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11, 2013
-
How should we treat Chinese Medicine?
在科學教育關注組那邊討論中醫,在科學粉絲之間討論這些前科學(而又隨時被拿來當偽科學)的東西,特別容易擦槍走火。
我們大可視中醫理論是一種前科學,尚待現代科學的驗證和發掘,不必看得太死。中醫於現代就等於煉金術之於中古歐洲,中醫到現在還未科學化只是因為中國走得太慢。
中醫要現代化,但不等於要完全拋棄中醫。正如中國要現代化,不等於要扔掉孔老二。當然這也不代表我們要女人紮腳,問題的核心就在於中醫裡有哪些是有效的、符合實情的,這些是要科學研究。
---
大家罵得過癮的同時,似乎沒留意到為何有「循證醫學」這一支。如果西醫就等於科學,那麼有西醫就夠啦,為甚麼還要搞循證醫學﹖
沒一個西醫會說西醫是純粹的科學,這並不等於否認西醫的理論有科學基礎。但科學把握了大概之後,在執行的時候往往有很多個別的考慮,即是他們說的「醫術也是種藝術」。不了解這點就不能明白「醫學不等於科學」的意思,是指醫學實踐必然不只有科學的考慮。
建議大家讀《醫學簡史》,看看為何當西醫在科學化、按理(正如各位所想)應該「贏晒」而不需要其他傳統的時候,為何那些不科學的各種療法,反而贏取了支持者。
當然你可以嘲笑那些人愚不可及,但嘲笑並不能解決問題。《醫學簡史》的作者解釋得很清楚,問題的核心是西醫得到科學之後,只顧著舞弄技術/儀器,而忘記了人。作者說西醫未有科學之前,也不外乎是江湖郎中,不見得真的醫到人但關心病人得到信任。得到科學利器,自以為天下無敵,反而因此忽略病人的感受和情緒。令病人覺得被關心,得到精神上的支持,這一點正是替代療法(=所有江湖郎中﹖)最耍家的。
(當然我也不覺得中醫在這方面很耍家就是,其實中醫學說本身也算是「自然主義」,只是因為沒實驗於是訴諸玄思。)有些西醫自己也發覺到,他們只懂醫「病」,卻忘記了「人」。這就是西醫和很多科學fans的盲點所在。
---
我想討論中醫這個題目,「不取消中醫」不應該被看成是「承認中醫符合科學」。
中醫固然需要通過科學方法的驗證,這點根本這裡的人都沒異議,亦沒甚麼好爭辯的。問題是,中醫那麼繁雜的體系,藥也有那麼多種,無論你是否有興趣去理會中醫學,抑或看不起中醫學只想找中藥,科學也未能完成驗證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中醫﹖
以一些朋友的立場,似乎是「因為中醫學不符科學,所以應該摺埋」。這種立場我是不同意的,亦應該是主要的矛盾點。
一門醫學,不只有科學的部分,亦有其文化的部分。中醫有其背後的文化體系,這個文化體系雖然看來不符科學,但如果一下子破壞了它,反而會阻礙科學的探索。作個比喻(雖然比喻可能會引起更多誤會﹖),就像科學家在森林裡找到紫杉,是有效的抗癌藥。但如果科學家還未探索過整個森林,它就被人砍掉了,那麼其他可能出現的藥物就無法再找到了。
就當中醫完全不科學,只是幾千年來隨便試試,也累積了很多經驗。這些經驗,裡面總會有些值得現代科學運用的東西,但如果中醫完全消失了,科學家根本就讀不懂亦不懂應用。這樣是不值得的。給中醫繼續生存,不等於你要承認它是「科學的」。當然,我期待在科學徹底驗證的過程中,中醫的理論可以得到科學的澄清,有用的留下沒用的撇除,最後融入科學醫學的一員。最後不見得跟西醫合併,但能夠跟西醫在科學的基礎上互通有無。雖然如果去到這一步,中醫跟西醫應該很接近了。(當然亦有些朋友期望中醫完全消失,這個只要自然發展,之後就可見到科學驗證的結果,其實你我都「放長雙眼」不必緊張。)
有些朋友批評很多中醫習慣死不認錯妨礙進步,這點我是同意的。我不排拒的中醫是以學術整體(一個學門)而言。
---
如果大家有看日劇/日漫《仁醫》的話,會留意到在那個平行宇宙中,因為主角(來自現代的西醫)和漢方醫合作,最終那個宇宙的現代醫院裡面有科叫「東洋內科」。雖然中醫科學化的結局未必是這樣, 但也是有可能的。
科學不分東西,但醫術有。甚麼叫「主流醫學」﹖現在是「西醫」,但他們有必要採取所有「經過驗證」的中醫療法嗎﹖我很懷疑,因為每一門醫術都有其傳統,並不是那麼容易轉變。正如就算「西醫」內部也有很多分科,各自以不同方式同時醫一個病人。如果《仁醫》裡面的「東洋內科」真的存在,大概也會好像現在西醫的分科那樣運作吧。(到時或者你會認為這一科根本就是「主流醫學」的一部分吧,只不過因為歷史因素有個「東洋」名字,其實只不過是專門用科學化的草藥治病﹖)
就算你提出其他文化傳統的醫學,我一樣贊成透過科學了解它們,撇除了不正確的部分之後繼續保留的。因為就算是一個正確的療法,不代表西醫就會習慣採用,畢竟醫同一個病,可行的方法未必只有一種。
最重要的是科學驗證,這一點你我沒異議。最後中醫會變成怎樣,其實我們都只是在嘗試預測未來,這一點說不上科學。
---
中醫在個人化方面早就看到,但輸在卻沒有科學、沒有制度化,於是做得不準確,往往只靠個人發揮,作為一門學科這樣自然是不可靠的。就像很多哲學學說一樣,中國人其實可以看得很闊很遠,但往往衰在細節上不了了之。近代我們罵中醫,往往其實就是因為有些人仍然不肯在科學的細節上下苦功。
「中醫的科學基礎」這個問題,由民初拗到現在,我還再拗下去也難有結論。
方某介紹過《中醫的科學原理》,但這本書能證明中醫理論合乎科學嗎﹖我很懷疑。在下認為這本書只是試圖以科學比附說明一些中醫理論,但中醫本身的理論很多虛浮處。把陰陽五行套用到所有關係上,雖然在古人是很偉大的自然主義嘗試,但很難過到現代科學這一關。某些中醫(如在下這篇提及的教授)到今時今日還打算以這一套踏入現代科學殿堂,恐怕只會自取其辱。要科學化的話,中醫傳統理論被大肆修改、甚至有很多沒實證的玄思要放棄,這是絕不出奇的。
我相信現在搞科學研究的中醫,也不會拘泥於古代的理論之中,雖然他們可以從中選取養份。問題是,究竟中醫在科學化的路上走了多少﹖還欠甚麼﹖我想我們未必很了解。
而更大的問題是,科學粉絲之間,往往很容易以物理、化學那種模式去看科學(因為物理和化學最規範化和數字化),變相排拒其他學科。例如生物學就長期因為對複雜的生命現象只能「描述」難取定理,而嘲之為「描述科學」(descriptive science)。當然後來生物學進展到分子層次,就算生態學亦多了數據上的研究。但生物學的歷史告訴我們,生命比分子複雜得多,並不容易化約為物理、化學的研究方式。正如醫學有不同流派,科學雖有共通,但學科之間方法亦多不同。我們要警惕偽科學,但如果變成文人相輕,那也不是健康現象。
相比起生物學,去到實際醫人的醫學、甚至是社會學,就更難歸納、離物理、化學那套模式更遠了。所以出現偽科學的機會越大,亦因此更容易被科學粉絲不分良莠一併排拒……
但從另一方面看,我們又要把握住「科學」的核心,不能讓偽科學假借「X情不同」的名義去迴避科學檢驗。所以才會出現如此緊張的關係。回到歷史,就像《仁醫》裡的緒方洪庵老師,雖然本身是蘭醫,但並不因此排斥漢方醫(即中醫)。根據日文維基的說法,歷史中的緒方老師是試圖以西方醫學為漢方醫注入養份,為病人找最好的藥方。(當然這也因為當年的西醫其實也不見得很科學,藥也沒幾種。劇中緒方老師也承認他們有些療法根本是醫不好人的。)
為何要把中醫科學化而不是乾脆扔掉﹖就像《仁醫》裡緒方老師的口頭禪﹕
「国の為 道の為」 (為了國家,為了正道)
kuni no tame michi no tame
Comments (2)
看了你們之前在facebook的辨論,好搞笑!當我識得好多西醫都漸漸對於中醫的療效(雖然不了解)但認同的時候,有一班不知就裡的“科學愛好者”(不是說你)就可以全盤否定中醫!好好笑!其實中醫學近代已有很多系統化的科學研究,其結果不但有利就中醫學本身的發展,有些研究的結果有藥理上也合乎“科學”的標準。利申:我是註冊中醫師,我老公是專科西醫,我認識的西醫朋友對某些他們了解的病證有時也會讓病人看中醫以幫助療效。那些“科學家”,唉,實在是有點兒迷信。
@Pricilla Wong@facebook - 我不認為他們迷信,但他們眼光是太狹隘。你可以留意到,有這種眼光的人,多是修物理或化學出身的,他們習慣了那種方式並視為等同「科學」。事實上除了中醫科學化,西醫的確是有多了解中醫的必要,要不然病人想吃中藥調理你也無法給意見。
至於藥理,其實我近來見到最新研究說「癌症是一種持續發炎反應」時,首先想起的就是中醫「發物」的戒口觀念。雖然我對中醫了解不多,但「發物」是否跟發炎有關應該是很值得研究的事,這樣可以順道驗證一些中醫理論。
可惜的是中醫良莠不齊,尤其大陸。例如據聞沙士期間大陸的中醫院仍是主要用西藥醫病人,然後再加點中藥調理,事後就在自吹自擂說中藥醫沙士之類。這樣當然令人難以信任。不過倒污水不能把嬰兒也倒掉,正如西醫一樣有班友拿 chelation therapy 騙人,總不能因此否定西醫。(Well,如果妳了整個討論,應該見到那些網友當中有些人對西醫也很不以為然……)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