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ember 15, 2010
-
多口講句﹕
昨晚黃士心在事旦台那個新加坡旅遊節目上說「新加坡人口有85%是中國人」。
如果我是新加坡旅遊局,就乾脆河蟹了他,以後都不再找他做宣傳。這句簡直是煽動叛國。(世澤溫馨提示﹕黃士心是X建聯中人。本溫馨提示由黃世澤特約提供,差在冇贊助費。)
(後話﹕同樣搞笑的有香港警察通緝消息,總是稱疑犯為「中國籍男子」。很久以前覺得好笑,難道賊人犯案時出示過中國護照﹖)
多口講句﹕
昨晚黃士心在事旦台那個新加坡旅遊節目上說「新加坡人口有85%是中國人」。
如果我是新加坡旅遊局,就乾脆河蟹了他,以後都不再找他做宣傳。這句簡直是煽動叛國。
(世澤溫馨提示﹕黃士心是X建聯中人。本溫馨提示由黃世澤特約提供,差在冇贊助費。)
(後話﹕同樣搞笑的有香港警察通緝消息,總是稱疑犯為「中國籍男子」。很久以前覺得好笑,難道賊人犯案時出示過中國護照﹖)
Comments (13)
有些人就是永遠改不到口。尤其在外國,一見黃面孔的就說是「中國人」,連越、綿、寮那些也當是。
話說,聽聞,「華人」和「中國人」不同。
@chris - 我媽的工友更過癮,質問她﹕你阿爸阿媽阿爺阿嫲唔係中國人呀﹖言下之意祖先是中國人你就是中國人。
我叫她反問那些人﹕那些歸化中國籍的外國人,因為他們祖先不是中國人,所以就永遠不是中國人﹖
@beanchung - 唔使聽聞,你試下去星加坡叫佢地做「中國人」看看﹖
方老師,我係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既學生,我地學院剛出版了新一期的中英文實習刊物各一,分別名為大學線和Varsity(可click以上網址閱讀網上版)
未知學校圖書館有否興趣展出我們的雜誌?我們可於每期出版後免費郵寄到學校圖書館。
@herman_love_hk - 我想絕大部分學校圖書館都不介意的,反正不用錢。:-p
敝館比較麻煩一點,因為位置不夠,雜誌架只能放訂閱的雜誌,送來的只能放在報紙架擠在一起。
不介意的話你們可以給我電郵,我給你們地址。
email: herman1989@gmail.com
其實呢種口誤時常出現。畢竟﹐大家對於中國人一詞﹐一般是以國族心態看待﹐而不是以國家概念來看的。
換言之﹐這句“中國人”其實和叫對方作“華人”沒甚分別﹐都只是指他們是“祖先是來自中國的人”。情況就像我們叫“來自印度的人”做印度人一樣。
又事實上﹐如果你要認真講的話﹐“中國人”本身又真的和“華人”沒甚分別。
因為﹐所謂“華裔”一詞是源於“中華民族”。然而﹐中華民族本身就是一個國族觀念﹐而不是民族觀念或種族觀念。
嚴格用種族和民族觀念去劃分的話﹐反而應該說清楚﹐他們是“中華民族”中的哪一個族(如﹕漢族﹑回族﹑滿族)
又再說﹐如果真的嚴格去檢驗“漢族”一詞的話﹐也是很難搞通的。
因為“漢族”本身就是一個文化民族概念﹐是由多個種族漢化後而成的民族﹐而不能當作單一的種族。
例如在大陸﹐就有漢族是姓耶律和元顏的﹐從嚴格的種族劃分來說﹐他們明顯就是契丹和女真的後裔。但﹐他們卻自稱為漢族。
哈哈﹐講下講下我都搞亂晒啦(亂)
@文少 - 但香港人就是對這太不敏感。
人家怎樣叫我們是另一回事,Chinese根本就把國家民族混為一談。但既然中文已有分化,就應該選用正確的詞語。
說實在話﹐其實現代民族觀念本身就是帕來品﹐傳統中國的民族觀念並不是這樣。
因此﹐我覺得在民間﹐這些概念本來就是亂七八糟的啦(真)。又事實上﹐普通人確實很少意識到﹐“中國人”一詞﹐是理應解作“中國公民”的意思﹐才會出現“華人=中國人”共通的現象。
還有﹐我剛才想說的意思是﹐如果我們真要認真去談這個問題﹐所謂“中華民族”﹑“華人”這類詞﹐雖然是種國族觀念﹐但本身也甚有大漢沙文主義的味道的。
談到大漢沙文主義﹐我們常說的“中文”一詞﹐也是很有問題的。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我們為何要將“漢語”叫作“中文”呢﹖
在這問題上﹐大陸反而處理得更好。例如將我們常說的“中文”一詞﹐叫作現代漢語﹔將港臺常說的“國語”一詞﹐叫作“普通話”。
@文少 - 所以就是說香港人不敏感嘛。「中國歷史」基本上都只是「中原人控制區成長的歷史」,其他各族與漢人接觸前的歷史都懶得說。
的而且確,「中華」這個名稱本來就是大中原主義的產物。不過如果不用這個詞,又似乎無法找到另一個詞了。
@fongyun - 不是不敏感的問題﹐而是本來就是很紊亂。不過﹐這世界很多用語其實都是約定俗成的﹐有時候我們只需要“同情地理解”人家在說甚麼時﹐又不需要過份較真了(笑)
正如漢奸一詞﹐現在其實大家都知道與“賣國賊”同義﹐就不用執著於“漢奸”那個“漢族的叛徒”的原本定義了。
另外﹐純粹包拗頸。如用「中國」的本來定義去解“中國人”﹐而不是以現代國家的觀念去解﹐那麼﹐說新加坡有85%中國人﹐也是說得通的。
畢竟﹐中國本來就有著中原(天下的中心)之意。中國人﹐只是解“來自中國(中原)的人”也是說得通啦(真)
因此﹐我們為何一定要用外來的那套定義﹐規定“中國人”只能解作中國公民呢﹖(笑)
@文少 - 就是因為不敏感,語言才會混亂。北方人不會把「冰」和「雪」混淆的,廣東人會,就是因為廣東人少見冰雪,根本不會仔細去分。
至於「中國人」,本身就是現代觀念和用詞,二百年前的人只會自稱漢人、唐人、大清子民,不會自稱中國人的。台灣的人也是慣稱故鄉為「唐山」,所以才留下「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俗語。
倒不如說,中國人本來就對民族、國家這兩個觀念混淆不清。正如西人有 country, nation, state,我們一概稱之「國家」。所以才會出現憤青抗議外國網站稱香港為 country 的事。
@fongyun - 十分贊同你的說法﹐正如我之前說﹐現代民族觀念是帕來品﹐“中華民族”這個國族概念﹐其實也要去到孫中山提倡三民主義﹐才算正式確立下來。(在興中會同盟會的年代﹐還是用著傳統的漢族﹑胡族概念﹐還未有甚麼五族融和的看法)
不過話又說回來﹐我覺得不單是憤青﹐而是大多數人也是很難理解country﹑nation和state這些概念的。因此﹐當人們看到外國稱香港為 country﹐很多時是理所當然的將“country”視作“主權國家”(sovereign state)的同義詞。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