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12, 2010
-
On twitter
前陣子在twitter註冊了帳號,倒不是因為誰成功爭取,而是因為發現之前用同一帳號名的女生放棄了,所以我就環保一點回收再用了
。
用了大概兩星期的小感想﹕
1. 訊息爆炸,但不見得是知識爆炸
其實我的 following list 已經很短,只有40人,但收到的訊息卻多如流水。開首幾天還會嘗試「掃」完它們(當然已不可能「讀」完),之後發現(其實一早也知道)完全不可能,甚至被組長取笑我「不要沉迷網絡」
。
問題是,在這一堆「爆炸」的訊息當中,其實真正想看的少之又少。就算不計別人的閒聊,單是一些較為「有意義」的訊息,不見得都有興趣。更慘的是同一條訊息如果同時有多個認識的人轉發(retwitt)的話,有時會出現幾條訊息而非一條。但 twitter 的安排是依時排序,你要看更早的訊息,現在的訊息也會排在前面,無法把已看過的新訊息排除在外,於是到最後訊息會堆積到連瀏覽器(除了IE我也有用firefox)和記憶體也接近捱不住,連打開更舊的訊息也有困難,唯有放棄追下去。
如果說「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在這場「訊息海嘯」中想慢慢裝一杯水也難。
我的 google reader list 更長,有時一兩天沒清理就有過百篇文章。不過那些文章通常顯然更值得看,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可以逐篇、或者逐個來源打開來看。
當然 twitter 也可以 set list,不過當成堆網友都在同一個 list 當中無法分類,其實後果也是一樣。2. 不宜長篇大論
當然,其實沒哪兒「適宜」長篇大論,只是方某被老媽身傳了嘮叨、精簡之功又練不成而已。不過twitter本身限制了字數(140)倒是本質上不可能寫長的。
我在那邊向內地網絡人 Isaac 表達對中文維基和百無一用是書生的意見,放在這裡看起來只是兩小段,但在那邊已經要分開兩篇寫。更不要說麥當勞兄那篇旁觀者的評論,只是簡介也要分幾段貼上去。(那篇文不可以只貼標題,否則有些人可能見到「腐敗」兩字就不屑一顧)
結合了上面的訊息爆炸,就算你把寫好的東西連環快貼。到別人見到的時候都肯定混雜在其他訊息當中,斷成一截截的。
3. 適合閒聊和傳播訊息,但不適合作仔細討論
基於twitter本身的特性,很多訊息飛快略過。如果你打算閒聊的話問題還不大(雖然有時也追不上),如果想正正經經仔細討論一些東西,就變得很難(當然這個大概本來就不是twitter建立的目的)。因為限制了字數,表達的字句除非極之精練有力,否則通常只可傳達很簡單的意思。複雜一點、長一點的就像上面說的要斬開幾段,自然很難追看下去。
(當然,討論最重要的,其實是誠意。沒誠意討論的,你寫萬言書也沒用。這裡只就工具是否合適而言。)
(特別加註﹕如果有任何人—上面指名的人除外—以為本文是說他的話,那麼請他不用多心好了。本文與閣下無關,只就一般而言。)當然這不是說twitter除了閒聊之外就沒有用。反高鐵示威當中就顯示了twitter迅速傳播消息的威力,示威者甚至不待主辦單位指示,就自行配合行動,把傳統社會運動的模式顛倒過來。消息真假雖然成疑,但在網絡時代,有快速的共享消息渠道,確實有助於縮窄與建制(如警方)的通訊/傳播能力差距。
不過對於方某這種一直沒打算用手機上網的人而言,twitter帶來那種「即時迅速」的好處著實不大,上twitter也只為跟網友寒暄幾句,那就無謂在它身上花太多精力和時間了。對於現在連 newsgroup 也懶去的方某,始終還是寫 blog 好。(至少它容忍我的長氣
,而且可以讓我慢慢來寫/回應,符合方某的懶人/愚人習性)
-----
倒是有些非牟利組織在 twitter 上找到運用之道 (這篇隨手找來的),不過八三校友會連搞 facebook group 也反應平平,我可不敢再開一瓣了。
Comments (4)
Plurk is user-friendlier than Twitter.
@Frostig - 但那比較小圈子
twitter 適合閒聊和傳播訊息,但不適合作仔細討論 ==> 同意,
如果你鐘意 discussion + 集中看回覆, => plurk (短回覆) / blog
PS plurk 成日都short short地
1. 你可set個 must read list, 只放非看不可的 twitterers 在此list, 那你只用click去 lee 個list 就 5 駛kum流水 feel啦
2. 追 tweets (尤其是有 #topic) 工具: Cotweet, HootSuite
3. 你要多過140 words, 可用 twitlonger
@bcbobo - thanks! 其實沒有甚麼是非看不可的,還是沒多少時間去理。
Comments are closed.