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10, 2012

  • ID and science education in HK

    [科學教育]

    在朋友的日記裡看到,香港大學理學院曾以 Broadening course 的名義,開了一門介紹智慧設計論的課程。朋友認為科學應該容許有討論的空間,不應以「有宗教背景」去取消這一門課,應該讓學生接觸不同的說法,從而去探討「科學」的本質。

    大道理是無法反對的,但不代表我同意她的結論。

    方某向來是反智慧設計論的,文章在網站本日記裡也有不少,後來還參加了志同道合的香港科學教育關注組。在文首先表白是為了先小人後君子。
    在下反對教授智慧設計論,並不因為它「不正確」,而是因為它根本算不上是「科學」,所以沒資格在科學課堂上教授。

    首先,我們並非說「不能介紹智慧設計論」,否則我們就會跟那些審查思想的獨裁政府沒分別。我們反對在科學課堂上教授這學說,純粹只因為它不屬於「科學」的範疇,在宗教或文化研究的科目中教授,只要不讓學生誤以為這是科學理論的話就沒問題。我們完全可以在文化角度去看人們如何看待人類和生命的起源,正如我們會向學生介紹宗教和古代神話一樣。

    可是,在科學課堂介紹智慧設計論,答案也不是簡單一刀切的「是」或「否」。問題在於﹕

    1. 課程的處理是文化/歷史上的探討,還是純粹宣傳「有否演化存爭議,智慧設計論是科學」的錯誤訊息﹖

    2. 究竟學生對學界的正統學說(即演化理論)是否已有足夠的認識﹖足以讓他們可以分析到這個理論有甚麼問題﹖

    (註﹕1. 其實演化在學界已是公認的事實,當然對細節和機制的辯論不會停止。但創造論者和智慧設計論者就藉此製造「學界對演化還沒有定論,所以我們的替代理論也可能正確」的假象。
    2. 智慧設計其實只是「避談上帝」的創造論2005年多佛案已說明所謂「智慧設計論」只不過是「神創論」的改頭換面,所以根本就是宗教。當有人告訴你這是「科學界迫害異見」的時候,敬請閣下留意審理本案的法官是共和黨籍的保守基督徒,而共和黨近十幾年來都是跟福音派和ID支持者互相支持。這宗案件明顯展示了,一個基督徒只要誠實地考慮各方證據,也不可能漠視「智慧設計是立足於宗教教條而非科學的理論」的事實
    無論你是否信教,「神力」按其定義並不屬科學可以處理的範疇。科學只能處理「自然」的因素,不能證實「有神」亦不能證實「無神」。所有涉及「神」的因素都不能歸入科學研究之中。這樣不代表科學支持「無神論」,只是科學研究中「不講神」。)

    有些人可以會問,為何要有這些前提﹖「讓學生自由地判斷」不就好了嗎﹖
    我想沒人會反對「讓學生自由地判斷」,問題是如果他們根本沒有基本的認識,又如何判斷﹖

    中文科會不會未教正規的中文寫法,就先教「潮語」和「火星文」﹖
    地理科會不會未教地球構造,就讓某些不知所謂的人向學生宣傳「大地是平的」﹖
    化學科會不會不教甚麼是元素和化合物,先向學生講「賢者之石可以令賤金屬變成黃金」﹖

    如果中文科、地理科和化學科發生這樣的事,我想老師和學校早就被投訴。
    只有在生物科,反過來會有人不教學生演化(或教得不湯不水),還在生物課堂上向學生講「智慧設計」。

    現在坊間流傳很多對演化的質疑,其實都只是出於對演化和其他現代科學成果的誤解/曲解而已(網頁一/網頁二)。
    回想在港大讀教育時,一眾未來(現在已是)生物教師中,竟然有人還抱持「演化還未證實」的陳年觀念。一百幾十年前這樣想或者沒錯,但到了二十世紀後半,要是撇開演化,生物學的一切都會變得無意義可言。(「Nothing in Biology Makes Sense Except 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這句話不是在下說,是美國著名遺傳學家杜布藍斯基說的,而且已是1973年的事,方某還未出世呢。)
    在香港學生(甚至老師)對演化認識如此貧乏背景下,如果理學院開一門智慧設計論的課,把它當成科學理論那麼教,能不令人擔心嗎﹖

    不過話說回來,方某並不是說不應在科學課堂上讓學生認識這一些社會/宗教背景。正如在下當年設計的簡介(對象是中學生),就故意花篇幅去介紹有關「生物起源」理論的歷史和宗教背景,這樣學生才有可能明白「為何世人對演化如此抗拒」、「為何科學界和某些人會有衝突」,而不是把科學界的反駁視為「科學界封閉固執不容辯論」的假象。

    反之,如果我們不向學生介紹這些理論(或謬論),並不代表他們會「乖乖不學壞」,他們只會變成不是對這些謬論沒有免疫力,就是反應過敏。(後者就像朋友口中教演化的教授,一聽到智慧設計論就火起三丈而不是從理論上去拆解,反而讓人坐實了「科學家就是封閉固執」的指控。反之,講智慧設計論的人「像個學者」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們正正是想讓人以為他們那門是科學,當然要假冒為善。就像在某些市民眼中,林公公和民賤聯也是「和平理性為香港」的。)

    就算是謬論,學生也應了解(也要了解為何是謬論)。這種道理,在生物教育如是,在性教育也如是。香港科學教育的問題核心,其實不是有人教了智慧設計,而是演化教得太少、太不像樣,與演化論在現代生物學的地位完全不相稱。(這一點不止在中學,大學也一樣,否則在下那些生物教師同學就未必是這樣。)
    當然,現在中學課程如此緊迫的情況下,如果生物課程要加強演化教學的話,還可以留下多少時間處理那些非科學的「文化和歷史議題」,可想而知。

    在下沒有跟這位朋友一起讀書(在中大讀本科嘛),無法確定那個介紹智慧創造論的教授是怎樣處理這個課題的。是如同上面所說,當成文化和歷史課題去講﹖還是去宣傳「智慧設計是科學」呢﹖
    個人認為頗有可能是後者,因為在浸會大學,縱使不是理學院課程的一部分(是的話根本沒可能通過國際同儕評審),可是向學生宣傳智慧設計或反演化論已行之多年,甚至有人告訴我那是所有學生被迫要去聽的。這些「ID人」向各大學中學宣稱「演化論不可靠」是常見的事(其中還包括一位教過在下的教授)。
    我們的教育系統沒有向學生好好教演化論,卻讓人向學生單方面灌輸「智慧設計」的相關論述。這種有如「不教唐詩卻讓人教火星文」的荒謬做法,可惜在科學教育中是現實。

    在「介紹智慧設計論」方面,在下或許可以總結如下﹕

    1. 在科學課堂上,向學生宣稱「智慧設計論是科學」,或者利用學生對演化缺乏認識而散佈「演化有漏洞、未得學界廣泛接受」的曲解,都是不可接受的做法。(這些做法實質上是「反科學」的)

    2. 在教授正規課程之餘,時間許可下,創造論或智慧設計論可以當成生物學的文化或歷史層面討論,讓學生了解演化理論誕生之前和之後的社會反應,亦可以藉此了解為何智慧設計論並不被承認為科學。更可以讓學生思考宗教和科學的分野。

    3. 沒有任何一個科目,會把這些「文化/歷史議題」掩蓋正統學說的教授。正如中學老師提及煉金術,但會花更多時間去教元素和化合物。同樣道理,對演化的教育應大幅加強,生物科課程的內容應該以演化為中心作重組,學生應對演化有基本認識,和明白演化對生物學其他部分的貢獻。

    4. 在大學而言,一門科目如果單純介紹智慧設計論,而沒有介紹演化的正規學說的話,那是不合適的。因為大部分學生都沒修過演化,根本無從分辨是非,所謂的「文化或歷史層面介紹」亦難以帶來甚麼好處。道理就正如大學不會單獨開一門課教人煉金術,而不講解甚麼是元素和化合物一樣。
    若然要讓學生有合理的認識和判斷,要開一門通識課程介紹智慧設計論的話,無可避免要同場教授演化理論

    5. 在符合上述各點之下,我才會認為在大學介紹智慧設計論是可以接受的。
    (至於中學,以課程如此緊迫,我認為加強演化教學後留下給各種「文化/歷史議題」的時間不會太多。充其量只能用一課節簡單介紹一下智慧設計論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影響。我寧願花多一點時間去教拉馬克學說,至少這曾經是學界對演化的主流解釋,而且到現在還是陰魂不散,隨時有敗部復活之勢。)

    前面引述杜布藍斯基的話,如果教徒都能抱持他的想法,我們就不會覺得介紹智慧設計論有甚麼問題了﹕

    「I am a creationist and an evolutionist. Evolution is God's, or Nature's method of creation. Creation is not an event that happened in 4004 BC; it is a process that began some 10 billion years ago and is still under way.」

    (我是創造論者也是演化論者。演化是神—或大自然—創造萬物的方法。創造並不是發生在公元前4004年的一宗事件,而是由幾十億前年已開始,而且到今天還在繼續不停的事。)

    可惜現實中不顧事實、以至扭曲事實的人,都太多了。於是我們不得不提防。

    ---

    延伸﹕
    1. Crazy-ia world city 4: Astronomer have to back up evolution education
    2. 天主教和聖公會都接受演化理論與信仰兼容

Comments (4)

  • 方兄, 容我補充少少:

    那是港大2002-03學年semester 2開的課程. 只開過這一班. 課程本身是任何學院/科目背景的同學都可以修讀. 老師本身是Physics人.

    當年其實不止教ID(智慧設計論), 還有各種有關宇宙/生命起源的學說(如 Big Bang, Evolution 等), 每種學說用1-2堂, 每星期一堂), 不過因為其他學說在別的Broadening courses有教, 而ID對很多同學都是「全新」的, 所以內容比例上多了一點, 每種學說的歷史, 影響與理論本身限制都有提及, 課程宗旨是讓學生認識各種學說, 從而看到宇宙的浩瀚, 我修讀時並沒有感到老師對任何學說做任何「結論」或「傳教意味」.

    課程開過了, Faculty覺得不適合, 在下學年不批准再開. 中間的過程/原因無從得知. 能看到的, 只有不同立場(不論是教授的還是反對)的老師對這「事件」的表現.

  • @Ki_StarrySky - 多謝補充,我想同寅知道那是誰了。
    不過我想問的是,所謂「別的Broadening courses有教」是指有專門教演化的嗎﹖

  • @fongyun - 10年前的事我真的不記得了, 而且一般science學生比較少留意science broadening course的詳情, 通常會修讀其他學院的Broadening. 只記得自己當年是見這一科有我不認識的東西(ID)才去讀的.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