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3, 2013

  • New books for me and the library

    為了替同事找推介的書,結果當然又是買了一堆。有些歸圖書館,有些歸我。

    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What Money Can’t Buy: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 Michael J. Sandel著,吳四明、姬健梅譯,台北﹕先覺,2012

    其實之前已買了《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和《反對完美: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放在學校,難得前者也有幾個人借過(後者未留意),但在下還沒時間拿來讀(其實連那段片我也沒看完)。既然讀書會下次很可能講這本,所以乾脆買了這本,和借下《正義》快快讀。

    其實單是《錢買不到的東西》這個名字就值得推介每天被中環價值荼毒的香港學生讀吧﹖

    擦擦史:一部關於溫柔呵護我們胯下的輕薄好夥伴─衛生紙的趣史》(Bum Fodder:An Absorbing History of Toilet Paper) Richard Smyth著,蔡宜真譯,台北﹕商周,2013

    這本其實令買了《大便書》的「變態」方某人很頭痛,究竟應該留給自己還是放在學校﹖

    最後我決定這次放在學校,我想他們會對「未有廁紙之前大家用甚麼」有興趣吧。

    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香港重慶大廈》Gordon Mathews著,Yang Yang譯,香港﹕青森,2013

    為何要買這本,應該沒疑問吧﹖通識科的課題有「全球化」又有「身份認同」呀,重慶大廈不就是這兩個課題的焦點舞台嗎﹖

    法醫才看得到的人體奧祕》上野正彥著,陳嫺若譯,台灣﹕如果,2012

    方某頗喜歡上野正彥的《聽聽屍體怎麼說》,所以一見到作者名字就立即拿起來。不過內容其實是生理學知識居多,法醫只是順帶一提,所以留給學校好了。

    香江有幸埋忠骨》丁新豹著,香港﹕三聯,2011

    書本身包起了,見到丁新豹三字才敢沒看過內容就買。何況封面也把書的內容表達得很清楚﹕就是葬在香港墳場、跟辛亥革命有關的人物傳記。

    (或者,我潛意識是故意在這個時候買這種書的。)

    萌える!思想主義一本就讀懂:將63種著名主義擬人化!》吉岡友治監修、YOSHIOKA YUJI作,高詹燦、劉淳譯,台灣﹕瑞昇,2013

    很明顯是買給學生看的。近年日本人甚麼都拿來萌化的作風,萌化論語我都頂唔順,不過如果說那些「乜乜物物-ism」經常在傳媒出現但學生不大了了,那麼找本書吸引他們看點簡單的介紹,也不錯。

    --------------------------(以下是私伙的分隔線)--------------------------

    帝國:大英世界秩序興衰以及給世界強權的啟示》(Empire: The Rise and Demise of the British World Order and the Lessons for Global Power) Niall Ferguson著,睿容譯,新北﹕廣場,2012
    (這位譯者的名字竟然只能在預行編目才見得到,出版者好像覺得是不值一提般,很不尊重。)

    大概好像只在《新國富論》看過對殖民帝國的整體評價。英國這個最大殖民帝國,有趣在於非常「地方智慧」,比其他帝國都更樂於放手給總督因地制宜管治。這段歷史對我們其實很有用。

    鐵路大比較》川邊謙一著,薛智恆譯,台北﹕台灣東販,2012

    主要是為了看鐵路系統、路軌和訊號那部分。份量其實不多,還是想起小時候看光復科學圖鑑鐵路篇的時候,總是很喜歡訊號那部分。如果有人寫本通俗向的書,專門介紹各種鐵路訊號就好了。

    日本家徽圖典》,丹羽基二監修、鈴本亨等著,黃碧君譯,台北﹕商周,2008

    其實買這本是因為下面那本﹕
    完全圖解戰國武將家紋軍旗事典》大野信長著,孫玉珍譯,台北﹕遠流,2011
    邦少買了一本,然後我看頗有趣(方某向來對旗幟徽號之類有興趣),於是有次特價買了。

    不過那本充其量只介紹武將的家徽,《日本家徽圖典》卻不是旨在武家、更不是哪一家,而是解釋日本家徽裡的元素。更合在下所需,所以買了。

Comments (3)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