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10, 2010
-
The Nobel Peace Prize 2010 Award Ceremony Speech
早說了這幾周末都很忙。昨晚還在校慶聚餐會,無法收看直播。
這兩天還有事要幹。唯有在此轉貼大會睿智的頒獎辭。中文版在此,版權聲明只許報紙全文轉載,所以請自己看,這裡只貼摘要﹕
「颁发以上这几项和平奖的目的,当然绝对不是为了侮辱任何人或任何国家。委员会的意图是通过颁奖,来凸显人权、民主与和平之间的关系。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提醒世人,当今世界大部分地区民众所享有的权利,是有人不畏个人得失而奋斗和努力的成果。
他们是为了民众的利益而无畏奋斗的,这就是为什么刘晓波值得我们的支持。
虽然本委员会的成员从来没有与刘晓波见过面,我们却感到很了解他。我们密切地关注和审视他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在冷战期间,人们对和平与人权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众说纷纭、争执不休。冷战结束后,和平研究者和政治学家们却几乎无一例外地强调了这种关系的紧密。这可能是至今为止他们所做出的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发现之一。民主政权会向独裁政权宣战,并且确实发动过殖民战争,但历史上恐怕找不出任何的一个民主政权向另一个民主政权发起战争的实例。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其遗嘱中所提出的更深层的“各国间兄弟般的友情”,即真正实现和平的先决条件,在没有人权和民主的前提下是无法建立的。」「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肩负着人权的命运。如果中国能够建立起一种彻底保障公民权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将会对世界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否则,就可能面临社会和经济危机四起的险恶局势,从而产生危及整个世界的消极后果。」
「在不同程度上实施独裁体制的国家,可以在较长阶段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但世界上几乎所有最富庶的国家都是民主国家这一事实并非偶然。民主能够调动更多的人力和技术资源。
在国际社会中的新地位,也意味着中国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中国必须做好准备接受批评,并将此视为一种积极的输入,一种改进的机遇。」「很多人可能会问,今日中国处处显示出强大的实力,那么,一个公民因为对国家治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而被监禁11年,这是否恰恰显示出了中国的弱点所在。」
「今天,一个民族国家或民族国家中的多数人群体都不具有无限的权力。人权约束了民族国家及其多数人群体的行为。这项原则必须适用于所有加入了《世界人权宣言》的联合国的成员国。中国签署甚至批准了联合国和国际劳工组织的多项主要国际人权公约。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还接受了WTO 的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
中国的宪法保障最基本的人权。《中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四十一条的第一句就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刘晓波正是践行了他的公民权利。他的所做所为无错、无罪,因此他必须获得释放!」「近100 到150 年以来,人权与民主在世界上的地位日益巩固,和平也随之而来。对此,欧洲的近代史就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因为欧洲曾经历过多次战争的蹂躏,欧洲的殖民政府也曾经频频挑起过世界各地的战争。而今天,欧洲基本上可以称为是"和平"之洲。二战后非殖民化的进程,使一系列国家,首先是在亚洲,然后是在非洲,获得了自治和尊重基本人权的可能性。以印度为首的很多国家掌控住了这个机遇。最近十年以来,我们还目睹了拉丁美洲、中欧和东欧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很多穆斯林国家,例如土耳其、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也在向着同样的方向发展。很多其它国家也即将改变其政治体系封闭的现状。」
「历史上有过政治领袖试图借助民族自豪感丑化持政治异见人士的诸多例子。这些异见分子转身便成了外国间谍。有时,这种指控还打着民主和自由的旗号,但后果几乎无一例外是可悲的。
这种非此即彼的推理方式,还在反恐怖主义斗争的言辞中有着异曲同工的体现:“你要么是我的朋友,不然就是我的敌人。”酷刑和未经审判的监禁等非民主手段,也以自由的名义被加以滥用。这样的说法和做法就更加剧了世界的两极分化,并削弱了反恐斗争。」「因此,在当今社会不少人忙于数点钞票,很多国家只顾及眼前的本国民族利益或对刘晓波的倡议和努力置若罔闻时,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再一次决定,通过和平奖的颁发,来支持为全人类利益而奋斗的人们。
我们向刘晓波荣获2010 年诺贝尔和平奖表示由衷的祝贺。他的观点最终会使中国变得更为强大。我们祝福他、祝福中国未来一切顺利。」
Comments (1)
@coach outlet - NO AD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