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1, 2011

  • (這篇回應沒有刊出,在此公開)

    (補﹕已於三月號p.80刊出)

    ---

    明報月刊編輯大鑑﹕

    回應葉廷芳先生論一胎政策文章

    貴刊一月號剛刊出葉廷芳先生的〈尊重自然設定的「警戒線」  一胎政策的各種問題〉。我想很多讀者都逐漸明白一胎政策帶來的問題和嚴峻局面。正如葉先生舉各地例子,隨著社會發展,鼓勵「二胎」也不會令人口失控,而且還有助減輕因父母重男輕女而導致的男女比例失衡。對於葉先生的建議,我很希望中共能夠接納落實。

    可是,為了強調一胎政策的問題,而強調「獨生子女心理問題多」,卻變成一種污衊,有如把眾多獨生子女「拉下水」作陪鬥般,令人十分不快。更有甚者,借用個別專家之口稱「獨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種病態」,這樣豈不是把獨生子女都打成「病人」﹖我想主流心理學界不會有這樣的認定吧﹖這樣把社會中的一部分人污名化、進行歧視,是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正確態度麼﹖

    當然,內地「小皇帝」都是獨生,但外地也有很多「自然」出現的獨生子女,並不見得心理就較有兄弟姊妹的脆弱
    例如日本心理學家田村正晨在《我家有個獨生子》提及,獨生子女的心理和成長中面臨的困難有其獨特之處,但這不代表獨生子女只有缺點沒有優點。例如因為家中沒有兄弟姊妹相爭,獨生子女的安全感比較強、較易信任別人。獨生子女有他們獨特的問題和優點,有兄弟姊妹的也有他們的問題和優點,就像慣用左手右手一樣,沒有「誰較好」的問題

    內地「小皇帝」的問題,並不純粹因為「獨生」,而是因為「整個國家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失去比較標準﹔「倒金字塔」式的家族結構令他們「萬千寵愛在一身」﹔再加上出城打工的農民工多,於是把子女留給祖輩照顧。這些才是導致「小皇帝」問題的元兇。
    至於外地的獨生子女,一來童年已有其他「有兄弟姊妹」的玩伴可以觀察、二來家長亦能學習家族中其他有兄弟姊妹的親戚的育兒態度,所以家長不至於像內地的一面倒,子女亦不見得都被寵壞。(當然外地子女一樣有被寵壞的,無論是否獨生,但重點是並非集中於獨生子女身上。)

    歧視獨生子女是源於長久以來的刻板傳統印象,現在已是廿一世紀,應該消失了。

    祝編安

    也是獨生子
    方潤

Comments (1)

Comments are closed.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