你找人才、找 錢、踢走爛計劃,庸才則剛好相反。如何網羅人才和把爛人推給別人也是趣味所在。我覺得這適合跟學生玩,不過是朋友的舊遊戲較難買到就是。

    知識版﹕
    1. 節目預告

    網上博物館節目日曆亦已全部更新

    (P.S. 新浪網停止網頁寄存服務了,要在 google site 重建網頁。因為設定方面比較麻煩,似乎未必能包括現在的所有頁面。還要想想看。)

    ---

    今季wishlist﹕

    展覽﹕
    文物探知館﹕發跡香港 (至13/9)
    科學館﹕西洋奇器—清宮科技展 (至23/9)
    歷史博物館﹕漢武盛世—帝國的鞏固和對外交流 (至5/10)
    海防博物館﹕戮力同心—粵港抗戰文物展 (至4/11)

    講座﹕
    藝術館﹕與博物館設計師會面 (4/7)
    藝術館﹕古文物偵探筆記 (5/7)
    太空館﹕暢遊東亞科學博物館 (11/7)
    歷史博物館﹕漢代都城的考古發現—以漢長安城為例 (18/7)
    歷史博物館﹕正義、和諧、快樂─論語中君子之道的不同面相 (25/7)
    科學館﹕中西科技觀和宇宙觀的異同 (22/8)
    海防博物館﹕龍津石橋與十九世紀新安縣海 (29/8)
    歷史博物館﹕思考納粹德國的政治 (28/9)

  • 新一期聯合報及博物館節目表

    二零一五年第二號《聯合報》已出版﹕HTML版

    李光耀逝世,是執政黨激發愛國熱情和支持度的機會,雖然這比他們預期早了半年。對我們來說,總結新加坡經驗也有助於我們謀劃未來。香港要保持獨特自主,抵抗中共侵蝕,需要足夠強勢的領袖,但我們願意犧牲甚麼﹖有何人可用﹖這才是問題。

    新聞版﹕
    1. 對外社評—非東亞獨有的李光耀情結

    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先生,入院逾月後終於上月23日逝世,並於29日舉行國葬儀式。

    李光耀是個強人,既成大事業亦謗譽隨身。把一個經濟不景、被不友善鄰居包圍、處境交困的轉口港,建設成足以自立、沒有人敢小覤的發達城邦,是其大功。當然,新加坡「國父」不只一人,有很多人都在建國過程中作了貢獻,但李光耀是整個團隊的隊長,領導角色不容置疑。

    但過程中也伴隨很多犧牲。為了對抗背後由中共支持的馬來亞共產黨,英國人嚴苛的內部安全法令被保留下來,直到今天還有效。如果說早年被捕的人都跟馬共有關,那麼到了中共已放棄支持世界革命的八十年代還抓了人不審判,就是打壓過甚了。

    而且鄰居不樂於華人為主的小城邦獨立和成功,種族暴動和鄰國入侵危機不絕,政府對任何破壞宗教種族和諧的舉動都深感不安。在這種精神不穩之下,言論自由自然不被認為是最重要的事。

    新加坡發展早期,人民一窮二白,大部分人還住在貧民窟,人們願意犧牲自由建設經濟並不難理解。而且沒讀上多少書的他們,也不會質疑大學畢業「精英」的決定。這解釋了老一輩國人對李氏的普遍敬愛。

    這種心態被實用主義的李光耀進一步總結為「亞洲價值觀」,認為自由民主並不比經濟發展重要。李氏是偉大的實戰家,但並不專長於理論。他本人就是行法家多於 他口中的儒家。願意犧牲自由發展經濟的心態也不是亞洲獨有,觀乎世界各國對他的尊敬和讚譽,可見這種心態其實有相當普遍的人性基礎。

    可是管仲也說「衣食足然後知榮辱」,經濟豐足、教育提升的新一代,又怎會甘心繼續臣服於政府的「精英」呢﹖自由民主的要求自然產生,已非政府強勢就能阻 擋。李氏跟不上新時代的要求,所以上次大選才弄巧反拙,最終要退出內閣。香港傳媒重複李氏叫香港不要跟北京對抗的勸告,但回看歷史﹕李氏自己屈服於吉隆坡 強權﹖還是反抗﹖分析一下就明白。

    現在新加坡需要的是善於整合國人願景並鼓勵大家一起前進的領袖。以為可借李氏光環,假拼經濟之名叫人民永遠避諱自由民主的獨裁者,亦可休矣。

    副刊版﹕
    1. 棋藝天地—Ticket to ride 亞洲版及 Power Grid 十周年版

    上次提到買了Ticket to ride亞洲版地圖,後來在大導演棋局試了,就可以在這裡介紹了。

    荷蘭版不同,亞洲版的地圖有兩面。其中一面「傳奇亞洲」跟歐洲版有點像,也有必須付出百搭牌才可以完成的渡輪路線。還有一種山岳路線,跟歐洲版略有不同。歐洲版的隧道線要額外 抽卡,可能要額外的同色卡才可以建成,代表興建隧道的不確定性﹔這個版的山岳線可照常興建,但要額外丟棄玩家擁有的車卡,減少玩家未來搭建的鐵路。跟有些 版本「最長路線」額外加分不同,這版本是單一路線經過最多城市可額外加分。

    我們試的是另一面「組隊亞洲」,這只能給四或六人玩,因為他們要兩個一組。每組有兩條木架,規定每個人抽到的路線卡和火車卡都有部分要放在木架上跟同伴共 用,但除此以外就不能交換手上其他卡牌的資訊。所以造成一種「必須互相合作但又不完全明白對方想怎麼」、考驗默契的局面。它跟歐洲版一樣有隧道線,不過抽 卡的數目改以圓圈內數字表示,於是有些路線要抽卡的數目比路線格數還要多,這一點比歐洲版更難。如同其他版,少人玩就不能用全部複線,迫你們搶路,但九廣 鐵路除外(香港的榮譽﹖)。這版本也是以最長路線和完成最多路線可額外加分。

    此外在下也接收朋友多買了的Power Grid十周年版。 就像Ticket to ride十周年版一樣,非常精美(也非常大盒兼笨重),但規則大抵相同。不過Power Grid的十周年版倒真的添加了一些有用的設計,例如方便玩家記著誰完成了回合流程的平行列,還有代表第二階段和遊戲完結點的木條,的確令玩家更方便,不 怕忘記混淆了。膠幣的運用也應該比紙幣更耐用。垃圾發電不見了,變成天然氣發電,而且發電廠的組合改變了。原來混合電廠燒煤或油,現在變成燒油或氣。北美 洲第二階段也增設特價發電廠拍賣。而歐洲第一階段未來市場則有五張卡。

    比較特別的是原本較悶的二人賽局,會新增一個「壟斷者」,專門負責霸佔城市和耗用燃料,增加二人賽局的複雜度。

    知識版﹕
    1. 節目預告
    2. 雋語錄

    網上博物館節目日曆亦已全部更新

    (P.S. 新浪網要停止網頁寄存服務了,如果在 google site 重建網頁,因為設定方面比較麻煩,似乎未必能包括現在的所有頁面。還要想想看。)

    ---

    今季wishlist﹕

    展覽﹕
    歷史博物館—基本法頒布二十五周年展覽 (-25/5)
    海防博物館—戮力同心—粵港抗戰文物展 (五月至十一月)

    講座﹕
    太空館—柯爾伯帶的發現史 (19/4)
    孫中山紀念館—孫中山的《實業計劃》與今日中國 (23/5)
    海防博物館—從報章看香港的淪陷歲月 (30/5)
    太空館—地球以外的生命再探 (31/5)
    歷史博物館—跨文化語境中的禮貌、臉面及言語行為 (6/6)

  • news and museum wishlist

    二零一五年第一號《聯合報》已出版﹕HTML版

    新聞版﹕
    1. 對外社評—縱容大陸化才是破壞法治

    因為泛民三十幾年「未能成功爭取」民主後,終於用上違法的「公民抗命」爭取普選,最近親建制人士最愛掛在口邊的就是「維護法治」。這種說辭對於很多人有說服 力的,因為很多人都沒學過。守法固然重要,但法治更重要的,其實是限制政府的權力。「法治不只是守法」這一點連考評局的通識科評卷參考也會說,這也正是現 在建制人士群起攻之的原因。

    現代民主國家的基礎在人民,而非建制派那種「沒有國那有家」的概念,相反是先有人民後有國家。所以民主國家的法治,不是單方面要求人民守法,而是要以法律 保障人權,令政府施政能夠反映人民的訴求。由於政府的力量與人民極不平衡,所以法治的重點,在於限制政府只能依法行使權力,而且處處受監察。讓個人權利得 以申張,以平衡政府的威勢。

    社會契約論亦明示,如果政府的背離公意,人民有權推翻統治者。這點其實與孟子到黃宗羲的想法相近,分別只是中國人未能提出表達公意的制度(民主)。

    簡單點說,守法就是遵守社會契約,條件就是統治者也要守約。守法並非單方面、先天的要求。

    除了不知法治真義之外,另一重要原因是,人類本性會「西瓜靠大邊」,弱者會討好強者以保障生存,這點人類和猿猴是一樣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會見到人們挑剔 犯錯的弱者、對強者的過錯反而包容。這一點是很自然的,因為挑戰強者有危險,挑剔弱者則很安全。要明白「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是需要教育的。

    香港之所以興隆,只因為英國人帶來法治,令香港人稍能接觸「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生活,而政府的獨斷亦勉強受英國民主國會的監察。但香港人只慶幸於免卻大陸文革的混亂,從來沒真正了解民主和法治是甚麼,所以香港的法治其實是很脆弱的。

    九七以來,中共高幹「三權合作」不絕於耳,由胡仙到傅振中,親建制人士的違法行為亦有不少未被追究。這次雨傘運動中的警方已退化到有如大陸公安武警的執法方式,不斷重申政治中立,事實恰好相反。相比起公民抗命,政府運作邏輯的大陸化,才是最法治的最大威脅。

    副刊版﹕
    1. 棋藝天地—Ticket to ride十周年版及荷蘭版

    我們在一二年第二號簡介過Ticket to ride,當時因為篇幅沒有詳細介紹玩法,不過讀者應該可以大概理解遊戲模式。當時因為大導演同學有德國版,所以方某另外買了Europe版(見一三年第三號介紹),任務卡比較單調,但隧道和過海線帶來很高難度。

    今年是遊戲推出十周年,故此推出紀念版。在下見有boardgame cafe搞聖誕特價,所以連同荷蘭版和亞洲版買了。

    這個十周年版原初的美國版規則其實是一樣的,只是製作「非常精美」,尤其是那些火車(雖然我也有一架崩了一個bumper)。而精美的結果就是盒子「非常重」。所以只能留在家裡了。

    荷蘭版亞洲版都是地圖連配件,屬擴充版。聖誕聯歡和大導演棋局我都拿了荷蘭版出來試玩。因為亞洲版有較多隧道規則,就像歐洲版一樣較難玩,我想先試玩荷蘭版會比較容易的。

    荷蘭版沒有任何可以「借路」的乘客或火車站之類的配件,而且絕大部分的地方只有雙線,要不就是單線,所以築不到路就沒辦法。於是跟其他版本大家都由零分開始不同,荷蘭版首位玩家零分開始,第二位一分開始,如此類推。

    最重要的新規則,就是荷蘭屬低地,增加了代表「起橋」用的代幣。每一條鐵路線上都有個數字,代表所需的橋樑數目。除了集齊所需卡牌外,首位築路者需要向 「銀行」支付代幣才可以興建。假如是雙線,第二位在同一路線上築路者,就要把同樣數目代幣交給首位築路者。到遊戲結束後,玩家可按照剩餘代幣數目排次序, 獲得額外加分。不夠代幣就要欠銀行的。

    所以節約代幣就成為考慮因素,相對於海邊路線,內陸路線通常需要少點橋樑,所以走內陸會較有優勢。另一方面,荷蘭版路線卡比歐洲版多得多,不會那麼單調。而且也沒有分長短途兩種,全部長短路線都會一起抽,所以各人的路線長短未必平均。這會令玩家要考慮更多其他搶分的策略。

    荷蘭版還有雙人的特殊規則,加入「中立」第三者,不過要等有兩人局才可以一試了。

    知識版﹕
    1. 節目預告
    2. 雋語錄

    網上博物館節目日曆亦已全部更新

    ---

    今季wishlist﹕

    展覽﹕
    孫中山紀念館—黃埔軍校﹕近代中國軍事人材的搖籃 (-14/1)
    歷史博物館—皇村瑰寶:俄羅斯宮廷文物展 (-16/3)
    文化博物館—敦煌﹕說不完的故事 (-16/3)
    科學館—神奇物質﹕材料科學展 (-15/4)

    講座﹕
    文化博物館—從敦煌舊照片中看到的那些年、人、事 (國語) (18/1)
    歷史博物館—從藝術到歷史:我的博物館生涯 (24/1)
    歷史博物館—香港開埠至今的建築及其背後的建築師 (25/1)
    文物探知館—香港古橋探索 (7/2)
    太空館—類地行星的地質與地貌 (8/2)
    文化博物館—敦煌壁畫的保護與修復、敦煌壁畫中的古代兒童生活 (國語) (8/2)
    歷史博物館—沙俄與中國外交 (15/2)
    海防博物館—清廷最後一位海軍大臣譚學衡與清末海軍重建 (28/2)
    歷史博物館—俄羅斯帝國的亞洲面貌 (英語) (14/3)

    天象廳電影﹕熊貓愛回家 (-30/4)

  • news and museum wishlist

    二零一四年第四號《聯合報》已出版﹕HTML版

    新聞版﹕
    1. 棋王譴責中港政府
    2. 對外社評—時窮節乃見

    副刊版﹕
    1. 棋藝天地—三款大富翁小遊戲

    知識版﹕
    1. 節目預告
    2. 雋語錄

    網上博物館節目日曆亦已全部更新

    ---

    今季wishlist﹕

    展覽﹕
    科學館—動感挑戰站 (-29/10)
    孫中山紀念館—黃埔軍校﹕近代中國軍事人材的搖籃 (-14/1/15)
    海防博物館—中日甲午戰爭文物展 (-11/3/15)
    歷史博物館—皇村瑰寶:俄羅斯宮廷文物展 (29/10至16/3/15)
    文化博物館—敦煌﹕說不完的故事 (28/11至16/3/15)

    講座﹕
    歷史博物館—香港街道的命名與翻譯 (18/10)
    太空館—預測天災 (19/10)
    歷史博物館—尼古拉二世與中國 (2/11)
    海防博物館—甲午戰爭在日本 (8/11)
    孫中山紀念館—黃埔軍校及其時代意義 (8/11)
    科學館—從《氣象萬千 IV》談氣候變化、氣候變化與糧食的可持續性、香港天氣歷史與氣候轉變 (15/11)
    歷史博物館—歷史上德國哲學界所理解的孔子是怎樣的?(15/11)
    文化博物館—敦煌﹕說不完的故事 (29/11)
    歷史博物館—回歸前香港最後一套通用郵票 (13/12)
    太空館—古代天文文物趣談(16/12)
    歷史博物館—落地生根的南洋華人 (27/12)

  • news and museum wish list

    二零一四年第三號《聯合報》已出版﹕HTML版

    新聞版﹕
    1. 棋王外遊公告
    2. 方潤出任圖書館主任協會理事

    副刊版﹕
    1. 棋藝天地—蘇格蘭場探案 (Scotland Yard)

    知識版﹕
    1. 節目預告
    2. 雋語錄

    網上博物館節目日曆亦已全部更新

    ---

    今季wishlist﹕

    展覽﹕
    文物探知館—郵歷香江﹕從舊郵政總局大樓細味香港郵政歷史 (-26/8)
    歷史博物館—嶺南印記﹕粵港澳考古成果展 (-1/9)、甌駱漢風﹕廣西古代陶製明器 (16/7-15/9)
    藝術館—長青館藏明清瓷、玉、角、竹、畫琺瑯 (-28/9)
    科學館—動感挑戰站 (-29/10)
    孫中山紀念館—黃埔軍校﹕近代中國軍事人材的搖籃 (29/8-14/1/15)
    海防博物館—中日甲午戰爭文物展 (22/8-11/3/15)

    講座﹕
    孫中山紀念館—謝纘泰的生平 (12/7)
    歷史博物館—中國古代星空與星官崇拜 (19/7)
    太空館—細說天文鐘 (20/7)
    文物探知館—嶺南漢風:從考古及歷史文獻說起 (23/8)
    歷史博物館—漢語在世界語言中的獨特性:從地理環境及氣候變遷看其成因 (7/9)
    太空館—日本太空科技發展史 (13/9)
    歷史博物館—志願軍180師的覆沒:詳解朝鮮戰爭中國軍隊的最大挫敗 (21/9)
    孫中山紀念館—黃埔軍校與蔣介石 (27/9)

  • news and museum wish list

    二零一四年第二號《聯合報》已出版﹕HTML版

    新聞版﹕
    1. 對外社評—民眾運動的困局

    副刊版﹕
    1. 棋藝天地—Turn the tide (運轉潮汐)

    知識版﹕
    1. 節目預告
    2. 雋語錄

    網上博物館節目日曆亦已全部更新

    ---
    今季wishlist﹕

    展覽﹕
    歷史博物館—影藏歲月﹕香港舊照片展 (-21/4)
    歷史博物館—甲午戰後﹕租借新界及威海衛 (9/4-9/6)
    孫中山紀念館—紙上風雲﹕辛亥革命在廣東 (-14/5)
    海防博物館—香港軍事服務團歷史展覽 (-11/6)
    文物探知館—郵歷香江﹕從舊郵政總局大樓細味香港郵政歷史 (29/4-26/8)
    歷史博物館—嶺南印記﹕粵港澳考古成果展 (11/6-1/9)
    藝術館—長青館藏明清瓷、玉、角、竹、畫琺瑯 (3/5-28/9)

    講座﹕
    科學館—中藥、腸菌與人體健康 (26/4)
    歷史博物館—駱克與接管新界:1899年六日戰爭 (27/4)
    歷史博物館—駱克及其時代:租借新界及經驗移植威海衛 (3/5)
    歷史博物館—關於語言,嬰兒的大腦「知道」多少? (10/5)
    文物探知館—新界與鄉議局的成立 (31/5)
    歷史博物館—教改與轉變中的學校角色 (31/5)
    歷史博物館—自梳女與僑居地及僑鄉的案例 (21/6)
    歷史博物館—嶺南考古發掘的成果及特色 (28/6)
    歷史博物館—香港考古文物展覽回顧 (29/6)
    科學館—中藥與我們的日常生活 (5/7)

    太空館電影﹕活力地球—氣象解碼(-30/4)、我們都是外星人3D(-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