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30, 2012

  • [是日網摘﹕繼續族群議題]

    沙葉新的微博

     「幸好有香港,示威很家常。幸好有香港,游行不遭殃;幸好有香港,廉署反贪脏。幸好有香港,政府不从商。幸好有香港,黄雀救流亡。幸好有香港,陆肆没有忘。幸好有香港,杂志有开放。幸好有香港,上网不翻墙。幸好有香港,人权意识强。幸好有香港,民主尚可望。幸好有台港,大陆背有芒,不敢太疯狂!

    (據網友稱﹕此微博已有超過1200次轉發及300多個留言,其中一條說「所以有王八蛋在搞挑撥離間」。)

    Kursk﹕反大陸化,還是反大陸人?

    「那些大條道理來香港闖關產子的行為,的確頗符合這種『蝗蟲想像』,不過蝗蟲的說法太容易變成對整個大陸人族群的標籤,那只會助長仇恨,也完全不公道。如果要爭取我們的人口政策自主權,甚至是《基本法》說好的自治和民主的話,鼓動族群仇恨的政治不正確用語很容易會令我們在道德上失去正當性。」

    「讀到陳雲說『陸客的背後,拖着一個強大的中共帝國的身影。這個身影,我們覺得可怕,甚至是可恥的,陸客卻總覺得是光榮的。』的時候,我有一刻是想認同的。只是我又提醒自己,這個龐大的族群,當中什麼人也有,理性上我又真的不能把他們以偏概全來看待。」

    沈旭暉致煲呔書:我們需要符合核心價值的本土人口政策

    「正如歐洲國家對中國、俄國暴發戶在當地的個別行為不可能沒有不滿,但只在相關人士觸犯規例時斥責;又如我們若在歐洲衝紅燈過馬路,自應被當地人斥責,但若在過程中被斥為佔領他們資源的『蝗蟲』、或被嘲笑何以不蹲在地上,那人即不足取。這是諺語two wrongs don't make a right。」

    「當然,『政策』和『人』,在現實世界難以完全分清楚,但政府也好、民間團體也好,還是應該盡力把關,盡力讓討論停留在政策層面,而不是人。仇恨言論只要成為常態,無論在網絡世界也好、現實世界也好,足以輕而易舉的轉換對象,例如在非洲贊比亞,從前的仇恨對象是帝國主義,到了最近的大選卻變了排華。在任何國家地區,只要與身分認同相關的議題變成常設項目,無論是基於族群、宗教、新移民也好,都是開了潘朵拉的魔盒,仇恨的對象今天可以是菲傭,明天可以是內地人、越南船民、東南亞來港難民,那後天也可以是佔用福利較多的天水圍人、殘疾人、接受綜援的人,這是學界泛指由hate speech、hate crime衍生的hate politics。」

    (P.S. 抽水抽到妙到毫顛,自己睇圖)

    安裕﹕說幾句公道話

    「若是要把D&G扯上對中共治下的大款來港侵佔本港經濟,平心而論是拉牛上樹,八十年代海港城已經失守美日歐遊客,今天大陸客充斥廣東道,除了拖着那個行李箱礙着行人,錢多而氣粗,我們實在沒轍。八十年代香港外遊大熱,曼谷街頭馬尼拉旺巿不也是廣東話盛行,那嗓門比今天的大陸佬大陸婆不遑多讓。我在倫敦大英博物館曾經見識這些漪歟盛哉場面,『嘩嘩嘩』之聲與古埃及法老王木乃伊同在,『喂,快啲幫我影張相』與唐三彩共處。相對於那些年,今天香港人成熟文明得多了,然而我在倫敦的日子,從未在《泰晤士報》和《衛報》讀過有讀者投書不滿遊客喧嘩;是的,英國佬是陰濕的,他們不投訴你,但卻掩着臉竊竊私笑。」

    (這方面其實方某之前已寫過一篇)

    連日日抽中國人水的陶傑都要寫一篇﹕反蝗忌盲目 港人須理智

    「然而把十三億人俱以『蝗蟲』視之,不但極端,且易踏入孔慶東之流的仇恨邏輯。大陸人民普遍質素差,舉世共知,尤以南來廣東道銅鑼灣消費的暴發戶與部份新移民為著。對於公然在香港撒野的種種敗劣行為,香港人必須繼續譴責,以示『兩制』之別

    但中國大陸有許多人來不了香港,他們對造成蝗蟲行為的這個制度也極為不滿,以下人士不是蝗蟲:作家韓寒、藝術家陳丹青、艾未未、維權律師陳光誠、環保人士胡 佳和他們的支持者,還有許多默默為中國大陸的自然與生命權益請命的人如南方報系,在網絡聲援運送屠宰的貓狗的新生代,為台灣民主歡呼的平民。他們與人類文明主流的價值觀相近,這些中國人沒有機會來香港購物,甚或不稀罕來香港生孩子,他們不是高官後代,是香港和國際之友。

    廣東大量維護粵語的人,利益和觀點與港人一致,他們也不是蝗蟲。香港人要學習與中國大陸成千上萬的文明人士站在一起,鼓勵他們的一切義行,要注意區分,在政治上成熟一點,勿把朋友推向情緒的對立。」

    Yvonne Leung﹕情緒發洩已經夠了,係時候做正經嘢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一直以來,中共作為一個政權,與大陸人作為民眾,都被人有意無意混為一談、變成完全相等的了。中共殖民的意圖(也就是破壞一國兩制),確實要防,但我們要防的是由上而下的控制,例如中聯辦、左報開始狠打學者、向學術自由開刀,這些才是我們需要關注、大聲反抗的。但現在的問題是,對抗中共而沒有出路的無力感,被導向另一個層面的民眾尋找發洩。這彷彿一個刻舟求劍的暴力版。But it leads to nowhere. 就算你把個大陸人打一頓,恨大概是解了,但對香港真正的「殖民威脅」卻沒能動它分毫,反而更可能為進一步加控提供了借口。」

    Tommy大的面書﹕

    「值得各界反思的是,在討論所謂中港衝突問題時,我們的所謂理據到底是建基在什麼地方?例如雙非問題,我們是否都知道「雙非」家長的籍貫、收入水平、學歷等資料? 有沒有人明白他們為什麼要跑到香港產子? 是嚮往港式鳥籠自由,還是一胎政策的受害者?貪圖港人福利,還是希望為下一代謀求幸福?可惜的是,政府、傳媒和學者竟然沒法提供這些極重要的數據,而政黨們卻只懂利用民粹心態從中漁利!!!

    聞見思錄﹕也論反蝗

    我們這幾年所犯的錯,就是一面倒的逢迎,而非不卑不亢(就像台灣那般,堅持不用簡體字迎陸客,自由行也沒有太多怨言!),我們常恥笑一些內地旅客的劣行,令外國的旅遊景點要製作簡體字的告示,勸告勿作出一些行為,但是我們不少人只是見錢開眼,只顧做生意,沒有起點「示範作用」。」

    (老兄說修改基本法只因資源問題而非法理原因,我倒認為資源問題本身也是充份理由,因為法律也有調節資源分配的功能。而如果要講法理,其實現在基本法賦予居留權的條件是很奇怪的,既有屬人主義(父或母是香港人子女就有居留權),又有屬地主義(中國公民在香港出生就有居留權),世上有多少國家是這樣賦予國籍的呢﹖人家不是屬人就是屬地,香港卻是屬人又屬地。)

Comments (5)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