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20, 2012

  • yoked together

    「信與不信不可同負一軛」這個問題(或話題),在當年的 cuhk.fourm 是熱門題目,方某也參與過若干。當年方某強烈反對這種拆散鴛鴦的教條。
    不過後來又覺得,如果信仰觀是差太遠的話,畢竟很難配合。

    奇就奇在,在下歷來喜歡的女生中,教徒的比例其實令我覺得很誇張(至少高於人口比例,亦應該高於朋友間的比例)。明明已不信了偏偏喜歡信的,那不是開玩笑嗎﹖

    這次見到這篇文,方某擺明是拿來抽水﹕

    青峰@輔仁—教會姊妹的愛情缺乏關顧

    如果現在要在下再回應「信與不信不可同負一軛」,其實道理很簡單﹕你怎知道這個非教徒不是上帝安排給她的呢﹖

    不過倒有兩點值得留意﹕

    1. 宗教其實比較適合女性。因為女性較依靠直覺,今期科學人p.36剛報導有關研究,反正較依靠分析和推理的人多傾向不信 (這正正像之前那位喜歡的女生埋怨﹕男生多數只會欣賞李天命式的思維銳利)。所以只要是自由選擇而非社會傳統令人入教,則教會中女多男少之趨勢應無法扭轉。

    2. 問題是,信仰往往關乎一個人最深層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如果只是那些「把耶穌當黃大仙」的「功利式」教徒當然沒所謂,正如拜觀音的女人不會介意男人拜關帝。
    但如果是很認真的那種教徒,多半即是對信仰有點堅持(或難聽點說,固執)。我想她要跨過某種門檻(至少超越了狹隘的宗教/教派觀念,體認到不同信仰底蘊有同質性,能求同存異),否則跟非教徒伴侶一起的確很難避免磨擦。

    當然,如果是著眼於「求同存異」或「磨擦」這方面,問題在普通伴侶或其他範疇都一樣會發生。所以能處理好其中一項應也能處理好其他吧……﹖

    (註﹕這裡用「她」是因為那篇文章針對「教會姊妹」,可是對男性、或非教徒,道理是一樣的。)

Comments (7)

  • > 教徒的比例其實令我覺得很誇張(至少高於人口比例,亦應該高於朋友間的比例)
    Well, may I know where your ratio comes from?

  • @栗姐 - 香港基督徒人口比例通常說是十分一,這可能只包括受了洗的人。

  • 方兄道出小弟心事! 唉,命運弄人啊。借轉載。

  • 準確點說是新教徒與天主教徒各佔人口約5%,合計略少於一成。雖然這個figure好像也有點舊了。

  • "你怎知道這個非教徒不是上帝安排給她的呢﹖"

    上帝是不會作淫媒的。 :)

  • 我不覺得算是‘拆散鴛鴦’,因為當初還未開始就應該考慮這一點。(當然,談戀愛之後才相信基督教的不包括在此列。)所以這些‘提醒’一般都很早開始講,從學生年級開始講到信眾開始談戀愛一直講,不過拍拖很多年因為信仰原因導致生活細節和信念上不同結果要分手也真的有,可是沒法子的。

    Bible 本來就有說,如果結了婚才信的,不會叫你離婚,所以我真的不覺得算是‘拆散鴛鴦’,可能有些(自稱)傳道人、牧師喜歡妖言惑眾的除外⋯⋯
    當然,有時教會和教友的確會鼓勵信徒多帶未信的男/女朋友認識自己的信仰,希望可以‘二人同步’才結婚啦!

    還有的就是(其實不是‘信仰’這單一問題)在‘婚前輔導’中,如果發現了雙方根本有一些 fundamental problems,輔導員也會建議雙方看清楚、想清楚、解決好分歧、問題才考慮結婚,所以真正的‘婚前’輔導是給談戀愛剛到穩定期之後的情侶做的,不是好像想在很多人一樣,訂了酒席、拍了結婚相、差點孩子都有了⋯⋯才做的!

  • @Frostig - 所以我說的就是﹕信仰不同只是眾多價值觀或看法不同的其中一類,只要直接面對、處理得好的話,並不是信仰不同就一定不適合一起。當然如果有一方接受不到另一方的信仰,就算不用任何人提醒都不適合一起了。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